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
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
1、气候变迁说
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2、火山爆发说
因 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3、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4、物种争斗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5、海洋潮退说
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
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海鱼手机加瓦站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问题。
6、物种老化说
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间长达一亿数千万年,使得肉体过于巨体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终于导致绝种。
扩展资料:
恐龙灭绝时大量蜥蜴蛇类灭绝消失:
1、2012年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当6500万年前地球遭受小行星碰撞导致恐龙灭绝时期,大量的蜥蜴和蛇类也灭绝消失。
2、科学家现在认为,一颗超大质量小行星碰撞在墨西哥海岸,导致物种大范围灭绝,使地球上83%的爬行动物消失。体型较大的物种遭受的苦难更大,当时体型超过公斤的任何物种都难逃灭顶之灾。
3、美国耶鲁大学的尼古拉斯-隆瑞奇博士说:“通常人们会认为小行星碰撞事件主要导致恐龙灭绝,但是此次碰撞事件对地球整个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破坏,蜥蜴和蛇类几乎全部灭绝。”
4、隆瑞奇指出,在恐龙生存末期出现了大量的爬行动物,其中包括体型微小和体长达2米的蜥蜴。当时远古蟒蛇足以吞食恐龙蛋,甚至可以捕杀许多恐龙物种的幼仔。在白垩纪末期小行星碰撞事件中,许多远古爬行动物都相继灭绝消失,但是幸存的物种最终进化形成现今1000多种物种。
参考资料:恐龙百度百科
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大地第一次被脊椎动物广泛占据。那时的地球气候温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动物有足够的食物,逐渐繁盛起来,种类越来越多。它们不断的分化成各种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龟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鳄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蛇类和蜥蜴类,其中还有一类演变成今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动物。 恐龙是所有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几千万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大批恐龙化石。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长期以来,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如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 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个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今天,这种观点似乎已成定论了。 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事实是: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顶住了白垩纪而生存下来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死光了。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较富于刺激性和戏剧性的“陨星碰撞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陨星碰撞说”以外,关于恐龙灭绝的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 一、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二、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三、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四、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五、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六、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远不止上述这几种。但是上述这几种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候变化的原因。经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而在现代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仍然是一个假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究。
什么问题也不会有的,氢气是21世纪要开发的新能源,环保节能无污染,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压根就不会污染大气,而且热值高,所有的正版都是这么写的!自然界地球上记得老师说过氢气没有直接存在。最后将明白,这样的化学书真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提早仍掉算啦!如果你所指的大量使用不是燃烧,那我就不知道还有什么用啦。楼上的答案看上去有好多问题啊,为什么水电解不生成氧气,而只是氢气吗?还有,这与植物、人类、大气的关系似乎很小啊,你怎么能这么直接的判断出氢气是难以取得的,你有如何知道呢?而且你怎么知道泄露的多还是少啊,人们制得氢气就会保证有效力,没有谁还用,广大的科学家难道没你想的周全吗?回答者:狮子之王者无敌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6-10 20:26
胡说呢吧。书上说氢气是清洁能源。你把原题拿出来看看。
科学家们推测,大约在2亿年以前,地球上到处阳光灿烂,南北两极没有皑皑白雪,赤道带上更无漠漠黄沙。植物欣欣向荣,动物生生不息,主宰这个迷人世界的就是庞大的爬行动物——恐龙。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约亿万年之久,可是不知何因,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250种恐龙渐渐地绝迹了。人类的出现仅仅在50000年以前,而恐龙的灭绝已是人类出现以前很久的事了,因而,科学家们只能利用第二手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推测。 恐龙灭绝发生在距今约6500万年的白垩纪,科学家对其源由作过种种假设。20世纪7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路易斯父子提出了碰撞假说,认为在白垩纪末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导致恐龙灭绝。他们是根据有关的地质考察而作出上述假设的。 1977年夏天,为了寻找地壳漂移的资料,加州大学的华特·阿瓦兹来到意大利加比奥镇,研究那里的岩层。阿瓦兹发现,那些岩石中间一层是约半寸厚的深红色粘土层。阿瓦兹将粘土沉积层送回美国交给他父亲——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路易斯分析。他们十分惊奇地发现,这岩层中稀有金属铱的含量特别高。铱通常只在陨石中存在,父子俩于是提出,恐龙灭绝与白垩纪末期的陨石雨有关。 按照他们的假说,那颗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后,产生很多尘埃,漂浮于大气中,长时期阻隔太阳光,导致那些依靠光合作用而生存的植物首先死亡,然后以植物为食的生物如恐龙等随之绝灭。最后富含铱的尘埃像雪花一样飘落到地面,形成一层积层。 稍后,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罗普和小基普科斯基对过去亿年即从中生代到新生代的已知化石记录进行了统计,发现大约每隔25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规模性的生物灭绝,下次灾难将在1300万年以后发生。他们认为,生物的这种周期性灭绝是由“一个地球外的作用过程”造成的,但用上述“陨星碰撞”似乎又无法解释这周期性的灭绝现象。有天文学家提出,这是星际尘埃引起彗星周期性的轰击地球造成的。 路易斯的学生,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查德·穆勒则提出一个“纳米西斯假说”。纳米西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神,专司惩罚那些专横跋扈者。穆勒认为,在太阳系周围,可能有一颗绕太阳做轨道运动的伴星。它每隔2600万—3000万年就与太阳接近一次,把绕太阳运行的彗星云搅乱。其中有些彗星可能与地球相撞,使地球表面陷入一个长期寒冷而又昏暗的境地。恐龙横行地球,“复仇女神”引来无数巨大的陨石,顷刻间,身躯笨重的恐龙尸横遍野。少数一时没有毙命的,由于气候骤变,严寒威逼,伤残者因缺食受冻很快一命呜呼,偶尔残存下来的几只则由于配偶难找,无法繁衍而终于绝迹了。 在寻找“复仇女神”的过程中,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韦米尔独辟蹊径,提出了X行星假说,认为X形星是一个环状群星体,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的轨道发生过一次改变,正是这次改变,导致地球上下了一场陨星雨,使恐龙等生物灭绝。 此外,科学家们还提出了以下一些假设: 超新星爆发说。超新星爆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还放射各种宇宙线和电磁辐射,造成对地球外层臭氧层和磁层的破坏,并影响到地磁场强度、方向和气温及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超新星遗迹降落地球亦会改变海洋和陆地中的物质成分,这些变化导致地球上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引起生物大灭绝。 太阳辉斑爆发说。太阳的特大爆发使臭氧层产生大量一氧化氮,从而导致臭氧数量减少,紫外线辐射强度迅速上升,结果给生物带来了致命的危害,致使生物大规模灭绝。 火山爆发说。火山喷发后,气溶胶在大气环流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个包围在地球外围的薄膜,使太阳辐射到地面上的热量减少了,从而使全球的气温大幅度递减。另外,火山喷发的毒物(一氧化氮)及灰雾产生的酸雨等使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突变而导致生物大规模绝灭。 古地磁极反转说。地磁场对于太阳辐射和宇宙线有屏蔽作用,在地磁场极性转换过程中,磁场屏蔽作用会消失或大大减弱,导致太阳辐射和宇宙线辐射可直射地球,结果因宇宙因素产生大的辐射冲击而使生物大规模灭绝。 海平面变化说。海平面变化使大量陆表海消失,只剩下陆缘海,许多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结果导致生物绝灭。 虽然提出了上述众多假说,但至今尚无一个假说能合理、圆满地解释生物灭绝的根本原因。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亿年之久,可是在白垩纪末期,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有的恐龙化成了鸟类。 历史上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名称时间可能原因后果奥陶纪物种大灭绝 亿年前 气候变化 50%的物种灭绝,主要为海洋生物 泥盆纪物种大灭绝 亿年前 伽马射线辐射 40%的物种灭绝 二叠纪物种大灭绝 亿年前 火山活动等 超过95%的物种灭绝 白垩纪物种大灭绝 6600万年前 陨星撞击等 45%的物种灭绝 来自中国的古生物学和物理家黎阳2009年在耶鲁大学发表的论文引起国际古生物学界的轰动,他和他的中国团队在万年前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K-T线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232倍。如此高浓度的铱只有在太空中的陨石中才可以找到,地球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据墨西哥湾周围铱元素含量的精确测定,当时是一颗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小行星的物质不仅撞击了地球中美洲地区,还撞破了地壳,然后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大地震。撞击使熔浆被抛到数千米的高空,继而是长达几十天的流火现象,高温也许不是最致命的。数以千万吨的灰尘、有毒物质在随后的一个月内遍及全球。 在以后的四个多月里,太阳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植物停止了生长,食草动物大量减少,污浊的空气、短缺的食物、肆意的疾病等无不摧残着幸存下来的恐龙。由于尘土的遮盖,地球上面临着寒冷的侵袭。但寒冷似乎不是最严重的问题,但是,请记住一些动物的性别是由温度决定的,恐龙正是其中之一。造成此次生物的大灭绝。以前学术界都是把外来天体撞击说和火山喷发说分开讨论的,但这两个学术都有相当大的缺陷,外来天体说光是撞击不足以影响那么严重,时间那么久,范围那么远(全球性的),而火山说,地球上的火山活动本身就很多很剧烈,但都不足引起如此大的生物灭绝,包括黄石超级火山在内,而中国学者黎阳提供的论证方向和证据完美地解答了国际古生物界的长期疑问,两者的结合才可能造成如此重大的地球生物大灭绝。 德国科学家提出,恐龙灭绝是由当时恶劣的“空间天气”造成的,也就是说,来自宇宙的强烈粒子流闯入地球大气并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从而致使恐龙灭绝。据德国《科学画报》杂志报道,来自波恩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约尔格.法尔教授介绍说,地球在6000万年前曾陷入一次强烈的宇宙粒子流“风暴”中。在遭遇这样的风暴时,高速进入地球大气的各种粒子会达到平时的上百倍之多,将大气中的分子“撕裂”成为形成雨水所必要的凝结核,最终导致地球大气中云层增厚,降雨频繁,气温急剧下降。美国物理学家路易·阿尔瓦雷兹提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假说备受各方关注。他在研究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黏上层时发现微量元素枣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地层陡然增加了30-160多倍,之后人们从全球多处地点取样检测都得出同样结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元素含量异常增高的确是普遍性的。于是阿尔瓦雷兹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气候环境巨变,导致了恐龙的消亡。科学家认为,正是宇宙粒子流的爆发导致了地球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而不能适应此种气候变化的恐龙也因此在较短时间内灭绝。疑点:但是,用小行星撞击地球来解释岩层中铱含量增加和恐龙灭绝存在许多疑点。1、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铁类元素构成,这样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而在地球上从未发现有这样大型的陨石;2、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大部分是熔岩冷却形成的火成岩,由尘埃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只占地表很小一部分。仅一颗小行星撞击扬起的尘埃能够把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动植物埋入深达几千米的岩层中吗?3、一颗小行星所含的铱元素就能均匀的散布以至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吗?铱元素在地球深处也同样存在,为什么只推测铱元素来自地球以外而不是来自地球内部呢?我们知道,地球内部的热核反应会不断积聚起巨大能量,一旦地壳承受不住时,内部压力便冲破地壳突然释放形成大爆发。铱枣这种主要存在于地核内的元素在大爆发时通过熔岩喷发从地球深处被带到地壳表层,而公认的标志白垩纪结束的黏土层正是由大量火山灰尘堆积形成。所以,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含量普遍增多证明当时地壳曾发生了普遍性剧烈喷发。化石档案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恐龙的死亡时间和绝大部分恐龙蛋化石的产出年代是在白垩纪末期,已发现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全部保存在富含铱的薄黏土层下的地层中,这与地质学界认定的白垩纪末期大规模造山运动等一系列全球性地壳构造剧烈变动的时间相吻合。在内蒙古巴音满都呼白垩纪末期的地层里出土的数百个原角龙和甲龙化石中,大量完整的恐龙骨架成群堆积在一起,从遗骸的埋葬姿势看,它们是在极度痛苦中死去,其中还有整群的恐龙幼仔骨架。这一情景显示它们是灾难性的集体死亡。大量体现当时地球环境特征的动植物化石显示,白垩纪末期以前,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和厚度远远超过2000年,地表较为平坦,全球都是非常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那时极地和赤道温差很小,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地质学家曾在北极圈内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了一片以水杉为主的化石树林,林中还有鳄等动物化石,说明极地曾具有热带的气候环境。一些早在侏罗纪就已经进化为原始鸟类、哺乳类的动物、遵循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经过7000万年不断演变,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当然,每次大规模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留原状,像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后,鱼类还延续生存,爬行类中也有极少数(鳄、蜥蜴等)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万年前的原始形态。地球岩层中的生物遗迹揭示,在生物进化史上,每隔一定时期就会发生一次物种大灭绝,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不是生物进化史上惟一的灾难,在更早的年代曾发生过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在很短时间突然出现的“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现象。就像生物从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一样,它们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有1984年发现的我国云南澄江化石群为证)。地球内部至今仍在继续的地质构造频繁变动的事实表明,周期性地壳构造变动引起的环境“灾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当然,小规模的物种逐渐进化也是贯穿于整个生命演变过程。周期性天体爆发(如新星爆发)是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行星在演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那些山脉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和海底矿藏就是解释恐龙时代因地壳剧烈变动而终结的最好说明。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地质年代为中生代白垩纪末或新生代第三纪初。而且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1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绝灭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到了地球上的很多种其它的生物头上。在这次灾难中灭绝的还有鱼龙、蛇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有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有彩蜥等恐龙的陆生爬行动物亲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动植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微型浮游植物等也几乎被一扫而光。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这场大灭绝使得在距今约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这场大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生代。在此,仅将一些较为人所知的说法分述如下:饿死、互相残杀等等,不过说法越来越多,但中国科学家考证,陨石撞击后,恐龙还存活了200万年左右。 1980年,美国科学家阿弗雷兹父子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直径大约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墨西哥犹卡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300公里之间。在2000年,科学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由于这一陨石坑现已被找到,科学家也已经掌握了一些相关证据,所以,恐龙灭绝之谜似乎可以尘埃落定了。 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但这个学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火山大规模地爆发。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安东尼奥-齐基基提出,恐龙大绝灭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齐基基教授认为,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在海洋底下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从而影响了海水的热平衡,并进而引起了陆地气候的变化,因此影响了需要大量食物维持生存的恐龙等动物的生存。 过去,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像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冷血动物或变温动物,但是随着化石资料的不断增多,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有人提出,有些恐龙可能是温血动物。首先,他们认为有些恐龙行动极为敏捷,也不是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而是靠两条后腿在地面上跑动,其速度可达每小时20至90多公里。这就需要有强壮的心脏并且维持较高的新陈代谢,这些显然冷血动物是做不到的。其次,恐龙的食量都相当大,据推测,一头30吨重的蜥脚类恐龙,每天可能要吃掉近2吨食物,只有温血动物才需要这么多的能量。从食肉恐龙远远少于食草恐龙来看,这一点也是合理的。另外,还有一些身体较小的恐龙,它们身上覆盖着一层羽毛或毛发,这也是为了防止体温散失。其它方面,如骨骼的研究,也初步表明一些恐龙是温血动物。温血恐龙的说法一提出,就受到强烈抨击,但到底结论如何,还难下定论。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气候而导致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懒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它们过于庞大的体驱,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但是,这种学说有一个疑点,那就是恐龙不都是那么庞大的,也不一定都不能躲进洞里避难,所以这种学说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长达亿年,使得肉体过于巨体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最终导致绝种。恐龙中最具代表性的迷惑龙,体长25米,体重达30吨,由于体型过于庞大,使动作迟钝而丧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龙等则因不断巨大化的三只角以及保护头部的骨骼等部位异常发达,反而走向自灭之途。 根据深海地质钻探得到的资料,一些科学家认为在6500万年前的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温度忽然升高。这种变化使恐龙等散热能力较弱的变温动物无法很好地适应环境,引起其身体中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尤其是造成雄性个体的生殖系统严重损坏。结果,恐龙无法繁殖后代,从而走向了最终的绝灭。还有一种理论,虽然同样是认为气候骤变引起恐龙绝灭,但是推测的过程却不一样。这一派学者认为,在距今大约7000万年前,北冰洋与其它大洋之间被陆地完全隔开,并在最后的日子里,那咸咸的海水因各种因素的作用渐渐地变成了淡水。到了距今6500万年前,分隔北冰洋与其它大洋的“堤岸”突然发生了决口。大量因淡化而变轻的北冰洋的水流入其它大洋。由于北冰洋的水温度很低,这些“外溢”的冷水形成了一层冷流,使得地球大洋的海水温度迅速地下降了大约20度。海洋温度的下降又严重影响了大陆气候,使大陆上空的空气变冷。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也迅速减少,引起了陆地上普遍的干旱。气候骤变造成恐龙绝灭的一条可能的途径是严重影响恐龙的卵。一些科学家发现,在恐龙灭绝之前的白垩纪末期,恐龙蛋的蛋壳有变薄的趋势,说明在恐龙大绝灭之前有气候急剧变化造成的作用。我国的一些古生物学家也发现,在一些化石地点产出的恐龙蛋中,临近绝灭时期的那些恐龙蛋蛋壳上的气孔比其它时期的恐龙蛋蛋壳中的气孔要少,这很可能与气候变得寒冷干燥有关。 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大绝灭是生物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来试图解释其原因,但是至今没有一个让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定论。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灾难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但是这一理论并不完善。因为恐龙是当时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其丰富的多样性更是表现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生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现代科学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在地球刚刚形成的遥远年代里,空气中基本上没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很高。后来,随着自养生物的出现,光合作用开始了消耗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的过程,从而改变了地球上的大气环境。同时,二氧化碳一方面通过生物的固定以煤、石油沉积在地层里,另一方面也通过有机或无机的过程以各类碳酸盐的形式沉积下来。这种沉积是一直进行的。有证据表明,恐龙生活的中生代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而其后的新生代二氧化碳的浓度却较低。众所周知,每种生物都需要在适当的环境里才能够正常地生活,环境的变化常常能够导致一个物种的兴衰。当环境有利于这一物种时,它就会兴旺发展﹔反之,则会衰落甚至绝灭。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水等因素,还包括大气的成分。那么,大气成分的变化会不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呢?答案是肯定的。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说明恐龙很适应于高二氧化碳浓度的大气环境。也许只有在那种大气环境中,它们才能很好的生活。当时,尽管哺乳动物也已经出现,但是它们始终没有得到大发展,也许这正是由于大气成分以及其它环境对它们并不十分有利,因此它们在中生代一直处于弱小的地位,发展缓慢。随着时间推移,到了白垩纪之末,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氧气的含量增加,这种对恐龙不利的环境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1、恐龙的身体发生了不适,在新的环境下,很容易得病,而且疾病会像瘟疫一样蔓延。2、新的大气环境更适于哺乳动物的生存,哺乳动物成为更先进、适应性更强的竞争者。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恐龙最终灭绝了。而那些孑遗的爬行动物则是少数既能适应旧环境,又能适应新环境的少数爬行动物物种。大气成分变化造成恐龙灭绝这一理论有两个出发点,一个是中生代的大气成分与现代不同,另一个是每种生物需要合适的大气环境才能生存。远古时代的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后来由于生物的出现,在光合作用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加的这一过程也许可以解释生物进化史中的很多现象。例如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这也是进化史中的一个难解之谜。大气成分变化也可以对此作出解释,因为动物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它的起源落后于植物的起源,必须发生于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因此,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必须以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做保障,而这一点已经被科学所证明。除了上述12种比较著名之说外,还有许多较鲜为人知的说法(如太阳黑子爆发、电磁扰动、地球磁场方向及强弱发生变化)。但无论发生了什么,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那就是恐龙无法适应所发生的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或改变。 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亿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时间或早或晚都可能不会导致恐龙灭绝,真实灭绝原因是当时恐龙处于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中,环境剧变易导致灭绝。 亿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前,恐龙就已遭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大量的火山活动和温度变化,导致恐龙生态系统易受伤害。如果小行星碰撞地球早发生数百万年,大量的恐龙种类以及较稳定的食物链,使恐龙能幸存下来;如果小行星碰撞地球晚发生数百万年,恐龙将有机会完善进化,更好地适应恶劣环境条件,可能逃离灭绝厄运。大约亿年前,当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碰撞在现今墨西哥境内,恐龙世界遭受了环境剧变,使它们处于易受伤害的状态中。这项最新研究是由英国爱丁堡大学古生物学家带领一支国际研究小组负责的,他们研究分析大量恐龙化石标本,其中多数挖掘自北美洲。研究小组发现全球广泛出现的火山活动性,海平面变化以及气温波动,导致恐龙食物链出现危机,此时,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碰撞地球,更是雪上加霜,加速了恐龙灭绝消亡。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生物学评论杂志》上。当小行星碰撞地球将导致海啸、地震、野火、气温突然变动以及其它环境因素变化,对原本脆弱的恐龙生态系统带来致命一击,使得恐龙物种陆续灭绝消失。唯一幸存的是空中飞行的恐龙物种,它们逐渐进化形成现今的鸟类。英国爱丁堡大学地质科学院的史蒂夫-布鲁萨特博士说:“恐龙是‘糟糕运气’的受害者,当时地球遭受一颗巨大小行星碰撞,正值恐龙生态系统处于最差时期,恐龙很容易遭受攻击伤害。这项最新研究有助于澄清解释恐龙灭绝之谜。”
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气候变化”当然也有地球变迁、外星撞击等说法。
陈一文认为:“氢能源”、“氢经济”将造成最为严重的大气“氧气枯竭”过程。 10/26/2005 9:36:1 作者:陈一文 出处: 访问量:422 建议五: 应当清醒认识到“氢能源”、“氢经济”将极大增加大气中氧气的消耗总量,严重加剧对全球人类基本生存条件造成破坏的最为严重的大气“氧气枯竭”过程。《科学时报》2004年1月6日《美国大做“氢经济”》〔记者 王静〕报道 ∶“近日我国有关能源专家赴美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回国后告诉记者,目前美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加快对氢能的研发,并出台了《美国向氢经济过渡的2030年远景展望报告》,认为氢能是美国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要走以氢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发展道路。”“因为,照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石油资源可能在25~30年后就枯竭,世界将面临能源短缺的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新的可替代能源作为当务之急,美国则把目标瞄准了氢能。”《中国新闻网》2004年5月25日文章“我国研究制定2020年前能源战略 氢为发展重点”指出 ∶?“中国科学技术部秘书长石定环称……在中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氢能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被视为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去年十一月,中国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与美、日、俄等十四个国家和欧盟共同签署“氢经济国际合作伙伴计划(IPHE)”参考条款,目标是建立一种合作机制,为氢能技术研究开发、示范和商业化活动提供工作平台。”“近年来,美国、日本、欧盟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和相应计划,美已制定国家氢能发展路线图,并宣布今后五年拨款十七亿美元支持氢能开发;欧盟也制定氢能发展战略,拨专款用于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欧洲十个城市去年已开始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载客示范运行。”〔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国家工程学院与国家研究委员会得到美国能源部赞助的一个新的报告至少指出 ∶在今后50年内过渡硬到以氢能源作为主要燃料将显著改变美国的能源经济,但是必须克服技术上、经济上与基础设施方面的一些障碍。该报告,尽管没有将否认氢能源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未来来燃料的地位,对此氢能源与布什政府相比不那么乐观,特别在过渡到氢能源的过渡期限问题上。该委员会指出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汽车将在相当长期限内与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比没有竞争力。依据即使是乐观的情况,估计以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汽车要到2015年左右进入市场,而到2027年时以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汽车仅能占据市场份额的25%。麦克尔?拉马基指出,在头一辆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汽车进入汽车销售商的展出间以后,“最少需要25年才能造成任何较大的市场冲击”。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汽车估计要到2040年才能在汽车销售商的展出间取代主要地位?对于提供必要程度的能源安全,并及时减少矿物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的排放以便防止气候变化来说,这可能太迟了。《中国新闻网》2005年01月17日《发改委能源局局长称我国有完整能源战略和规划》介绍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说,中国有完整的能源战略和能源规划,今年有可能向社会公布,使人民了解国家在能源方面的战略和规划。规划内容涉及十几个方面,有总体规划、电力规划、煤炭规划、石油天然气规划、氢能源规划等,子规划有新能源规划、风能源规划、核电规划等。全球航运业巨头华伦纽斯?威廉姆森公司,下个月将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展出全球第一艘环保船只“奥塞勒”号的模型。国内新闻媒介介绍 ∶“奥塞勒”不使用惯常的燃油或核能发动机,它行驶以及船上的日常用电中大约一半的能量会由环保燃料电池产生,氢分子及氧分子结合后会产生电力推动推进器,整个动力产生过程唯一释放出的物质只是水蒸气及热能,不像惯常的燃油或核能发动机会产生废气和放射性物质等副产品污染环境。华伦纽斯?威廉姆森公司总裁迪维克骄傲地表示:“‘奥塞勒’号是航运业的未来,它代表了无污染货轮的目标。”该公司环境部经理莉娜?布罗姆奎斯特也表示:“这艘将是历史上第一艘真正没有污染的船只,它将会保护大气层及海洋生物,进而改变全球航运业的生态、代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奥塞勒”号性能数据----特点:只用风能、太阳能、波浪动能以及燃料电池技术推动,百分之百环保。2000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世界氢大会上,意大利裔美国物理学家桑蒂利教授首次尖锐地指出,以氢气为燃料的汽车排气尽管是纯净的水汽,但是,如果目前大量使用的汽车改为以氢气为燃料的话,将造成对人类造成致命恶果的大气“氧气枯竭”问题。此后,国外少数科学家勇敢地站出来尖锐地揭示“氢能源”、“氢经济”一系列的致命问题∶(1)生产氢的来源∶氢目前主要的来源为水的电解制氢,或对天然气加工制氢。电解制氢是电能à氢能的能源形式的转换,转换过程消耗大量的电能,使电能总的能源利用率大大降低。目前大量制备氢最经济的方法是天然气加工制氢,是天然气能à氢能的能源形式的转换,也使天然气总的能源利用率大大降低。(2)生产、储存、运输、分销氢过程中的氢的大量泄露∶氢是穿透性最强的气体,特别容易泄露。部分科学家估计,在生产、储存、运输、分销氢全过程中的氢的泄露将达到所制备的氢总量的10~20%。这对氢能源的利用率造成进一步降低。 (3)生产、储存、运输、分销氢过程中泄露的10~20%氢对臭氧层造成破坏作用。美国“生命周期环境评估研究所”近期的这份题为《能源未来:有关氢能与电能储备和运输效率比较》报告指出∶“作为一种能量载体,氢运送最终能源的效率只相当于电力的一半。报告的有关数据显示,利用氢传送能量,能源量损耗率达到,只有原始能量被保留下来;而利用电力运送能量,能量损耗率仅为8%,会保留92%的原始能量。”“报告同时从能量储备的角度指出,氢储备能量后再释放能量的效率,即储能回报率也不及其他能源载体。氢储能回报率为47%,而先进的电池储能回报率为75-85%。”“报告还认为,即使氢作为清洁的车辆燃料,与直接使用电力驱动的电动车辆相比,能源效率也并不高。充电的电动汽车要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多跑一倍的路程。此外,先进的电池技术将有效地提高未来电动汽车的性能。”加州技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3年12月6日发表的研究报告《氢经济可能对地球大气平流层造成冲击》指出∶ “如果以氢取代矿物燃料全部,在预计可能发生10%-20%比率泄漏条件下,研究者们估计每年将有60-120万亿克〔=6,000-12,000万吨〕氢泄漏排放到大气层中。这相当于人类活动目前释放到大气层中氢数量的4至8倍,将造成自然和人为所有原因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氢数量增大为两倍以至三倍。”〔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报道最新一期德国《科学画报》说∶德国科学家对八国集团和欧盟有关加快开发氢能源技术的策略提出了批评。德国化学家协会成员于尔根?梅茨格说,未来能源全面转向氢能源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氢燃料完全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预计将有10%至20%的氢会渗漏进入大气平流层。它们随后被氧化成水,并导致平流层温度降低,扰乱形成臭氧的化学过程,进而在北极和南极地区造成更大的、持续时间更长的臭氧空洞。而地球臭氧层的损耗会直接影响它对太阳紫外线的阻挡作用。梅茨格说,这一发现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投入最好的模型工具,以检测其效果。他说,每项新技术都可能包含危及环境的因素,因此引入这项技术前,必须进行全面试验。氢能源被广泛认为是将要取代化石能源的一种清洁能源。但是今年8月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认为,广泛使用氢能源也会导致大气中的臭氧层遭到破坏,这种效应虽不应作为阻止开发氢能源的依据,但它要求人们应全面考虑转向氢能源经济对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4)“氢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的大部分将严重加剧的大气“氧气枯竭”过程众所周知,“氢能源”的应用过程∶2H2+O2=热量+2H2O,也就是两个氢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化合成两个水分子,同时释放出热量的过程。科学界未发现自然界存在有任何能使水大量分解释放大量氧气的自然过程。美国物理学家R?M?桑蒂利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 我们切不能忘记人类需要呼吸氧气。下边审查的令人信服的技术证据证明,依据〔发展氢能源的〕目前政策,在地球上所有的车辆全部变换为使用氢能源的情况下,可以预测我们星球上的所有的生命将因氧气不足而在三十年内全部终止。事实上,简单的化学计算〔请参看 / 〕证明∶在采用巨额氢能源取代地球上所有车辆每天消耗的4万亿加仑汽油的情况下〔依据美国能源部的估计〕,每天将把人类赖依呼吸的7000万吨氧气转化成水〔H2O〕,在此同时有关工厂和其它过程将水分解循环形成人类用来呼吸的氧气的百分比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巨额的氧消耗必将造成我们大气中氧含量从目前的百分比逐渐下降,首先下降到对人类造成严重心脏病的水平,而后在三十年内下降到任何人类生命在我们的星球无法再生存的水平。结论∶至今为止,科学界没有发现自然界中存在有任何水大量分解释放氧气的自然过程。因此,巨额“氢能源”应用时与大气中的巨额的氧化合时,大气中的氧将大量消耗,严重加剧“氧气枯竭”过程,对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造成极大威胁。使用汽油情况下,这种情况没有发生是因为汽油燃烧产生CO2〔二氧化碳〕,而植物叶绿素的光化合作用吸收CO2〔二氧化碳〕而产生O2〔氧气〕。氢气燃烧时不能产生这种反应,因为氢气燃烧产生水,水不能由植物循环生成氧气。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属于我们星球的全人类,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巨额消耗全人类赖依生存的大气中的氧气。科学家应当本着科学良心和社会责任感向政府、新闻界和老百姓告知真相。
前几年,我看了一部叫做《侏罗纪公园》的电影,于是对恐龙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知道了:恐龙是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是爬行动物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它们曾经称霸中生代,从22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6亿年之久。恐龙的种类很多,不同的恐龙模样、体形和习性相关很大,有的大个了恐龙有十几头大象那么重,有的恐龙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大,有些恐龙以植物为食,性情温和,有些却是长着刀锋般锐利牙齿的凶猛捕猎者。既然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但为什么又会灭绝呢?因此,我又翻阅了《十万个为什么》、《世界动物之谜》等书籍,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气候环境使恐龙绝灭 据资料记载,从白恶纪开始起地球上的环境和气候发生了变化,地球上出现了四季分明的气候,两极开始变冷,植食恐龙喜欢吃的很多植物适应不了这样的气候,纷纷绝灭。于是,我认为植食恐龙因找不到合适的食物而逐渐消亡,使肉食恐龙的数量也大大减少。由于温度降低,很多恐龙产下的卵因温度不够,即不能孵出小恐龙来,于是便断子绝孙了。 二、小行星撞击地球使恐龙绝灭 1979年,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根据对地球上铱元素的研究,认为在6500万年前曾经有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25公里的速度与地球猛烈撞击,产生了相当于100万亿吨炸药的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送进大气层,挡住了阳光,足足有3个月的时间地球一片黑暗,很多植物都死亡了,恐龙因找不到食物而绝灭了。 三、恐龙蛋壳变厚使恐龙绝灭 根据一些资料记载,我国的河南和湖北等省发现了大批的恐龙蛋化石,湖北的恐龙蛋化石群长3000米,宽150为米,光是裸露在地表的恐龙蛋化石就有.1000多枚。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发现过恐龙蛋化石。考古学家从这些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几乎全部都是白恶纪晚期的。那么,王叠纪和侏罗纪的恐龙蛋到哪儿支了呢?我认为答案很可能是孵化成小恐龙了。白恶纪晚期的恐龙蛋因为孵化不出小恐龙,所以才会作为化石保存至今。因受外界环境的刺激,白恶纪的恐龙蛋变厚,所以孵不出恐龙来。 这些结论也具有一定的漏洞,就第二个结论而言,这种说法比较科学。但是,为什么恐龙会全部绝灭,哺乳动物和一些爬行动物却都存活下来了呢?况且,从化石上看,恐龙是在几百万年间逐渐灭绝的,而不是短短几个月死光的。 所以,对于恐龙灭绝的问题,我们按现在实力还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还有待我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打好基础,将来进一步探索恐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