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科普创作的基本理念论文
摘要:本文从科普创作的概念、基本范畴、科普作品的基本要素出发,阐述了在信息时代,科普创作和科普作品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应根据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公众需求不断创新。
关键词:科普创作;理念;更新
科普创作是凝聚智慧和奉献的创造性劳动,是一个需要动员成千上万人参与和接受的庞大系统工程,是科普的教育形式和传播形式的重要基础。
一、科普创作的概念
科普创作是为了普及科学技术的目的,在科普语境下,将科普内容转化为可以通过某种载体有效地呈现给公众的创造性科普劳动。
二、科普创作的基本范畴
科普创作创造的是科普新作,呈现的形式或内容是原始形态的,是过去未曾有过的。科普创作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如:科普展品、科普剧、科普小品、科普图书、科普挂图、科普小说、科普游戏、科普讲义、科普广播稿、科普影视、科普教具、科普玩具、科普动画、科普漫画、科普卡通、科学幻想等。
三、科普作品的基本要素
第一,科普作品的题材。科普题材是指科普创作者从自己积累的科学素材中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成为科普作品所阐述或描绘的具体科学技术内容以及产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
第二、科普作品的主题。科普主题就是科普作者通过题材所要表现的贯穿始终的主要观点、思想。
第三、科普作品的语言。科普语言是指科普作品内容呈现给公众的感官形式。一般有文字的,如书、刊、报;有声音的,如广播、录音;有形象的,如图画、模型、多媒体等;还有综合的,如影视、展品等。
第四,科普作品的结构。结构是科普作品的骨架,是表现科普作品的内容,显示科普作品的主题的重要手段。
第五,科普作品的体裁。科普作品的体裁主要是说明和叙事文体,也有一部分是运用文学艺术体裁或新闻体裁,把叙事、说明、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同程度地结合在一起,正在形成多种多样的科普文体。
四、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知识化、学习化的社会现代科普创作和科普作品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创作理念
科学性是科普创作的生命。科普作品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科学思想、传授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职责,要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就更应该保证科学性。失去了科学性的科普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科学技术内容介绍给广大公众。
思想性是体现科普作品内在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和科学精神。科普作品在向公众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公众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
科普创作必须确立科学和技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的科学文化观念。当今时代,是体现人自身价值与尊严的知识经济新时代。人不再是科学技术的奴隶,而是科学技术的主人。面对多元选择的社会现实,大到国家利益、民族经济,以及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小到个人择业,生活方式的倾向,每一个选择的价值取向,都关系到科学抉择,这就要求国民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求真、务实、不迷信、勇于探索和创新,以及以人为本,关心人类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科学人文主义精神。
2、以公众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科普创作必须贴近公众,贴近公众生活,必须围绕公众的生活和生产取材,围绕社会所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等科学问题选材,围绕科学家的新发现、新创造,一切围绕公众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兴奋点、兴趣点,采用人本的、快乐的、非灌输式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以人为本,以公众为本,只有这样,科普创作才会不偏离科普方向,这样的科普作品才能够在公众中产生共鸣,得到公众的认同。
3、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科普作品必须要反映时代的呼唤。在世界进入高科技时代的今天,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以及新学科、新技术的产生,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科普作品能充分反映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信息和新知识,同时要做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五、现代科普创作的环境与传统科普比较起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1)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天都有新的科技成果问世。
(2)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日益明显。
(3)媒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多媒体出版物的闪亮登场,使传统的纸媒体出版物受到严重的冲击。
(4)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出现了各种个性化需求。如:电子书、有声读物等,面对这样的形势,科普创作惟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科普创作的创新首先要在题材上创新。目前科普创作要把注意力放在新的题材的发挥和创作上,放在比较薄弱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宣传和普及上。在内容上,要关注科技的最新进展,并在介绍这些知识时,融合各学科的知识,发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在联系,并借助文学、艺术的技法,使科普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科普创作还要探索新的创作方法。电视的普及,互联网、多媒体的问世,对于一向习惯于用笔从事科普创作的人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重视形象思维、交互性以及各种新技术手段在科普创作中的应用,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例如:科普游戏就是应用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的科普创作,它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有强烈的吸引力。科普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内容的创新,也要认识到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例如:科普剧,科普小品等,科普创作者应该自觉熟悉新的创作领域,探索这些新的创作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牡丽.论网络社会科普方式的转变〔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24(4)[2]杨志文,郑念,楼伟,等.现代科普基础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214—218.
[3]翟杰全.科技传播事业建设与发展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