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环节设置包括学术研讨与报告(2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实践训练(2学分)三部分。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应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共计9学分。其必修环节设置包括学术研讨与报告(3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学科综合考试(2学分)、实践训练(2学分)四部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模块化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课、方向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四个模块,其中公共课和专业课为学位课,方向选修课模块须按照学科研究方向进行对应,保证每个研究方向都有对应课程(多个研究方向可以同时对应1门或几门课程)。具体设置如下:
① 公共课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4学分,重点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或一门论文写作指导课。
② 专业课(16学时/学分)
专业课可按一级学科、学科群或二级学科设置,课程门数要求在4门以上。或一门论文写作指导课。
③ 方向选修课(16学时/学分)
方向选修课模块须按照学科(研究)方向进行对应,保证每个研究方向都有对应课程,同一门课程不能重复在课程设置中重复列出(多个研究方向可以同时对应1门或几门课程,并在备注中标明)。
④ 公共选修课(16学时/学分)
在全校范围内选择适合本学科研究生选修的公共课程,包括数理类、工具类(含文献检索利用)、科学研究方法类、实验实践类、人文与科学素养类、外语专项技能类、职业生涯规划类以及第二外国语等公共选修课程。
⑤ 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学术型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由各学科确定。补修课只计成绩,不计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