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与方法对象:从长春市9所综合医院中随机抽取护士900名进行问卷式调查。方法:护士针刺伤情况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开放式问卷,专人发放。内容主要有:①针头用后处理情况;②是否被针头刺伤及发生频率;③刺伤环节及发生地点、原因;④刺伤后处理针刺后有无报告;⑤有无接受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培训;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⑦有无针刺伤登记上报制度共18项相关问题。发放900份,收回882份,有效调查表为880份。统计学处理:对每1份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检查,将不合格的筛除,再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针头刺伤情况及发生频率:被调查880名护士中692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共发生针刺伤2728次,被调查者年人均被刺伤次;692中有433人被污染针头刺伤率。刺伤环节:吸取约液、配药加药851人次(),给抽好的动脉血气针头封上胶塞3人次,抽血时将血注入试管2人次,拔针308人次,取F针头71人次,肌肉注射5人次,重套针帽739人次(),毁形浸泡、收废弃针、清洗器械567人次(),静脉穿刺30人次。调查中有1012例次回答了针刺伤发生原因:操作者刺伤自己744例次(),配合中被刺伤92例次,病人躁动引起103例次,被其他操作者刺伤73例次。2728例次针刺伤发生时间:调查结果示示,护士在操作前发生针刺伤的889例次,占总例次的;在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712例次,占;操作后发生针刺伤的1127例次,占。对于针刺伤的防护情况的调查:针刺伤后立即挤血+冲洗+碘伏消毒的占,其余为非正确处理或不处理。针头用后处理放在特制的标志明显的硬塑料盒里的护士占,放在专门盛放针头的内衬污物袋的桶里的护士占,放在普通垃圾桶里的护士。接种了乙肝疫苗的护士占。防护措施执行情况:操作时不戴手套的原因,操作不方便,嫌麻烦占40%,节约成本占,忘记戴占。讨论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应要求护士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立即并小心地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另外,护士在操作后习惯回套针帽,也是造成刺伤的重要原因。加强针器废弃物处理及丢弃过程的管理。为护理人员提供符合国标标准的针器收集容器是非常有效的防范措施。重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心理问题,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建立严格的登记报告制度,是保持健康的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应加大职业防护管理力度,护理人员在发生了医疗锐器伤害后,要将锐器名称、伤害部位、是否受感染等做详细记录,以便及时评估。一方面可追踪护理人员受伤害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不断总结避免锐器伤害的经验。【参考文献】1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 Mishal,Y,Yosefy oftransmission of viral disease by needle punctures and cut in hospital health care (9): 李红梅,李文涛编泽.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