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新媒体的大学生可谓越来越多了,社交媒体创造了无数个交往的机会,对于在校生活的大学生,不玩手机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接触新媒体,很多同学可能在现实中没见过面,但通过新媒体,彼此都有一个了解,有相同爱好的人会相互结识,成为朋友,也有可能成为情侣,嘿嘿。
浙江某高校某教育心理学论文里这样写着:大学生微信使用日均在线时间几乎超过课堂学习时间,使用社交媒体成为了普遍的信息化社交方式。长期使用网络社交媒体,学生面对面交流能力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现实社交能力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交往、人际交往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融入群体,从群体中获得交往价值,实现个人价值,微信等新媒体虽然扩大了大学生的社交范围,但并未真正抵消学生的孤独感。学生虽然每日频繁更新朋友圈,频繁发送信息,但虚拟网络中的孤独感仍然存在,个体过度依赖虚拟网络获得的归属感和支持,非但不能满足需求,反而会恶化个体现实人际关系,导致个体对人际、社会、环境的疏离。
微信等新媒体虽然为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诸多便捷,但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对网络社交平台使用不加限制,加剧了学生对自身社交行为的模糊认知。微信等新媒体虽提供了多元性的交际空间和范围,同时也扩大了非理性的社交。因此,围绕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目标和需求,对大学生社交进行指导,帮助其区分网络社交指向性,引导学生关注正面的社交信息,规避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正确认知自身的社交行为,并学会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合理规划网络社交时间,反向塑造学生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