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解而言国内对于传统太极拳的研究方面还是有一些建树的:首先太极拳是根据易理研究出来的一种拳术,有一定的哲理,囊括了道家、儒家、佛家的理论,是一种符合天、地、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的一项科学运动,古人提出的太极理论包括(一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家的:道生一,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万物 ;太极即阴阳 等等,都具有很深的哲理,现在的理解就是万物的对立与统一,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早了几千年)首先其主要用途是防身技击的武术,其附产品就是健体养生。 道家讲太极拳是祖师张三丰所创,后世辗转传给河南陈王廷,其称为陈氏太极拳,再后相继出现杨式、武氏、吴氏、孙氏、赵堡等等。而陈家沟陈氏传人认为太极拳由陈王廷所创,是根据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其本人的基础功夫而来,太极拳的起源问题本人认为无须相争,能从中懂其哲理拳理实为重要,就像王宗岳的太极拳里一样:虽气象万千,而理为一贯……近代太极拳也经历了由不为人知到发扬光大的过程:道家太极拳都是在本教内历代传承,而道教大部分都在深山名川等人少地稀的地方,道内又有传统闭守观念,所以显得很神秘,传承不是很广泛。陈氏太极拳早前也是密不外传,只在自己家族中传承,其他各氏太极拳也是如此,都在民间默默传承,后由陈发科公来北京与人比武,同时期无对手,这时的太极拳才为人所知,才到现在的发扬光大、遍地开花,世界各地都有太极拳传人,教拳授拳学拳的场面欣欣向荣。太极拳的前景有喜有忧;虽然现在太极拳很普及,全国各大公园都有练拳学拳的,人数很多,但是明拳理拳法懂其中哲理的老师人数甚少,有待后人细心研究其理并传承发扬下去。 前段时间在电视节目科学教育频道上看到体育研究院研究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原理从何而来,就请的陈氏太极拳传人张志俊帮助研究,同时又有形意拳传人、拳击运动员、体育学院学生和一般职工等等,请他们在各种高科技仪器前做各项运动,包括手臂力量、拳击力度、手掌灵敏度、腿部力量和肌肉灵敏度等等,同时记录数据,数据显示以上各项运动,太极拳传人张志俊都未超过任何一人,时年张已过六十岁;而后再让张与其他人做对抗实战,而其他人无论怎样都被张制服,这就说明太极拳是以弱胜强的。后来又研究张打拳的运动轨迹,研究显示:太极拳的运动基本都是走弧线,又不都是走弧线,这符合太极拳理:有方有圆,方圆相生,化方为圆,化圆为方。太极四两拨千斤的原理就呈现出来了,这次研究也找出太极拳另一个特点:就是打拳时肌肉运动的数据显示,张志俊打出的全身肌肉整体劲高出任何一人,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一点打出去,打出的力量穿透力十足,比一般拳击运动员打出来的力量作用都大,可见古人说的可震伤内脏不是虚言。另在其他几人身上试验,打在肩膀上,其人感觉整个肚子都疼,一般的冲拳则不是一个劲别。下面援引古人拳论请高人分析指点。 王宗岳太极拳理: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以上拳论里的哲理拳理拳法真的需要有心人潜心发掘研究,以便更好的把我国的国术发扬光大,不至于落到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地步。需要国人传承发扬的东西太多,比如:中医针灸、中药、书法、戏剧、其他武术等等都是中国的瑰宝。 说到国外的太极拳,虽然学的练的人数很多,而且呈上升趋势,中国的武术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就算老师再高明,外国人也很难学到太极拳的精髓,只能是风马牛不相及,因为太极拳是传统的土生土长的中国武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如果外国人不懂中华文化就学拳,只能是形像义不像。就算是文化不高的国人,明白古人拳论里的意思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中国的汉字字义很深,是目前世界上最难学。再有就是市场经济作祟,许多出国教拳的老师都是奔着经济利益去的,随便教教就比在国内挣的钱多很多,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很多外国人学拳也看重太极拳的医学价值,练太极拳能防治很多种外国病老年病,比如帕金森等等吧 以上所说的都是本人个人的见解,有不足之处请多为指点,希望为你提供一些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