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陆地边境线东起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口,西迤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北部湾泮,总长度约2.2万公里。其间或纵横或穿越着长白山、大兴安岭、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喜玛拉雅山、横断山和云贵高原等十几座高大山脉和高原。在这些山脉和高原之间,横卧着巨大的草原、荒漠和森林,还有蜿蜒曲折淌流的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黑龙江、额尔古纳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元江等大小数十条边界和出境河流。它们象一个个哨兵,共同形成祖国东部、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的陆地地理屏障。沿着这条漫长边境线的那一侧,是与我国接壤的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我国陆地边界线全长约22000多公里,同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老挝、缅甸和越南15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我国有陆地边界的省区共9个,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解放初期,我国没有一条正式划定而又清楚、稳定的边界。我国同邻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下列几点: 1、对解放前历届政府同邻国签订的边界条约,按照国际惯例,一般都予以承认,并且通过和平协商求得公平合理解决。有些虽然是不平等条约,我们仍然同意在分清历史是非的情况下,对这些边界还是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照顾现实情况,通过平等协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至于任何一方违约占去另一方的领土,原则上必须无条件地归还给对方; 2、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边界线,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新中国也不能承认; 3、有些边界双方从未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来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线,则以这条习惯线为基础协商解决; 4、对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谈判和友好协商求得公平合理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在谈判中,既要照顾过去的历史背景,又要照顾已形成的实际情况,经过双方同意,也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在和平解决以前,维持边界现状。 我国边界问题的解决集中在两个时期,一个是在六十年代,一个是在九十年代。1954年底,中缅双方发表联合公报,两国拟在适当时机解决边界问题,拉开了新中国边界工作的序幕。中缅双方于1956年开始边界谈判,1960年10月正式签订了边界条约,这是新中国与周边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边界问题的一个范例。此后,我国又先后与尼泊尔、蒙古、朝鲜、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分别签订了边界条约,并进行了联合勘界。截止目前,我国已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越南等签订了边界协定。 附: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万公里,另有岛岸 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超过 万公里。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除了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有着以下一些较重要的国际多边体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后部长级会议、东盟加中日韩会议、朝鲜问题四方会谈、“上海五国”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多边体制包含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功能,有不同的优先处理的问题,其产生的决定或共识有不同的约束力,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推动着相关国家认识他们共有的利益,并通过合作互谅互让来共同获益。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方面,这些机制已经在起非常积极的作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一进程使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今年5月初,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财政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保护机制,以避免再次发生造成严重冲击的金融危机。这表明亚洲国家已将它们的合作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金融与货币领域。 在安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国”的国防部长进行了会晤,部长们决定要采取集体行动,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好战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五国边境地区的威胁。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初期,东盟地区论坛可能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体制。在中亚地区,“上海五国”机制经过扩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一个能涵盖东亚、南亚和中亚所有国家的多边体制暂时还没有可能性。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何发挥国际多边体制作用,寻求最终解决或者缓解其紧张程度,现在还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充分重视。例如印度一直拒绝国际组织调解克什米尔冲突,这不仅长期拖延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已经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冲突的延续将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向印巴两国进一步施加影响,促使他们通过调解来求得双方可接受的解决,并意识到任何强加于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这也应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一条基本规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 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本来想帮你回答,结果看分太少了,2000字不少哦
中国军事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联合搜救演习显示了中美军事合作的空间日益拓展、层次更加广泛、方式越发务实的新趋势。 合作空间日益拓展。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强大校认为,中美两国作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在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方面承担着许多共同的责任,有许多共同利益交会点。这次演习以海上搜救为主要内容,显示了中美之间的军事合作正在朝非传统安全领域拓展。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上将在访问湛江期间也表示,这样的演习,将提升中美两国联合应对海啸、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和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的能力。他认为,人道主义救援已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任务。中美之间在人道主义救援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空间非常广阔。美方将积极寻求并不断扩大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 交流层次更加广泛。“联合搜救演习,是双方军事合作成果的体现,它背后所蕴涵的是双方在各个层次、多个渠道开展的深入交流。”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彭光谦少将说,一场演习,需要双方从最高军事领导人到最底层士兵之间的交流。此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关于加强领域交流共识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年中美两国军事领导人达成的共识。 为了确保此次演习成功举行,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上将率领“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访问湛江,并与中国南海舰队司令员顾文根中将进行了会谈。双方的舰艇指挥员已经就第二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三轮会谈和磋商,确定了演习的预案和细节安排。双方士兵除了相互参观舰艇外,还举行了足球、篮球和拔河等体育比赛。来访的“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还举行甲板招待会,邀请中国海军官兵共叙友谊。 合作方式更加务实。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自中美两国建交以来,双方军事关系先后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的“蜜月期”、90年代的“跌宕起伏期”和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调整期”。“在目前的情况下,中美两军之间还很难进行中俄之间那样大规模的传统安全领域的军事演习。”彭光谦表示,选择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海上联合搜救作为中美两军演习的课题,反映了两军合作更加务实的特征。“先在‘低端政治’领域的搜救演习方面取得突破,才能为下一步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打下基础,才有可能一步步上升到‘高端政治’领域的武器装备技术合作、传统安全领域军事演习等。” 彭光谦说,中美军事合作方式更加务实,还表现在双方高层互访、人员往来、安全磋商等已经形成机制,用制度性的安排来保证两军关系排除外界干扰,稳步健康向前发展。此次演习在中美军事交流史上意义重大,至少有三大值得关注的看点 看点之一:救援能力体现中美两国海军参演部队协同程度。对于成熟的大国海军来说,执行以人道主义为目的的海上搜救,并不属于高难度的动作。但是,对于不同国家的海军联合执行搜救行动来说,最为关键的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双方如何协同。李亚强说,最终决定联合搜救演习效果的,并不是中美海军各自装备和实际作战能力,而是双方的协同程度。中美两国海军参演部队需要在通信、装备、指挥程序、战术行动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密切协同,才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目标,并及时展开有效的救援和损害管制行动。 看点之二:实际使用兵力推动中美军事交流实现新突破。李亚强认为,近年来中美军事关系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双方在高层互访、人员交流、防务磋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虽然中美两国也都邀请过对方军事官员观摩过本国的军事演习,但双方军队实际使用兵力,共同执行演习任务在2006年9月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之前还是空白。“实际使用兵力,提高双方军队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在军事交流中具有无法替代的独特地位。”李亚强说,“从‘纸上谈兵’到实际使用兵力的这一突破,必将推动中美军事关系向更深层次发展。” 看点之三:高密度演习体现中美关系健康发展。从2000年开始,中国军队开始有选择地逐步参与双边与多边联合军事演习。仅就海上联合搜救演习而言,中国海军就先后与法国、英国、巴基斯坦、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海军举行过。“但是,像中美两国海军这样,在短短两个月之内,接连举行两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的高频率还是没有的。” 李亚强认为,军事关系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高密度演习体现了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不知不觉中,总时长八周的生动的军事理论课即将结束,带着些许依依不舍,回味着这几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我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击这一行行文字。当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的时候,或许是出于对军事装备的好奇,抑或是对军国大事的潜意识中的一种关心,我就对军事方面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放假没事了的时候总爱到小镇里的兵营里去玩,看解放军叔叔精彩的军事训练,看坦克车轰隆隆的开过,卷起满天的尘土….后来长大了一点,知道关心实事新闻了,但最关心的总是军事方面的消息:我会经常购买一些诸如《兵器知识》、《舰载武器》、《世界军事》、《环球时报》之类的杂志报纸,疯狂地攫取军事方面的消息。后来学会了上网,每次上网后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登陆“搜狐军事”、“人民网——军事”等等军事网站,获取最新的军事动态,了解惊心动魄的军事消息了。有时候看到了好的文章,也会收藏起来,放在我的个人博客里,方便自己以后再看。后来上了大学,参加过了磨练人意志的军事训。仅仅是经过了最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我们已经偶尔会感觉到累了。军人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产生无穷的战斗力。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军令如山倒”,即使是赴汤蹈火,也是义无返顾。训练场上哨音一响,所有人都要立正肃静,令必行、禁必止。回顾历史,正是这严格的纪律让人民军队由小变大,战胜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呀!军队是一座锻炼人的熔炉,一个个战士在这里成铁成钢。在这里,我们能学到雷厉风行,遵规守纪的作风。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养成吃苦耐劳,坚如磐石的品质,不是说美国历史上诸多总统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过军旅生涯的吗?一天的训练下来,腰酸背也疼,两条腿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但我从心底感激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让自己更加坚强,也许许多年以后,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仍会留恋这段美好的回忆,才会体会到它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也开始懂得,原来小时候喜欢看的那么精彩的军事演习,训练起来一定是很辛苦的!于是我开始在心里对我解放军战士肃然起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军事理论课程。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强化了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的国防观念。这几周中我最爱听的课就是生动有趣而且意义深远的军事理论课了!每每全神贯注的听完却还意犹未尽,总觉得听不够。教官们向我们讲述了当今我国国防的形式与现状,国防法规的产生、发展、特征,各种军事高技术以及武装力量的基本概况,世界军事的形势、国际战略环境以及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让我们学习到大量的现代军事知识,认识到了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我们对国防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了牢固的国防观念。“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千古名训告诉我们:越是在和平条件下越要居安思危,强化我们的国防意识!另外,学习军事理论对于完善我们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根据我自身的一些经验,我觉得要想深入地学好军事理论课程,更好地接受国防教育,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以及其他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地接触有关国防方面的各种信息。就拿上网浏览军事网站和时政要闻来说:由于可以经常接触最新的实事消息,我几乎在第一时间内知道了我国最新战斗机歼-10的服役和高调亮相,以及世界各方尤其是美国、日本和台湾对这件事的反应;了解到了随后公布的振奋人心的歼-14研制计划,和令世界为之震动的地基导弹击毁在轨运行卫星的成功试验;第一时间获悉了中国新型潜艇的成功下水……这样,在军事理论课堂上,当教官讲授军事高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时,学习起来就更轻松了;结合网络上的图片、视频等形象化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军事高科技的神奇力量以及其中的奥妙了!当教官讲述到国防的历史时,我跑去网上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深入地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被迫对外进行的六场战争,了解到不少的课外知识,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我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将来全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决心。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我国的安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抛开有美国暗中从中作梗的台湾问题不说,就连我们普遍看不起的小小的越南,现在还时不时地公然跟我们叫板。老山硝烟已散尽多年,赤瓜礁刀光剑影也似逝去,中国与越南从历史上的纵向看去,这对欢喜冤家在臣服、亲密、共苦和反目中摇摆不定。对于中国,痛苦和友谊的感受并存于这个国家,对它情感和战略的定位让人难以抉择。友谊的培养是漫长的,仇恨的建立却可以很快,两国间的龃龉似乎无法释怀,同时,越南蹲在中国的南部,依然让中国人不能忘记可能露出的獠牙。同时,越南的“海洋战略”也不能不让中国多一手准备--谁知道这条狼何时反性呢?通过在课下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近期,越南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中国:今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全部岛屿的主权”。其官方《西贡解放报》甚至声称“决不放弃一寸土地”,并“不惜与中国一战”!大家多少都知道南海对中国来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南海海域南接马六甲海峡,东北部紧连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联系亚欧大陆的交通要冲。它不仅是西方尤其是日本海上运输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必经之路,也是美国海军从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一位中越关系研究学者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前,越南是认同南沙和西沙是中国领土的,越南总理范文同曾给周恩来总理写过一封信,承认这一点,而且有外交照会为证。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逐步提出并实施“海洋战略”,主要想以海洋的渔业及石油资源发展本国经济。之后,越南矢口否认以前的承诺,还把占领的中国南沙岛屿划归为一个省,即福绥省,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划入其版图。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越南是南沙争端中我国最危险也是最难解决的对手。”在南沙问题上,越南的既得利益最多,占据了23个岛屿,每年开采三千万吨石油,中国仅控制6个岛屿。 据了解,越南侵占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后,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在国际上公开招标。近几年来,越南同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合同。 中国东南亚问题专家刘旭称:“南沙的石油给越南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仅2006年上半年,越南油气总公司油气开采产量就达1237万吨,其中原油为860万吨,天然气亿立方米,原油出口量约为820万吨,出口额达亿美元。越南不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将世界主要大国都牵扯到这一地区,大有使南沙问题国际化的趋势。” 除了拉其他国家共同开发南海资源外,越南还积极推进与强国的军事合作。在南海单独抗衡中国,越南自感实力不够,所以,加强和美国等其他大国关系,对中国在该地区产生制约,形成大国制约机制,是越南外交的重要举措。香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先生认为:“越南为了能够在东南亚抗衡中国,冷战时代是依靠苏联支持搞地方霸权主义,现在它又积极推进与美国、日本及印度的军事合作,并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其矛头当然首先是对准中国。” 不管怎样,越南一直关注的还是在南中国海维持所得利益的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地区安全专家安德鲁.陈说:“越南担心中国想把它抱得太紧,因此,越南试图通过求助于美国,借助另一个大国与中国抗衡。”通过这些方法了解到的这些信息,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我国周边尤其是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更深入地理解了教官讲述的内容,为我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军事理论课打下了基础,也使我更喜爱军事理论这门课程了!以上就是我对这几周的军事理论课的感受,以及我对如何学习好军事理论课的感想,希望能对“后来者”的学习有所帮助!衷心的希望军事理论课能够越办越好,在丰富学生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方式以及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再结合以军事训练,综合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我国全方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除了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有着以下一些较重要的国际多边体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后部长级会议、东盟加中日韩会议、朝鲜问题四方会谈、“上海五国”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多边体制包含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功能,有不同的优先处理的问题,其产生的决定或共识有不同的约束力,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推动着相关国家认识他们共有的利益,并通过合作互谅互让来共同获益。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方面,这些机制已经在起非常积极的作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一进程使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今年5月初,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财政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保护机制,以避免再次发生造成严重冲击的金融危机。这表明亚洲国家已将它们的合作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金融与货币领域。 在安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国”的国防部长进行了会晤,部长们决定要采取集体行动,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好战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五国边境地区的威胁。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初期,东盟地区论坛可能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体制。在中亚地区,“上海五国”机制经过扩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一个能涵盖东亚、南亚和中亚所有国家的多边体制暂时还没有可能性。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何发挥国际多边体制作用,寻求最终解决或者缓解其紧张程度,现在还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充分重视。例如印度一直拒绝国际组织调解克什米尔冲突,这不仅长期拖延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已经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冲突的延续将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向印巴两国进一步施加影响,促使他们通过调解来求得双方可接受的解决,并意识到任何强加于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这也应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一条基本规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 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你自己再加点就行了,呵呵!
114 浏览 5 回答
346 浏览 3 回答
145 浏览 3 回答
285 浏览 5 回答
279 浏览 3 回答
174 浏览 4 回答
229 浏览 6 回答
242 浏览 3 回答
210 浏览 4 回答
228 浏览 4 回答
135 浏览 7 回答
99 浏览 5 回答
178 浏览 6 回答
236 浏览 3 回答
213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