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作为东汉的驻外使臣,在疏勒国居住有些年头的班超竟有些不舍,他收拾好行囊准备回到自己的国家,听说班超要回国,疏勒国人民惊惶不安,因为班超对付匈奴有办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东汉 故事 ,希望你们喜欢。
东汉故事1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刘秀自幼丧父,孤儿寡母在叔叔刘良的照顾下生活,直到他长大。年轻时的刘秀,身材高大,一表人才。他为人讲究诚信,处世谨慎,性情温和善良。他在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的基础上,依靠地主阶级的“功臣”、“良将”们,抗击群雄。
各地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起义军将领们都主张拥立一个刘姓的皇帝,以此统一号令,顺应人心。他们认为刘玄懦弱,容易左右,因而于公元23年在宛城南面的洧水拥立刘玄为皇帝。刘玄是春陵侯刘仁的曾孙,在平林军中,号称更始将军。刘玄当皇帝后,改元为更始元年,并封了一大批官,封刘演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南阳一带的起义军严重威胁着王莽,王莽很快集结了43万人马,号称百万,命司空王邑与司徒王寻讨伐起义军。公元17年6月,王莽军队首先与刘秀相遇,刘秀的将领见敌多势盛,不敢作战,都跑回昆阳(今河南叶县)城中。他们怀念家人,都想各自回本土自保。刘秀向将领们分析了当前形势,口吻严厉:“我们的粮草不多,敌强我弱。若我们齐心协力抗击敌人,还有战胜的希望;若我们人心涣散,必然被消灭。我们现在要把宛城攻下,这样我们才会得到后方的援助。现在怎么离心背德,只想看守自己的妻子和财物呢?”将领们受不了这些话,纷纷怒喝道:“刘将军怎么竟敢如此讲话!”恰好这时传来消息——王邑、王寻的大军已到城北,队列绵延几百里。将领们虽平常不看重刘秀,但如今事情紧急,又想不出办法,只好勉强说:“还是再请刘将军拿主意吧!”刘秀就向大家讲了他的主张和具体要求,结果将领们一致同意。
当时王莽军队十余万人围困昆阳,昆阳城中只有八千人,刘秀要王凤、王常守城,自己和李轶等13人骑马乘夜闯出城南门,召集在外的军队。刘秀到郾县、定陵一带,集合那里的全部军队救援昆阳。将领们舍不得财物,要求留一部分兵力看守。刘秀说:“现在要是打败敌人,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财物,甚至可以夺得天下,要是被敌人打败了,脑袋都保不住,要财物还有什么用?”于是刘秀把全部军队都带到了昆阳。刘秀亲率步兵、骑兵千余人当先锋。这时,昆阳城被围得铁桶一般。刘秀到离敌军四五里外停下来,敌军数千人迎战。刘秀率军冲杀一阵,杀敌十来人,首战小胜,士气稍振。将领们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见了小敌就害怕,如今见了大敌却如此勇敢,真是奇怪。有你在,我们一定会打败敌方。”刘秀继续前进,杀敌近千人,敌军败退,刘军士气大振。刘秀紧接着率领3000敢死队,从城西直冲敌军的中军地带。王邑、王寻十分轻敌,下令军队各守营地,不得移动,只率领1万余人迎敌,结果大败,落荒而逃。
昆阳一战,敲响了王莽政权的丧钟。王莽坐立不安,忧懑不食。同时,海内豪杰蜂拥而起,杀掉州郡官吏自称将军,接受更始帝年号,等待诏命。王莽的一些心腹,策划杀掉王莽投降汉朝,保全宗族。正当这时,新市、平林起义军的将领们看到刘演、刘秀兄弟的威名日益扩大,心中不安,劝刘玄除掉他们,甚至连本来与刘兄弟关系密切的李轶也转而谄事新贵。而刘手下的人对刘玄当皇帝之事一开始就不服,有人说:“本来起兵图大事的是伯升(刘字伯升)兄弟,现在的皇帝是干什么的?”公开拒绝刘玄的任命。于是,刘玄就借封刘部将刘稷为抗威将军而不受之故,把刘稷及为他说情的刘演杀掉了。对此,刘秀深感不安,赶紧跑到宛城请罪。刘部下去迎接他,慰问他,他只是在公开场合下寒暄几句,表示过错在自己,但他不与这些人私下交流,不讲昆阳的战功,不为哥哥服丧,饮食言笑与平常一样,若无其事。刘玄见刘秀没有反对他的意思,感到有些惭愧,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而刘秀每当独居,总是不喝酒、不吃肉,以此寄托哀伤,他只能得到后来的光武皇后阴丽华的安慰。
东汉故事2
西汉是中国繁荣发达、制度日渐完备的时代。经过西汉末年的战乱,法纪凋敝,道德松弛,社会一片混乱。东汉王朝收拾残局,政治上虽天下一心,归于一统,但乱世的混乱无序依旧渗透在新的王朝的每一滴血液。乱世会产生活跃的学术、学说和思想,乱世也会造就不可一世的英雄,收拾乱世之后的新王朝更会产生一批新贵,从而形成势焰熏天的门阀大家族。
阴氏、郭氏、樊氏、马氏是四姓外戚家族,是通过和皇室联姻而显贵一时。这四姓都是因为有女子被皇上宠爱,立为皇后,从而贵极天下,家族也随之显耀,族中子女封官拜爵,代代相沿,形成望族,时称四姓小侯。
阴氏就是阴丽华的娘家。阴丽华是南阳新野人。汉光武帝刘秀未起事时,有一次入新野,听说新野一地出了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心中蠢蠢欲动,见了以后越发爱恋不已。后来,刘秀奔赴长安,看见宫中执金吾的车骑威风凛凛,刘秀感叹说:“做官就要做执金吾,娶妻子就要娶阴丽华!”更始元年六月,刘秀如愿以偿,在宛城娶阴丽华为妻,时年阴丽华十九岁。接着,刘秀赴任洛阳。阴丽华不能随刘秀赴任,便依旧送归新野。刘秀称帝后,阴丽华被接到洛阳皇宫,进封为贵人。
《宴饮观舞》(汉)阴丽华容貌雅丽,心性仁慈宽厚。刘秀想立阴丽华为皇后,阴丽华婉言拒绝。刘秀便立郭氏为皇后,阴丽华跟随在刘秀身边。建武四年征讨彭宠时,阴丽华在元氏(今河北元氏县)生下一子,取名刘庄,便是后来的汉明帝。建武十七年,郭皇后被废,刘秀立贵人阴丽华为皇后。刘庄即皇帝位,为汉明帝,母亲阴丽华尊为皇太后。阴丽华身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皇后,又是守成君主刘庄的母亲,阴氏家族能不贵极天下?
东汉故事3
东汉光武帝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东汉之前还有一个西汉,加上皇帝都姓刘,很多人会以为西汉和东汉的关系,就像是北宋和南宋的关系一样。虽然统治者祖辈的血脉一样,但实际上西汉和东汉可以算作是两个国家。东汉光武帝刘秀虽然是西汉刘氏子孙,为刘邦九世孙,但因为从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的关系,到了刘秀这一辈已经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了。
刘秀当上皇帝,与明太祖朱元璋差不多,都属于微末起义,靠自己登上至尊之位。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秀当上了帝国的主宰,那么曾经的亲戚姐妹自然也一朝升天。
刘秀的长姐刘黄,原本只是普通的妇女,在刘秀登基之后被封为湖阳公主。另外补充说一句,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之名,就是源于湖阳公主。刘秀父亲去世很早,兄弟姐妹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时刘黄作为长姐,自然要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照顾弟妹,比较辛苦。刘秀对这个姐姐很感恩,登基之后不仅封她为公主,而且对她十分宠爱。有一次刘黄家中奴仆仗势欺人,还出了人命。那奴仆躲在公主府中,受刘黄庇佑,官差们都不敢入公主府捉拿。
刘黄受宠之后骄横跋扈,仗着有皇帝弟弟撑腰,也不将这些官差放在眼里。她不仅庇护这位犯案的奴仆,出行的时候仍然将他带在身边。洛阳县令董宣知道此事后,带着人就拦住了刘黄的马车。他虽然跪在地上,却斥责刘黄的不是,随后更是将那位家仆强行拖出来打死。刘黄面子受损,当天晚上就进宫告了董宣一状。这事儿董宣占理,但是刘黄是刘秀的亲姐姐,刘秀自然站在她那边。所以叫人喊来董宣,就准备将董宣乱棍打死。董宣愤恨不平,直言:“陛下圣明才有了中兴盛世,如今纵容公主家仆伤人,以后又该如何治理天下呢?这事儿不用你来杀我,我自己自杀!”
说完董宣就朝一旁的柱子上撞去,撞的满头是血。刘秀被他的行为震惊到了,等小太监扶起董宣,便打算放了董宣的性命,但要董宣给公主磕头赔罪。董宣仍然不肯,直言进谏,汉光武帝感念他忠诚,最后不仅放了他,而且还赏赐他万金。刘黄纵容奴仆伤人,已经可以看出她的专横跋扈。但这只是其中一件事情,她丈夫去世之后,还明抢别人的丈夫。刘黄丈夫去世后,刘秀不愿意姐姐守寡,于是就表示想要给姐姐寻找新驸马,问她有什么人选。在满朝文武中,刘黄就看中了大司空宋弘,说他样貌品德俱佳。宋弘已经娶了妻子,刘秀为了满足姐姐却还是将宋弘找来,暗示他娶公主。
东汉故事4
杨阿若是一名江湖侠客,为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又名杨丰,字伯阳,凉州酒泉人。董卓曾经想要将杨阿若招揽过来,却遭到了杨阿若的拒绝,杨阿若嫉恶如仇,最厌恶董卓这种不臣之人。
汉朝时期,出过很多游侠,他们个个身怀武艺,行走于江湖中,专做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义举。孙宾硕、祝公道、杨阿若、鲍出等人尤为出名,杨阿若是当时西凉有名的少年游侠。当时民间有句话叫做“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说的就是杨阿若爱打抱不平,甭管你是东市还是西市有人打架,那当中必定有杨阿若!可见杨阿若的名气之高啊。
杨阿若之所以这么出名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和其他的游侠有些不一样。说到游侠,大家往往会想到他们长着一张正直憨厚的脸,为人仗义,说话做事自带一股子江湖气的形象,杨阿若特别久特别在这里,他长得非常“美丽”,你没有看错,一个男子被赞美成“美丽”,想来大家也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是的,杨阿若男生女相,除了有着惊世美貌的美人相貌,他还擅长歌舞。可偏偏呢,杨阿若的脾气太火爆了,几乎是一点就炸。他武艺高强,平日里就大着胆子四处游历,可他那张美得过分的脸常常给他带来麻烦。那些富家公子哥或者地主们见到杨阿若的美貌,总是会把杨阿若误认为女扮男装的女子,他们想霸占杨阿若,谁成想杨阿若是个男的。当然了,也有口味稍微重了那么一点的,他们不介意杨阿若是男子,因为他们就好那口。杨阿若可不管那么多,对于那些想把他收为娈童的,不管是说客还是本人,他直接上手就是一刀,杀了了事。
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杨阿若的故事,那边是杨阿若在一次宴会中男扮女装出场跳舞,结果在场的女子们面对杨阿若的美,纷纷惭愧得退席而去,可想而知这杨阿若到底有多美了!这美貌处处给杨阿若惹麻烦,杨阿若就专门让人用檀香木做了一个羌胡人跳神的鬼面具,看起来凶猛又可怕,平时没事就戴着,特别是和别人打斗的时候,更要戴上,免得又被人盯得臊得慌。此时杨阿若还是翩翩少年郎,就已经显名了,在他成年以后,他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杨丰。有时候人们也称他为“鬼丰”。杨阿若除了美貌、武艺,还有着一腔爱国热情以及军事上的才能和勇气。他认为董卓不是忠臣,所以拒绝董卓的招揽。东汉末年,酒泉太守徐揖见当地地主豪强势力强大,又建堡自守,与官府作对,便诛杀了郡中强族黄氏以维护东汉政权的统治。结果黄氏中有一人黄昂一直躲在外面,他用黄氏家产招募了上千人来攻打酒泉。杨阿若得知此事后就和徐揖联合起来对付黄昂。
按理说,东汉末年的游侠们哪里来的钱去游历天下呢,还不是靠着地主豪强们的钱袋在支持他们。杨阿若照理应该偏向黄昂的,可他却帮了朝廷,说明他是一个爱国之人。杨阿若原本打算向张掖求救,谁知张掖竟然是黄昂那边的人,黄昂命令张掖杀了杨阿若,杨阿若杀出一条血路才逃出来。凭一己之力是对付不了数千人的,黄昂最后求助于武威太守张猛,张猛就给杨阿若封了一个都尉的官职,还发布了檄文以讨伐酒泉,可是就是不分给杨阿若兵和粮。
东汉故事5
在位时间并不长的汉章帝,比起很多不作为、昏庸无度的帝王来说,不知道甩了他们几条街,后世的很多人都对他称赞有加,说他是一代明君,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汉章帝是明君而非昏君呢?
政治上,汉章帝的政令刑罚的确也是比较宽疏。历朝历代都会出现贪污、腐败,这是没有办法杜绝的现象,古代对贪官的惩罚是,不仅要罚款也要禁锢其家族的仕途,三代之内不得为官,到了汉章帝则废除这项制度,汉章帝对官员和贵族的赏赐都是极其大手笔的,但是这政策虽然让很多人都为皇帝尽心竭力付出,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皇帝赏赐得太多,超过了限度,造成国家财政的困难,皇室没有了财政保障,最终还是会从农民头上搜刮,所以这是仁政的弊端之一。
汉章帝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残酷的条文五十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 清明 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
文化 上,自小就受儒家 教育 成长的汉章帝,自然会格外重视儒学的发展,建初八年,他选拔很多优秀的人才到皇宫中,受学《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等,让其互相交流、讨论,并把讨论的过程及其结果详细记录,是继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这一时期汉章帝还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诸部归服,中央政府在该地建立都护府。但是,边疆民族众多,自古以来就是个烫手的山芋,要想控制西域,北边又有强敌匈奴,置之不顾,如若匈奴和西域各地区联合起来,对付汉王朝,又是极危险的,汉章帝举棋不定,大臣们也有争论。最后,碍于人力物力的限度,汉章帝最终还是放弃了西域,诏令滞留西域的汉朝人员回国。
东汉故事5篇600字相关 文章 :
★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600字左右5篇
★ 书的故事5篇600字
★ 寓言故事作文600字5篇
★ 《三国演义》5篇读后感范文600字左右
★ 教室里的故事5篇600字
★ 伟人的故事5篇600字
★ 蝴蝶故事5篇600字
★ 革命烈士的故事5篇600字
★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优秀范文5篇
★ 雨中的故事作文600字5篇
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汉语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沙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的内容,甚至包括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文化常识,可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而以上这些内容,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应该侧重于观照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作其重要任务之一。
和我国高校的其他课程一样,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新时期的古代汉语课程改革,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 教育 、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对此,笔者已撰文讨论。本文就古代汉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从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谈起
我们到的教学材料表明,古代汉语这门课,在1958年以前,不同高校在不同的时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各有不同。据王力先生说,“有的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 作文 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话,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1958年的教育革命以后,学者们重新考虑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提高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此,古汉语的教学改革开始,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自从王力先生于1962年主持编写并出版适用于全国高校文科专业的第一套古汉语教材以来,古代汉语课有了较为确定的内容,即采用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结合的原则,并以这三个方面作为古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从此,古代汉语课程也有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培养这一能力就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以上这些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观照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我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内涵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诸方面。古代汉语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内容就是以上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
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大多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参照,学者们或采用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原则,如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或主要突出文选和通论两部分,如易国杰主编的《古代汉语户。但他们的教材都彰显了我国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下面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为例(以下简称王本),仅就文选部分和通论所承载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加以讨论。
王本《古代汉语》在文选部分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的史学作品,还有《诗经》、《离骚》、唐宋古文、唐宋诗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儒家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至于儒家的道德观念,在古代汉语教材的课文中比比皆是。
有反映个人修养的,如《论语·学而》,讲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作为古汉语的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与学关系的,如《礼记·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一观点到现在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又有反映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论语 ·微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这是孔子面对隐者的讥讽叹息时所说的话,意思是个人对社会是有一定责任的,人不能逃避现实。
另外教材所选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的 名言 :“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古人心系天下,先于民忧,后于人乐的传统道德观念。以上这些都是古人优秀的品质,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熏陶,起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
通论是现行古汉语教材都非常重视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王本《古代汉语》“通论”涉及到文字学、训沽学、音韵学的诸多内容,还涉及到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古代的姓氏名号、车马宫室、职官、乐律、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文字学知识来说,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内容,给我们揭示了汉字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汉字的书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草书 、行书等。
对学生来说,从汉字人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途径。我国历史上对汉字较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汉字本身及许慎依据汉字形体结构阐释字义的过程,都积淀着丰富的古代传统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通过说解汉字展示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陆宗达先生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即古代社会生产、古代的科学、古代医疗学、社会制度等,包括范围很广阔。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已经不单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古汉语知识学习,而是观照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空间扩大了很多。
还有一些关于古代的姓氏名号、服饰、车马、宫室、天文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我们通过学习“古代的姓氏名号”,就知道古人有名有字,“冠而称字”,所以,称别人的“字”以示尊重。我们知道了古人还可以有“号”,如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古人去世以后还有谧号,而溢号往往根据此人生前品行业绩而定,如陶渊明溢号“靖节先生”,显然是依据其高洁之行得来的。
学了天文律历,我们得以了解古人善于将音乐中的十二律对应岁时的十二月,再读陶渊明的《自祭文》“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就知道“律中无射”实际指的是9月份,是用乐律名称表达时序,因为“无射”刚好和“季秋”时节相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接纳、传承的过程。 三、当前的文化大背景决定了古代汉语课堂应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曾一度出现了文化“向西看”的情形,且势头不小。曾有人盲目地仿效,不论是非,不辨美丑,置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于不顾。就拿节日习俗来讲,人们迷恋于“ 圣诞节 ”、“情人节”,不管是否符合国情,只要是西方的,就很乐意“拿来”,使传统文化备受冷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传统文化有了回归的趋势。如,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四大发明、中 国画 、 武术 、中国戏曲、皮影戏、古代音乐等等。开场戏《击击而歌》,更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热情的迎接贵宾的喜庆仪式,表达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蕴。
2009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传统节日,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等重要传统节日和 春节 一同作为法定假日,这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因为中国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还有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 留学 ,“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建立等,都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之如。
在以上大的文化背景下,作为高校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加人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更应该走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队伍的最前列。从这个方面讲,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古状汉语课堂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四、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 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教师是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求古汉语教师要有专业献文化素养,还要有好的 教学 方法 。我们所说的“专业的文化素养”主要指古汉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天文、教育、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材,更深人地理解教材,才能有效地进行古代汉语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贝组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或者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导他们去探究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加人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的队伍中来。具体来说,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如讲到《论语》时,教师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适时地对高校古代汉语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点正如东北师范大学张世超教授所讲:“我们的古汉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我们更要通过《论语》、《古文观止》、教材中的优秀篇目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了解我们华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并要将之发扬光大。”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论文摘 要】古代汉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益营养,古代汉语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也存在大量的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机会。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想方设法,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学生人生境界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古代汉语作为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中文秘书学、教育学、哲学等许多文科专业都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课程,它在承担起培养学生古书阅读能力的同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的教学自然应当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肩负起育人的职责。
一、古代汉语教学的传统文化传承作用
(1)促进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古代汉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从事古代文化典籍研究的人已日渐减少;另一方面古文化距离我们又比较遥远,古代文献资料又是用文言写成的,这种语言对现代人来说已日渐陌生,这更增加了文化传承的难度。古代汉语是学习、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基础所在,要使文明延续,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掌握古代汉语文言这把开门的“钥匙”,才能让我们领略无限风光,在阅读、思考、传承和创新中继承文明,使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遗产,是迄今为至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伟大的高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此传承文化时,对那些缔造过我们民族精神,价值趋向的核心思想必须继承下来,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3)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公民,主要应解决做“人”的问题。古代汉语教学,要在着眼字、词、句教学的同时,更注重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人文情怀,在堂堂“君子之文”中,重德修能,体味中华文化的精神魂魄。时代发展到今天,多元文明渗透到许多领域,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明的成果,我们寄希望于有识之士的倡导,寄希望于普通民众的热爱,更寄希望于对古代汉语教学的更上层楼,因为它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4)发挥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古代汉语课要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担负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职责,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因为这关系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繁衍。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掌握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全民族的道德修养,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的凝聚力。倾注了无数先哲心血的这笔财富是由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写成的,要了解这些文化,必须具备阅读经典作品的能力。
(5)发挥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鉴别作用。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深邃厚重。漫长的岁月里,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典籍,这些遗产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服饰、礼仪、典章制度等诸多领域,它们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而这一切都是以古汉语文言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因此,我们要学习、继承和研究它,要去粗取精,为今天服务,就必须扫除语言文字障碍。这就必须熟悉古汉语的语词、语言、语法构造,以做到游刃有余。
二、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参 考 文 献
[1]张雪辉.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与语文教学转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6(8)
[2]韩振.传统文化是古汉语教学的重心——张世超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4)
浅谈古代汉语教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析古代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2.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论文
3. 浅论古代汉语学习方法
4. 古代汉语论文范文
5. 浅议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精选
6. 浅谈汉语言文学论文
321 浏览 5 回答
93 浏览 6 回答
194 浏览 5 回答
108 浏览 7 回答
310 浏览 4 回答
179 浏览 2 回答
110 浏览 4 回答
89 浏览 2 回答
222 浏览 5 回答
341 浏览 5 回答
267 浏览 13 回答
210 浏览 4 回答
355 浏览 7 回答
279 浏览 4 回答
239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