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姓起源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为陶氏之祖。先秦时以平原陶姓为著,自商周时期到汉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跃于济阴、平阳一带,人才辈出,汉开封侯陶舍,辅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被高祖封为开封侯,官至左司马,其子陶青也袭爵拜相。至汉末,青公后裔举族南徙丹阳,从此陶氏宗族居于吴。陶舍裔孙陶敦之后,分为丹阳和浔阳两支,繁衍到后来,成为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观今之陶氏,多源自丹阳、浔阳之望。进入近代太平盛世,陶氏后裔繁衍广布全国大多数省市区的城市乡村,尤以长江下游各地区为盛,另有九个少数民族陶姓子孙。泱泱中华,天下陶姓,溯源于陶唐氏,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时期,在来源方面,可知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源流可考。宋代《百家姓》将陶姓系于31位,也说明陶氏授姓特点鲜明,授姓时间早,原委脉络清晰,家族繁衍生息较为昌盛。陶姓图腾:据称“陶”字成型于烧陶制器。陶本作缶、陶,由作陶器者“勹”和陶器“缶”组成。但“缶”又是由“午”和“凵”组成,“午”是玄鸟,“凵”是烧陶的窑穴,意思是玄鸟族人发明了陶器,就以这种烧陶制器的功德为姓,陶字的“阝”表示窑穴火道。陶姓是魁隗氏炎帝族祝融八姓昆吾嫡传,始祖陶唐氏。 得姓始祖唐尧,上古时期五帝之一,为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所生,伊祁姓,名放勋,号陶唐,谥曰尧,因曾为陶唐氏首领,故史称唐尧。在其担任部落首领之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以制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源流一:源于伊耆氏,出自远古时期尧帝衍居地陶,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苑》记载,远古时期的尧帝,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尧帝初居于陶(古济阴,今山东定陶),以制作陶器为业,官名“陶正”,其地被后世称为陶丘。后封于唐,为唐侯,故称陶唐氏。在尧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原居地为姓氏者,称陶唐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陶氏、唐氏,皆为非常古早的姓氏,陶氏读音作táo。陶氏族人大多尊奉唐尧为得姓始祖。源流二:亦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源流三: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源流四:出自商王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属于以职业技艺为氏。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