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及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评估,在经济学界广泛议论中各种观点很难达成共识。因此,需要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或者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与升值压力的利弊关系。从基本功能看,国际储备货币主要是各国用于国际收支结算和防范金融风险,如果外汇储备风险加大,外汇储备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在国际收支结算中的损失难以估量,同时本国金融安全也相应降低,然而,事实上目前国际储备资产的安危已经被美元所左右。而如果从美元储备的风险考虑,中国调整国际储备的构成,仅仅从换成了欧元、英镑或日元、澳元,以及购买原油期货、贵金属等方面减少风险的做法并不可取,更不要说无条件的继续大规模购买美国债券。虽然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是客观现实,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但并不等于没有回旋余地,其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中国长远国际金融战略考虑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现实的需要,也是世界货币体系改革的需要。必须看到,改革世界货币体系是走出金融危机的必要举措,可避免金融危机重蹈覆辙,中国要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不受西方发达国家的牵制,就需要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实现自由兑换。同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过程中,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不仅需要增加发言权,而且需要打破国际货币现有构成格局,减轻国际外汇储备资产对西方货币依赖性的危害和风险,改变美欧连手垄断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面。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或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中国国际金融战略应有的选择,也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的方向,有利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从不利因素看,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自然面临着不断升值的巨大压力,显然利弊权衡难以抉择,但关键在于如何看待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包括:一是国际“热钱”的流入。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额一次又一次被刷新,外汇储备的明显增加与其他资金和贸易的流入无关,显然是大量“热钱”流入的结果。国际“热钱”的流入对本来就存在升值压力的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率先强劲反弹,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反弹则表现相对缓慢。然而,大量“热钱”的流入也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热钱”的大量流入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更加宽裕,只要监管有力,加强对输入性货币扩张和通胀以及自身潜在货币扩张和通胀风险的防范,“热钱”的流入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二是美元汇率长期走低的直接压力。长期以来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美元汇率的持续疲软为人民币长期升值压力提供了直接的原因。美元贬值直接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从另一个侧面表明,美元国际地位的不断下降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这在一定意义上确定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三是中国外贸形势的好转支持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另外一个主要背景是,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重新扩张的态势。前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压力曾经一度缓解,其原因是为应对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注意力集中放在了刺激经济的措施上,随着刺激经济措施效果的不断体现,各国经济陆续出现复苏苗头,利好数据纷纷出台,各国对内、对外经济政策的重心开始转向保护本国经济复苏上来,由此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据统计,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仅2009年前三个季度,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调查案88起,所涉金额约102亿美元。由此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美、欧等国主动启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最多的“应诉国”,其中美、欧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案密集出台,成为贸易保护主义使用指向中国的最多国家和地区。而贸易上的摩擦往往涉及汇率方面的博弈。从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是长期趋势,但不一定都是坏事,就人民币升值概念来说,增强了国内对人民币资产价格的信心,缓解了通胀预期的压力。再有,人民币的强势必然导致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强烈愿望的上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会随之市场的需要进一步加快,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增大,一旦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了一定程度,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国际货币格局的主导将实现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世界各国自由兑换、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也有弊,是一把“双刃剑”,而且事关重大,97亚洲金融危机曾使东南亚一些国家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就是前车之鉴,所以中国政府非常慎重,必须慎之又慎,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并要仔细分析其中的利弊。从目前的情况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利”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二,减少汇价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三,进一步促进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另外,不少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与我国情况形成鲜明对照。人民币流出境外,这对于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有利。四,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我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并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群羊效应”,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二,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三,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 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