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相对迟缓的保险行业,保险 科技 创造的价值愈加凸显。保险 科技 的出现和“革命”,注定将成为保险行业发展史中里程碑的大事件。‘
文 :一视 财经 高山
编辑:西贝
2021年,疫情的剧本没有完结,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继续加速。
然而,对比金融行业的其他领域,国内保险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动作稍显“迟缓”,但如今行业步入后金融 科技 时代,监管收严,多行业预冷,网贷更是步入死胡同,数字化转型缓慢的保险业反而迎来新风口,新契机蓄势待发,坐拥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中国保险业看起来潜力十足。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保险 科技 的价值已开始在诸多方面得以体现,从销售端的线上化转型到获客渠道的场景扩充,从用户体验的智能化升级再到 科技 对运营管理的赋能等等,保险 科技 不仅提升了保险产业链的整体效率,也对传统的保险流程进行了重塑。
而在保险市场高度成熟的美国,保险 科技 的价值已被资本市场捕捉。2020年,GoHealth、Lemonade等企业的陆续上市,证明了保险 科技 可以更加深入地优化保险业态。除了能够为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Lemonade向用户提供智能投保和理赔的智能机器人、GoHealth为用户制定最佳医保计划的LeadScore系统等技术产品正在从底层改变保险的模式和生态。
保险 科技 的出现和“革命”,注定将成为保险行业发展史中里程碑的大事件。
1
后金融 科技 时代
保险业成为“价值洼地”
在后金融 科技 时代,保险业被看作是潜力极大的“价值洼地”。
过去几年,我们见证了金融与 科技 融合的力量,也目睹了鱼龙混杂的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投资悲剧,在“技术无罪”的前提下,金融 科技 的风口在监管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向。
在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之后,曾经盛极一时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急转直下,P2P机构数量从5000家降至0家,小贷机构和助贷机构成为新载体;银行业的金融 科技 浪潮也有所衰退;即便是互联网巨头的金融 科技 业务,也要“稳”字当头。
这些经历了金融 科技 “洗礼”的领域,在经历了野蛮生长的阶段之后变得成熟克制,也让资本市场能够更冷静地思考金融 科技 的价值。
在数字化转型相对迟缓的保险行业,保险 科技 创造的价值愈加凸显。
根据中保协数据,2011年到2019年互联网保险的总保费实现83%的复合增速,2019年已经达到2696亿人民币,互联网渗透率(定义为互联网保费占行业总保费比例)为。从保费规模角度看,中国互联网保险大约相当于中国第二大保险集团平安集团的三分之一。
按照25%的CAGR的中性估计(过去10年CAGR83%),未来10年内,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019年保险行业保费的58%。可以说,未来10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将再造半个保险市场。
除了互联网保险的异军突起,以平安、国寿、太保、人保为代表的大型传统险企近几年纷纷将“保险+ 科技 ”提到战略高度,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 科技 投入达319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
资本市场也在加码对保险 科技 行业的投资。
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国民的 健康 保障意识被激发,主动咨询和购买商业 健康 保险的人显著增加,保险的线上化转型得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
根据全球咨询、经纪和解决方案公司韦莱韬悦发布的《2020年全球保险 科技 融资报告》,全球保险 科技 领域发生377笔融资交易,全年累计融资总额达71亿美元,创 历史 新高。
在保险 科技 这个万亿级的赛道上,“硬核玩家”们已开始寻找爆发的契机。
2
四大赛道造就万亿市场
销售端创新杀出“硬核玩家”
根据中金公司对保险 科技 的深度研究报告,保险 科技 行业产业链的4大方向包括:销售端创新、产品创新、中后台创新以及互助平台。
其中,销售端创新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传统渠道的销售成本,解决中小保险公司缺乏有效渠道的问题;产品创新的主要作用是开发新的保险需求和保费增长点;中后台技术创新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控制理赔成本、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数据价值挖掘和变现;互助平台则是一种具有公益意义的保障平台,包括支付宝中的相互宝、水滴、轻松等。
其中,销售端创新是当下保险 科技 市场中最被看好的发展方向。
由于国内保险市场仍处于发展的较早阶段,营销与分销仍然是保险公司最核心的经营重点,也是成本最高的部分。数据显示,2019年保险行业的销售成本高达5503亿人民币,规模接近行业利润总额的2倍。
销售端创新的任务就是通过更低的成本、更高效的销售模式将保单卖出去,提升销售环节效能,从而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
而作为全球保险电商第一股的慧择控股,无疑是国内保险行业销售端创新赛道的“主力玩家”。
3月10日,“慧择公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保费突破10亿元,达亿元,同比增长63%;营收亿元,同比增长,再次双双创下季度新高。报告还给出了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指引,预计Q1总营收为亿至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160%。
一直以来,慧择被看做是纯正的保险中介公司,通过B2B2C模式,借助于大V和KOL的影响力为产品销售引流,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在自己代理的产品池中配置相应的产品,并通过自己掌握的数据反向参与保险的研发,在保险的销售服务中和用户深度交流。
在慧择创始人兼CEO马存军看来,慧择所追求的是长期的用户价值开发,而非短期流量变现的逻辑,也正是在对抗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差异化长险战略既为公司的经营提供了抗风险能力,也为平台的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增长动能。
分析全年 财报,慧择上市一周年,保费规模已经实现连续4个季度双位数正增长,分别为同比增长、、、63%。 慧择在业绩和保费上面的稳健增长,离不开时代的眷顾,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一方面, 随着中国保险潜在客户群体发生变化,互联网保险对于传统保险模式的替代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当受教育程度高、主动保障意识高、习惯在线消费的年轻一代到达保险消费年龄段,互联网保险的目标客群将实现快速扩张。
当下的互联网保险市场处于蓝海市场, 在中国保险产销分离的大趋势下,未来保险公司与保险平台之间的分工将会越来越细化,互联网保险平台未来三到五年内有望形成一个入口级平台, 慧择作为深耕多年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另一方面, 慧择对保险 科技 上的不断投入和对 差异化长期险战略的坚持,为自己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竞争壁垒。
2012年以来,以 旅游 险、短期 健康 险起家的慧择保险将目光转向长期寿险,并在此后几年中 将长期险销售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 这样的转变,来自于慧择保险创始人兼董事长马存军的判断,在出身保险行业的马存军看来,“只卖短险是不可能成为入口级平台的”。
因此,自2017年起,慧择联合多家保险公司陆续打造了“达尔文”、“守卫者”等爆款互联网重疾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这也体现了慧择在数据积累方面的优势和极强的 科技 研发能力。
华创证券最新研报表示,站在互联网保险中介发展的快车道上,预计慧择的市场份额在未来5年将提升1个百分点至。到2024年,慧择保费规模体量或可达到120亿元左右,是目前的4倍,复合增速为40%。
“中国市场应该有一个千亿市值的平台出现,我希望是我们。”马存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过对慧择的期待,虽然慧择控股当下的市值与千亿市值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但恪守长期主义的慧择或许会等到保险 科技 真正爆发的时刻。
互联网保险良好的市场前景,也吸引了很多互联网公司“跨界”参与。目前,主要的头部互联网公司都已取得保险业务相关牌照,由于在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上具有优势,在保险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不可小觑。近年来,蚂蚁保险、腾讯微保等平台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3
保险 科技 的天时、地利、人和
随着 科技 对保险业务链上的影响逐渐加深,中国保险行业已逐渐迈入 科技 驱动的新纪元。
比如,在保险产品的设计环节上,产品研发部门能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不同的用户和场景开发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越来越多的服务以客户为中心,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一种标配。
当然,与银行业的金融 科技 转型一样,保险 科技 的发展离不开监管的指导。
2019年12月13日,由银保监会中介监管部牵头起草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业内征求意见。对互联网保险经营规则、产品销售范围、监管处罚等事项做了明确且细致的规定,为互联网保险行业进一步 健康 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监管方倡导回归保险本源的产品及服务创新,但也明确鼓励保险 科技 创新。在《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保险业基础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创新应用;
在《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文件提出未来三年财险业务线上化将达80%以上,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 科技 等技术,满足消费者“无接触”保险服务的需求;提出以集成推进线上化任务、拓宽线上化服务领域、夯实线上化工作基础、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四个方面为工作要点,以保险 科技 为核心手段推动财产行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毋庸置疑,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保险 科技 迟早会站上金融 科技 市场的“C位”,而以慧择为代表的保险 科技 企业或许将在不久后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