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定义,谢谢你的阅读。 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定义 针对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文章. 研究性论文的基本原则 ★架构要清晰,表述要清楚,逻辑要合理,证据要客观,态度要严谨,尊重他人的贡献. ★设置研究标准,学术八股文,很明确的表达问题,研究方法要设置良好并很好的实施,数据假设要合理、有用, 促进知识. ★建议要精确、易懂、有说服力、语气恰当. 关于人情的学术论文 一张纸背后的人情冷暖 摘 要: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崇拜现象,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幽默讽刺的语言成为评论家关注的焦点。然而,众多的评论都将注意力放在讽刺幽默的手法上。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理论框架下,以乔治·卢卡契的文学观点为指导,对《百万英镑》中的现实主义主题和塑造典型人物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马克·吐温;百万英镑;马克思主义批评;卢卡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252-02 《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众多的评论家多从小说的主题、讽刺幽默手法及写作技巧上加以评论。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以乔治·卢卡契的文学观点为指导思想,对《百万英镑》在主题意蕴的发掘、幽默讽刺的语言运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进行一些探究,着重分析剧作所体现的现实主义主题及其所塑造的典型人物。 一、马克·吐温及《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原名为塞缪尔·郎赫恩·克莱门斯,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也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对他推崇备至。他曾说过“全部现代美国文学都来自马克·吐温写的一部名叫《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它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本书,以前没有过,迄今也没有的”。由此足见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之大,对后世作家的影响之深,在文坛上所享的地位之尊。因此品读马克·吐温的作品,细心琢磨作品的韵味,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的确具有较深的积极意义。 《百万英镑》是一篇颇具喜剧色彩的小说。故事讲两个英国绅士为了打赌,把英格兰银行仅有的一张一百万镑的巨钞买来,借给一个流落到英国的美国人亨利。身无分文衣衫褴褛的亨利,凭着这张巨钞竟然成了伦敦的新闻人物,在一个月的借期内,不仅获得了漂亮女郎的爱情,而且在帮助朋友拍卖股权中净赚了20万镑的酬金。在这充满着幽默情节的描写中,使人透视到在资本主义世界金钱万能的实质。 二、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主要内容 西方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克思主义”或“西欧马克思主义”,20世纪20年代发轫于德、奥、意等国,60年代遍及欧美的一股既不同于第二国际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又有别于第三国际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文化思潮。“新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看,20世纪东欧、西欧、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新马克思主义者;从狭义看,一般把葛兰西、卢卡契、布莱希特等能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文论家称为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新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极为注意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把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部类看待,认为文艺既受社会和经济基础支配,又与意识形态的其他部门密切相联。新马克思主义者马舍雷在《文学生产理论》中,把意识形态称作“幻觉”,把文艺称之为“虚构”,指作家依据现实与意识形态经验提供的材料并改变这些材料,赋予新的形态与结构;(二)高度重视现实主义问题。卢卡契在现实主义文学评论方面取得了能够代表20世纪批评水平的成就。卢卡契等采用不同的理论构架,对待意识形态和现实主义问题,并从整体观讨论意识形态和现实主义问题;(三)高度重视艺术特性和创作规律。” 三、卢卡契的文艺思想 “乔治·卢卡契是著名的匈牙利现代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一生都在积极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以辩证法的整体观和人道主义伦理观为精髓的“总体性”哲学。”他呼唤文学家们维护和坚持现实主义传统,使现代文学作品具有对现代社会现实及其历史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和穿透力,真正发挥文学的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卢卡契首先承认,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同时,他也强调,这种反映不是一种简单的表面的镜映,而是对客观现实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映。”他强调:“伟大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千方百计、废寝忘食地按照客观本质去掌握并再现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由资本主义生产所建构的第二自然即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了。“卢卡契认为,作为整体性对日常生活和日常思维的拜物化的克服,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世界更真实、更完整、更富有生气。” 卢卡契认为,对社会生活的整体反映必须通过典型形象才能达到。因为典型是资本主义异化现实造成的本质与现象、个性与共性、客体与主体等对立、冲突在艺术作品中的辩证解决。 四、以卢卡契文学观点为基准解读《百万英镑》 卢卡契认为文学作品不仅要反映社会经济状况,同时还要批判社会现实。他认为通过现实主义对社会真实描述的模式,人们可以理解社会。19世纪90年代,由于迅猛发展的经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财富的迅速积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拜物化。《百万英镑》中亨利是一位来到伦敦的美国人,通过他的经历,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的物化现象,对金钱的超级崇拜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畸形。 在《百万英镑》中,马克·吐温通过对不同人面对百万英镑的钞票时的细致生动的描写,对人们的拜金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幽默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极致,在讽刺人们对金钱的崇拜也是层层递进。正是通过对人们拜金态度的刻画,小说再现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金钱决定了人的身份和地位。 亨利在伦敦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社会面貌。首先是饭馆,老板认定衣衫褴褛的亨利没钱付账,在他要了两份相同的昂贵大餐后,忍无可忍地走到他面前要他付帐。当亨利把支票拿给他看,他当即惊愕得说不出话,而对他的表情描写也是十分生动的。“他的眼睛盯着钞票,惊呆了。他全身心地虔敬着,看上去好像手脚都不能移动。”发现他的顾客是位大富翁时,他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不要亨利付帐,还对他的大驾光临深表荣幸,老板说他不担心像亨利这样的绅士会他,穿破旧的衣衫只是因为性格诙谐,故意用这种打扮和大家开玩笑。包括老板娘及其他客人,都对亨利行鞠躬大礼。而老板对金钱的崇敬态度更是让人愕然。“这时,他才恢复了常态。由于不能找开这张钞票,他反复道歉。我不让他碰到这张钞票;他想看这张钞票,反复地看。没有什么东西来抑制住他那渴望的目光。他想伸手去触摸它,但又缩了回来,仿佛里面有什么东西太神圣了以至于卑微的肉体不能碰它。”只是一张薄薄的纸片,却被当作神圣的东西来崇拜。然后是裁缝店,老板要店员拿最破的衣服给他而后快快轰走他,而当亨利拿出那张巨额钞票时,他的表现更是让人最后却小心翼翼地为他量身打造各种场合须穿的衣服,还免费赠送好多套高级衣服给他。“他面带笑容把那张钞票接了过去,他的笑容扩散到整个脸上,是种夸张的大笑,他笑出了褶子,笑出了皱纹,整个脸变成了螺旋状,看票一眼,然后这张笑脸突然凝固起来,脸色发黄,那模样就好像是你在维苏威火山侧面一小块平地上所看到覆盖在上面的那些波浪起伏状的或蠕虫状的变硬的火山熔岩。我以前从未见过挂在脸上笑容突然僵住,而且长时间不动。那个人手里拿着那张钞票站在那儿,表情就像刚才所描述的那样。” 而当人们都用“敬仰”的目光注视着亨利时,确切的说是敬仰那张支票时,那张百万英镑的支票却找不到了,人们开始怀疑猜测,近乎疯狂的用愤怒的言语吼叫着,他们指责、咒骂亨利。可是当亨利重获那张支票的时候,势利的人们却又俯首称臣。亨利穿着破旧的衣衫,带着百万英镑的钞票在英国充分体验了人情冷暖。在拜金主义的充斥下,人们都显得麻木不仁。也许亨利自己都没有想到怎么去利用那张支票,但是是人们的嘴脸让那张支票的价值发挥到了及至。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讽刺。卢卡契强调,文学对现实的反映不是一种简单的表面的镜映,而是对客观现实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映。马克·吐温笔下的这个世界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世界更真实、更完整、更富有生气。 卢卡契认为,对社会生活的整体反映必须通过典型形象才能达到,或者说必须在典型形象中才能得到体现,因为典型是资本主义异化现实造成的本质与现象、个性与共性、客体与主体等对立、冲突在艺术作品中的辩证解决。《百万英镑》中马克·吐温同时也塑造了亨利这个典型人物。 亨利是个正直、善良、聪明的人。他是一位流落到英国的美国人,刚到英国时,他衣衫褴褛,饥肠辘辘,无处安身。当他打开信封发现是张百万英镑的大额钞票时,他以为是那两兄弟把百万英镑错当成一英镑给他了。亨利当时的念头却是马上找他们归还钞票。了解真相后,亨利并没有欣喜若狂,反而觉得这张巨钞是个硕大无比的包袱,而且他还要一边行乞度日,一边小心翼翼地保管钞票。巨额钞票给他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尽管如此,亨利并没有被美好的表象冲昏头脑。他明白,一旦真相暴露,他会陷入一种荒.唐可笑的处境。天黑后,残酷的现实不断警告他,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然而虚幻的美好还是让他一度着迷,白天他又变得忘乎所以。很快,他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会里的名流之一,他沉浸在荣耀之中。然而亨利一直保留着从前那套破旧的衣衫,时不时拿出来空上,为的就是能享受一下过去那种开心的经历。他享受着看那些势利、以貌取人的商人变脸的场景。 尽管享受生活,亨利没有忘记自己是个穷光蛋,他谨记自己已负债累累,不敢让自己入不敷出——没有超过他的薪水限额。在宴会上,亨利与波霞·朗汉姆一见钟情。他向朗汉姆小姐表白,并且对她说了实情,包括他自己一文不名,身上的百万英镑也是不属于他的,跟她坦白了他的债务状况。朗汉姆听完亨利的讲述后,大笑开怀,同时提醒他尽量节省开支。在宴会上,亨利同时也邂逅了之前的同事赫斯丁。赫斯丁的话让亨利一下子完全清醒,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梦幻之中,而郎汉姆的幸福也掌握在他手中。之后,他利用自己凭借百万英镑赢得的名声,和赫斯丁合作通过出售矿山的开采权赚了一百万美元。亨利身处资本主义异化现实造成的社会中,自然本身也带有了物化性。没有收到百万英镑之前,他是物化效应的受害者,而当他拥有百万英镑的钞票后,他也没有使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他凭借自身的聪明、正直、善良,赢得了爱情,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聪明才智赚到了二十万镑。通过亨利凭借百万英镑带来的虚幻生活和身无分文的现实的对比,通过亨利反对以貌取人和金钱至上和大众以钱判定人的鲜明对比,小说不但展现了社会现实同时批判了拜物化的社会现实。 《百万英镑》不愧是马克·吐温的创作,真是夸张得让人忍俊不禁,他在幽默中辛辣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这种讥讽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却其实很到位的阐释了作者心中对此的鄙视和嘲讽。 五、结语 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相关内容,本文试图阐明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可以在该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乔治·卢卡契欣赏现实主义作品,因为现实主义作品可以反映社会或历史。《百万英镑》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作品中许多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特性。通过人们对面值百万英镑的钞票的态度及对钞票使用者亨利的前后形成强烈反差的态度的刻画,充分显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金钱普遍崇拜的现象。小说同时也塑造了亨利这个典型形象,身处拜物化的社会中,他自然受到很大影响,虽然思想斗争激烈,最终他没有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同时,凭借自身的善良、坦诚和聪明,他赢得了朗汉姆小姐小芳心也为自己赚了一百万美金。他的经历充分表现了社会现实,也深刻地批判了拜物化的社会现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这一点充分表现了卢卡契的观点:文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表面的镜映,而是对客观现实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映。 参考文献: [1]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弗朗西斯·马尔赫恩.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看了“什么是研究性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理论研究型学术论文 2. 研究性论文写作基本方法 3. 对学术论文的认识 4. 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 5. 关于大学学术论文
第一讲:写科学小论文,并不可怕?很多人觉得科学研究很深奥,是高不可攀的。其实,科学研究并不神秘,关键要有科研意识。经常思考问题并撰写小论文就是培养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写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养成科研习惯的过程,也是提高表达能力,形成科学思维的过程。因而,从小学习写小论文,努力写出高质量的小论文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撰写小论文呢? 首先是选题。选择难度适宜的题目,是做好研究和写出高质量小论文的保证。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发现问题,选择有较大价值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研究。 其次要大量的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可以了解所选课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现状。科研是创新的工作,要有新的思考和发现,所以,已经研究清楚的事情,就不要重复劳动,新的研究应在过去 的基础上继续创新。通过深入分析各种资料,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提出科学的道理和见解 。 最后要整理思路和撰写论文。论文语言要严谨准确、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确有创新。论点要鲜明,以科学的论据为基础,有科学的设想和推理。 一下子就写了很好的小论文是不可能的,但只有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就会不断地进步。第二讲: 什么是科技(学)小论文? 一、什么是科技小论文写科学小论文就是把自己在学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看到、听到、想到的,经过整理、思考后将新的见解告诉大家。一篇科学小论文(以下简称小论文)应当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论点是小论文的灵魂,一般都以中心问题的形式出现,小作者围绕中心问题发表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是为了使论点表述得更清楚明白而准备的事实材料。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科技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那么,科技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二、科技小论文的类型科学小论文最常见有科技观察小论文、科技实验小论文、科技考察小论文和科技说明小论文、日常生活科技小论文。三、写作准备 1、选题。一般要从生产、生活和学习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入手,从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入,还可从政策法令的角度去选题,或从逆反心理的角度去找出人们认为无懈可击的结论的“毛病”。论题宜小,角度要新。2、资料准备。要搜集、整理必要的资料,现场调查、实验、记录,请教访问有关专业人员,做好资料卡片。四、写作格式 1、题目。要求简洁、新颖能吸引读者。2、作者姓名。作者要对文章负责,若是有几人同时对写文章做过工作,都以直接参加者为主。3、指导(或辅导)教师。没有就不写。4、摘要。这是论文基本内容的缩影。要求短而精。5、引言。一般可简单说明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动机、目的、由来,但不要与摘要雷同,或者成为摘要的解释。6、正文(又称本论)。一般由研究(或观察、调查)方法、研究结果、分析讨论三部分组成组成。研究方法部分要写清研究所用的材料、考察的对象、外部条件、设备或材料来源(采集还是购买),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的等。所用做法要能经得起别人重复验证。研究结果一般可以数据、实验成果照片等为据,文字最好用表格、图纸等加以佐述。分析讨论必须恰如其分,切忌乱下结论或夸大研究成果。最后还可谈谈自己研究的实用价值、不足之处和努力的方向。7、参考文献。参考别人文献要说明出处,写清作者姓名和书刊文章名称、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便于别人核实。8、附件。包括照片(尤其是对比照片)及其它旁证材料。9、思路可参照“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四个提纲来写。第三讲:科学实验小论文同学们,我想你们和所有人一样都喜欢大自然吧。大自然让我们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给了我们广阔的生存空间,给了我们无穷的快乐,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个为什么。如电是怎么回事?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怎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雨下不完?皮球怎么会弹起来┉隐含于“为什么”的背后有许多科学知识,你想了解吗?许多人从大自然的万物中得到灵感,发明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发明家,在自己事业征程上的每一次成功,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在每一件发明的东西上,都有实验的影子:爱迪生在发明白炽灯时,曾经用了1200多种不同的材料做灯丝;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时,曾经做过一个危险的“风筝实验”用来证明闪电发出的电和人们使用的电是一样的;莱克兄弟发明飞机时,为了使飞机的性能更稳定,就模仿了动物的翅膀做出机翼……这些例子说明,通过实验,能更好地证实自己的想法。当然,做实验并不只是科学家们的事,我们也做过不少实验吧。每次做实验时,同学们的脸上总挂着灿烂的笑容,因为实验能给我们带来新奇,带来快乐!特别是在科学课堂中,我们曾做过有关空气的实验,研究过热胀冷缩的原因,模拟过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等等。每次带着许多疑问走进科学课堂,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实验解决了这些疑问,但在解决疑问的同时,我们又会产生许多新的疑问,带着这些新的疑问走出科学课堂,激励着我们在课外去研究、去实验,这就是科学实验的魅力。科学实验,就是我们根据某一个研究问题,利用一些科学仪器,进行模仿、研究,来认识大自然奥秘的一种活动。不过,我们小朋友进行的科学研究、科学实验,还真有我们小朋友的特点。相对于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富兰克林研究闪电,莱克兄弟发明飞机等,我们的研究要简单一点,研究的对象也主要来自于我们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或问题。如果我们把自己所想的问题、所做的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写下来,就形成了一篇科学实验小论文。不难吧,写科学实验小论文不但可以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保存下来,还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也能共享你的研究成果呢!科学实验小论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它是科学小论文,因此具有科学性,这是区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简单地说,这不是我们平常所写的记叙文、读后感之类的,在这当中包含有科学道理,是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研究、探索出来的,并尽可能用清晰而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其次,它是科学实验小论文,因此具有实验性,这是区别于其他科学小论文的重要特点之一。也就是说,这一类的科学小论文,必须是利用一些简单的仪器,通过我们亲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同学们明白什么是科学实验小论文了吧!那准备好,让我们一起来学学怎样写科学实验小论文吧。一、我们身边有什么我们身边有什么?听到这个问题,同学们也许会感到好笑!身边的东西多了,有青山、绿水,有植物、动物,有刮风、下雨,有火车、飞机,还有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人群等。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奥秘、许多疑问正等着你去发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苹果落在地上,许多人认为是很正常的事,但牛顿就产生疑问: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牛顿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在伽俐略十八岁那年,有一次他到比萨教堂去做礼拜,注意到教堂里悬挂的那些长明灯被风吹得一左一右有规律地摆动,他按自己脉搏的跳动来计时,发现它们往复运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就这样他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后来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挂摆时钟,人们称之为“伽俐略钟”。同样的例子还有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匠鲁班,有次上山砍树的时候,他被茅草划破了手指。如果放到现在,有的爷爷、奶奶也许会把茅草砸个稀巴烂,也有的怪自己太粗心了。但鲁班却对茅草的构造发生了兴趣,由此发明了锯。浙江杭州余杭区吴山小学的彭斐同学在帮奶奶刮芋时,不满足于奶奶的“刮芋手痒,要戴手套”、“等芋烧熟了,手才不会痒”的解释,对刮芋手痒产生了兴趣,通过实验验证,写出了《刮芋手痒之谜》的科学实验小论文。浙江省海宁市黄湾镇中心小学的张乔伟对什么有了研究的兴趣?小朋友,你肯定想不到,是臭屁虫的“臭屁”。他的灵感来自于一次被臭屁虫的侵犯——“那可恶的家伙将一个屁放在了我的手上,真是臭极了”。但小作者王马超等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在思考:臭屁虫为什么要放臭屁呢?它的臭屁的威力有多大呢?于是也就有了一篇有趣的科学实验小论文《“臭屁”威力究竟有多大》。许多研究的灵感,不是刻意地去追求,也不是“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无意中、不经意地被“逮住”的。湖北省安陆市镇青龙小学的陈俊杰一次“在观察蜗牛的时候,无意间把一只蚂蚁吹进了蜗壳。当蚂蚁被蜗牛顶出壳时,蚂蚁已神秘地死了。”这无意的举动所产生的现象,使他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并进行了不懈地研究,写下了《蜗牛的体液有杀蚁功能》的小论文。妈妈的一句话:“鸡血放盐结得快”,使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浦中心小学的徐蓓“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心想:在水里加点盐也就能加快结冰的速度了”,也就有了《淡水和盐水谁先结冰》的大作!鲢鱼奇怪地死了,奇怪的现象后面肯定是有原因的,安徽省黄山市县丰梧小学发江学杰找到了,也就有了具有推广价值的《鲢鱼与藕关系初探》。因此,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每一种现象都蕴涵着科学道理!需要的只是你们留心观察。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关注。第四讲:四脚蛇真的有毒吗?(科学实验小论文范例)夏天,在路边、在草丛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形体像蛇,身体有鳞片的四脚蛇。听人说,四脚蛇有毒,要是被它咬了,皮肤会红肿,继而腐烂。四脚蛇是不是真的有毒呢?为了探个究竟,我们兴趣小组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捉来一条四脚蛇,把它麻醉后,放在解剖盘上固定。然后用一次性针筒在它的嘴里吸取唾液,倒入烧杯再加入3ml水,使唾液和水均匀混合,接着将一只小青蛙放入其中,一小时后,青蛙安然无恙。是不是时间太短?就让它呆一晚上吧。结果第二天早上,我们发现小青蛙还没死,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挺惬意的。是不是浓度太低了呢?为了使我们的实验准确可靠,我们又到太田野里抓了四条四脚蛇,按昨天同样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小青蛙还是没死。由此看来,四脚蛇对小青蛙没有致毒作用。那么四脚蛇对其他动物是否有影响呢?我们抓来一只花猫,把唾液涂在猫的身上,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结果,两天之后,我们发现猫毫发未伤。至此,我们开始对人们关于四脚蛇的危言有所放松,并进一步增加 对四脚蛇毒性研究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决定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研究四脚蛇对人是否用影响。我们从四脚蛇的嘴里吸取了唾液涂在自己身上,刚开始觉得皮肤有点凉,但一会儿,就什么感觉也没有了,无不良反应。半小时后,皮肤仍旧无反应。由此说明,四脚蛇对我们人类皮肤没有致毒作用。通过以上实验与研究,我们明白了四脚蛇对人类并没有毒。经过查阅《小博士知识库》,我们还知道四脚蛇其实就是蜥蜴和石龙子,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浙江等地,以食用蚊子、苍蝇、螳螂等害虫为主,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点评]:四脚蛇有毒,那时听别人说的,是否真是这样,小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探了一个“究竟”,本文叙述的是自己“探”的过程。因为四脚蛇有无毒性不清楚,所以先选择在动物的身上实验,目的是为了确保实验者的安全,说明小作者的安全意识很强。也只有在动物的身上得出没有毒性的初步论断,才能在人的身上进行实验。对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分析之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四脚蛇对人类并没有毒。当然,“涂”并没有与血液接触,其结论是否成立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实验后,小作者并没有结束探究活动,而是继续查阅资料,发现“夏天,在路边、在草丛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形体像蛇,身体有鳞片的四脚蛇”其实就是蜥蜴和石龙子,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还呼吁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试想,文章的小作者如没有对人们的这一说法产生质疑、好奇,而是听之任之,他永远不会认识真相。科学的真实性需要我们像小作者一样,勇于实践。启示一;先对其他动物实验,再以身试“毒”,这是智慧加勇气的体现,可敬可佩!但以身试“毒”还是不提倡。启示二:《小博士知识库》等书籍是我们的好朋友,在这当中肯定还有“为什么四脚蛇形体像蛇,身体有鳞片等特点”的知识,小朋友想知道的话,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人的神秘的桎梏。我整理了初中科学论文题材,欢迎阅读!
浅谈初中科学作业有效设计
摘 要: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作业的布置显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初中科学;前置作业;后置作业;设计策略 有效的作业设计既可以给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也是学生学习知识与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设计作业,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有效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科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重复,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升学等的压力下,每天忙于繁多的教学,在课堂上忙于新的教学设计,都在课堂上各显神通,却忽视了作业的设计或甚少从改进作业设计的方面去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许多教师仍是采用大密度。高强度、多重复的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师预定的目标,但是也忽视了许多问题的发现。如学生越来越抵抗学习,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等等,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作业的有效设计
(一)前置性作业设置
“前置作业”即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将要学习的内容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布置。
前置作业的布置既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预习过程,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对内容的主要脉络加以把握,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亦可以对某些问题加以思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提前探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预备、铺垫、指引,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前置作业设计不仅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课外的充分探究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深入,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合作的习惯。
1.设计需有导向性
前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新课做铺垫,对问题呈现的认识和观点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更是新课重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亦是教师对新课的大概思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
2.设计需要难易度适中
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作业的布置也就形同虚设了,达不到教学作业设计的目的,所以在作业设计中要难易度适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发现一点问题,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
3.设计要有开放性
前置作业的设计就是为了给学生更多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新课的重难点把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
4.设计需体现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所以在设计中除了必须个人独立完成作业外也要有合作做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懂得尊重他人,敢于表达观点。
案例分析: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常见材料”一课中,设置“有关金属材料的锈蚀”的前置作业布置
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容易生锈,但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请同学们试着通过实验对铁制品锈蚀形式的条件进行探究并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问题:为什么用蒸馏水?)、植物园、棉花和干燥剂氧化钙,(亦可选择其他的物品,自行设计实验以证明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认真做好记录,并与同学进行
交流。
分析: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在学习前就掌握了新课的主脉络,更快地进入学习,并验证自己的结论,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科学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置前置作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自主探究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与创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二)后置性作业
后置作业即课后作业,其功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地设计呢?
1.作业内容要精选,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
结果:喜欢上网查询能力强的学生就选①形式的题;喜欢动手操作和偏理科的学生选做②形式的题;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了③形式的题。(①②③表示不同的题型,内容略)
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理念,正视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成长点,把培养学生兴趣与能力发展统一起来,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促使了学生化学能力的长效发展。
2.作业内容要新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创造。
3.作业内容的实际性
知识是要回归生活实际的,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揭示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让学生体验知识在生活中的力量,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作业内容的合作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又能够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意识和品质可对学生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从策略上教师多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也就是学生不容易独立完成的,迫使他们寻求他人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更好地学习。
作业过程是学生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科学作业应向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的方向转变。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去关注、去改革,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封烨.初中科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初探[J].科学教育,2012(1).
[2]曹俊.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初中科学作业设计与应用[J].浙江教学研究,2011(6).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温州育英学校)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初中科学论文题材
“初中科学学科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一、 科学学科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出的背景:我国基础教育对现行的课程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理念即将走进中小学校园,走入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此次改革给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整个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学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如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作了认真思考,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它改了传统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将科学假设为一种可以直接灌输让学生学到的一堆知识,将学生假设为一种品质良好的容器,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吸纳这些真理的过程,教师更多地只是将这些知识理清头绪,尽可能清楚地告诉给学生并使他们能重现。而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资料国外,亚太地区首届"网络时代"的学与教--实践、挑战与前景;美国“信息素养”的提出等。国内情况: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终身学习、全人发展”;杨福家教授的“优质基础教育”;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运教授的“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等。目前国内中小学“探究型”课程开发,实施较为迅速,但探究性学习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实践经验。鉴于上述的现状,我们认为,当前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要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二、科学学科探研性学习方式研究目的、意义:浙江初中科学课程首先顺应国际改革潮流,设计了31个“探索与研究”的学生实践活动,意图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探索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有一个切实的的落脚点。这就意味着在科学课程中,探究既是教师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也是选择教材内容的一个依据。科学探究活动有别于传统教学:1.辞海中的“科学”解释为“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结果,更是一种过程,科学不仅仅是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更应该是人类获得知识改造社会的活动,是一种人类努力探究的事业。学习科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与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即实践和探究活动。2.科学在哪里。科学在书本,在实验室,在电子网络,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中,学习科学与学生生活、生产实践互相联系,将学生生活经历与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学习内容建构在事实情景之中,学习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探索性,实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探究无处不在。3.科学如何教。传统教学关注学生“知道什么”,突出教师“教”,上课大多采用讲授法,知识被作为一个结果告知学生,强调知识点考核和死记硬背,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得到了“鱼”,科学素养不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探究能力差。现代科学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怎么才会“渔”,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提倡采用学生分组探究等实践活动。4.科学怎么学。学科的本质决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人类具有探究的天性,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学,在探究中建构知识,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笔者认为开展初中科学小课题探究活动,以教师提供的或学生自主选择的小课题进行设计和研究活动,给学生在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上构建一个平台。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态度和情感在学生自身人格中内化,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本课题旨在通过科学学科探研性学习方式研究,改变学生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三.科学学科探研性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过程1、 实验步骤:1).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实验小组,聘请研究顾问; B. 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C.确定实验班、对比班及实验评价方案; D. 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教科研、电化、科研理论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2).实验阶段:() A. 通过对《科学》教材内容的整理、论证,采用用教课书去教而不是教教课书,适当增补、联系实际、引进设计开放性题目等手段,改革教学内容,课堂上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倡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努力开放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 B. 建立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课堂组织形式,把握小组学习的应用时机,加强合作教学,在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实验和解决方案并亲身体验和参与实验过程,使学生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自觉参与课堂学习。 C. 调整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课堂结论和结果开放,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结构,检测采用小组和全班互评的方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优势,及时检测,及时反馈。 D. 设计部分电教教材,自制CAI课件。 E. 组织一些学生的课外调查、课外实践等课外活动。3).总结阶段:() A. 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检测。 B. 整理教学设计系列,做好成果汇编。 C. 写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验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四.科学学科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的实施(一)实验的理论假设开展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论假设是:依据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社会学习理论,假设学生的需要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提,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效能,以需要引导发展,“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科学原理和综合思维能力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需要,以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建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实验目标,从而探究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获得主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的方法。根据这一理论假设,在实验中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介定。2.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的角色定位。3.学生在实验中知识、情感、能力三者的和谐发展。4.科学问题情景设计与科学假设的相关性及思维程序控制确定。5.开展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途径。6.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目标和评价。寻求以上问题的答案,即是我们实验研究的目标,又是我们实验方案制定的依据和评价实验结果的重要尺度。希望通过几年的实验、验证、修改和完善这一理论假设,最终形成较科学的“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模式和评价指标。(二)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过程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述成果——感悟成果。针对科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师与生的关系,设计了在科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师与生的关系图(图1):(三)实验变量的控制1.自变量的控制用“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浙教版《初中科学》,获得科学的知识,开展课题类研究和项目类研究,展示学生的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及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求善求美的道德情操。控制方法:1).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考虑如何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任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使目标具体明确,有利于学生四大能力的发展。2).在教学内容上,关注学生的情感、知识、能力的同步发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教学和研究目标。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科学探究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分析与综合法等)的培养和图形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2.因变量描述本实验的因变量是科学探究性学习能力。它通过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四大指标来衡量,通过学业的考试、评价指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因变量的测量。五、课题研究方法和措施1.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了保证本实验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对目前的科学学习方式的改革起到参考和促进作用。本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基本以国家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本实验的目标为依据,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征询有关科学教研员和初中科学教师的意见,我们将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能力分为“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4个方面、12个特质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能力层次结构,参阅国内相关的评价量表和本次课改中《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中的有关内容,并结合本实验过程中我校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相关科学教师的意见,在12个特质中筛选出33个项目,并将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分为强(A)、中(B)、弱(C)三个等级。A级为内化性水平,这是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持续性的坚持性行为,表现为强的科学探究性学习能力。B级为认同性水平,这是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作出相应反应的接受性行为,表现为中等的科学探究性学习能力。C级为感受性水平,这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尝试性行为,表现为弱的科学探究性学习能力。具体见表1:表1 中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能力行为表现的等级示意等级 A级 B级 C级搜集信息能力 坚持用网络、电视、图书馆、资料、学校、相关部门或社会调查访问等方式搜集科学资料 采用网络、电视、图书馆、资料、学校、相关部门或社会调查访问等方式搜集科学资料 尝试用网络、电视、图书馆、资料、学校、相关部门或社会调查访问等方式搜集科学资料自己设计问卷、确定取样过程和研究对象,搜集第一手科学资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问卷、确定取样过程和研究对象,搜集第一手科学资料 尝试设计问卷、确定取样过程和研究对象,搜集第一手科学资料处理信息能力 独立地对资料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并确定哪些信息适合于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资料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并确定哪些信息适合于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 尝试对资料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并确定哪些信息适合于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独立地选择探究方法,设计并探究途径 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探究方法,设计并探究途径 尝试选择探究方法,设计并探究途径独立地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模仿探究,解决问题参与能力 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主动地要求回答老师的提问 不提出问题,跟着教师或同学的问题思考,较少举手发言 从不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极少发言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校内外活动,产总想表现自己 较少参加各类校内外活动,并有时表现自己 从不参加各类校内外活动,并畏缩极少表现自己的交住能力 善于与他人沟通 喜欢与他人沟通 不喜欢与他人沟通在群体中有一定的凝聚力 在群体中有凝聚力 在群体中没有凝聚力追求理想和目标,克服困难和挫折 遇到困难和挫折,经鼓励、督促才能坚持 害怕困难,遇到挫折就退缩适应能力 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善于理解不同观点尊重他人 愿意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善于理解不同观点尊重他人 拒绝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善于理解不同观点尊重他人在群体中乐于助人,善于合作不自私 在群体中有时乐于助人,互相合作,但自私 在群体中自私、霸道主持公道,敢于批评不良行为 逃避矛盾,做和事佬 不辩是非,纵容不良行为语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解释、分析并记住他人所讲的内容 有时倾听他人的讲话,说出他人所讲的内容 对他人所讲的内容一无所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有效地表述观点,并具说服力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有效地表述观点 表述观点时,语无伦次评价所读材料 解释、分析、概述所读材料 描述所读材料灵活动用文字、图表撰写研究报告或总结或方案,表述观点 采用文字、图表撰写研究报告或总结或方案,表述观点 尝试运用文字、图表撰写研究报告或总结或者方案,表述观点读图能力 灵活地观察、分析、比较、筛选图表信息 独立地完成观察、分析、比较、筛选图表信息 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分析、比较、筛选图表信息善于抓住关键词,将文字、语言、灵活地转化成各类正解的信息 能抓住关键词,将文字、语言转化成各类正解的信息 尝试将文字、语言转化成各类正解的信息思维能力 灵活地运用各种数学技能、统计、氏解释数据和信息 能采用各种数学技能,统计、解释数据和信息 尝试采用各种数学技能,统计、解释数据和信息使用一些特殊的现象,分析归纳一般的科学规律、原理 能从一些特殊的现象中分析归纳一般的科学规律、原理 尝试从特殊的现象中分析归纳一般的科学规律、原理运用一般的科学规律、原理推出和解释一些特殊的现象 能运用一般的科学规律、原理推出和解释一些特殊的现象 尝试运用一般的科学规律、原理推出和解释一些特殊的现象灵活运用各种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联想 喜欢运用各种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联想 尝试运用各种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联想发展能力 有明确的目标,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目标不明确,有上进心,不甘落后 没有目标,自甘落后坚持听取他人意见、吸取他人的长处,客观地评价自己,看到不足 重视他人的意见、吸取他人的长处,客观地评价自己 拒绝听取他人的意见骄傲自大对各种事物和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喜欢对各种事物和问题作出判断 不能辨认各种事物和问题坚持采用将他人有益的建议,及时纠正、补充自己的不足,并转化到行动中 重视他人有益的建议,纠正、补充自己的不足 对他人有益的建议不不重视,我行我素灵活运用各种方法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 重视运用各种方法,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 不能认识事物发展的趋势养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关注可持续发展 不关注可持续发展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也有其一定的原则,那就是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尝试设计了以下评价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定性(评语、等级)和定量(计分)相结合的评价。(具体见表2):表2 《学生探究能力个人评价表》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说明: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协作者评价 教师评价 加分 教师评语提出探究主题 主题可行性(2分)特别新颖加(2分) 2 2 2 2能否提出假设及具体说明(2分) 2 2 2 ——找到合适的协作者(2分) 2 — — —确定主题前与协作者充分协商(2分) 2 2 — —有初步探究计划、任务分工等(2分)有详细探究计划加(2分) 2 2 — 2完成探究主题 收集相关资料,使用手段多样性(2分),其中使用网络、电视、图书等三种以上手段加(2分) 2 2 2 2较多有效地了解相关资料(2分) 2 2 — —是否针对主题进行反复讨论(2分)研讨记录完整、真实加(2分) 2 2 2 2独立查阅资料(2分)有详细记录加(2分) 2 2 2 2获得新知识、技能及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反思、体验等收获体会的书面说明(2分) 2 2 2 2承担主要任务、责任感强、合作愉快(2分) 2 2 — —主题成果交流 完成对主题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2分)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加(2分) 2 2 2 2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创新水平(2分) 2 2 2 —在班、校媒体发表展示(2分)利用网络或校外发表加(2分) 2 2 — 2有继续探究的计划说明(2分) 2 2 2 —总计100分 30 28 18 14 得分:等级:说明:1. 其中每栏中不符合为0分,部分符合为1分,完全符合为2分2. 85——100分评价等级为优秀、68——84分为良好、50——67分为合格、50分以下为尚需努力2.课题实施过程:(1).优化学生心理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只有建立在平等的信念之上。”对学生,尤其是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即使错了,教师也不能用训斥、恐吓的手段对待。我们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积极鼓励,对学生要及时鼓励,耐心指导;对复杂、难做的实验和难懂的知识,要手把手地教,耐心仔细的分析,使其增强自信心,增强争取成功的勇气。另一方面,教师要抓好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特别是实验演示课和实验课,使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及实验中的注意问题,实验中要观察什么,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引导他们注重实验过程的调查、观察,学会通过现象分析实质,得出结论,让学生逐步做到自主观察,独立动手操作,按自己的方式思考、表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总之,能让学生在科学课中有一个轻松、愉快得学习情绪。(2).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1、改革传统的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符合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迫切要求,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主动的建构者。学生要用探究法、发现法进行意义建构,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通过与已有知识联系并认真思考,在此过程中,注入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探究,就是探讨追究。从大的方面看,能在生产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分析解闷问,是探究;从小的方面看,追究一个词一个句子的意思或用法,也是探究。探究,是过程,是探究者发挥主体积极性去学习或创造的过程。通过探究,获取直接经验和体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的结果,或是学到新的知识,或是产生独特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独立学习的品格,有了开拓创新的基础。可以说,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创新的必经过程。3、科学探究性教学,就是重在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理念,强化实践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学生了解了科学规律,具备独立探究的能力,今天或将来他们就能够自学科学、自主灵活地运用知识,能更大程度上发挥才智。由此,我们采取行动研究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力求探寻科学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探寻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互动特点,探寻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时空的运行规律。也寻找切实可行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模式。4、实验前的学生探究活动情况1)学生调查:(1)你喜欢教师采用什么方法上科学?A.示范的方法,如讲授例题.B.研究的方法,如研究二力平衡条件.C.实验探究的方法,如测一墨水瓶水的质量.D.对话的方法,如师生间的问答讨论.表3选项 人数 百分比(%)A 78 92 320 140 从表3中看出,半数学生乐于接受实验探究的方法。(2)问题:在“大气的压强”新课学习刚一开始,教师就演示了“雪碧瓶变瘪”的实验,如图1所示你的想法是:A.希望自己亲自演示一下这个实验.B.教师马上解释雪碧瓶变瘪的原因.C.自己迅速阅读课本开头的一段话,以明了其原因.D.教师稍候一会儿,让自己猜想可能的原因.表4选项 人数 百分比(%)A 129 86 43 378 从表4中看出:(1)大多数学生()已不再满足于现象直接的感官作用,他们有了问题解决的要求.(3).运用多媒体,揭示事物本质,优化教学过程1) 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教学效果。如七年级科学上册《细胞》一课,传统教学很难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个体微小的细胞。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使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内部的构造,还能利用其连续播放画面的技术,使学生看清细胞的运动及细胞的分裂等过程。2)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侓,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在科学课教学中,有很多章节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如七年级科学上册《遥望星空》等一系列天文知识类章节,九年级《生物群落》等表现多种生物之间联系类章节,以及《人体系统》等讲叙人体生理类章节,这些内容都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观看,而且效果比实物还要好。特别是“宇宙”,用实物是难以展示在学生面前的,而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3)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如七年级科学上册:《物种与分类》,这本来是一节枯燥、乏味的思维训练课,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动画课件,然后再让学生去讨论“羊属于哪支运动队?(哪种动物)” 、“蝙蝠是不是鸟?”等问题。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运动会”的情景,积极思考,主动探讨问题。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看到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画面时,会不知不觉地被吸引,这是这个年龄段所有学生的共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4) 应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困难的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如制氧实验的操作教材中所述:①在试管里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有气管的橡皮塞用铁夹夹住试管口1/3处,试管口略往下倾斜,②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③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把导管放在水槽里;④待氧气把水排出后,用玻璃片在水中盖住口,把瓶移出水槽。⑤收集氧气完毕,必须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灯火,不然水吸到试管内使试管炸裂。这一操作技能,光靠课堂演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因此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中自由选择实验所需仪器药品,二次错误选择后,计算机给予正确提示,然后由学生自主地用所选的仪器搭建实验装置,整个装置完成后,由计算机给出评价,并对不正确的装置给出实验后可能会产生后果的模拟,象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产生水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等。(4).增加合作探究性作业: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传统作业模式有它的弊端:它一味强化了“教”的作用。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但传统作业内容封闭,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手段单一,注重作业规范统一,强调死
227 浏览 3 回答
81 浏览 4 回答
257 浏览 5 回答
243 浏览 2 回答
201 浏览 3 回答
122 浏览 4 回答
160 浏览 4 回答
290 浏览 4 回答
170 浏览 6 回答
269 浏览 6 回答
268 浏览 4 回答
169 浏览 4 回答
153 浏览 4 回答
84 浏览 5 回答
230 浏览 8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