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一种象征,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间性、历史性及艺术特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融汇、吸纳、创新等不断的实践和演化,以其坚实的历史基础与丰厚的文化基础构成其文化优势。但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粤剧在当今文化格局中逐渐处于劣势。特别是在当今流行音乐的冲击下,粤剧作为民族音乐的一个艺术门类逐渐被当代年轻人所忽视。面对这种社会现状,政府及相关部门、教育工作者等已发出了对粤剧保护的呼吁,因此关于粤剧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粤剧的起源与发展 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粤语方言区, 明清两代,外省戏曲班社纷纷入粤演出,将外省戏曲音乐传入广东,使牌子曲和江南小曲小调成为粤乐的源流。牌子曲对粤乐来说,多数直接衍化为粤剧曲目的牌子曲,如《诉冤》《雁落平沙》等等。被粤剧吸收常用的牌子曲,现今有乐谱的约有110首。至于江南小曲小调,如《剪剪花》《送情郎》《凤凰台》《卖杂货》《梳妆台》等,大约也有百余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受本土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具有地方风格色彩,都被称为“广东小曲”也基本上都成为粤剧曲目。 粤剧在唱腔上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唱腔音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变化灵活,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并在生、旦、丑等行当中产生多种流派唱腔,由此也造就了许多以演唱著称的名家。 粤剧经过多年的洗礼,无论是从曲牌、规模、题材还是唱腔都有很大的发展。粤剧艺术家不断努力吸收兄弟剧种的精华完善粤剧,使粤剧更富活力。 二、目前粤剧发展的窘迫现状分析 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兴起,曾经盛极一时的戏曲艺术――粤剧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市场,由于粤剧曲目的老化以及其他各种媒介表演艺术的兴盛,现在喜爱观看粤剧的观众越来越少,而且均偏于老龄化。具有400多年历史且产生广泛区域影响的粤剧现在已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2.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帮助作用乏力,缺乏有效的政策手段及财力支持,使粤剧的推广与发展陷入困境。一方面,政府对粤剧学院的毕业生极少扶持,不少人因毕业后无工作或演出机会而被迫改行,这就导致粤剧表演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另一方面,学戏的人本身就不多。而在现在商品经济的年代,愿意学习粤剧的人更少。除了粤剧学院每年的毕业生外,很少有人会自动拜师学艺。人才断流是粤剧界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 三、对于粤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奇葩之一,也是广东民间文化的一个重点,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取向发生改变,各种不同种类的音乐艺术元素也随之袭来,对我国的传统艺术门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巨大冲击,粤剧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渐渐地被更多的人所淡忘。粤剧在日益紧张的快节奏城市生活中境遇下滑,这里面还有更复杂的因素,比如粤剧界一些人观念老化、传统剧目缺乏更新,市场经营方式没有引进新机制,演绎艺术形式单一,缺乏技术手段更新、不重视青年观众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粤剧的发展。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挽救粤剧,使之发扬光大,传承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和改进: 1.加强对粤剧老艺人的保护 近年来,许多优秀的老一辈粤剧表演艺术家相继辞世,许多古老的曲牌以及一些经典的表演形式也随之流逝。这对我国的传统艺术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组织老一辈的粤剧艺术家亲自演出或将他们指导弟子演出的一些经典的曲牌录制成DVD等数字音像资料,要做好做细对粤剧老艺人的保护工作,建立现存粤剧老艺人的艺术档案,加强对他们所掌握的粤剧资料的保护,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为粤剧以后的发展研究保存宝贵的图像文字资料。 2.改变传统观念,采取多种形式,更为有效地传播粤剧 据笔者了解,为了改变粤剧观众急剧萎缩的被动局面,广州的粤剧团尝试了在酒家里演出的方式以扩大受众面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从1991年3月起,广州粤剧团与伴溪酒家连续5年合办“伴溪之夜”粤剧茶座,节目有粤剧选段、折子戏、粤曲等,曾经先后接待过“英国商务代表团”、“日本旅游团”等国外团体,产生了广泛影响。另外,广州及珠江三角洲涌现了众多“私伙局”,仅佛山地区的众多公园就能见到许多“私伙局”的踪影。广州民间组织振兴粤剧基金会也充分展示了民间对粤剧的支持。2003年,位于广州恩宁路的粤剧人和公馆修葺一新,演出频繁,这些变化都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传统粤剧艺术强大的生命力。 3.贴近生活,紧跟时代,以新的剧目为传统粤剧注入活力 粤剧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剧目过于老化,缺乏新的生命力。每每碰到粤剧公演拿出来的往往就是那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剧目,让人一提到粤剧时能说出来的就只有那几个。这也是在当今粤剧之所以被广大群众所冷落的原因之一。时代在变,粤剧只有改变其自身的面貌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因此,应该多编写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剧本,让作为传统艺术的粤剧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它了解它,让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更具生命力。 4.强化学校教育职能,引进粤剧课堂内容 学校应该开设一些传统文化及戏剧赏析等之类的课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和挖掘,善于创新。在广东省现行的人教版音乐教材中已经将称之为“南国红豆”的粤剧吸收进去,让本土的学生对自己本土的传统文化增强了解。有利于粤剧的传播。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例如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观看粤剧等,让学生对粤剧产生浓厚的兴趣。 5.组织各类活动对粤剧进行宣传 政府部门应该更为有力地发挥指导组织职能,抓住一切时机对粤剧进行宣传。如佛山建立的“广东粤剧博物馆”,广州市政府组织编写的《粤剧大辞典》;红线女为弘扬粤剧艺术而筹划制作的粤剧卡通电影片《刁蛮公主戆驸马》,广州番禺区成立的青年粤剧团,广州成立的振兴粤剧基金会,佛山市政府举办的“魅力佛山――2004年琼花粤剧艺术节”等等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6.粤剧新人的培养 我们需要进行大力的普及工作,引导更多的现代青年对粤剧产生了解和喜爱,使广大的年轻人投身于粤剧的学习。从政府宏观文化鼓励政策上提倡通过著名艺人开办的粤剧培训机构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年轻一代接触学习粤剧的传统表演技巧,从中学时期就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组织粤剧表演学习社团,引进专业演员参与兴趣教学培养。从编剧开始制定奖励机制,鼓励与时代脉搏同步的新创作品的演出与传播,对粤剧传统表演内容及方式进行改革。 从弘扬和发展民族音乐艺术的战略眼光来看,只要我们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粤剧一定会越来越具有生命力,在全国戏曲艺术的共同发展中,她一定会傲然屹立!我们期望粤剧与时俱进,大放光彩,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教育学院音乐系讲师) 参考文献: ①袭伯洪.粤剧[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②李权时.岭南文化现代精神[C].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 ③陈永正.岭南文学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④赖伯疆.广东戏曲简史[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⑤钟贤培、汪松涛.广东近代文学史[N].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