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源不同:
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又名“川芪”;而且红芪由于产地不同,可分为四种,除多序岩黄芪外,还有北部产西康岩黄芪、太白岩黄芪、山西岩黄芪,以甘肃产的多序岩黄芪为红芪的主流品种,质量最佳,应用也最久。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以蒙古黄芪质量为佳。
2、外观不同:
红芪的主根粗长,外皮表面灰红棕色,红芪栓皮易脱落,常露出淡黄色皮部及纤维,断面纤维性,色浅,富粉性。
黄芪表面为淡黄棕色或淡棕褐色,质硬而韧,有明显的皱纹,断面色黄白,带粉性。
3、化学成分不同:
红芪化学成分主要是黄酮及类似物、红芪多糖、β-谷甾醇、有机酸以及含有18种氨基酸、21种微量元素等众多活性物质。
黄芪化学成分主要是黄酮类、皂苷类、黄芪多糖,还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扩展资料:
识别真假黄芪:
1、外观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枝,上端较粗,下端较细,两端平坦,30~90厘米,一般在顶端常带有较粗大的根头,并有茎基残留;
2、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整个体表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有横向皮孔,细长,略突起;
3、质硬略韧,不易折断,坚实而有粉性。断面纤维性甚强,呈毛状,皮部黄白色,有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较疏松,木质部淡黄色至棕黄色,有多少不等的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老根断面木质部有时枯朽而呈黑褐色,甚至脱落而成空洞;闻之气微,口尝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味。
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及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动物试验可起到增加体重、延长耐力的强壮作用,而伪品不具备上述功效,不可代替黄芪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芪(中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耆(黄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识别真假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