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词”是词学史上的重要命题,其影响几乎贯穿整个词史。姜夔作为两宋词坛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对词体的认知以及词的创作,都与“以诗为词”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姜词成就以及风格的分析,离不开对其“以诗为词”的探讨。本文在对“以诗为词”这一命题的内涵及外延进行探讨后,结合文本及相关材料,论述姜夔词如何“以诗为词”,包括姜夔词的“诗化”和姜词如何在“诗化”的同时不失词的本色,并在此基础上衡估姜夔“以诗为词”的词史意义。论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以诗为词”的内涵及其生成过程。本文认为,在宋词发展过程中,士大夫对词体的批判意识与词体的原生特性之间的矛盾成为“以诗为词”的推动力。而“以诗为词”其实是一种词体改革运动,其理论主张是诗词本一律,共为心声;改革的直接对象是词体从俗之弊;革新本质在于文体功能与创作目的的变迁,即由娱乐到心声。再次讨论唐宋词“以诗为词”的四种形态。最后论述宋代词论中“破体”与“辨体”两种观点的争论与合流,以及在此背景下展开创作的姜夔其人的词体观。第二章结合姜夔词作,论述姜夔“以诗为词”的内涵。白石词“陶写性情”,言说心声,以词传达其雅士生活中的深情、雅志,这是其“以诗为词”之诗心。而又因姜夔知音晓律,从而能够突破歌词创作的音乐束缚,在词作中建立广阔的时空结构,融入悠然深邃、不能转指的寄托之意,并善用“本色语”,从而保持了词体之特美。最后,对白石“以江西诗法入词”这一命题进行辨析,提出姜夔与江西诗派之间的嬗递,不在于“诗法”,而是一种受理学影响的诗文化心理。第三章在前文基础上,考察姜夔“以诗为词”的词史影响。通过姜夔与苏轼“以诗为词”的对比,辨明苏轼为其后词人“以诗为词”之源,而姜夔是最重要之分流。而通过考察清代词论中的姜词批评,会发现姜夔“以诗为词”对于清词中兴以及晚清词学集大成产生过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