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一: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到了收获的季节,学生生涯结束有些不舍,但内心依然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在硕士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向培养我的学校表达深深的谢意。感谢我的导师徐学东教授,在徐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小论文和大论文的撰写工作。徐老师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对事业始终如一的追求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激励着我努力进取,不断进步。
另外,衷心感谢学院各位老师在我研究与学习的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和指导,感谢师兄师姐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感谢师弟师妹在资料收集,数据调查中的热情帮助。感谢山东省财政厅选派的第一书记们和高桥镇的政府工作人员在我实地调研、工作时给予的帮助和指导。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他们对我的无条件的支持和充分的信任,他们是我最大的动力源泉。再一次对所有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人致以深深的谢意。
致 谢二:
在本学位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王幼松教授及其夫人张雁副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选题、撰写等工作是在王老师和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王老师、张老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让我受益匪浅、终身受用!能够成为两位导师的学生,是我一生中莫大的荣幸!
感谢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的所有老师!在攻读工程硕士的三年时间里,老师们为我的学习提供了优越环境和精心安排,在课堂上的热情授课以及课堂下的谆谆教诲,不仅教给了我一生受益的专业知识,而且传给了我严谨的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我将会铭记于心,付诸于专业工作之中。同时,也感谢同班的研究生同学,有你们的陪伴,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与生活精彩纷呈!
衷心感谢我的校外导师许锡雁高级工程师,许先生长期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工作,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专业精神,是国内工程造价领域的资深专家,为行业的发展做了大量无私奉献!许先生为我的研究生学习提供了热心的指导,特别是在本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仅提供了工程项目案例,而且指导我开展理论和实践分析,帮助我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衷心感谢家人和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特别是要感谢我的妻子,在论文写作的冲刺阶段,妻子在怀孕的情况下不仅鼓励和督促我抓紧论文写作,而且还悉心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让我深深感受满满的幸福!论文完成后我一定会用心照顾好妻子,共同迎接我们小孩的到来!
最后,衷心感谢为论文评阅和答辩付出宝贵时间和辛苦劳动的教授和专家!
致 谢三:
本文是在潘鹏程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研究到论文的撰写及修改倾注了潘老师大量的心血。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敏锐的思维、宽以待人的崇高品质及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对导师致以最衷心的谢意!
在课题研究中由于我个人素质和学术水平有限,望各位学术朋友、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感谢抽出宝贵时间对本论文进行评审的专家们。
在本文即将完成之际,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本文写作的老师、同学以及参考文献的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致谢一:
二十五岁,是一个女性最好的时光。而我,在这最好的时光里,来到了浙大,开始了一段全新的路程。三年半的硕士求学生涯逐渐接近尾声,而刚来到实验室的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
感谢我的导师张英教授,不仅在科研道路上为我们保驾护航,也从生活中对我们给予深切的关怀,教给我们待人处事的道理。导师的鼓励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学会以一颗乐观、积极的心去迎接挑战。导师的教导是我在浙大求学期间最宝贵的财富!
感谢课题组吴晓琴老师对我实验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指导,感谢章宇老师、陆柏益老师、蒋益虹老师、沈建福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同门师兄弟、师姐妹在此期间对我给予的关心和帮助,你们为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阳光!感谢我最亲爱的父母,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包容、理解和支持,能够做你们的女儿,真是一种幸福!感谢我所有的家人,你们让我领悟到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这艰难的人生旅途中学会知足、宽容并保持一颗不断进取的汉子心。
仅以此论文向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老师和亲人们表示谢意!
致 谢二:
时光荏苒,转眼硕士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三年多的时间,首先要感谢导师宋元达教授,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宋元达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宋老师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对我充满了关心,在此向宋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感谢江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中心和食品与健康研究中心所有的老师,感谢研究中心张灏老师、陈卫老师、陈海琴老师、陈永泉老师、顾震南老师对课题的关心和帮助,研究中心为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实验平台,研究中心内部形成了严谨的科研环境和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帮助!
感谢研究中心已经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同门们,在课题的进行过程中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感谢已经毕业的张白曦、周永双、杨佳玉、王宇、柏大林、陈思、宋文秀、李敏、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顺顺利利,还有没有毕业的师弟师妹们,张映曈、唐鑫、赵利娜、戎春驰、季云琪、张鲁宁、栾霄、熊丹、陈晓天、王顺合、王珍、冬冬、莫秋燕、黄露玄,希望你们都能早日毕业,赢得自己理想的工作!
感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吴庆余老师和戴俊彪老师,还有感谢学院的同学吴超、蔡威、梁旬和何曦,在清华的三个多月,你们给了我实验和生活中的热心的帮助,使得课题的部分实验顺利完成!
感谢英国 Hull 大学的 Colin Ratledge 教授对课题的建议和论文的修改!
感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11级硕士班的所有的`同学们,和你们一起努力奋斗很开心!
最后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兄长的默默支持才让我走到了现在,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衷心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愿你们一生平安,美满幸福!
致 谢三:
致谢这一章久久未能落笔,思量处,心潮起伏,几经波折,一路走来,无论是艰辛和曲折还是胜利与喜悦,无不是对我身心的巨大考验和洗炼;忆往事,历历在目,百般滋味涌上心头,虽未下笔,泪却涌出……就在五年前,我怀揣一颗坚强心和对学业的执着梦想在家人、老师和朋友的美好祝福声中踏上攻读硕士的征程,这尤其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这是我刚开始的想法,随着学业的不断深入,使我对读博的动机和意义乃至于人生的思考都又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这其中尤其在经历过迷茫、沮丧、无助甚至绝望,以至到后来的柳暗花明、拨云见日,凡此种种,犹如昨天,就在眼前!正如王国维先生所倡导的治学三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论文即将脱稿、学业即将完成之际,感谢所有一路陪伴我、鼓励我、关心我以及磨炼我的人,同时也感谢自己,因为经历,所以成长,所有点滴都将化为我生命里每个精彩华章的音符,值得我永远珍藏!在这里我现在可以自豪的向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人交上一份聊可欣慰的答卷!
感谢我的导师郭本恒教授在科研道路上给我的关怀和启迪:郭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缜密的思维方式、雷厉风行做事风格、无不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感谢陈卫教授在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给予的关怀和帮助,陈老师开阔扎实的研究视野、严谨认真的治学思想、热情周到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进取精神,以及对学生如自己儿女般的关心和帮助,都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我,更让我领悟了“师父同源”的真谛;感谢张灏教授对实验的指导:张老师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创造性的学术思维方式、积极乐观态度都将使我受益终生。三位老师的教诲,让我如沐春风,使我终生难忘,受用终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艾连中教授的悉心指导,从论文选题立题、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的进程以及论文的写作,艾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艾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学术思维以及正直的做人处事态度都将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衷心感谢光明乳业研究院提供的实验平台,感谢光明乳业研究院的老师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感谢光明乳业研究院吴正钧老师在实验中的指导,在研究思路、试验技能等方面给予的指导和支持。同时感谢光明乳业研究院的刘振民、龚广予、高红艳、韩瑨、陈臣、杭峰、陈万义、徐晓芬、游春苹、季红、周方方、刘景、刘翠平、高彩霞、韩梅、肖扬、周慧芳等老师的大力关心和帮助。
感谢江南大学食品技术中心赵建新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特别感谢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朱松老师、吴胜芳老师和顾小红老师给予的帮助;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吴艳老师在实验、论文写作与投稿中给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大连工业大学的妥彦峰老师在细胞培养实验中的指导和学习上的鼓励。感谢师弟吴江和贾宏信在实验中的鼎力相助,清晰记得在华理大罐发酵,通宵夜战,处理发酵液的情景。
感谢江南大学食品技术中心的田丰伟老师、刘小鸣老师、王刚老师、张秋香老师、范大明老师和张白曦老师给予的帮助。
感谢山东发酵设计院的刘建军院长、赵祥颖研究员和田延军高工,他们不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我的长辈,给予了诸多帮助。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陈磊硕士在多糖形貌观察研究中给予的有益的建议和结构解析中给予的帮助,感谢江南大学生工学院的张洪涛老师,是他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学术研究的执着,风趣的谈吐,深深的感染了我,鼓励我积极面对困难,寻找解决方法。感谢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的刘登峰老师,同为一个战壕的战友,互相支持、鼓劲和加油,共同完成学业。
感谢众多同学和师兄妹们给予了诸多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同门的师弟和师妹们:吴江、贾宏信、俞涵丽、何一薇、齐沙沙、于瑞莉、赵时玮、李瑞君、姚晶、孟春、文丽霞、张暘阳、刘玉娟、黄宜、张欢欢、蒋宇、王帅帅的关心和帮助,和你们一起度过的学习生活将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感谢陈佩、郉家溧、李向菲、胡斌、杨波、翟齐啸、李树、王宗敏等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由于长期不在学校,学校中的事情没少麻烦诸位。
最后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这么多年来给予的理解、支持和无私的爱。感谢我的父亲,是他的启蒙,使我和微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六七岁孩童时就朦胧接触到“酵母”、“三角瓶”、“发酵罐”等名词,以及到后来的高考填报专业,从此与“菌宝宝”的小生物打起交道,成为我学习和工作的主角;感谢我的母亲,是她的宽容和理解,成为我无话不说的朋友:在低谷时开导我,鼓励我;特别要感谢我的爱人王富华,感谢他默默的付出、理解、支持和鼓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征程即将起航……谨以毛主席此句诗词与所有好朋友共勉!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和磨炼、促我成长的朋友们,祝福所有给予我关爱的亲人、师长、朋友,祝你们健康,幸福!
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细胞培养论文,供大家参考。
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细胞培养论文摘要
摘 要 细胞工程是我国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针对该课程特点,本文从优化理论教学和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便为细胞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细胞培养论文内容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细胞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Cell Engineering Course
LI Anzhe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Biotechnology,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Cell engineering is a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biotechnology major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positive exploration was carried on to optimize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which may provide references to teaching reform of cell engineering course.
Key words biotechnology; cel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21世纪是生命(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是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五大技术范畴。其中细胞工程是应用运用生物学研究所积累的知识和技术,在细胞水平上开发利用生物材料或生物系统,并以一定的工艺获得产品(细胞系、细胞株,生物体或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经8年的专业建设,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目前细胞工程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好这门课程, 将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工作莫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包括我校在内的诸多院校孜孜追求的目标。结合细胞工程课程特点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生物技术教研室对该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实验教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1 理论教学改革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了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影响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与新颖,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鉴于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细胞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结合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特色以及生物技术教研室教师队伍的实际,我们引进了由“211”高校华中农业大学创建的国家精品课程——细胞工程学的内容。
在教材的选用上,以高等 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柳俊教授主编的《植物细胞工程》作为教学参考书,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既说明了操作方法,也论述了其中的理论原理,比较适合于本科生的学习。同时,在教学中补充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内容,并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参考书。
同时完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作适当增减。细胞工程与其他生物科学密切相关, 如作为先修课程的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因此在内容上有些章节会有重复,对此可以略讲或加以提问以示复习。如植物胚乳培养中涉及胚乳发育的三种途径(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和沼生目型胚乳),该内容在植物生物学中已经学习,在此可略讲。
此外,进入新世纪后包括细胞工程在内的生物技术各领域的新成果日新月异,因此对教师而言,不仅要教授给学生这个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而且也要把最新研究进展融入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随时关注该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查阅国内外权威文献),并及时把相关内容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要求认真细致地备好每每一节课(包括实验课),并在课后进行教学 反思 ,所以尽管课程每年基本是重复的,但每年都有新的体会,需要花大量时间认真备课。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灌输式的,老师是知识的传输者;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启发式教学则要求老师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启发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细胞工程的某一章节或者某一知识点的内容,尝试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查阅文献能力、 总结 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师生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一般上新课之前会花几分钟时间复习旧课,即对上次课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既可以巩固已学内容,又可以衔接新课内容,可谓承上启下,一举两得。另外在授课过程中也需要观察同学们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尤其是涉及一些先修课程的内容,也会随时提问并做解答。所有的提问,要兼顾到每一位同学,即每一个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回答得好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对回答不上来的同学也要加以鼓励。 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优化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也是对专任教师的必然要求。目前我校绝大多数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细胞工程这门课程也采用了多媒体授课。如何将传统板书教学的提纲挈领与多媒体教学的大信息量实现有机结合,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心思考的问题。在多媒体课件(PPT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坚持“文字少而不缺,图表多而不杂”的原则,将传统的板书的要点集中体现在其中某一张幻灯片上,然后添加一些超级链接用图表对每一要点作详细说明,做到既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不失传统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完善外文(英语)专业词汇,增加学生 专业英语 的基础。
2 实践教学改革
细胞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本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的原则,在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将包括细胞工程在内的数门专业课的实验加以整合,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其中有对应的细胞工程部分以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为基本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前一个实验为后一个实验做准备,后一个实验是前一个实验的深入。实验过程从培养基的制备到材料的消毒灭菌接种,到实验结果的观察,学生需要全程参与。考虑到因为污染等原因导致某一次实验失败而导致后续实验无法开展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培养情况并采取预防 措施 ,比如多准备一些实验材料;或者指导老师除演示实验过程外,每次也作为其中的实验小组参与实验。实验 报告 的书写上要求同学们如实报告实验结果,即使是失败的结果也要求写上并分析原因。
3 结语
课程教学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细胞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 我们优化教学内容,引入了“211”高校的精品课程并加以消化,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与时俱进,不断总结 经验 ,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细胞工程实验的开设,丰富实验内容,把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细胞培养论文文献
[1] 柳俊,谢从华.植物细胞工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姜振华,周大祥.地方本科院校细胞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52-53.
[3] 王义,刘思言,孙春玉等.在《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9):85-86.
[4] 杨清玲,章尧,陈昌杰等.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建设的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66-168.
细胞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细胞培养论文摘要
摘要根据细胞工程教学实际,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细胞工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细胞培养论文内容
关键词细胞工程;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细胞工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很高的一门学科,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方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命遗传物质,以获得具有目的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它既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在高校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1-2]。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授课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认知并对该领域产生兴趣,系统把握相关原理、方法、技术和进展;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结合细胞工程的特点,就提高细胞工程教学的质量进行探讨。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教学团队
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学科跨度大、背景不同的问题,打破传统的一人一课的教学模式,组建教学团队,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一模块由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力争紧跟各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现代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学习与讨论;定期组织在教学方法上有建树的专家进行听课和有针对性的评课;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业务上要精益求精,特别要求教学内容要紧跟学科前沿,使自己成为本专业的真正专家和学者,站在本专业知识发展前沿。同时不定期展开自评和互评,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融合科技发展,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细胞工程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学科,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即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要保证授课内容的全面、趣味、实用。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目的和现有教材,在课程内容上,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细胞工程基础,包括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细胞培养的基本设施、条件、方法和技术等;二是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脱毒与快繁、单倍体诱导与育种、胚胎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染色体工程、转基因技术等;三是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细胞融合、染色体工程、细胞重组与克隆、转基因动物与生物反应器等;四是细胞工程的实践与应用,包括细胞工程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进展,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等。
此外,由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量增长迅速,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也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调整并更新教学内容,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掌握生物工程领域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把这些动态、研究成果以及有待攻关的重大课题融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讲解“克隆技术”时,及时把国内外最新的成果向学生传播,包括2007年12月14日韩国孔一根教授通过一只成年雌性土耳其安哥拉猫的表皮细胞克隆出3只含荧光蛋白的白色小猫;2009年1月Cloning and Stem Cells杂志网络版报道,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获得人体细胞克隆胚。又如在讲解“染色体工程”时,结合2009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最新成果进行阐述。
3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作为综合技术课程,细胞工程的各章节逻辑性不强,理论表述较少,应用技术细节较多,给欠缺基础知识的学生在理解、记忆课本内容时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启发式、问题探究式、讨论式、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授细胞重组与克隆过程中,只讲解细胞重组和克隆相关原理,而克隆的最新进展则由学生在查阅资料后,对其做讲解和归纳总结,由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修正。
应用 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细胞工程是一个基础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的信息量大,内容基本是微观水平,传统的的教学模式无法为学生呈现如此大信息量的课程内容,而且也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课程的懈怠,降低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以 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学录像、 网络资源、CAI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还可以提供更加美观的人机交互界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3]。这样就可以使那些抽象的、在普通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增长学生独立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在正常的授课之余,还尝试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好的效果[4]。如在期中时,给学生布置写一篇综述的任务,题目和内容自定,只要是学生自己感兴趣、与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即可。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生物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产生了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愿望,有的还主动找到教师,申请提前进入实验室。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在学完每章内容后自己试编题并给出答案,然后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教师综合学生编写的题目和各方面资料建立题库。这种形式,一方面,体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教学原则,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细胞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编题的过程也是学习掌握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大多大学生对期末 考试“一考定终身”不满,因此,制定 科学可行的考核办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改进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全面 发展,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该课程针对目前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试模式的改革探索:一是在考试内容上除了包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同时也考察学生的在融会贯通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平时成绩考核,将课堂的出勤、回答问题、作业、讨论及课堂讲述等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三是最后总评分时按平时成绩占30%(作业、出勤、课堂的参与程度等),平时的课堂活动、创新活动占10%(包括撰写研究综述、运用细胞工程技术手段、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成立兴趣小组、参与课题研究、课堂讲课等),期末考试占60%(注重考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在科技竞争、人才竞争、 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通过研究与探索细胞工程课程教学体系,把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采用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要不断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认知水平,同时每次上课前精心备课,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改进,提高细胞工程的教学质量。
细胞培养论文文献
[1] __勇.细胞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胡尚连,孙短,曹颖.植物细胞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 中国校外 教育:理论,2008(2):136-137.
[3] 张一春.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梁亦龙,魏进民,张继承.细胞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4):25-26.
有关细胞培养论文推荐:
1. 生物学论文范文
2.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3.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范文
4.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
5. 高中生物小论文范文精选
6.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7. 医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175 浏览 2 回答
126 浏览 2 回答
330 浏览 5 回答
158 浏览 3 回答
357 浏览 2 回答
187 浏览 3 回答
87 浏览 2 回答
348 浏览 3 回答
238 浏览 3 回答
212 浏览 4 回答
129 浏览 3 回答
198 浏览 2 回答
220 浏览 3 回答
144 浏览 2 回答
191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