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育苗土一旦吸水,就会把水吸的饱饱的,多余的水分根本不会从花盆的底部排出去。育苗土要么呈现出轻飘飘的“干”的状态,要么就是沉甸甸的“湿”的状态,半干不干的潮乎乎的状态很短暂。那么,根据育苗土的这个特征,我们就能给排水性下个小定义了。就是土壤在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的时候,含水量越低,排水性就越好。比如一花盆的直径1厘米的玻璃球,肯定是排水性超好的,因为你无论怎么往里浇水,花盆里能留住的水分,就只有玻璃球的球壁上沾着的那点儿水。水分既不会被玻璃球吸进去,也不会大量附着在玻璃球表面。1厘米的玻璃球当然是一个相当极端的例子。让我们把玻璃球的尺寸缩小一些再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儿。当玻璃球的尺寸缩小到3-6毫米时(常见的粗颗粒土植料的尺寸),我们会发现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的关系,玻璃球之间开始有积水了。如果进一步缩小玻璃球的尺寸,比如缩小到1毫米甚至更小的尺寸时,我们就会发现,浇水之后,玻璃球之间的空隙会因为表面张力的关系而几乎充满水。这时候的花盆,就会处在不透气的状态下了。这个实验说明,随着植料颗粒的缩小,排水性也会随之降低。不过玻璃球实验是一个特例,这是因为玻璃球的表面是光滑的,这会把水的表面张力发挥到很极致的状态,留住颗粒之间的水分。大家如果关注过那些表面布满绒毛的植物的叶片,你会发现叶片上的绒毛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比如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