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1
页数:69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的第一种;「夏商周断代工程」是 中国大陆「九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这项工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要把夏商周时期的年代进一部科学化、量化,为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典籍中所得到公认的古代纪年,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要推求更早的年代,周武王克商之年即是重要的著手点。
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首先在於这是商周两个朝代的分界点,因而是年代学研究上不可回避的。这一分界点的推定,对其後的西周来说,影响到王年数的估算;对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积年的起点,如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所述:「在年代学上,夏商周三代是相牵联的,要求得殷代的绝对年代,首先要确定周代元年。」
从年代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还在於这是一个可能的突口,由於伐纣系周朝建立之始,周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周(包括春秋战国)及其後文献中关於这一重大事件的叙述较多,而且含有若干历日和天象的记录,给运用天文历法知识进行推算准备了一定的条件。这就使学者们能够在没有确定共和以上列王年数的情况下,直接去推定武王克商之年。
事实上,自西汉末年的刘歆开始,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这种推算的尝试。因为文献材料尚非充分,以及学者间对材料的理解有异,所采用的方法、角度也不相同,他们推出的武王克商之年彼此有相当大的悬殊。尽管如此,每位学者所走过的道路,总是有今天我们需要借鉴之处。只有在总结了前人的所有成果之後,我们才有希望前进一步。
「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启动。在现划论证和组织项目期间,有关学科的专家都对武王克商之年的推定这一关键问题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因此,在整个工程已建立的9个课题中,专门设置了「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下属4个专题:「武王伐纣时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与年代测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测定」、「丰镐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基本的想法是,把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科技测年等学科结合起来,尽可能使用现代科学手段,吸收各方面成果。
工作达列比较深入的阶段,大家迫切感觉到这个疑难课题上广泛借鉴和总结前人学说的必要。然而,涉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学术文献数量非常繁复,资料极为分散,有些论著在几处大图书馆也难寻觅,造成研究工作的严重障碍。因而提出了蒐集编辑(还有翻译)这方面文献的设想。这一行动从年3月发轫,经过3个来月的时问,真正做到「竭泽而渔」,共辑集到各家论著一百多篇,随後精选出有代表性的57篇,结集成《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这本书。
过去大家一般认为,关於武王克商之年的说法计有30多种,现在本书所反映的说法竟有44种。仅从这一点,便可看出本书的成绩。(以上内容系节录自李学勤所作序) 。
作者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篇目如下:
一、选编说明
二、古代学者所定克商之年一览表
三、近现代研究论文:
1.公元前1127说
论武王克殷年代,谢元震 撰。
2.公元前1122说
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吴其昌 撰。
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日)岛邦男 撰。
3.公元前1118说
武王克商的年代,(日)成家彻郎 撰。
4.公元前1112说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後出路,刘朝阳 撰。
5.公元前1111说
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董作宾 撰。
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严一萍 撰。
用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史日考证,郑天杰 撰。
6.公元前1106说
西周考年,张汝舟 撰。
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张闻玉 撰。
7.公元前1105说
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马承源 撰。
8.公元前1102说
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黎东方 撰。
9.公元前1093说
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葛真 撰。
10.公元前1088说
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88年说,(日)水野清一 撰。
11.公元前1087说
西周断代和年历谱,(日)白川静 撰。
12.公元前1076说
伐纣之记载检讨,丁驌 撰。
13.公元前1075说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唐兰 撰。
14.公元前1071说
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 ,李仲操 撰。
15.公元前1070说
西周年代综述(摘要),李仲操 撰。
武王克殷之年,张政烺 撰。
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读王国维《周开国年表》後记,刘启益 撰。
16.公元前1066说
周初之年代,(日)新城新藏 撰。
17.公元前1065说
关於商、殷的一些新闻,(美)哈特纳 撰。
西周的年代与历法,白光琦 撰。
18.公元前1063说
周初的绝对年代,(日)山田统 撰。
19.公元前1059说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彭瓞钧 撰。
20.公元前1057说
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张钰哲、张培瑜 撰。
21.公元前1055说
武王克殷年考,章鸿钊 撰。
试谈西周纪年,荣孟源 撰。
22.公元前1051说
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高木森 撰。
西周年代考,姜文奎 撰。
23.公元前1050说
三代年表,(英)叶慈 撰。
24.公元前1049说
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王保德 撰。
25.公元前1046说
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美)班大维 撰。
26.公元前1045说
西周之年历,(美)倪德卫 撰。
《竹书纪年》与周武王克商的年代,(美)夏含夷 撰。
西周年代新考─论金文月相与西周王年 ,周法高 撰。
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赵光贤 撰。
27.公元前1044说
武王克殷年月考,李丕基 撰。
28.公元前1041说
晚商的绝对年代,(美)吉德炜 撰。
29.公元前1040说
武王克商之日期,(美)倪德卫 撰。
武王伐纣年代考,周文康 撰。
30.公元前1039说
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何幼琦 撰。
31.公元前1030说
周武王克殷日历,丁山 撰。
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韩)方善柱 撰。
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周清流 撰。
32.公元前1029说
周武王克殷年代考,黄宝权、陈华新 撰。
33.公元前1027说
最初可纪之年代,梁启超 撰。
殷周年代考,雷海宗 撰。
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莫非斯 撰。
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高本汉 撰。
商殷与夏周的年代问题,陈梦家 撰。
西周史事概述,屈万里 撰。
周初年代平议,何炳棣 撰。
34.公元前1025说
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徵的结果及其处理的方法,劳干 撰。
35.公元前1024说
试论西周纪年,(日)平势隆郎 撰。
36.公元前1018说
西周年代考(摘要),周法高 撰。
--------------------------------------------------------------------------------
四、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论著要目:
--------------------------------------------------------------------------------
.
林春溥据《毛诗正义》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
谢元震,〈西周年代 〉,《文史》第期
.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刘歆,《世经》,《汉书‧律历志》。
绍雍,《皇极经世》。
刘恕,《通鉴外记》。
郑樵,《通志》。
金履祥,《通鉴前编》。
马端临,《文献通考》。
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燕京学报》。
吴其昌,〈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国学论丛》2卷1期1929。
岛邦男,〈克殷年月考〉,《东洋学》14号1965。
岛邦男,〈伐殷考〉,《文经论丛》创刊号。
岛邦男,〈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甲骨学》第11期1976。
成家彻郎,〈武王克商之年代〉(修订版),《西周史论文集》。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引,商务印书馆。
皇甫谧,〈帝王世纪〉引,《丛书集成本》。
刘朝阳,《周初历法考》。
刘朝阳,〈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後出路〉,
《天文学报》1卷1期1953。
一行,〈大衍历议〉,《新唐书‧律历志》。
董作宾,〈中国年历总谱之西周年历谱〉,《史语所集刊》1952。
董作宾,〈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3期。
严一萍,《何尊与中国年代》。
严一萍,〈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中国文学》新8期。
郑天杰,〈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史学汇刊》11期1981。
张汝舟,〈西周年考〉,《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
张闻玉,〈西周王年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
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上海博物馆集刊》1982。
黎东方,〈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台北)学生书局1975。
葛真,〈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贵州工学院学报》。
水野清一,〈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引〉,据巴纳(Noel Barnard)"Metallurgical
Remains of Ancient China"1975。
白川静,〈西周断代和年历谱〉,《金文通释》第5卷。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丁驌,〈西周王年与殷世新说〉,《中国文字》新4期。
丁驌,〈西周王年新说更正〉,《中国文字》新5期198112。
丁驌,〈伐周之记载检讨〉,《中国文字》新13期。
唐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新建设》。
刘启益,〈西周纪年铜器与武王至厉王在位年数〉,《文史》第13期。
李仲操,〈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中原文物》1期1997。
殷历家据《易纬‧乾凿度》推算
邹伯奇,〈太岁无超辰说〉,《学计一得》。
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
张政烺,〈武王克殷之年〉,《洛阳考古四十年》。
刘启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殷正),《邃雅堂学古录》。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周正),《邃雅堂学古录》。
新城新藏,〈周初之年代〉,《中国天文学史研究》。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董作宾推算),《邃雅堂学古录》。
哈特纳,〈殷商的某些消息〉,《第14届科技史国际会议论文集》1974。
白光琦,〈西周的年代与历法〉,《西周史论文集》。
山田统,〈周初的绝对年代〉,《大陆杂志》15卷期。
彭瓞钧,〈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国天文学通报15》1983。
朱右曾,张汝舟据《逸周书集训校释》推算。
张钰哲,〈哈雷慧星的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学报》19期1978。
赵光贤,〈从天象推算武王伐纣之年〉,《历史研究》。
张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杂志》。
章鸿钊,〈中国古历析疑〉,科学出版社1958。
荣孟源,〈试谈西周纪年〉,《中华文史论丛》。
高木森,〈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华学月刊》。
姜文奎,〈西周年代考〉,《大陆杂志》82卷4期1991。
《今本竹书纪年》。
李兆洛,〈初建元以前历代甲子〉,《李氏合刻五种》卷三。
叶慈(W. P. Yetts),《三代年表》(Chronological Table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West" and "East" and the Zhou Dynasty),The Rulers of China,1957。
王保德,〈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
《东方杂志》复刊後17卷7期1984。
林春溥,〈古史考年异同表〉(按《史记》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商西周的天文年代〉(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 Western Zhou),Early China(7):81-82。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The Cosmo-Political
Background of Heaven's Mandate),Early China(20),1995。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西周之年历〉(The Dates of Western Zhou),
《哈佛大学亚细亚研究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卷
1983第2期。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国语》「武王伐纣」天象辨伪〉,
《古文字研究》第12辑。
夏含夷,〈《竹书纪年》与武王克商的年代〉,《文史》第38辑。
周法高,〈西周年代新考〉,《大陆杂志》65卷5期1984。
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台湾)《中央图书馆馆刊》。
赵光贤,〈关於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
赵光贤,〈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北京文博》。
李丕基,〈武王克殷年月考〉,《国民杂志》1卷5期1941。
吉德炜(Keightley),〈晚商的绝对年代〉(Absolute Chronologhy),
《商史的渊源》(Sources of Shang History)1978。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1040当为武王克商之年〉(1040 As the Date
of the Chou Conquest),Early China1982-1983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武王克商之日期〉,《竹书纪年》解谜第8章。
周文康,〈武王伐纣年代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何幼琦,〈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中山大学学报》。
何幼琦,〈西周的年代问题〉。
何幼琦,〈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西周年代学论丛》。
萧子显,《南齐书‧祥瑞志》。
丁山,〈周武王克殷日历〉,《责善半月刊》。
丁山,〈文武周公疑年〉,《责善半月刊》。
方善柱,〈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大陆杂志》51卷1期1975。
周清流,〈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
周清流,〈西周年代考辨〉,《史学史研究》。
黄宝权,〈武王克殷年代考〉,《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
梁启超,〈最初可记之年代〉,《饮冰室全集》之四十七。
雷海宗,〈殷周年代考〉,《武汉文史哲季刊》。
莫非斯,〈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考古社刊》第5期1936。
陈梦家,〈西周年代考〉,商务印书馆。
陈梦家,〈商殷与西周的年代问题〉,《历史研究》。
高本汉,〈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远东博物馆刊》17期。
屈万里,〈西周史实概述〉,《史语所集刊》。
何炳棣,〈周初年代平议〉,《香港中文大学学报》。
劳干,〈论周初年代问题与月相问题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
化研究所学报》7卷1期1974。
劳干,〈论周初年代和召诰洛诰新证明〉,(台湾)《中研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
集‧历史考古组》1981。
劳干,〈从甲午月食讨论殷周年代的关键问题〉,《史语所集刊》。
劳干,〈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证的方法及其处理的结果〉,
《史语所集刊》。
平势隆郎,〈试论西周纪年〉,《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
周法高,〈西周纪年代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学报》
第4卷1期1971。
前言:学长真正开始着手复习专业课在六月,在之前想着留一些时间给英语而且琐事太多复习时间也就放到了六月。还有就是我之前基础还不错大学在学校专业课也学过只是版本不一样,最开始复习英语的时候也可以看看专业课相关的书本扩充一下知识量一直看英语神经容易疲惫。一直重复做一件事情会使大脑疲倦,记忆力反而下降。从六月过后除了复习英语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整理历年真题,说个重要的事哦,川大的真题川大图书馆有卖!去买真题年份不要买过早的,一般05年之后的就可以了,而且05年之前古汉和现汉是分开的,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学长整理真题是分开整理的,按照年份和题型归纳,什么题型占多大分值,每年主要考了什么题型什么书中章节都整理好,方便你以后复习。整理真题不是最重要的,按照惯例来说真题今年出了明年就不会再出了,重复率很低的,但重点章节是很重要的把近三年的真题整理好摸清老师的出题意图和套路,好处非常大。
写在中间:梳理好自己的学习框架!框架有了就把之前整理的知识点罗列到里面去,前期有助于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及相关关系,在后期有助于自己的背诵和查缺补漏。
言归正传来说专业课复习川大汉语言文字学要考两门专业课 文学评论写作和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首先学长先给你说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一:文学评论写作
1.文学评论和写作分为了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写作两部分,一般比例为知识80,写作70。
用到的核心书本就是《文学理论基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看完后就会发现这就是一本大纲吧,目录比正文还多这时候就显得其他复习数的重要性了,最后给总结。然后我们第一遍就是做笔记,找那种很大很厚的笔记本来,然后单面记背面留给补充笔记,高中学文的同学都知道文科类的知识点那是真多,相信我后面你都得用到贴纸至少要搞清楚每段文选对应的是哪个知识点。而且文选的作者作品一定要整理在笔记上,川大会考作家作品匹配的题。因为第一遍过知识点速度非常慢,不要求速度要把知识点全都看一遍包括什么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等。这时候复习完一个章节就把一个章节的归纳知识点放到之前的框架中,文章后的练习题也要每一章节都及时做,这就是每一章节的重点啊。
2.复习特点:第一遍过完发现什么都没记住,反而记下了很多的大纲目录。学长我是按照第一遍整理的大纲来看其他复习书,把其他复习书对应知识点补充到你记得笔记本后面,这样第二遍过完,你发现之前第一遍记得知识点什么名词解释都得到补充解释。第三遍把前期整理的真题,按照对应的知识点再整理到笔记上,你就会发现有些知识点重复的频率非常高,而且总是集中在某些章节,这样你复习的重点就明确了。后面两边也要对着《文学理论基础》看自己之前记得笔记看时候有遗漏,快到考试前书本就是辅助作用了,那时候主要就是对着自己的笔记来看,复习整理归纳,我不太建议去死记硬背,文学方面太灵活。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文评这块资料书看多了你就会发现目前为止考的都是短篇叙事小说,很难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物进行代入适合后把其中的理论整理出来,变成自己的模版,然后考场上根据小说找你自己的切入点分析。学长建议自己找几篇试一下也可以找专业老师给自己一点建议,很多机构都有一对一专业课辅导,学长当时就是找的机构老师进行辅导的。
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基础》闫嘉
《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赵毅衡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
《叙事学》胡亚敏
《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刘俐俐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名作欣赏》(杂志)
科目二: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1.现代汉语:其实现代汉语复习方法和文学理论差不多,主要就是复习完一个章节做一个章节复习导图,然后第二遍对比参考一下其他版本的现代汉语,以及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四本书。后面就是把真题放到笔记里一遍一遍的背诵,之歌背诵大家不要觉得随便背背就行了,因为现代汉语要考分析题,学长给推荐一本书绝对实用那就是张斌本现代汉语的配套练习题。这本书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简答论述的答案给的明明白白,省得你自己再去整理答案,省去的时间可以再多几遍这本书,做一遍肯定不行的,用这个题目来补短板,那方面的知识点薄弱就多做几遍这个。常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集上,后期必要弄明白啊。这本书网上有电子版,去打印出来就行了,没必要去买。
2.古代汉语:这个主要就分题型讲吧
(1)解释加点字词:王力本的四册的字词至少都要过一遍。第一遍可以重点看一下例子说明,把自己之前熟悉的文言文例子往上套,这样一来方便我们熟悉加深记忆一方面为以后翻译打下来基础,川大解释加点字词重复率非常高,把近几年的真题拿出来好好复习好好做。
(2)简答叙述|填空:这方面考察的就是理论了,古代通论特别难整理,可以在网上论坛考研帮云盘下载,下载出来的内容大差不差都一样,培训机构可能会好点,学长当时就是找到的机构找的资料,最后把知识点做成自己熟悉的框架方便后期看,雷汉卿版本的古汉的通论也一定要整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古代汉语语法讲稿》
和《古代汉语语法》,这两本是专门讲古汉语法的,条例要比王力本更清晰,而且,康瑞琮老师的《古代汉语语法》是向熹老师做的序(古汉语知识词典的主编!)
(3)古书|古文阅读:这方面的复习呢,主要推荐两本书
1.一本是推荐王力本前两册的文选,要很认真的翻译一遍,不要只用嘴翻译,用手记下到本子上,翻译在上边。同时参考一下王力本古汉文选翻译的那本书,看看自己哪个字词、哪个语法点掌握的不到位,即使攻破。
2.二是雷汉卿本的古代汉语,这本书非常良心的就是繁体竖排!正好拿来做古书标点阅读的联系,很适合做练习。
大家做练习的时候把原本、注、疏分开,然后做重点标注。
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杨文全本/黄廖本/胡裕树本/邵敬敏本/张斌本
《现代汉语语音教程》林焘 王理嘉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
《古代汉语》王力本/雷汉卿本
《古代汉语语法讲稿》郭锡良
《古代汉语语法》康瑞琮
最后再推荐一下王力本古汉的配套练习题,题目有点老了,不过做一做练习还是很不错的。每一次模拟都要调整自己做题的时间和速度,同时培养做题的感觉。每一次做完以后分析一下自己的不足,然后做最后的改正,每次考试都要按照考试一样的时间来写。还有就是这个笔记啊尽量自己做,每个人做笔记的习惯不同,可能你用学长学姐的笔记复习起来还比较费劲,可以用他们的作为参考,看他们做的哪些重点章节框架怎么建的,也能学到好多。
英语一
前期单词1小时,后期单词1小时+阅读小时。
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背单词,单词不会背,后边的阅读理解、作文什么都做不出来。所以单词是我最早就开始复习的模块之一。差不多寒假过后,三月份就开始背单词了。最初我用的是绿皮书,每天一个单元,背了忘忘了背,翻来覆去背了不知道多少遍。因为这本书太大了,我是把它撕下来分成四部分重装了一遍,暑假搬书不小心遗失了一部分,所以我又换成了张剑黄皮书后赠送的一本考研英语的册子。很薄一本,顺序版,从A到Z,从高频词到零频词。这本书我一直用到考前一天。
由于我本身英语基础还可以,所以阅读部分我是八月底开始的。十分推荐新祥旭学姐的课,她是北外的,英语基础非常好,她归纳的阅读理解的五种题型,掌握了正确率很容易提上去。同样,新题型我也是跟的她,一直是一对一的带完我考研英语的全程。新题型和翻译我都是十月份开始的,一天新题型一天翻译这样穿插着来。作文部分我开始的比较早,九月中旬开始作文。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等到最后去背模板,尽量在前期多背几篇作文,但一些套话还是需要背的。完型部分由于分不高且正确率不容易提上去,再加上专业课内容太多,所以我一直到十二月才开始做题。
思想政治理论
九月份开始复习的,每天2个小时。考研政治我前期看《精讲精练》,肖1000题一定要做,因为只有客观题分高,总得分才能高。肖1000题我是做了三遍,第一遍全做;第二遍做错题;第三遍再做一遍错题。错题涉及的知识点,我会在他的讲真题里的真题考点知识表解中标出来,这本书也不厚,很方便拿者背诵。考研后期我就是背的肖四肖八的大题以及我易错的地方。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考察的题目重复率很高,复习的参考书数目相对较少,可以说是只要认真准备,就没有什么问题。复试准备阶段除了针对参考书和历年真题进行复习之外,还需要阅读相关专业学者们的论著和论文,比如说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字学,而我的兴趣又在于古文字学,所以我在准备复试阶段就阅读了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学术论文集·甲骨文篇》、林澐《文字学简论》、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王力《汉语史稿》、黄德宽《古文字学》、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沈之瑜《甲骨文基础讲义》、宋振豪主编《甲骨文与殷商史》、《古文字研究》等。读相关专业的著作和论文可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调动兴趣,面试时面对导师的问题也不至于无话可说。 复试时候发生了意外,我抽的试题根本不会,一点也说不上来,所以我直接向老师们承认了自己不会,并表示自己下去一定补足相关方面的知识,老师们也没说什么,就直接开始了导师自由问答。老师们提问主要针对的就是自我介绍,所以如何在自我介绍中给老师挖坑也是准备复试时候应当重视的事情。复试结束时候肖老师告诉了我我抽中的是超纲题,再加上老师问的问题我都还回答的不错,所以复试分数也比较理想。需要注意的是,面试时候一定不要怯场,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自信流利地说出来即可,切不可不懂装懂,乱扯一通。以上所谈仅为个人经验,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让大家少走些我走过的弯路。
一些tips
1、输入和输出是不成正比的,输入时确实很快乐,但是输出也确实很痛苦。在过客学长组织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时候,我坐在桌子前看着那些明明平常背的滚瓜烂熟的题目,笔下却一个字都蹦不出来,那种感觉真的是煎熬。看会了并不等于你背的出来,背熟了也不代表你写得出来,写得出来也不代表复试时你能说的出来,这几个阶段是跨越式的,都需要不断地练习。所以在你觉得自己背的差不多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进行默写,这并不浪费时间,而是非常有必要的训练。
2、听书软件是非常好的学习手段,因为我们的专业课参考书其实和别的院校是有重叠的,所以在上面可以找到很多已经录制好的背诵音频,走在路上或者吃饭的时候都可以进行复习巩固,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用的。
3、前期学习就是把你的书不断变厚不断地往其中增添内容,但是后期一定要把书不断变薄不断地抓考试重点,政治英语专业课都是如此。功利性的应试技巧是适用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不要太过排斥这种所谓“走捷径”的行为。
4、身体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因为考研没有注意锻炼,我现在已经出现了非常多问题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身体啊,血泪之谈。
陈梦家少年才子,新月派诗坛俊彦,青年时期钻研古史和古文字学,成为学术界推崇的古文字学、考古学和历史学家,惜未及老年而凋丧。他留下了激情四射的诗作,古文字界堪称独到的著述,还有满堂稀世奇珍的明清家具。其一生起伏跌宕,可称名士也。陈梦家1911年生于南京,16岁考入中央大学,即开始写诗。从20岁到23岁,陈梦家先后发表了《梦家诗集》、《铁马集》、《梦家诗选》等诗集。专家评论陈梦家诗作的特点是空灵而非刻画,如他18岁时写的《一朵野花》(节录):“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陈梦家20岁时,编选了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林徽音、卞之琳和他自己在内的18人的80首诗,是为《新月诗选》。40多年后,陈梦家的夫人赵萝蕤谈到《新月诗选》时说:陈梦家作为编者,为诗选写了几千字的序言,“他用还是相当稚嫩而近乎华丽的辞藻阐述了新月派有关诗歌的观点。这部不到三百页的集子选载了十八位诗人的作品,几乎没有例外都是篇幅不多的描写爱情和景物的抒情诗,内容、风格都表现了极大程度的一致……”赵萝蕤中肯地评价:“梦家是新月诗人中的一名健将和代表人物,他师事徐志摩和闻一多两位先生,但他没有徐志摩那样精深的西方文学造诣,也绝没有闻先生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政治责任感。”2007年夏,再次与陈梦熊院士在冠英园长谈。陈老讲,三哥梦家从小就有傲气,认为二哥梦士不如他,爱发牢骚,父亲因此反而不看重他。陈梦熊上小学时,三哥在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读书,已是知名诗人。陈老说:“我在小学时成绩平平,上初中时还有些懵懂,好几次被抓到校长办公室‘吃大菜’(单独训斥)。上了高中好多了,那时三哥在北平,我写给他的信,他都要批改,划出错别字和赘述的语句,给我寄回来,我服气!“三姐和三姐夫曾留学法国,他们常与学界名人雅集,探讨学问,态度蔼然清雅。三哥和我耳濡目染,对以后的为人、为学之道影响很大。虽然三哥和我年纪相差六岁,感觉上差了十几岁。三哥有天生的艺术感,他把对人生,对自然界的感悟,细密巧妙地表现在诗歌上。家里堆满了三哥新出的诗集。他常与方玮德、卢寿楠等人谈诗论道,如潇潇细雨,淅沥绵长。”闻一多虽然认为他的这名弟子“过于名士派”,但也毫不掩饰他的欣赏:“一个有天分的人而肯用功夫,陈梦家要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诗人陈梦家发长齐肩,不同凡俗,仙仙然有出尘之致。写诗为学,陈梦家都出类拔萃。同事评论他,“学问和口才都颇出众”。 1932年底,陈梦家到北平,经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刘延芳介绍,在该学院听课一段时间。1934年,他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读古文字学,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和唐兰。此时的陈梦家一副俊美、儒雅的书生模样。不久,陈梦家与燕大宗教学院院长赵紫宸的女儿赵萝蕤结婚。陈、赵两家是世交,双方的父亲都有一笔好字,做得好诗,又是研究神学的同道,与司徒雷登均为好友。赵萝蕤聪颖俊秀,少年时在苏州景海师范学校读书时,跟音乐教员陈冕珠学钢琴,而陈冕珠正是陈梦家的四姐。婚礼在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办公室举行,凡此种种,一时传为美谈。史学大家钱穆回忆,赵萝蕤周围“追逐有人,而独赏梦家长衫落拓,有中国文学家气味。”此时,陈梦家结识了小他三岁的同好王世襄。王世襄1934年考入燕京大学,家境宽裕。王家在大学附近的成府路刚秉庙东,有一个20余亩地的园子。王世襄在这里种葫芦,制养蝈蝈的瓠瓶,还养鹰、养鸽子和狗,雅聚各类玩家。陈梦家夫妇也搬到这个园子住过。他们雇一个工友做饭,白天各自上学,晚上集于乡野的园子,十分畅快。陈梦家喜爱红日衔山,鸡鸣野径的山村古风,可抵天白扰攘的尘梦。陈梦家和王世襄都收藏明清家具,两人乐此不疲,倾囊以求。建国前后,两人在北京常有来往。2008年,94岁的王世襄回忆,当年他到陈家,陈梦家赶紧把新买的家具或漆器拿给他看。王世襄说:“你买的这个太便宜了,归我了。”王世襄买到新奇的物什,陈梦家也缠着他要。“文革”前,王世襄见陈梦家放在家里的明清家具都用绳儿仔细地拦着,笑道:“好,你这儿比博物馆还博物馆。”可叹的是,陈梦家在1966年死于人祸,而王世襄几遭灭顶之灾,几度沉浮,至今笑谈往事,头脑清晰。对明式家具的收藏与研究,成为晚年王世襄的重大文物研究成果而享誉海内外。2007年国庆,驻足上海博物馆从赵萝蕤弟弟手中购得的陈梦家明清家具前,不由感叹人生聚散不常,物为主人人为仆。 1936年6月,住在北平佟府的陈梦家发表“梦甲室商代地理小记”系列第一篇《隼夷考》。文中说:“《后汉书·东夷传》有九夷之名,而无‘隼夷’;‘隼夷’之名不见于经典,余最近始于甲骨上发现之。”陈梦家从训诂、字形和音律上详加考证。这是陈梦家一改诗人的恣意挥洒,全身心倾注于谨严的古史和古文字学的早期论文。“七·七事变”不久,梦家和梦熊一起逃离北平。陈梦熊在西南联大上学时,陈梦家在西南联大文学系当讲师。陈院士回忆:“那时的英文和中文课,所有的教授轮流上课,罗常培、朱自清的课都有。三哥教书,我上过他的课,讲得不错。三哥不愿纠缠政治,对我担任学生会干事会副主席的活动直摇头。”1944年秋,陈梦家由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和清华大学哲学系金岳霖教授推荐,到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讲授古文字学,为期一年;而陈梦家的目标是遍访散落美国显贵之家和坊间的青铜器,编一部全美所藏中国青铜器图录。在美国的三年里,陈梦家走遍博物馆,寻访古董商和有藏品的私宅,把能接触到的藏器一一看过,照相,整理详细资料。此时,陈梦家夫妇风闻闻一多先生遇害的噩耗,不胜悲痛。师生二人都作新诗,又都转而研究古籍,当年闻一多和陈梦家“常常为了一个字的解释,争得面红耳赤。”此后,陈梦家的书房一直悬挂着闻一多的照片。1946年,陈梦家和芝加哥艺术馆的凯莱合编了《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他的执著与成果得到美国文物界人士的赞赏。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一位负责人劝他永久留在美国,要为他谋一份适合他的工作,而陈梦家归国、回到清华大学的心切。他留下正在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的妻子,于1947年秋回国,任教水木清华。回来的第一年,他为学校购买了许多文物,成立起“文物陈列室”。赵萝蕤回忆:“他和所有的藏家、古董商、博物馆几乎都有通信关系,并留有信件的存底。所有这些资料现在都保存在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国初期,陈梦家夫妇分别在清华和燕京大学任教,生活安谧。据巫宁坤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陈梦家“夫妇俩住在朗润园内一幢中式平房里,室外花木扶疏,荷香扑鼻。室内一色明代家具,都是陈先生亲手搜集的精品,客厅里安放着萝蕤的斯坦威钢琴。”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陈梦家调到科学院考古所。1956年,陈梦家搬到东城区钱粮胡同。他是个兴趣盎然、朝气和忧郁并存的人。在家忙工作的时候多,有时干些日常的力气活,他兴高采烈。他个性分明,不喜种花,不喜照相,不爱听音乐,却喜爱各种戏曲,喜欢写戏曲评论和泛论文艺的文章。陈梦家个性豪爽,水岸林下是他的得意之处。他喜欢朋友,交友甚多,经常访友。素雅的茶具,几人高谈阔论,舒缓心绪,得半日之清闲。他看似文弱,身体却很好,每天伏案工作10到12个小时,不知疲倦。像陈梦家这样有诗人气质的学问家,心怀坦荡率真,他从多年文字学研究的角度,对实行汉字简体化、拉丁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广开言路,结果招致“章罗联盟反对文字改革急先锋”的弥天大祸,困为右派。陈梦家忍受巨大痛苦和压力,将心志寄托于学术研究。1960年,他被派往兰州,协助甘肃省博物馆整理武威汉墓出土的简册,由此开始汉简研究,1962年著成《武威汉简》一书,又重新继续西周青铜器断代的研究,赶写器铭考释,并计划一年内完成《西周青铜器断代》和《历代度量衡研究》两本专著。日以继夜的学术耕耘被“文革”一夜间摧毁,一位极具才华的学者被无休止的轮番批斗击倒了。他选择了自尽。40多年后,陈梦熊院士谈起最后见到三哥的片断,仍是岁月淘不尽的泪光:“大约是1966年的8月25日上午,我接到电话通知,立即赶去隆福医院。他已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不省人事,医生正在抢救。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会面,也是无言的诀别。几天以后,我在地质部也成了批斗对象。他经抢救多活了几天,终于在9月3日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55岁。”梦家与梦熊出身教育之家,长于博雅超逸的文化圈,他们成为学者后,坎坷和磨难又何其相似:“三反、五反”运动,陈梦家因给清华购买文物而遭难,陈梦熊因负责野外调查的装备购置而遭劫;陈梦家在“反右”中落难,陈梦熊虽未被划为右派,也伤痕累累;“文革”陈梦家命断黄泉,陈梦熊九死一生,终于熬过严冬,迈上学术生涯的巅峰。兄弟两人的曲折遭际折射的是一代学人的命运。1930年,19岁的陈梦家写过这样的《葬歌》(节录):“我贪图的是永静的国度,/在那里人再也没有嫉妒;/我坦然将末一口气倾吐,/静悄悄睡进荒野的泥土。”2006年7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和北京国际字研究会联合举行“纪念陈梦家先生学术座谈会”,纪念这位诗人和科学家诞辰95周年和逝世40周年。陈梦家,这个名字依然闪烁着青铜一样的光泽。
256 浏览 4 回答
155 浏览 3 回答
200 浏览 3 回答
249 浏览 2 回答
327 浏览 6 回答
308 浏览 7 回答
118 浏览 3 回答
269 浏览 7 回答
320 浏览 2 回答
309 浏览 5 回答
103 浏览 6 回答
348 浏览 4 回答
306 浏览 3 回答
148 浏览 6 回答
268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