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致谢古文(精选6篇)
论文致谢以文言文的形式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文致谢古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壬辰之秋,赴考金陵,幸得拜恩师王公门下,而今已三载有余……”近日,南大博士生的一篇以“表”为文体写成的论文致谢词《感恩表》走红,不少师生和同学评价“朴质感人,情真意切。”
记者了解到,这篇《感恩表》的.作者叫白强,是南大高等教育史博士生。值得一提的是,其现任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96年,白强本科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2005年,重庆大学硕士毕业。
7年后,他报考了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运来的博士。
谈起自己考博的初衷,白强说,“我觉得大学管理者必须懂教育,我想通过学习去自我提高,更深入了解教育发展和管理规律。”今年47岁的他为考博,重新拾起英语,利用各种闲暇时间背词典。“都被我翻烂了,这个年纪,没想到。像重新感受了次考大学。”
四年时间,白强一方面要搞学术,还要兼顾学校的工作,为此,他经常乘飞机在南京和重庆之间往返,费用真心花了不少,飞机票也有厚厚的一沓。“我要做到‘两不耽误’,尤其博一期间,因为要学很多课程,我也跑得比较勤,还是有点辛苦的。”
“表”是一种中国古代文体,一般用于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或陈述,或请求,或建议,“动之以情”是其主要特征。白强介绍,自己在博士论文中用“表”的形式写致谢,也是想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南京是六朝古都,南大的人文思想也十分浓厚,既然来了南大读书,就想用这种古言的方式完成。”
白强还说,这是他第一次用文言文写文章。“我本科读的历史,研究生读的法学,也对文学、历史很感兴趣,平时会看些文言古籍,所以,有了这个想法,构思了一个月,我就动笔完成了。老师们看了也很高兴。”
白强《感恩表》全文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余来金陵攻博已近四年也。忆往昔,求学之路多有坎坷。离巴渝,走长安,奔夏口,屡不第,恢恢乎如败军之将,惶惶乎似惊弓之鸟。求学之艰辛,身心之疲惫,岂能一言以尽之。
壬辰之秋,赴考金陵,幸得拜恩师王公门下,而今已三载有余。恩师博通中外,蔚为大家。授学之术,深入浅出,探幽索微,妙趣横生,学生无不如沐春风。恩师育人,教吾明明德,做人在先,行事于后,此诚良师益友也。恩师之性,儒雅谦和,睿智幽默,师生相处,其乐融融,此诚人生一大幸遇也。想吾当年,初入师门,才疏学浅,耻寸无功,然先生不以余愚钝,激以励志,悉心指导,寄以厚望。先生之德才,若高山仰止,非庸庸如吾辈者所能望其项背。吾何德何能?反受此殊遇,感激涕零,不可报也!
六朝古都,钟灵毓秀,虎踞龙盘;金陵南大,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诚朴雄伟,巍巍大学之道尽在其中;励学敦行,赫赫明人之德皆存其里。吾之小成,亦得益众师之润泽也。桑公之博识,龚公之睿智,冒公之内敛,及张、汪、余教授等众皆德高望重之师,悉以言传身教,谆谆教诲如阳光普照,雨露滋润似久旱逢春!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抑辞师门,而必常怀反哺之义,跪乳之恩,感激之情,一言难表也!
同学之情,爱如姐弟,亲同手足。同窗几秋,论人生之理想,评教育之得失,荐兴学之举措,争学问于学堂,赏风光于田野,其乐无穷。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兄王飞之勤学,师姐红惠之潜心,同窗玉山之雅问,皆有所长,惟吾榜样。其余诸君,皆为真才实学之士,多有广益,受益匪浅,谨表谢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贤哉吾母,勤劳齐家,艰辛备历,为人处世,身心表里,惟善惟良,高洁之风,遍传邻里,虽弥留之际,仍嘱儿修身之道、齐家之法、治事之理。母之大爱,犹巍巍高山之博大,似浩瀚大海之广阔,恨儿几生非能报之。悲夫,然天不假年,慈母未享一日之清福而撒手人寰,地倾一角,寸断肝肠!呜呼吾母,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谨拟此文,谢师恩,叙学情,感母爱,学生不胜受恩感激,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受业历城,三载如流。寒窗苦守,故纸穷搜。推文敲字,五内出喉。拙论新成,思心悠悠。
恩师王xx先生,导我于狭路,示我以通途。本论文之撰写,自题目选定至资料搜集,自研究方法至疑难处理,自整体结构至细枝末节,皆得先生悉心指点。回想先生于元旦及春节之际阅我初稿二稿,低回感动。仰彼高山,余心壮焉。探彼深渊,余心惘焉。游彼沧海,三光璨焉。先生蔼如,策我前焉。长念师恩,谢无疆焉!
恩师王x先生,出我于幽谷,迁我于乔木。惭无回、商之质,屡蒙说项之情。歌彼阳春,余心旷焉。唱彼下里,余心荡焉。驰彼长天,六气变焉。先生莞尔,送我前焉。长忆师恩,谢无尽焉!
在本论文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xx、xx、……诸先生都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屡得金石珠玉之言,受益良多。在此谨向各位先生致谢!
同门xx、xx、xx,同舍xx、xx、xx等人,博我之孤陋,助我之急难,拓我之胸襟,消我之块垒。切磋之惠,联袂之谊,何可忘焉!借此片纸,聊表谢忱。
致谢
韶华易逝,光阴荏苒,余自入渝倏忽而又三年矣。曩者,离鲁地,弃吴越,奔巴蜀,恢恢乎若漏网之鲫,惶惶乎似惊弓之鸟,几无容身之地。幸遇刘徐二相荐,得拜于恩师魏公门下,而今已历六秋。先生治学严谨,博通中外,蔚为大家,研习学术,废寝忘食,已臻忘我之境界。犹忆当年,乍入门墙,耻无寸功,先生不以余愚钝,委以重托,是以矢勤矢勇,思惟速战,毋负所托。然欲速不达,心忧如焚。
全赖先生数次点拨,每自躬亲,甚于子夜,共为进退,方有所成。至于缀词成文,苦心孤诣,字斟句酌,独具匠心,深为叹服,并于耳提面命之际获益良多。先生之德才,若高山仰止,亦非庸庸如吾辈者所能望其项背。每至周会,常言:“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凡此五者,皆安身立命之本,不可偏废。”
言之谆谆,听之诚诚,若醍醐灌顶。退而思之,果斯然也,大为拜服。兼之师母,待余恩厚,视若螟蛉,多得给养,感激涕零。余素朴陋,尚无剖符丹书之功,反受此殊遇,非结草衔环,不可报也!今虽即辞师门,必常怀乌鸟之情,反哺之心,诚不失其望也!
师门同侪,学强张骞,皆忠义之士,情同手足;乐至四国,许都耀琼,此皆良实,多蒙所助;兰莉二姊,性行淑均,爱如姐弟。其他诸君,皆为志虑忠纯之士,多有广益。区区不才,有何德能,安得广助若此?感荷之心,亦自拳拳。
实验中曾多次求教于杨(明莉)、杜(军)二老师,受益匪浅;中心实验室张(光辉)、鲜(晓红)二位老师及刘姊渝萍为实验工作大开方便之门,谨表谢忱。
家中上至期颐之祖母,中至慈爱之父母、姊姊,下至始龀之甥男,均不遗余力以支持,融融亲情,曷其幸甚!谨撰此文,鱼传尺素,答报椿萱!
嗟乎!聚散无常,盛况难再;书不尽意,略陈固陋。临别赠言,幸承恩于魏公;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贤。斗胆献拙,情之不已;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泪洒陵江,以酹逝去之岁月。
西入渝州已六霜,貔貅帐里铸鱼肠。
书山文海研学术,翠袖红巾戏皮黄。
莫叹时舛惟虎踞,且图运转季鹰扬。
今朝叩别师尊去,一片丹心化碧江。
丹桂飘香,硕果累于枝头时。回首来路,筚路蓝缕,思绪万千,感激良多。求学期间,适逢学院事务压身,每日案牍劳形,汲汲忙忙,唯恐学业不恭,事业失衡,在两者之间疲于奔忙,忙于平衡学与教,幸而今日教学相长,收获颇丰。此时论文付梓,欣慰之余,答谢者众,只言片纸难于一一尽述。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昔恩师张三教授,导我于狭路,照我以通途。虽见以寥寥数面,然倍感亲切。恩师要求甚严,谆谆善诱,使我敢于面对种种棘手难题,消除我的畏难情绪,在人生和学术两方面都给予我莫大指引,实乃人生导师是也,待我恩重如山。
路漫漫其修远兮,所在经院之领导与师友莫不给予我学业莫大之关怀鼓励,事事为我所想,诸多烦心琐事为我挡于象牙塔之外,我方能潜心学术,一蹴而就,学业有成,得此佳绩。今借此片纸,聊表谢忱!
犹不敢忘同窗之情,同学王五助我于危难,毫无保留解答我的疑惑,每每在切磋之余,联袂畅谈之际,顿觉人生豁达敞亮,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人生得此知己足矣。此情此谊,浑不敢忘!借此片纸寥寥数言,说不尽几年相识缘分与相助情谊,在此聊表谢忱,望今后有缘再聚!
能有今日佳绩,发妻赵六之助亦不敢忘。其默默承担家庭重任,教养子女于我劳累忧烦之时,从无忧心埋怨,惟有任劳任怨。此厚德宽行,使我超然物外,全身心投入学习,收获颇丰,妻子之情,莫失莫忘哉!由衷感慨:此发妻实乃上天所赐也! 今朝风日好,站于七尺答辩台中,吾心悸动,几近哽咽,往昔种种艰难困阻如跃纸端,历历在目。若无诸位领导、师生和亲友仗义相助,恐难为继,援手之施,涌泉之恩,当结草衔环以报。在此衷心希冀诸位学德日新兼愿体侯益健!
金城三月,天朗气清,花香四溢,春色满园。正值吾文正稿,虽文拙理浅,然兢业之心,思辨慎取数日,图吾学业终成。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犹记壬辰酉月下旬,吾再别榕城,初到塞北,乍入金城,居萃英门,栖黄河滨。闽都,海滨邹鲁,物华天宝,襟三山而带东海;陆都,丝路名城,地灵人杰,控河西而引浊河。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纵流金铄石,七月流火,沉李浮瓜;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登高望远。鄙非感慨悲歌之士,而今回首岁月,已春秋有三,不忍挥手兹去,未免感叹万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去思,风晖灼灼。
一生永铭,终身事之,不得其一。
至若椿萱恩情,万爱千恩百苦,孰能道尽?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一尺三寸婴,今已二八载。椿庭严,温良恭俭,萱堂慈,德容言功,严正行,慈养心。时至今辰,陈之学业既成,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双亲犹系,劳心劳力,时忧事业,常念婚姻。陈惶恐惭愧之余,唯奋发图强,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掇巍科,取青紫。不图天降大任,只求福满之家,立糊口之业,奉晨昏之义。以报反哺爱,结草情;答衔环恩,三春晖。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嗟夫!父母恩,恩师情,同窗谊,陈再拜谢。此番拜离,情深意长,一语难表。惟寄此情于心,再启征程,谨拜文以闻。
岁值甲午,时已金秋,韩某拙论乃告杀青。才疏学浅,未敢称竟业佳作;敝帚千金,意难忘旧事尘烟。于是临窗啜饮,眼见万物霜天自由,但觉秋凉渐沁心脾。忆吾于弱冠之年进阶兰大,于今庚齿已趋而立。忧思焦郁,蹙于眉间;喜乐欢快,浮于心扉。奋进之时,或废寝以搜读文献,或忘食而进行实验;糜顿之日,或逃学以游荡郊野,或宅寝而梦中捉月。悠悠十载,不敢以勤勉自居,尚不至疏懒懈怠;终获文凭六纸,学位三阶。此皆书生寻常,不足赘陈。然韩生不器,身蒙寸草春晖之恩情,润物无声之教化,育诲之重,堪比泰山。遂因情造文,铭以致谢。
韩某河北石门人氏,布衣世家,孝悌累洽。婴幼之时,家徒四壁,父戍边在外,母荆钗持家,亏得亲邻接济方得度日。少年之际,双亲操持烟火生意,渐为小康;然父刚母柔,趋鲤恩勤,日复如斯。及高中负笈,欢会长乖,春播秋种,亦若罔闻。而后问道远行,竟在关山之外。萱草北堂,手线倚门,白发日添,腰脊渐偻。古语云,羔羊跪乳,乌鸟反哺。然韩某既为人子,未见光耀门楣以事亲尽孝,反累花甲父辈而劳心费神。每念及此,羞愧难当,但祈双亲安享晚年,福寿延绵!
吾校兰大,陇上明珠。肇自庚子新政之国谕,崛于八年抗战之狼烟,西望沙海之瀚瀚,北闻黄河之涛涛。先辈弦歌,薪火百年,自强不息以树帜,筚路蓝缕求至公。于今兰大,松柏苍苍,花草蔼蔼,名师熠熠,学子煌煌,已为西北教育之国钧。韩某不才,智疏德浅;母校虚怀,迁吾乔木;沐浴清化,问学金城。吾尝于积石堂内,望书卷万轴,方知科学之玄奥,人文之博深;吾尝于飞云楼中,聆名家讲学,方觉大师之风范,匠心之精运;余亦尝夜宿萃英山上,观穹庐星河,方叹宇宙之苍凉,人生之臾暂。于今业毕欲别,几番不舍,惟盼母校才俊星流,佳誉四方!
恩师唐瑜教授,导我于狭路,示吾以通途。先生澹泊名利,事必躬亲,循循善诱,鱼渔双授;以巾帼之身,不惑之年,筹资金,带弟子,鞠躬尽瘁,以至食无甘味,夜难成寐,但求吾辈钻业习艺之游刃佳境。而于本论文之撰写,自题目选定至文献查阅,自实验设计至机理探撷,自纲路结构至文段末节,皆得悉心指点;先生莞尔,谢无尽焉!今欲备述其它桃李之恩,如严世强先生、尹辉先生、张海霞先生等,然片纸难陈,恐挂一漏万,恕不赘述。今虽将辞,当不忘师恩,精进图强,以期不失其望也!
金城游学之时,恰值青春年韶,幸得同窗密友,皆四海菁英,亦不快哉!侣缘者谁?有同舍海军元明,兴华阳春等,拓吾视野,宽余胸襟,助吾急难,弭余心结,金兰联袂,岂容忘哉?亦有同门文玉徐君,焕然琴洁,炳亮昌晓,宇伟疆鹏,陈野春虹,昊汇煜婷等,切磋指导,热肠古道,在此一并谢之。倘仅凭己之愚钝,纵恐悬颈牛角,断难完成学业,更罔论前程。深情厚谊,铭念心髓,诚愿诸君安康顺利,友谊地久天长!
嗟呼!书之有尽,敬谢难穷;感慨惶恐,不知所云。遂以拳拳之心,对吾之恩师、椿萱及列位亲友再致谢忱,愿诸位舒神舒身,顺山顺水。文末掷笔,倚梦随风,酌敬青春之岁月……
公元两千零七年,岁次丁亥,仲夏之月,联科论文乃告杀青。辞穷理微,未敢称凌云之作,镂心鸟迹,得不效相如之叹?于是凭窗抱膝,寄情遐思。忆吾弱冠之龄入交通大学,意气方遒。尔来春秋有八,于今毕业,年齿已趋而立。户牅之外,万物滋荣,景致阙如昨日,堂室之内,联科已有苍颜白发矣。文凭两纸霜鬓两行,黄粱一枕功名一场,此皆寻常人生,乏善可陈。然联科身发受之父母,道德受之母校,学问受之师长,育教之恩,虽陨首结草不能报之万一。是以为情造文,铭而致谢。
联科琼州人也,耕读世家,聿修祖德,孝悌累洽,父严母慈。襁褓之时,多病体虚,如草上珠,朝不保暮。双亲吐哺无稍息,咽苦不颦眉。及长就学,趋庭鲤对,每日不辍。非父母之督察,岂有我学业之小成?而后违远慈恩,负笈求学,欢会长乖。闻道远行,慈母手线,怜儿夜寒。子在关山外,父母念他乡。孔子曰,立身行道,以显父母;《诗经》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何有于联科哉!此联科胡跪而叩谢者一也。
吾校交大,国之成钧。肇于危邦,锡名南洋。溯源沪江,奄宅长安。临有唐之旧宫,踞乐游之后坊。樱木掩路,松柏当庭。钱图晨钟,东亭月朗。俊彦迭代,启迪华夏。遐迩闻名,厥功煌煌。弦歌继响,薪火相传。英才荟萃,济济一堂。科也不才,三尺微命。薄德寡智,有辱斯文。母校慈垂,翼我缥囊。沐浴清化,问学课堂。克明畯德,知止后安。吾尝于图书馆内,望书卷洋洋,恨不能刺锥悬梁,遍览其收藏。乃知科学之堂奥,人文之浩瀚。吾尝于西二楼中,听夜雨梧桐,泠泠作响,感四时寒暑之潜移,觉宇宙天地之苍凉。哀人生往来于须臾,当砺志奋发以图。母校恩养,没齿难忘。联科胡跪而叩谢者二也。
余自入交大以来,累受师长教育之恩。吾师杨先生林岩,温恭和蔼,德才兼具。于联科之所学,吾师循循善诱,发蒙启蔽,苦心孤诣,鱼渔双授;于联科之修身,吾师以身作则,行端表正,不言之教,桃下之蹊。于联科之日用,师更备极关怀,颇多资助。师之敦促鼓励,使联科不敢稍懈于精进;师之言传身教,使联科得入学术之殿堂。何以述吾师教育之功?艟艨巨舰,非桨舵导引之助不能乘风破浪;北溟鲲鹏,非长风托举之力不能垂翼九天。
更欲备述其它师长垂教之恩,然恩长笔短,述之则挂一漏万。《诗》曰: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此联科胡跪而叩谢者三也。
联科同学少年者,皆四海之菁英也。彼等各擅所长,材称栋梁。与我朝夕相对,切磋琢磨。当吾青春之时,得遇金兰之交,同窗之谊,幸甚至哉。更于吾论文写作之时,彼侪倾力相助,联科方得以成大块文章,受益之深,幸甚至哉。同学者谁?高君建锋,何君讳强,李君贵宁,熊君晓哲,张君磊楠,唐君洪福,郭君艳霞,王君讳勇,孙君丰文。此联科所以胡跪而叩谢者四也。
联科诚惶诚恐,飏拜稽首。
作文贵在出新 文章是表现生活、交流思想的载体。别人读了你写的文章,总希望从中感知一些新的东西,领悟一些新的见解。没有新意,老炒“冷饭”,别人当然不爱看,老师也不可能打高分,这是顺理成章的。 作文必须出新。出新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哪些方面“出新”呢? 一、立意要新。文以载道,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如果尽是老生常谈,势必败人口味。立意新,就是能把自己思考的真知灼见表达出来,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独到的发现传达给读者。新颖的立意要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精心提炼而成。要会多角度、多侧面去思维、感悟,要有新的观念、见解,要会点化、翻新,言人所未言,悟人所未悟。尤其要重视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同传统的、一般人的“大众”思维完全相反,同大多数人承认的观点针锋相对,提出独具一格的见解,从而使文章出新见奇。这恰如反弹琵琶,“反弹”是对“正弹”的突破,是对“正弹”的补充,而不是否定。如“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未必黑”,“就是要‘班门弄斧’”,“要赛马,而不是相马”等便是。 二、取材要新。生活丰富多彩,感知生活也应多方面。目前改革开放,新鲜事儿层出不穷,渗透到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斑斓,摇曳多姿,多元呈现,“气象万千”。小作者也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捕捉全新的“写点”,在材料的取舍上要考虑如何“出新”,扣住时代的节拍,有鲜明的个性。即使“老一套”的材料,也要注意如何变换角度去重新感知。就以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来说,又有多少“新鲜”的材料可以摄入笔端。关于家长方面:“单亲”家庭给子女的心灵创伤,不检点言行的负面影响,对“乱收费”的反感与无奈,下岗后的复杂心态……关于学生方面:为获得高分的不当手段,“小心眼”造成的隔阂,青春期的躁动与苦恼,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关于教师方面:升学分数、名次的巨大压力,“惩罚”学生的表象与深层原因,请家长的无奈与无助,心中的阴影与苦闷……这些可以说是较“新”的材料。有人觉得这些材料“色彩”较暗淡,不能写出“高大全”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文贵真实,以情感人,只要把握好“度”,取舍得当,表达得体,自然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老一套”能打动人心。 三、结构要新。文章的结构布局应为主题服务,也就是形式为内容服务。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而又毫无实际内容的所谓“新奇”构思诚然不可取,但不讲究艺术构思,一味记流水帐或一味堆砌的现象也必然导致主题的苍白无力。对于初中生要求写五六百字的作文来说,如果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定会索然无味。因此,在短小的篇幅中,更要注重在结构上苦心经营,巧运匠心,收到“尺水兴波”之妙。那种死板的“老三段”,四平八稳、僵化固定的模式要敢于突破。文无定法,在章法布局上要敢于标新立异。写记叙文,要注重悬念的设置和行文的曲折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在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上要讲究点技巧,要不落窠臼,可借鉴微型小说、戏剧冲突等艺术表现手法,努力在形式上进行新的探索。写议论文,除了突出思维的条理化、逻辑性外,还可借鉴“形象化的政论文”--杂文的艺术表现形式。文章的结构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天织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四、语言要新。文章的内容要借助语言的载体来传达给读者,靠语言来打动人心,没有好的语言就算不上好的文章。韩愈有“惟陈言之务去”的明训,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古今中外许多作家也有精心推敲语言的佳话,他们对语言的追求,可以用一个“新”字来概括。作为中学生,限于阅历,要求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一丝不苟、一字不易的境界是不现实的。但是,也要用“求新”的标准去努力要求自己。那种司空见惯的套话、空话、大话,那种“决心书”式的表态语言一定要剔除。“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在遣词造句上要力求新鲜生动,不能光图省事,老说“大路话”。 当然,上述四点不能苟求在一篇文章中都体现出来。但在写作文时,要以此为衡量尺度,要“取法其上”,有意识地体现其中一二点,久而久之,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 作文出新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作者付出艰苦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智力竞赛”。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领悟,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对名篇佳作要含英咀华,揣摩品味。作文之法,新奇为上。 多读书,尤其是名著。 多观察,时时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多思考,对发生的事情,有自己的思想。 多记录,把每天观察到的人和事,及自己对此 的看法,记下来,不失为好的素材。 写日记,日积月累你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九寨沟旅游。
九寨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景区,美丽的风景随处可见。
九寨沟的风景,令人难忘的主要是水景。
那里有恬静的镜湖,俊美的翠湖,秀丽的芳草湖,迷人的藏龙湖,神奇的五彩湖…游九寨沟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九寨沟旅游。
九寨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景区,美丽的风景随处可见。
九寨沟的风景,令人难忘的主要是水景。
那里有恬静的镜湖,俊美的翠湖,秀丽的芳草湖,迷人的藏龙湖,神奇的五彩湖……我记忆最深刻的景点就是五彩池和五花海。
那里的水清澈见底,水面波平如镜,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我想它们的名字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而命名的吧。
它们唯一的区别就是五彩池比五花海小得多。
六天的九寨沟之旅就这样匆匆而过,而九寨沟的美景却令我终身难忘。
星期日,阳光明媚,春意正浓,我作为一名安阳日报小记者,随团去浩宇农庄采风。
浩宇农庄距离安阳市区只有几公里,北靠司空,南依殷墟,是一座倡导“让生活慢下来的园子”。
走进浩宇农庄,迎面是一座巨大的肉色蜗牛雕塑,它巨大的黑色花岗岩底座上,篆刻着浩宇农庄这座“慢城”的起源。
走进大门,只见道路的右边是一大片花海,那一行行、一列列、一棵棵树上 *** 的花朵美丽极了。
经老师介绍,我知道了它们的名字是西府海棠。
这些树像是蝴蝶的家园,一阵微风吹来,它们便随风翩翩起舞。
沿着道路往前走,是一大片银杏树林。
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一阵微风吹过,“小扇子”在风中沙沙作响,像在演奏一首赞美春天的交响曲。
暖暖的阳光透过银杏叶子,给银杏树叶镀了一层金,轻柔地散落地上,这一点,那一点,远处还有一大片……我们跟着阳光的脚步,在银杏树林里嬉笑着、奔跑着,享受这早春的惬意。
银杏林不仅是空气新鲜的“氧吧”,还是一座“雨林”!只要你需要,它就可以下雨。
原来每棵树的树枝上面,都挂着一根长长的水管,上面有很多小孔,只要打开开关,它就会为你打造一场奇妙的蒙蒙细雨,为你营造雨后的清新和闲适。
春天来了,这里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绿色的生命。
讲解员老师指着地上的小草问大家:“你们看,这是什么植物?”大家都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老师笑着说:“这是荠菜,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三月三吃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
”我对荠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赶快查阅了资料。
据说,三月三吃了荠菜花煮鸡蛋,一整年头都不会痛。
关于这个传说,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在东汉时期,有一年春天,神医华佗路过一个村子,见天色已晚,想找一户人家借宿。
这家有一个老奶奶,常年犯头疼病,疼的时候,头都要炸了。
当她得知借宿的是神医华佗时喜出望外,请求华佗为她医治。
华佗采来一大把荠菜,让她和鸡蛋一起煮,每天早上吃三个。
连吃三日,老奶奶的头疼病竟然消失了。
这次活动真有趣,让我不仅看到了美景,还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指导老师:阎长运)教师点评:小作者记叙了自己去浩宇农庄采风的事。
通过这次活动,小作者不仅看到了美景,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习作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内容具体。
参加游学,增长见识是中学生游学活动的意义之一。
走进纯正的英语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应该都是不错的选择,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你会找到那个侃侃而谈,活泼的自己,参加插班课堂,与伙伴交流,在文化体验项目中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克服自己的语言障碍。
没有经历的人生不算完整,经历让中学生游学活动的意义更加完整。
在十几岁的风华正茂中经历成长的快乐,接触更多新鲜事物,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去夏校里接受优质教育,去顶尖名校里找到人生的方向,去兴趣营地里经历自己的付出与收获......相信每一个去过的孩子都会爱上游学。
收获果实,让中学生游学活动的意义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游学,让孩子变得更加见识不凡,更加自信,收获更多。
新东方国际游学老师提醒大家,中学生游学活动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技能,更是一种惊喜,一种扎根在心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希望不管在参访、体验、学习还是公益中,都能找到属于孩子的那份专属果实。
...
今天起的格外早,像是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呼唤我。
因为今天我们要去刘胡兰事迹陈列馆、彩绘酒瓶馆,酒厂,心愿林参加游学活动。
我们到了指定的地点坐上了大巴车,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我们第一站到了刘胡兰陈列馆,知道了刘胡兰的英雄事迹。
15岁的刘胡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保护了其他的 *** 员,死在了敌人的铡刀下。
毛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纪念碑前全体同学默哀,我为她献上了我的敬意和鲜花。
我想:正是由于许许多多像刘胡兰一样的民族英雄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格外珍惜。
我们照了合照后就前往下一站—彩绘酒瓶馆。
从彩绘酒瓶馆出来之后我们来到心愿林植树。
我和丁佳欣一起拿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苗,因为我们没有铁锹,所以我们必须要借铁锹,我看到别的小朋友快填完土的时候就跑过去借铁锹,那个同学填完就借给了我。
借到了铁锹后就选一个离旁边的树有一米左右的地方开始挖坑,直到挖了小腿那么深这才放树苗,我和丁佳欣一人扶着树苗,一人开始填土,填几锹土就踩一踩。
丁佳欣说:“我也要填土。
”我说:“好啊!”我把铁锹交给她。
不一会儿填好了,我们开始浇水,写许愿卡。
之后我把许愿卡挂在树上。
看着我们亲手栽种的树苗,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个星期天我真开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集体活动,既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又获得了新的知识。
我很期待再次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
...
今天,我们五(4)班的全体同学和老师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国东方之都:上海,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游学活动,今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今天去参观2500年的一个影片。
首先,我们来到了一个映着夜景、脚下是玻璃的地方。
我们看到了脚底下深不见底的海和中一望无际的天空,我一不小心被这里的美景迷惑了。
不一会儿,旁边的美景“忽”的一下消失了,随即出现的是辽阔的大海。
这时,我们好像再跟着屏幕晃动,跳进了海水里;然后,我们进入了丛林,听见了草丛中动物的叫声,我感到有一点害怕;最后我们又回到了我们的城市——上海。
2500年的上海变了许多,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我们的家园也越来越温暖了,更奇妙的是交通再也不赌赛了。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未来的科技更发达了,人人都能坐上飞车。
看,我们的世界多美好啊!
资料参考:正山东济南汇泉小学家委会组织 了"探秘中科院成就科技梦"北京游学活动。
学生、家长一行24人来到北京中国科学院,与专家面对面,感受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聆听老一辈科学家的感人事 迹。
同学们先参观国家动物博物馆,津津有味地聆听有关动物的科普知识。
随后来到中科院的植物园,带着挑战任务在各园区内通过辨识植物的特点,寻找指定的植 物,记录名称、合影留念。
完成任务的同学都可得到精美的纪念明信片。
“阅读照亮童年?写作光彩一生” 2016小荷作文春季“万米写书”与“漫阅读”成果报告会昨天(6月19日)在长征米拉梭酒店成功举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活动在孩子们齐声的朗读中拉开序幕。
成功考取“荷秀才”和“荷举人”的优秀“漫阅读”学员“漫阅读”是小荷作文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的一种方式,它能让孩子在阅读中寻找欢乐,也能让孩子们将阅读当成一种兴趣。
现场的孩子们说:“现在我每天都会阅读至少半小时,就像我们每天都在刷牙,如果有一天没有刷牙,肯定会特难受,而且在‘漫阅读’中我也有不少收获呢!比如,在读书的过程中,脑袋里时不时就会冒出好多个‘为什么?’”土豆校长讲述孩子们选择了小荷作文后的成长变化“高考语文再也不是‘死读书’和‘套写作’的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已是‘漫阅读’与‘活写作’的‘荷时代’……读天下美文,教活的作文,培养生动的人。
”土豆校长以2016年高考作文为例,讲解了“漫阅读”对孩子们写作的总要性。
成功考取“荷秀才”和“荷举人”的优秀“漫阅读”学员除了“漫阅读”,小荷作文还有:小荷照片课、国民研究课、美文彩图赏析课、物语课、万米写书等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享受无限的欢乐。
其中,“万米写书”可以说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第一本书。
让孩子们创作的想法不受限制,在自己的欢乐中创造一篇篇故事。
虽然作品中难免会出现错别字、语序颠倒、构思不完整、语言稚嫩的状况,但却促使培养了孩子们想写、愿写、不怕写的创作兴趣。
“万米写书”活动作文大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小荷作文本着一颗“宁朴勿华”的初心,关注着每一个“小荷”成员的阅读和写作状态。
为了更进一步使孩子们在写作中的思维不受书本的局限,亲身感受大自然的万物,西安灞桥区小荷作文将在暑假推出“作文游学营”活动,让孩子们在游览山水的同时,开阔创作的源泉。
重阳节习俗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
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
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
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
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
”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
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
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
而茶肆尤盛。
”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
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
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
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
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
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
……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
”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
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
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
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
”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
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
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
”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
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
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
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
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
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
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
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
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
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
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
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
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我们的游学活动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议论文论据素材摘抄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理想篇
1、道理论据 :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罗兰
2、事实论据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二、立志篇
1、道理论据: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石玉昆
2、事实论据:
周处立志好学鲁迅异医从文
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电灯泡。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三、谦虚篇
1、道理论据: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2、事实论据:
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19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的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竺可桢“我知道太少了。”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月23日,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日了,这天,照例有少人来看望他,因他病情日重,竺夫人便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去。竺可侦的外孙子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竺可桢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并为此着急而曾五次向晚辈求教。现在,他又抓信这个机会,要求“补课”了。竺老病重,听觉受到严重损伤,带上助听器也听不清外孙女婿的讲话,只得要求把讲的写下来。竺夫人劝他休息,竺老缓慢地吃力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当他听完国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况,以及杨振宁的《规范场》取得的新进展后,满意地笑了。
四、勤奋篇
1、道理论据: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是不必担心不能成材的。——华罗庚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范晔
2、事实论据:
王羲之苦练成“书圣”刮目相看
头悬梁锥刺股
自学成才的高尔基。高尔基小时候是在每天十几小时繁重劳动和鞭打责骂下度过的。但即使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也总是抓住每一分钟空闲时间读书。店老板不许他读书,他千方百计地弄到书,躲到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盏照着读书,没有蜡烛,他就把老的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只罐头盒里,再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根灯芯照着读书。在面包房当工人时,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读书。有一次,老板走进去看他在读书,想把书拿走扔到火里去,高尔基抓住老板的胳膊愤怒地叫喊:“你敢烧掉那本书!”吼退了老板。监视、威吓没能阻止高尔基读书,反而使他自学的信念更坚定了。
五、积累篇
1、道理论据:
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燕尾服的艰苦工作,并长斯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黑格尔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2、事实论据:
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司马迁游学积累。徐霞克徒步跋涉实地考察。
150 浏览 4 回答
354 浏览 4 回答
326 浏览 2 回答
264 浏览 5 回答
173 浏览 3 回答
349 浏览 2 回答
108 浏览 3 回答
285 浏览 4 回答
136 浏览 3 回答
254 浏览 1 回答
290 浏览 4 回答
179 浏览 2 回答
354 浏览 4 回答
272 浏览 3 回答
150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