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例如下:
1).期刊(journal)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29(12A):23-
7.[2] Mao Xia, Property of Image and FractaDimension[J].Chaos
olitons&,2003:V15905-910
2).专著(monograph)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
[4]T·Parsons,The Social SystemNew York:Free Press1961:P36-45
3).会议论文集(collections)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5]毛 峡.绘画的音乐表现[A].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1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
电大学出版社,2001:739-740.
4).学位论文(dissertation)
[序号]主要责仟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6]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人工智能是一项前瞻性科学研究,已经成为ICT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以下是我整理的科技人工智能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我国ICT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摘 要】人工智能是一项前瞻性科学研究,已经成为ICT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比较国内外ICT产业中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现状, 总结 我国相关技术和产业的优劣势,有针对性的从国家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我国ICT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政策引导;发展模式
0 引言
工信部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重点部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产业排在首位。当前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构成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应用为代表的新一代ICT产业不断创新,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关产业布局如图1所示。2013年前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启动的人脑研究计划,促进人工智能、神经形态计算和机器人系统的发展。而人工智能就是机器模拟人脑的具体表现形式,以云计算、深度学习、智能搜索等一系列新技术在大规模联网上的应用,已经成为ICT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1-2]。面对人工智能在ICT产业上的迅猛发展,急需对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模式进行梳理。
1 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发展脉络看,人工智能研究始终位于技术创新的高地,近年来成果斐然,在智能搜索、人工交互、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产业界力夺的前沿领域。目前国际ICT产业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发展重心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搜索引擎方向的发展
信息搜索是互联网流量的关键入口,也是实现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匹配的关键手段,人工智能的引入打开了搜索引擎发展的新空间。融合了深度学习技术的搜索引擎正大幅度提升图像搜索的准确率,同时吸纳了自然语言处理和云操作处理技术的搜索引擎,可将语音指令转化为实时搜索结果,另外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可能添加意识情感元素,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神经心理学搜索引擎[3]。
从搜索引擎的发展上来看,国内企业起步稍晚,搜索领域较窄,但也有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等纷纷运用独特的技术与 商业模式 进行中国式的创新与超越,以及科大讯飞等企事业研究单位在部分方向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发展态势较好。
人脑科学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都是通过机器来模拟人脑进行复杂、高级运算的人脑研究活动。目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的研究平台,使用计算机模拟法来绘制详细的人脑模型,推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神经形态计算系统的发展,预计将引发人工智能由低级人脑模拟向高级人脑模拟的飞跃。
谷歌公司早就通过自主研发以及收购等方式来获取人工智能的必要技术,包括使用一万六千个处理器建立的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具备学习功能的谷歌大脑。国内该方面的研究发展起步偏重于医学单位,在中华人类脑计划和神经信息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中国至今处于观望和模仿阶段。直至2013年初,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提出百度大脑计划,如图2所示,拥有了超越天河二号的超级计算能力,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拥有200亿个参数的深度神经网络。作为国内技术最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此次争得人工智能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在硅谷布局人工智能研究,被视为与美国科技巨头直接展开了技术和人才竞争。
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引起产业变革
移动终端通过嵌入人工智能技术破除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人机高频互动,穿戴式智能联网设备正在引领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化应用发展的新方向。
我国在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芯片的研发方面,还处于探索的阶段,特别是大型芯片企业未进行有力的支持。目前只有君正发布了可穿戴的芯片,制造工艺与国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说国内芯片现在还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比市场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
物联网部分领域发展
全球物联网应用在各国战略引领和市场推动下正在加速发展,所产生的新型信息化正在与传统领域深入融合。总的来看,在公共市场方面发展较快,其中智能电网、车联网、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To-Machine, M2M)是近年来发展较为突出的应用领域[4]。
物联网涉及领域众多,各国均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我国也在主动推进物联网共性基础能力研究和建立自主技术标准。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M2M、工业控制、标识解析等领域已经获得部分知识产权,其中中高频RFID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超高频(800/900MHz)和微波()RFID空中接口物理层和MAC层均有重要技术突破。在标准方面,已建立传感网标准体系的初步框架,其中多项标准提案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作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四大主导国(美国、德国、韩国、中国)之一,我国在制定国际标准时已享有重要话语权。
2 我国ICT产业的政策引导
目前ICT产业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延伸,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跨行业的需要,加速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和成熟。我国ICT企业正紧跟变革、激励创新、发掘内需,再通过突破瓶颈的ICT政策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国家政策方面的引导
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制定ICT产业发展计划,并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急需在国家政策方面进行引导,试图抢占下一程竞争制高点。政策应呈现如下趋势,破除行业间壁垒,加快制定ICT跨行业标准和产业相关政策。
加强政策顶层设计
成立国家级ICT产业发展机构,尽快确立国家ICT中长期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级监管机制、产业协同等各方面的工作,促进ICT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围绕其需求部署创新链,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应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将企业主体地位予以强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新体系要确保企业为产业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决策、成果转化的主导地位,要促进人才、资源、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要主动与产学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要扶植和壮大创新型企业。
知识产权方面的引导
专利方面
国际专利纠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内企业的专利危机意识,但是由于在国内专利长期并未得到重视及专利技术研发周期长,企业对是否有能力实现布局认识不清[5]。初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国内企业应该紧抓全球重大的专利收购机遇,快速提升整体竞争力。针对新技术涉及专利问题应加快系统研究,重视前瞻性专利布局。积极探索统一专利池的构建,增强全产业专利授权及谈判能力,探索构建国内企业面临知识产权危机时的商业保护伞机制。一方面强化自身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仍需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对企业转移。
著作权方面
目前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与我国国家版权局的合作调研时发现,2013年我国著作权作品登记共845064件,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164349件,同比增长超过18%。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热点 领域软件均呈现出了加速增长态势,如物联网软件著作权共4388件,同比增长,云计算软件著作权共3017件,同比增长,明显高于软件登记整体增速。虽然我国软件技术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期,但存在着低水平重复、起点较低的问题,仍需坚持不懈的进行引导、创新和保护。
3 ICT相关企业实现方式探讨
经过多年的努力积累,在人工智能究领域我国在不再仅是国外技术的跟随者,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重大问题的创新性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我国相关企业应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在ICT产业的应用,并加快构建ICT产业生态系统。我国ICT相关企业在整个产业上应该逐步完成以下几个方面。
政、学、研、产、用全面推进
政府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我国已经在制定多个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计划,目的是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国家工业未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大力资助具有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促进大学与产业界联合申请项目,同时对由企业参与投资开发的项目实行重点关注。企业参与高校的科研项目。鼓励实力雄厚的公司通过向高校提供资金、转让科研设备等形式建立合作关系。高校积极参加企业研发项目。提供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如高校教师充当企业顾问、举办学术讲座或参加企业课题研究,公司科研人员到高校进修并取得学位等。随着高校与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合作的不断深入,努力消除校企之间的空间和物理层面的隔阂。探索建立学校、地方、企业、研发机构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尽快形成具有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加强合作、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与商用
通信设备企业可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搭建新型试验网络,验证基于融合技术的网络架构在各场景的运行状况,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推进相关技术、设备以及解决方案的成熟与商用化。加大与科研院所、专利中介、行业协会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企业应着重关注和影响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协助其加强研发的实用性,提高研发质量。可以采取与校企合作开发、企业牵头申报课题,高校参与、企业设立课题由高校认领、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合作培育应用生态。企业在推进网络控制平台面向标准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吸纳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的网络应用创新需求,为网络应用生态体系的形成与繁荣创建良好的技术基础与商业环境。
全力抢占大数据
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大数据在改善公共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意义。2014年《政府 工作 报告 》明确提出,“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ICT企业在发展大数据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首先,明确国家关于大数据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电信、互联网、金融等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与其他行业进行大数据融合,扩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其次,在技术方面需要提高研发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近期重点发展实时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海量数据存储管理、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和应用相关的分析技术等[6];第三,集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统筹规划大数据应用,避免盲目发展;最后,解决个人信息的数据安全性需求。
重点发展云计算
2014年3月,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透露我国云计算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草案已形成。在政府建立标准化的同时,ICT企业应以企业的角度积极参与到云计算领域研究中,服务国家云产业发展战略。建议向用户充分开放企业平台资源,推进社会云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应用深度,将云计算技术着重应用于信息搜索、数据挖掘等领域,逐渐形成社会资源利用方面高效可行的 方法 技术;广泛展开与社会各界合作,推动社会各类数据资源与企业云计算技术的整合应用。云计算企业拥有丰富的软硬件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并且服务政府信息化建设意愿强烈。应通过与政府社会资源应用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云计算资源在服务政府信息化建设、社会资源应用方面的潜力。
4 小结
发达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应用的研究开展较早,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ICT产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已经提出并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在人工智能技术重点方向发展现状,借鉴他国政策与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及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提出符合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现状,适合我国的可借鉴的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科技人工智能论文
《电子工程与创新发展》
论文的作者叫黄国平,201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是该研究所研究员宗成庆指导的学生,其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对于自己因“致谢”走红,黄国平本人于今日做出了回应。
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作者在“致谢”开头这样写道。“致谢”内容刷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个出生在小山村,通过不懈努力地读书,最终改变命运的博士。
“致谢”中写到:“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黄国平出生于四川南充仪陇县炬光乡的一个小山村,家中可谓是当年村里最贫困的家庭。除了让人心酸的生离死别以外,贫困也让他险些放弃。他这样写道:“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黄国平一路坚持了下来,一路走出了大山,他在结尾写到,“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黄国平伯父:每年过年都会打电话询问家里情况
“他们家当时穷到什么程度,基本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黄国平的伯父这样说道。伯父说,黄国平母亲因为精神有问题经常都会离开家,父亲是在黄国平初中毕业那年,去广州打工时出车祸去世。而在不久后离世的婆婆,更是从喂饭到洗澡一路照顾黄国平长大的人。
黄国平的伯父说,虽然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承担黄国平上学的费用,但是他也经常教育黄国平,千万要记住党和人民的恩情,“在他求学的过程当中,真的离不开党和政府帮助。黄国平高中时就入了党。”
如今的黄国平已经走出了那个小山村,在城里安了家,伯父说:“如今他把我们还是记在心里的,每年过年都会打电话询问家里情况。”
黄国平回应: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4月19日,意外走红的黄国平也通过媒体发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对那些一路走来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他表示:“网络流传的‘致谢’是被人节选后发布到网上的,现将完整版本附后(隐私相关的敏感信息已被隐藏)。”在黄国文附上的致谢完整版本中,已将相关人员姓名隐去。
黄国平自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自己先后就读于炬光小学和大寅镇中学;2004年升入仪陇中学,2007年在绵阳南山中学复读;2008年进入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导师为宗成庆研究员,并在2017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
他在文中也表示,作为众多从大山走出来的学生之一,受益于国家、政府、学校、 社会 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中学、绵阳南山中学、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尤其是博士导师宗成庆老师的悉心培养,我才能走到今天。还有许许多多我没办法列举的好心人,在此一并感谢!
许多网友在看到他的故事后都为之动容,网络热评如潮:“他把苦难写成诗歌”、“人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但路和生活可以自己选择”、“不能想象一路走来。有多心酸崩溃,君为楷模”……网友们也祝福黄国平如他文中所言:“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
首先是方向的确定:研究生报到注册后,应及时主动与导师联系,导师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科研工作的需要,确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落实指导小组成员,并制定培养方案。研究生将根据研究方向归入对应的课题小组,参加课题小组的日常学术活动。二是论文的要求:对学术(或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有如下9条。请各位研究生在开展学术研究工作中务必认真参照执行。(1)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一套方法在一个特定场合中的应用(当然也可以针对特定领域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技术及实现算法)。(2)这套方法必须要有所创新或突破,并因而对学术界有所贡献。因此,它或者是解决既有问题的新方法,或者是既有方法的新应用,或者是以一个新的方法开启一整片新的应用领域。(3)在论文中,必须要有能力提出足够的证据来让读者信服:针对这个应用场合,你所提出来的方法确实有比文献中一切既有方法更优越之处,或则确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4)此外,你必须要能清楚指出这个方法在应用上的限制,并且提出充分证据来说服读者:任何应用场合,只要能够满足你所提出来的假设(前提)条件,你的方法就一定适用,而且你所描述的优点就一定会存在。(5)还必须要在论文中清楚指出这个方法的限制和可能的缺点(相对于其它文献上的既有方法,或者在其它应用场合里)。(6)行文风格上,它是一篇论证严谨,逻辑关系清晰,而且结构有条理的专业论述。也就是说,在方法的叙述过程,必须要清清楚楚地交代这个方法的应用程序以及所有仿真或实验结果的过程,使得这个专业领域内的任何读者,都有办法根据你的描述,在他的实验室下复制出你的研究成果,以便确定你的结论确实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具有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科学」的根本要求)。(7)而且,你对这个方法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提供充分的理由说明「为什么非如此不可」,必要时要有清晰的论证分析。(8)最后,你的论文必须要在适当位置清楚注明所有和你所研究之题目相关的文献。而且,你必须要记得:只要是和你所研究的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尤其是学术期刊论文),你都有必要全部找出来(如果漏掉就是你的过失),仔细读过。(9)第(2)款所谓“对学术界的贡献”,指的是:把你的所有研究成果扣除掉学术界已经发表过的所有成果(不管你实际上有没有参考过,没有参考过也算是你的重大过失),剩下的就是你的贡献。假如这个贡献太少,也构成你论文无法及格的充分理由。上面所叙述的条款要件中,除第(2)款之外,通通都是必须要做到的,因此没有好坏之分。一篇论文的好坏(评定标准),主要是看第(2)款所谓“对学术界的贡献”的多寡与重要性而定。一个判断论文的好坏有一个粗浅办法:假如你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s,而非magazines)上发表,通常就比一篇只能在国外学术会议(conferences)上发表的论文贡献多;一篇国外学术会议的论文又通常比无法发表的论文贡献多;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通常比一篇二流的学术期刊论文贡献多。SCI有一种叫做ImpactFactor的指数,统计一个期刊每篇论文被引述的次数。通常这个次数(或指数)愈高,对学术界的影响力就愈大。以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期刊而言,ImpactFactor在以上的期刊,都算是顶尖的期刊。这些期刊论文的作者,通常是国外顶尖学府的著名教授指导全球一流的博士生做出来的研究成果。 三、完成学位论文所需要的能力从前面的叙述可以归纳出来,完成学位论文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以下数项,依它们的培养先后次序逐项讨论。(1)文献检索的能力:在给定(或自己拟定)的题目范围内,你必须有能力利用文献检索系统(尤其是国家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检索系统、Compendex和SCI这三套论文数据索引系统),查出所有相关的论文,而无任何遗漏。你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关键词和查所程序去保证你已经找出所有相关的文献?这是第一个大的挑战。每一组关键词(包含联集与交集)代表一个论文所构成的集合,假如你用的关键词不恰当,你可能找到的集合太小,没有涵盖所有的相关文献;假如你用的关键词太一般化,通常你找到的集合会太大,除了所有相关文献之外还加上好几十倍的毫不相关的文献。 (2)资料筛选的能力:即使你使用了恰当的搜寻策略,通常找到的文献集合都还是明显地比你所需要的集合大,而且通常文献比数大概在一两百篇或数百篇之间,而其中会和你的研究课题直接且密切相关的论文,通常只有廿、卅篇左右。你如何可以只读论文的题目、摘要、简介和结论,而还没有完全看懂内文,就准确地判断出这篇论文中是否有值得你进一步参考的内容,以便快速地把需要仔细读完的论文从数百篇降低到廿、卅篇?这考验着你从事资料筛选的能力。(3)期刊论文的阅读能力:期刊论文和大学课本截然不同。大学课本是循序渐进地从最基本的知识背景逐步交代出整套有系统的知识,中间没有任何的跳跃,只要你逐页读下去,就可以整本都读懂,不需要在去别的地方找参考数据。但是期刊论文是没头没尾的十几页文献,只交代最核心的创意,并援引许多其它论文的研究成果(但只注明文献出处,而完全没有交代其内容)。因此,要读懂一篇论文,一定要同时读懂数篇或十数篇被援引的其它论文。偏偏,这十几篇被援引的论文又各自援引十数篇其它论文。因此,相对于大学教科书而言,期刊论文是一个极端没有系统的知识,必须要靠读者自己从几十篇论文中撷取出相关的片段,自己组织成一个有系统的知识,然后才有办法开始阅读与吸收。要培养出这种自己组织知识的能力,需要在学校靠着大量而持续的时间去摸索、体会,而不可能只利用业余的零星时间去培养。(4)期刊论文的分析能力:为了确定你的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确实比所有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都更适合处理你所拟定的应用领域,首先你必须要有能力逐篇分析出所有相关期刊论文的优点与缺点,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优点与缺点,然后再拿他们来做比较,总结出你的论文的优点和缺点(限制)。但是,好的期刊论文往往是国外著名学府的名师和一流的博士生共同的研究成果,假如你要在锁定的应用领域上超越他们,突出自己的优点,这基本上是一个极端困难的挑战。即使只是要找出他们的缺点,都已经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工作了。研究生则必须要有进行精确批判的能力。但是,这个批判并非个人好恶或情绪化的批判,而是真的找得到充分理由去支持的批判。这个批判的能力,让你有能力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因此也有机会自己精益求精。其实,至少要能够完成这个能力,才勉强可以说你是有独立判断能力。(5)创新的能力:许多本科毕业的工程师也能创新,但是研究生的创新是和全世界同一个学术团体内所有的名师和博士生挑战。因此,两者是站在不同的比较基础上在进行的:前者往往是一个企业内部的闭门造车,后者是一个全球的开放性竞争。其次,工程师的创新往往是无法加以明确证明其适用条件,但是学术的创新却必须要能够在创新的同时厘清这个创新的有效条件。总之,如果说本科生的主要能力是吸收既有知识,那么研究生的主要能力应该是创造知识。 四、期刊论文的分析技巧与程序一般来讲,好的期刊论文有较多的创意。虽然读起来比较吃力,但收获较多而深入,因此比较值得花心思去分析。读论文之前,参考SCIImpactFactor及学长、导师的意见是必要的。一篇期刊论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1)Abstract:说明这篇论文的主要贡献、方法特色与主要内容。最慢第二年上学期必须要学会只看Abstract和Introduction便可以判断出这篇论文的重点和你的研究有没有直接关联,从而决定要不要把它给读完。假如你有能力每三十篇论文只根据摘要和简介便能筛选出其中最密切相关的五篇论文,你就比别人的效率高五倍以上。以后不管是做事或做学术研究,都比别人有能力从更广泛的文献中挑出最值得参考的资料。(2)Introduction:Introduction的功能是介绍问题的背景和起源,交代前人在这个题目上已经有过的主要贡献,说清楚前人留下来的未解问题,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对初学的学生而言,从这里可以了解以前研究的概况。通常如果对你的题目不熟时,先把跟你题目可能相关的论文收集个30~40篇,每篇都只读Abstract和Introduction,而不要读MainBody(正文),只在必要时稍微参考一下后面的Illustrativeexamples和Conclusions,直到你能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2A)在该领域内最常被引述的方法有哪些?(2B)这些方法可以分成哪些主要派别?(2C)每个派别的主要特色(含优点和缺点)是什么?问题是,你怎么去找到这最初的30~40篇论文?有一种期刊论文叫做reviewpaper,专门在一个题目下面整理出所有相关的论文,并且做简单的回顾。你可以在搜寻Compendex时在keywords中加一个review而筛选出这类论文。然后从相关的数篇reviewpaper开始,从中根据title与Abstract找出你认为跟你研究题目较相关的30~40篇论文。通常只要你反复读过该领域内30~40篇论文的Abstract和Introduction,你就应该可以从Introduction的评论中回答(2A)和(2B)这两个问题。尤其要记得,当你阅读的目的是要回答(2A)和(2B)这两个问题时,你一定要先挑那些Introduction写得比较有观念的论文念(很多论文的Introduction写得像流水帐,没有观念,这种论文刚开始时不要去读它)。假如你读过假如30~40篇论文的Abstract和Introduction之后,还是回答不了(2C),先做下述的工作。你先根据(2A)的答案,把该领域内最常被引述的论文找齐,再把他们根据(2B)的答案分成派别,每个派别按日期先后次序排好。然后,你每次只重新读一派的Abstract和Introduction(必要时简略参考正文,但目的只是读懂Introduction内与这派有关的陈述,而不需要真的看懂所有正文),照日期先后读,读的时候只企图回答一个问题:这一派的创意与主要诉求是什么?这样,你逐派逐派地把每一派的Abstract和Introduction给读完,总结出这一派主要的诉求、方法特色和优点(每一篇论文都会说出自己的优点,仔细读就不会漏掉)。其次,你再把这些论文拿出来,但是只读Introduction,认真回答下述问题:「每篇论文对其它派别有什么批评?」然后你把读到的重点逐一记录到各派别的「缺点」栏内。通过以上程序,你就应该可以掌握到(2A)、(2B)、和(2C)三个问题的答案。这时你对该领域内主要方法、文献之间的关系算是相当熟悉了,但是你还是只仔细读完Abstract和Introduction而已,正文则只是笼统读过。这时候,你已经掌握到该领域主要的论文,你可以用这些论文测试看看你用来搜寻该领域论文的keywords到底恰当不恰当,并且用修正过的keywords再搜寻一次论文,把该领域的主要文献补齐,也把原来30~40篇论文中后来发现关系较远的论文给筛选掉,只保留大概20篇左右确定跟你关系较近的文献。如果有把握,可以甚至删除一两个你不想用的派别(要有充分的理由),只保留两、三个派别(也要有充分的理由)继续做完以下工作。然后你应该利用(2C)的答案,再进一步回答一个问题(2D):“这个领域内大家认为重要的关键问题有哪些?有哪些特性是大家重视的优点?有哪些特性是大家在意的缺点?这些优点与缺点通常在哪些应用场合时会比较被重视?在哪些应用场合时比较不会被重视?”然后,你就可以整理出这个领域(研究题目)主要的应用场合,以及这些应用场合上该注意的事项。最后,在你真正开始念论文的mainbody之前,你应该要先根据(2A)和(2C)的答案,把各派别内的论文整理在同一个档案夹里,并照时间先后次序排好。然后依照这些派别与你的研究方向的关系远近,一个派别一个派别地逐一把各派的mainbodies念完(一次念完一派)。(3)Mainbody(含simulationand/orexperimentalexamples):在你第一次有系统地念某派别的论文mainbodies时,你只需要念懂:(3A)这篇论文的主要假设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它是有效的),并且评估一下这些假设在现实条件下有多容易(或多难)成立。愈难成立的假设,愈不好用,参考价值也愈低。(3B)在这些假设下,这篇论文主要有什么好处。(3C)这些好处主要表现在哪些公式的哪些项目的简化上。至于整篇论文详细的推导过程,你不需要懂。除了三、五个关键的公式(最后在应用上要使用的公式,你可以从这里评估出这个方法使用上的方便程度或计算效率,以及在非理想情境下这些公式使用起来的可靠度或稳定性)之外,其它公式都不懂也没关系,公式之间的恒等式推导过程可以完全略过去。假如你要看公式,重点是看公式推导过程中引入的假设条件,而不是恒等式的转换。但是,在你开始根据前述问题念论文之前,你应该先把这派别所有的论文都拿出来,逐篇粗略地浏览过去(不要勉强自己每篇或每行都弄到懂,而是轻松地读,能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从中挑出容易念懂的papers,以及经常被引述的论文。然后把这些论文照时间先后次序依序念下去。记得:你念的时候只要回答(3A)、(3B)、(3C)三个问题就好,不要念太细。这样念完以后,你应该把这一派的主要发展过程,主要假设、主要理论依据、以及主要的成果做一个完整的整理。其次,你还要在根据(2D)的答案以及这一派的主要假设,进一步回答下一个问题:(3D)这一派主要的缺点有哪些。最后,根据(3A)、(3B)、(3C)、(3D)的答案综合整理出:这一派最适合什么时候使用,最不适合什么场合使用。记住:回答完这些问题时,你还是不应该知道恒等式是怎么导出来的!当你是生手的时候,你要评估一个方法的优缺点时,往往必须要参考它的Examples。但是,要记得:老练的论文写作高手会故意只present成功的案例而遮掩失败的案例。所以,simulationexamplesand/orexperiments很棒不一定表示这方法真的很好。你必须要回到这个方法的基本假设上去,以及他在应用时所使用的主要公式(resultantequations)去,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并且参考(2C)和(2D)的答案,自己问问看:当某某假设在某些实用场合上无法成立时,这个方法会不会出什么状况?猜一猜,预测一下这个方法应该会在哪些条件下(应用场合)表现优异,又会在哪些条件下(应用场合)出不良状况?根据这个猜测再检验一次simulationexamplesand/orexperiments,看它的长处与短处是不是确实在这些examples中充分被检验,且充分表现出来。那么,你什么时候才需要弄懂一篇论文所有的恒等式推导过程,或者把整篇论文细细读完?NEVER!你只需要把确定会用到的部分给完全搞懂就好,不确定会不会用到的部分,只需要了解它主要的点子就够了。研究生和大学生最主要的差别:大学生读什么都必须要从头到尾都懂,研究生只需要懂他用得着的部分就好了!大学生因为面对的知识是有固定的范围,所以他那样念。研究生面对的知识是没有范围的,因此他只需要懂他所需要的细腻度就够了。研究生必须学会选择性的阅读,而且必须锻炼出他选择时的准确度以及选择的速度,不要浪费时间去学用不着的细节知识!多吸收“点子”比较重要,而不是细部的知识。 五、论文阅读的补充说明研究生开始学读期刊论文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戒除不掉大学生的习惯:(1)老是想逐行读懂,有一行读不懂就受不了。(2)不敢发挥自己的想象,读论文像在读教科书,论文没写的就不会,瘫痪在那里;被导师逼着去自己猜测或想象时,老怕弄错作者的意思,神经绷紧,脑筋根本动不了。用大学生的心态读书,结果一定时间永远不够用。因此,每次读论文都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每次读的时候都只是试图回答你要回答的问题。因此,一定是选择性地阅读,一定要逐渐由粗而细地一层一层去了解。上面所规划的读论文的次序,就是由粗而细,每读完一轮,你对这问题的知识就增加一层。根据这一层知识就可以问出下一层更细致的问题,再根据这些更细致的问题去重读,就可以理解到更多的内容。因此,一定是一整批一起读懂到某个层次,而不是逐篇逐篇地整篇一次读懂。这样读还有一个好处:第一轮读完后,可以根据第一轮所获得的知识判断出哪些论文与你的议题不相关,不相关的就不需要再读下去了。这样才可以从广泛的论文里逐层准确地筛选出你真正非懂不可的部分。不要读不会用到的东西,白费的力气必须被极小化!其实,绝大部分论文都只需要了解它的主要观念(这往往比较容易),而不需要了解它的详细推导过程(这反而比较费时)。其次,一整批一起读还有一个好处:同一派的观念,有的作者说得较易懂,有的说得不清楚。整批略读过一次之后,就可以规划出一个你以为比较容易懂的阅读次序,而不要硬碰硬地在那里撞墙壁。你可以从甲论文帮你弄懂乙论文的一个段落,没人说读懂甲论文只能靠甲论文的信息。所以,整批阅读很像在玩跳棋,你要去规划出你自己阅读时的「最省力路径」。 六、如何获取应用领域背景知识 应用领域知识是指非专业知识的知识。人工智能大多数研究课题是属于针对应用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因此首先你必须了解你所要解决问题所在领域的背景知识。一般,由于这些背景知识仅仅是非专业性的,因此,重要的选择该领域权威的教科书或专著来读,一般不必阅读学术论文。阅读这些教科书或专著时,你需要针对你自己的目标来阅读,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5A)在该领域内最核心的知识有哪些?(5B)那些知识与你的研究背景相关?(5C)能够用来说明你的研究工作(含优点和缺点)的实例知识是什么?问题是,你怎么去把握这些领域知识选择?必要时,请询问这些领域的专家。 七、论文报告的要求与技巧报告一篇论文,要求做到以下部分(依报告次序排列):(1)投影片第一页必须列出论文的题目、作者、论文出处与年份。(2)以下每一页投影片只能讲一个观念,不可以在一张投影片里讲两个观念。(3)说明这篇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的重点,以及这个问题可能和哪些应用相关。(4)清楚交代这篇论文的主要假设,主要公式,与主要应用方式(以及应用上可能的解题流程)。(5)说明这篇论文的范例(simulationexamplesand/orexperiments),预测这个方法在不同场合时可能会有的准确度或好用的程度(6)你个人的分析、评价与批评,包括:(6A)这篇论文最主要的创意是什么?(6B)这些创意在应用上有什么好处?(6C)这些创意和应用上的好处是在哪些条件下才能成立?(6D)这篇论文最主要的缺点或局限是什么?(6E)这些缺点或局限在应用上有什么坏处?(6F)这些缺点和应用上的坏处是因为哪些因素而引入的?(6G)你建议学长学弟什么时候参考这篇论文的哪些部分(点子)?一般来讲,刚开始报告论文(第一年上学期)时只要做到能把前四项要素说清楚就好了,但是第一年结束后(暑假开始)必须要设法做到六项要素都能触及。第二年下学期开始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六项都能说清楚。注意:读论文和报告论文时,最重要的是它的创意和观念架构,而不是数学上恒等式推导过程的细节(顶多只要抓出关键的equation去弄懂以及说明清楚即可)。你报告观念与分析创意,别人容易听懂又觉得有趣;你讲恒等式,大家不耐烦又浪费时间。 八、对研究生毕业的指标要求 研究生要求申请毕业答辩,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注意,导师必须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方为有效,论文作者单位除了给出学生本人所属院系外,还应该列入“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对应的英文是:“Fujian Keylab. of The Brain-like Intelligent Systems(Xiamen University)”),并完成了导师规定的科研工作。具体规定如下:(1)硕士研究生要求起码发表1篇以上论文,论文必须是国内核心刊物的或被EI收录的学术会议的。(2)博士研究生要求起码发表2篇以上论文,论文必须是国内外学术期刊且被SCI或EI收录的。(3)所有的研究生,均必须完成导师指定的科研任务,并按照导师要求提交所有发表的学术论文副本、开发的源程序代码与系统说明报告、学位论文,以及其他应该提交的科研成果。 九、其他要求 研究生要主动接受导师及指导小组的指导,积极参加课题小组的各项学术活动,遵守人工智能研究所的规章制度,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刻苦钻研、勤奋学习,高质量地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这个上面的内容有些借鉴他人的,你也可以在网上再找找,或许有更好的学习计划也不一定。工作的话一般要熟悉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了解游戏中常用的 ai 算法,并能根据需求建立模型等等。其他的就要根据工作的需要了,比如你是找游戏设计方面的工作要求会设计 ai 行为模型,了解游戏中常用的 ai 算法。需要的公司一般是信息技术、科技、家电之类的公司,现在有真材实料的人还怕找不到工作?什么招聘网人才网不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吗?你可以去招聘网看看也有助于对自己未来的一点打算和定位。人工智能的未来潜力还是很大的,祝你成功学习进步!
人工智能包括很多方面, 机器学习是其中一种, 你的方向正是可以理解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微妙的逻辑, 如果你把这个过程模拟到计算机的程序里面去运行, 你就可以实现机器学习的功能了。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领域的,一般大公司才会有这方面的需求, 腾讯,百度我看到有招这方面的人才。
140 浏览 5 回答
285 浏览 3 回答
168 浏览 3 回答
202 浏览 2 回答
346 浏览 3 回答
287 浏览 3 回答
268 浏览 2 回答
97 浏览 2 回答
88 浏览 2 回答
178 浏览 6 回答
84 浏览 3 回答
213 浏览 2 回答
290 浏览 3 回答
181 浏览 1 回答
128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