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考察内容摘要:该文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考察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青少年的零用钱来源稳定、数量可观,所以他们在消费时不考虑价格,追求个性,要满足更高的物质需要从而享受生活。在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社会流行、家庭是影响他们的三大主要因素。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商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时,参与竞争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质量和功能;二是要有吸引消费者的包装。于是,人们开始看重品牌和包装。人们在购物时,买的不仅仅是一件实物,而且还有商品所能体现的一种概念--流行时尚、身份地位、个性。 在这样的经济氛围中成长着的青少年也很关注商品表达的一种潜在的概念。他们希望拥有名牌的服饰、名牌的生活学习用品,他们有的拥有自己的寻呼机、手机,他们会跟随时尚的脚步装扮自己以表现与众不同的一面。 选择考察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有以下两个目的:一、青少年的消费心理特征是怎样的;二、哪些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也应该引导他们适度消费,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影响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二、研究的方法 在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在南京市鼓楼、玄武两区的两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了初一、初三、高二3个年级42名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15人。 (2)问卷编排:问卷中选择题9道,开放式问题2道。语言上注意措辞的简洁、中性、明了。 (3)问卷内容:问卷中11道题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涉及零用钱,包括零用钱的来源、数量、自由支配程度、是否有计划地使用以及主要用于什么;第二方面涉及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包括消费的标准、场所、更换频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中学生使用通讯产品的看法;第三方面涉及青少年对消费的期望。 2.访谈 由于问卷题量少、调查对象涉及面小,所以在数据统计之后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访谈以弥补问卷的不足。访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从“消费”一词可以联想到什么; (2)不同购物场所的特殊之处是什么; (3)跟随流行时尚、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是否与展现自己的风格相矛盾; (4)更换衣物的原因是什么; (5)使用通讯产品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数据并分析出原因,从而了解到青少年真实的想法和做法,达到研究的目的。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心理的反映。所以,要了解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必须先着手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 1.对零用钱的调查2.对消费行为的调查 (1)去哪里买。 (2)选择标准。 (3)影响青少年选择衣物的因素。 (4)衣物的更换频率。 3.对消费期望的调查 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与访谈记录的分析整理,概括来说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呈现四大特点:第一,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第二,追随时尚的步伐,但又反感千篇一律,在时尚流行中展现与众不同;第三,青少年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第四,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四、青少年消费心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资料 1.罗子明著 《消费者心理学》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年8月版 2.喻国华 何同善 周雪晴主编 《消费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3.史有春编著 《消费者行为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4.黄希庭著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5.陈丹燕编著 《独生子女宣言》 海南出版公司 1998年7月版。 6.刘金花主编 《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版 7.叶奕乾 孔克勤主编 《个性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版 8.周晓虹著 《现代社会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9月版 9.王银娥 《潇洒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特征》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 10.《当代青年消费行为扭曲的原因透视》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