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中的人物主要分三类吧,都是以封建制度为标准的,第一类是制度的弃儿,就是我们熟悉的孔乙己,第二类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高尔础、四铭,第三类就是比较进步的那一类,以后后来居上的那类,和封建制度做斗争的 吕纬甫、魏连殳、涓生和子君等。说到政治地位嘛,你想想,知识分子在古时候称之为“士”,所谓士就是通过考试进入官僚集团,即所谓“学而优则仕”,整个官僚系统大体上是由“士”来操纵的。通过宗族、学校、乡约、会馆等社会组织,“士”成为民间社会的领导阶层。因此,在一般社会心理中,“士”是“读书明理”的人;他们所受的道德和知识训练。但是,在鲁迅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知识分子的本惨遭遇,这一点不是说鲁迅真正对知识分子绝望,如果真的绝望,他也不会写下如此绝笔。我觉得,鲁迅笔下的悲惨,虽然让人感到灰暗看不到希望,但正是因为这一点,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那个时候知识分子的劣根性,让人深刻感知自己的缺点。所以,知识分子虽然在辛亥,五四时期,遭遇悲惨,但他们是更具时代精神的角色和标志,他们仍有忧国忧民的胸襟,和满腔的愤怒。这是推进社会前行的源动力。给分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