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对于社会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欣赏音乐首先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调剂人们的生活,起到娱乐的作用。音乐可以传递感情,具有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等作用。总之,音乐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娱乐与教化两大功能。 音乐的娱乐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乐记》中指出:“夫乐者乐也。”就是说音乐即快乐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听音乐的第一目的一般不是为了学习,也不是为了受教育,而是为了娱乐。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听一首轻松愉快的乐曲,在饮茶吃饭之时,伴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不仅可以调剂生活,而且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娱乐。正是在这娱乐之中,人们松弛了工作中绷紧的神经,忘掉了生活中的烦恼,消除了工作中的疲劳,得到了休息。这是一种高雅的娱乐,也是一种积极的放松、有文化的休息。 音乐可以娱人,也可以自娱。在劳动中产生、发展的民歌更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在一些长时间、单调、重复性的劳动中,比如插秧、采茶、摇橹、车水等等,人们会唱起号子,减少单调和枯燥的感觉,相对地消除了疲劳。而在长时间的手工劳动、赶集、上店的旅途中,如果人们唱起小调,就可以消除寂寞,带有明显的自娱性。 尽管一般人欣赏音乐的目的在于娱乐,但在娱乐过程中,人们又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因此,教化也是音乐的主要功能之一,而教化的形式则是“寓教于乐”。 音乐的教化作用,古今中外诸多先贤、学者对此有着深入的分析、研究论证。在我国,早在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并把音乐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汉代文学家司马迁也说过:“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我国近代学者蔡元培、王光祈等人,则力倡“美育”与“乐教”等。在西方,从古希腊时人们就充分认识到音乐的教化作用,当时斯巴达的立法者规定,所有的斯巴达人,无论男女老少和职位高低,一律必须参加音乐训练。在雅典,音乐是高贵的显著标志,只有自由雅典人才能接受音乐教育,奴隶被禁止参加音乐实践。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是能够影响宇宙的一种力量.亚里士多德通过“模仿说”解释音乐的教化作用,他说音乐的直接模仿七情六欲,因此,人们聆听模仿某种感情的音乐时,也会充满同样的感情,如果长期聆听不正经的音乐,就会变成不正经的人,反之,常听正经的音乐,就会变成正经的人。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认为通过一套以体操和音乐为两个要素的公众教育体制,就可以造就“正经”人,体操训练体质,音乐训练心智.欧洲中世纪以后的大学,把音乐列为四个主要学科之一。启蒙运动中,卢骚再次提出审美教育等.由此可见,无论中西,音乐的教化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识。 好的音乐可以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甚至可以起到战斗的作用。国有一句”四面楚歌”的成语,说的是在楚汗相争时,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将楚霸王围于骇下。汉张良让军士在四面唱起了楚国的歌曲,从而勾起了被围楚国将士怀念家乡的满腹愁肠,涣散了军心,瓦解了士气,使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说明了音乐的战斗作用.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所产生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太行山上》等歌曲,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许许多多热血男儿高唱战歌奔赴战场,与敌人浴血奋战。波兰的爱国作曲家肖邦,曾以波兰民间舞曲玛祖卡的体裁,写出了不少表达祖国人民在异族统治下的愤慨之情以及决心奋起抗争的乐曲,鼓舞了人民的斗志,统治者因此下令禁演。肖邦的”玛祖卡”被称做”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舒曼语),其战斗作用不是很明显吗?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优秀品质.陶冶人的情操是音乐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对于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对于初涉人生的年轻人,尤其显的重要. 情操,是指人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而言。这种精神状态的形成,而且能比较稳定(或曰成熟).是在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的不同家庭,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的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练而形成的.音乐仅属于“接受教育程度”这一因素中的一项,因而不能视做决定性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在同等条件下,音乐的陶冶显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而歌唱祖国、歌唱新生活,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讴歌是其重要题材之一。从幼儿开始,《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唱祖国》等歌曲,便会在幼小的心灵中刻下“北京”、“天安门”、“好”、“祖国”、“党”、“伟大”等印记。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听一曲《黄河船夫曲》,会被其粗犷、雄浑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豪放优美的《三峡情》,宽广激情的《长江之歌》,抒情柔美的《太湖美》,轻快明朗的《太湖岛上》……等,无形中会给人以这样的印象:祖国多么辽阔,山河何等秀丽,——啊,这就是我的祖国!随着欣赏水平的提高,又能深刻地体会到《翠湖春晓》绮丽的风光,《阳关三叠》的古朴、深沉,《春江花月夜》的诗情画意,《旱天雷》,《雨打芭蕉》的轻柔明快等等,人们不尽为其动听的音乐、诗意的内涵所倾倒,同时还会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民族乐器优美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而赞叹不已,使民族的自尊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音乐还可以帮助人们广泛地接触社会,体验人生,领悟人生的哲理,识别真假、美丑、善恶,培养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高尚情操。 人们可以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多层次、多角度、从感性到理性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对于社会上的复杂现象有一个基本的善恶观念、美丑标准。音乐中有许多对人的美好心灵、高尚道德的赞扬,有许多对先进思想、新鲜事物的歌颂,有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有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也有对敌人的凶狠残暴行径的揭露、控诉,对丑恶事物的讽刺,对不良习俗的嘲笑等等。好的音乐作品将这些美与丑的事物,由表及里进行入微地刻画描绘,诱发出人们的心声,使人们发自内心的被作品中敌人的凶残而震怒,为英雄遭受挫折而悲伤,为人民的奋起而鼓舞,为正义的胜利而欢欣。作品中美好的人与物,无形中成为人们的楷模,作品中所鞭挞的丑恶事物,也无形中成为社会的渣滓而予以抛弃,达到与作品感情上的共鸣。 世界是复杂的,人生也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幸福也有烦恼。无论哪一个人,都不可能亲身体验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可能全凭直接经验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人的知识更多地要从间接经验中获取。由于音乐内容的广泛性,人们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生活知识,又因为音乐是以感情表现为手段来展现思想内容的,以而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人们从音乐中所获取的生活经验,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更有力、更深刻。 爱情,几乎是人人都要接触到的。但是,对爱情的含义体会以及对恋爱婚姻的认识、处理却各不相同。例如:对在封建制度下包办婚姻的男女双方,能体会到爱情的含义吗?就是现代的青年人,由于各自经历不同,体会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在恋爱问题上可能一帆风顺,条件优越,充分品尝到爱情的甜蜜,而有的人则可能是屡受挫折,尝尽爱情的苦涩。对于不同条件、不同性格、不同机遇的人,爱情的体会也决不相同。而对于单纯无邪、情窦初开的青年人来说,爱情也许只是一个彩色的谜。在音乐中,爱情几乎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尤其是在通俗音乐中,对爱情的各种情况、各种角色、各种情感的表现应有尽有。如果我们善于欣赏音乐,就会从中受到启发,对于感情、爱情、婚姻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正确地认识,减少生活中的烦恼,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 在音乐作品中,有不少表现人生、探索人生的题材。有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有对事业的鼎力奋斗,有失败,有胜利,有挫折、有成功,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我们就会被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为他们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动。听了雄浑的《抗日战争交响乐》,就会被先辈们经过浴血奋战所换取的胜利而激动。如果我们认真领会了贝多芬《命运交响乐》的内涵,就会悟出一条哲理:人生,只有奋斗,扼住命运的咽喉才能取得成功,也一定能取得成功。据说在20世纪的一次海难事故中,当汹涌的海水涌进船舱时,人们惊慌万状。这时,轮船上的乐队队员自发地奏起了《命运交响曲》,当人们听到这激越的音像时,尽管面临死亡,情绪却镇定下来,直至轮船的沉没。音乐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 我国现代的音乐作品,多数是表现美好的事物与生活中的欢乐,有着积极意义的蓬勃向上的作品。它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热爱人生的坚定信念。尽管世界是复杂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人们也会勇敢地面对生活,做生活中的强者。 欣赏音乐,还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求知欲,对于人的个性和意志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有古今中外之分,题材涉及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文学名著、天文地理、民风民俗等等。 你要听懂《十面埋伏》,你就要先了解我国楚汉相争的历史,你要听懂《1812序曲》,你就要先了解拿破仑侵略俄国的历史。又如,《嘎达梅林交响诗》、《二泉映月》、《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行星组曲》、《塔索》以及诸多的中外民间音乐等等均是如此。了解这些乐曲的内容、时代背景、风格表现等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而且由于艺术的魅力,还会使你深深陶醉,欲罢不能,一定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这一切。当你被优美的乐曲所吸引,置身其中之时,自然会胸怀开阔,宠辱皆忘;当你被乐曲中敌人的暴行所愤怒,为人们英雄的斗争所激动之时,自然会激起无比的斗志。人们可以在音乐中忘却烦恼,获取力量。音乐也可以使人们向往未来,胸怀大志,树立起为事业而奋斗的坚定决心。 音乐艺术的特点就是悦耳动听,人们喜闻乐见。音乐的思想内容正是在娱乐场所、在人们的欢笑中,悄悄进入人的心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虽然不是教育的万能灵药,但是人们通过音乐欣赏,在长期的感情积累之中,却能起到磨砺性格、冶炼情操的作用。 音乐创作本身侧重于形象思维,但在具体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内容的表达等方面,又含有逻辑思维的成分。因此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时,可以达到情智互补,使人的感情、理性均衡发展,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 学习音乐,尤其是乐器,首先是一种技巧练习,但这种练习不同一般的手工劳作。由于音乐的本质是一种听觉艺术、时间艺术,因此即使在纯技巧的练习中,要在时间迅速的流逝中,同时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演奏,配合默契,是一种一心几用的练习。比如弹钢琴,首先两眼要同时看两行曲谱(同时弹奏二至八九个音之多),脑子在迅速反应出音的高低、长短、音符的多寡、位置之后指挥十指,用正确的指法,按乐谱的要求弹奏出音响。两耳要在音像发出的同时辨别出音的位置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正确,力度、音色是否合乎要求等等。这种视觉、触觉、听觉的同步动作,要在瞬间达到准确地结合,而且要持续地、快速地循环往复这种运动。这对于脑子的运用,思维能力的发展,五官、四肢的灵敏、协调,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锻炼。如果加上对乐曲内容和情感表现,更是十分复杂的一种思维活动。 欣赏音乐同样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人们在听音乐时,优美的旋律给人以舒适、优雅的感觉,活波的节奏会给人以轻松而向上的感觉,强烈的音响会使人激动,协和微弱的音响又会给人以恬淡、温柔的情感……这些感觉和印象会促使人们结合自己的经历、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而达到理解乐曲内容的目的。这种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使人们对于音乐以外的其它学科的感知能力也相应增加。因此,音乐欣赏对于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会有积极的作用。中外许多著名学者,有许多是音乐爱好者,如爱因斯坦、泰戈尔、巴尔扎克、高尔基和马克思……俄国化学家鲍罗丁同时又是著名的作曲家。爱因斯坦说过:“我的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音乐启发的。” 著名天文学家达尔文说:“……如果我能重新度过一生,我将为自己规定至少每周一次好好地读一些诗,听一些音乐。也许通过这种经久的锻炼我得以使现在已衰退的那部分神经重获新生,丧失这些兴趣就等于丧失幸福,并可能影响智力,还更有可能在精神上造成损害。”近年来,我国一些年轻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学习音乐,学弹钢琴、电子琴等,说明人们已认识到音乐有助于智力开发这一功能。 此外,音乐的医疗、保健作用也愈来愈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治疗”作为新的学科门类已在国内国外广泛开展;而音乐在社会其它领域的应用,如,婴儿的胎教、动物的饲养等方面也得到更为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