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纳兰词的研究,从清朝起就有,比较有名的就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人中原来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而近代比较有名的有徐志摩:“成容若君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装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予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被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茶蘼谢尽。” 况周颐也有评价:“ 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岁寒居词话》中也有提到纳兰词: “倚声之学,国朝为盛,竹土宅、其年、容若,鼎足词坛。陈天才艳发,辞风横溢。朱严密精审,造诣高秀。容若《饮水》一卷,《侧帽》数章,为词家正声。散璧零玑,字字可宝。” 但以上并不是研究纳兰词的专著或专家,多是涉猎广泛的学者或是词话点评。 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类似“红学”之类的专家。 近年来虽然有不少专家提出开设“纳兰学”,但一直没有明确。纳兰词研究是新时期清词研究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从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通志堂集》算起,到2002年为止,目前已出版有关纳兰性德诗词文献整理和研究著作有10余种。这一时期的研究论文更是数以百计,《承德民族师专学报》从八十年代初起,就专门开设“纳兰性德研究”专栏,每年发表纳兰性德的研究论文3—5篇,其它各种学术刊物亦不定期刊发相关的研究论文,首都师范大学“国学网站”还专门辟有“纳兰性德研究”的专栏,介绍纳兰性德的研究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邓伟,楚庄,黄天骥,项小玲,张菊玲、宋公然、季祝平、赵晓红等学者对纳兰词也多有研究。 如果对纳兰词近年的研究结果成就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近25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那上面对于纳兰词纳兰性德思想、题材类型、创作特色、词风成因、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五个方面的概括还是比较不错的。 如果只是从名气上来说的话,一般提到纳兰词能让人一下子想起来的还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发现写的太多了。。。。希望对提问者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