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1、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民族音乐是在不同民族的特色发展中形成的,其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存在很大关系,主要包括器乐、声乐、舞蹈、歌曲等许多方面,不仅可以将民族特色文化进行全面展现,还可以对各个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
同时,民族音乐作为劳动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不同地区所包含的特色特征,反映出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观点和情感表达,对民族的灵魂进行整体表达,对民族文化自信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2、增强人们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我国民族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依旧不停。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大力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我们要对民族音乐产生正确认识,坚持民族音乐所包含的特色内容,促进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
扩展资料
中国音乐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音乐(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这是中国音乐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主要音乐形式是钟鼓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商周音乐。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音乐高度发达的时期。周朝的历代君王都对音乐予以高度重视,把“音乐”和“礼教”同时看作是治理国家、教化国民的两大法宝,实行“礼乐治国”。这一点从当时孔子的一些言论中就可以得到论证。孔子认为,音乐是完善人身修养的重要手段,人生修养应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在统治者对音乐的高度重视下,音乐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是雅乐。这种雅乐是由钟鼓乐队和歌舞表演共同完成的音乐,场面宏大,十分奢华。我们从《诗经》和《楚辞九歌》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民间音乐的发展与繁荣状况。从商周到秦汉,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为中国音乐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