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分析造成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的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但是并不很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以下几点:1、工业化和城镇化给家庭结构带来的影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大的时空。为了获得生活更好的改善以及求得事业更大的发展,许多的农村年轻人在中学毕业之后就离开农村、离开父母加入到城镇打工或者经商的的行列。由此就自然造成了留守在农村的父母与他们在生活上的地域隔离。2、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给进城青年一代带来的居住观念的变化。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并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教育的快速发展把许多农村家庭的子女从原来可能是偏远、闭塞的农村带到开放的城镇社会中多年的城镇生活经历足以使他们淡忘掉原来可能具有的务农技能,而且,我们的教育,教给他们的大部分技术和知识只能在城镇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生活,对农村的生活反倒感到陌生和不适应。这就决定了大部分接受较高教育的农村子女最终都会选择离开农村,并在城镇中寻找发展的机会。3、我国实行的人口政策带来的家庭人口数的减少。我国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规定农村家庭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至两胎,这造成了农村家庭规模的迅速缩小。2002 年, 我国城市家庭规模为3人,镇为人, 乡村为人, 与1982年相比, 城镇家庭减少人, 乡村家庭减少人, 农村家庭规模的缩小幅度大于城镇[3]。在实行计划生育之前,农村家庭可以生育多个子女,甚至在进入老年时还有未成年的子女可以与他们一起生活。这多个子女之间往往会形成分工,外出就业的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支持,而在家的子女更多地为父母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实行,把这一切都改变掉。3、进城农民经济收入低,住房条件差,无法接纳老年人进城居住。在城镇的生活,水、火、米、菜样样需要花费,但在农村生活,许多村民可以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自力更生,在生活上的花费明显要比在城镇低,因此,对于在城镇就业但经济收入不高的农村家庭的子女只能把父母安置在农村;而且,也是由于经济收入的原因,许多农村家庭的子女或者没有能力购买房子或者所购买的房子面积有限,城镇中拥挤的居住条件根本就没有办法把父母从农村接到身边生活。留在农村的父母也只能过着“空巢”的生活。4、老年人长期养成的农村的生活观念难于改变:也有许多农村的年轻人来到城市工作并在城市购买了房子,而且也乐意把在农村的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由于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在居住方式,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农村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因此,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而已经习惯了城市工作和生活。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回农村居住。5、农村经济与社会变革带来的意外因素产生的影响。由于人口政策的限制,农村家庭也只能生育一到两个子女,在这些子女成长过程中或者长大成人之后,因意外原因或疾病失踪或死亡;或者子女进行某些违法犯罪,并且承担重大刑事责任的,这些因素都可能使一个家庭直接步入“空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