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一书,把日常简单到摸一下鼻子这样的习惯每天坚持做下去,最终成就真正的自律,那么这么一点一滴在自己梦想道路上兢兢业业静待时机,最终是是时间的问题,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和梦想。 人生短短数十载,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每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目标养成习惯,用毕生的精力去钻研它、完成它。那么年迈之时也可以对自己说我此生并未虚度。 但这个时代人人各异,思维和目标也各不相同,难易程度自然也千差万别。普通人的幸福感就是一家人快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平安、简单地度过此生。然而高智商担当的一类人,对世界难题情有独钟,此生心愿便是攻克难题。 张益唐就是高智商担当的一类人了,他此生目标就是要攻下世界数学难题,人在找到自己心流的时候,付出再多都是开心的。 在张益唐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一度承受着生活的艰难,也曾在美国饭店刷盘子也不能放弃这个目标,也一直在国外坚持着,大器晚成的他终在58岁时攻下了这一难题。这么跌宕起伏的人生路,他究竟怎么坚持过来的呢? 为数学而生 他是1955年为数学而生的张益唐,也是北京大学的数学骄子。虽然出生的年代中国还比较动荡,但他的双亲都在通讯行业有着自己稳定的工作,便能为他提供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即便大形势下的教育正值百废待兴。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正确的引导和张益唐对数学的敏感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天分,让他入校后技惊四座,老师们都为他惊人的表现大跌眼镜。这为他今后执着于数学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期间,只要是数学题目,张益唐仅需听一遍,便能自己思考解答,并能在数学方面帮助周边的同学们,可见其数学天分如此了得,不仅仅是天分,他对数学的付出和执着俨然是一种迷恋,这种迷恋已非比寻常。 张益唐年仅9岁时便开始钻研马大定律,我想只有某个领域的天才才能在9岁时研究,普通的9岁孩童也许还被父母督促着学习吧,除了马大定律他还深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真的令人瞠目结舌,振奋不已。 求学的道路并没有给他一路绿灯,在高考机制还没有恢复的时候他便被分配到工厂工作,静待高考恢复,张益唐重拾信心突飞猛进,天才就是时刻准备着,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系,入学后的求学之路还是一路坦途,他顺理成章的连读了北大的硕士,并且成功取得了赴美留学的机会。 优秀的国内经历,在数学方面表现出的不凡,这让我们不禁认为,张益唐远赴国外更应收获颇丰吧? 挫败暗藏于人生路 求学之路并非全程一帆风顺,成功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大概也就是心理承受了吧,看能不能在这一片荆棘路上勇敢坚韧地走出来,坚持下去。 张益唐入学后的表现当然是锐不可当的,优秀的专业能力,追随当时的导师一起研究最为著名的雅克比猜想。他的导师在此领域有着较高的水准,并且潜心多年,可以给张益唐一定程度的帮助。 被攻击后导师却仍坚持自己的理论基础并没有任何问题,数学思维是严谨的,作为数学人,他的导师辛辛苦苦多年,很难承受被人质疑的一切,于是拒绝为张益唐完成证明,反而还退回了张益唐的毕业论文。 就这样几次三番之后,张益唐的毕业就总是被毕业论文所限。国外有7年没有毕业论文便取消其毕业资格的规定。就这样过了7年,他也被这毕业论文死死地拖拽了七年。最终学校不忍人才的埋没,只能更换导师来进行证明,才让他完成了毕业这个任务。 儿时的一帆风顺,并未给未来带来好运,终于毕业了的张益唐离开学校之时已是大龄,异国他乡环顾四周,何处为家? 虽已毕业但依旧没有导师的推荐信,在美国的毕业生里没有导师的推荐信就如同国内没有取得毕业证。意味着学生未得到导师的认可,不仅意味着能力不足,而且信誉度也欠佳。 在此情形之下,张益唐无奈从一位优秀的数学天才沦为了饭店刷盘子的服务员,兼职会计,身兼多职只为在此生存下去。那么都这样了回家不就好了吗?然而一身傲骨的张益唐并未有回国的念头,这在这里争一口气坚决不回家,回家之时亦要风风光光的证明猜想。 目标总在坚持中完成 1999年的张益唐生活的很窘迫,就在走投无路之时,他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去帮人代课,勉强有点儿工资,为了继续生活下去,虽然每天的生活看起来全部围绕着打工,但打工人并未被生活的压力压垮,而是日日充实。 虽然看似如同陀螺的他也有自己的中心点,那就是给他一路坎坷的雅克比猜想的推演,他坚信自己的天才能力,相信自己的专业水平,于是他不在基于导师的理论基础,重新钻研。 上天永远眷顾执着努力之人,2012年是个不错的年份,也是张益唐之年,他在辅导朋友孩子微积分之后困在脑海中各种疑问豁然开朗,便开始了《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这篇新论文。 张益唐茅塞顿开的新作很快就发了出去,他信心满满地静待审后消息。与此同时,他如同先知,他内心相信自己的成功并会被大众瞩目,如同孩童般远洋传信于亲朋好友,让他们静待在资讯里看到他的名字——张益唐。 2013年的张益唐58岁了,他没有辜负自己,没有白白付出那么多年、没有白白辛苦坚持那么多年,闪光灯下,各种媒体资讯上闪着他的名字,一届数学新星由此诞生,虽不年少但依然闪耀夺目。 他不再寄人篱下,不再身兼数职,也不再难以生存!他的数学证明成功地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曾经卡住他毕业论文的导师终承认了他的能力,荣誉和名利接踵而来,58岁的他终于在自己的人生路中等到了这一时刻,成功是基于他的专业能力,成于他的坚持不懈。生活之窘迫也并未阻挡他的前行之路。 成就奖、麦克阿瑟天才奖、杰出科学家奖等等奖项铺天盖地而来,一代数学大师由此而诞生了。喜从天降且络绎不绝。 小结: 张益唐回国了,并在2018年担任了山东大学承洞数学研究所所长以及兼职讲席教授。这个结果就如同暴风雨后的平静,平静的他闲暇之时是否还会回忆起自己洗盘子的年轻经历,是否也会成为他家族教育中的一个励志故事呢? 人生难测,时而惊喜连连,好运追随,时而生活如同恶梦窘迫不堪,然而不论是哪一种情形,我们都应感恩和坚持,感恩生活给我们好运让我们不然艰辛,坚持困难期待下一个时机。 他是撑起中国科学界的“巨人” 两弹一星功勋过半都是他的学生 钱学森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可以和民国时期的大师相比! 当年的大师们到底有多牛呢? 鲁迅、胡适、沈从文这些名字我们都太熟悉不过了,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其实那个年代的大师远远不止这些人,还有一些虽然不知名,但却在教育上堪称大牛的人物。 就比如说教育出半数两弹一星功勋的中国科学奠基人叶企孙! 有人说,你只要了解了叶企孙,那么你就相当于了解了一大半个新中国科学大牛,也了解了半部新中国科学史!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叶企孙的学生们占据了半部新中国科学史! 叶企孙生于上海,家族几代书香门第,但是在叶企孙之前,祖祖辈辈都是学文的。走入清末,西方列强纷沓而至,清朝的无力让中国蒙上一层羞辱! 很多人就总结啊!清朝为什么这么无力啊!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科学落后,没有科学技术,那只能被动挨打! 所以叶企孙的家族开始弃文从理,让下一代开始学习理科。 而叶企孙就是叶家这个下一代,从小叶企孙就非常聪慧,而家族也对他寄予厚望,所以在12岁那年,叶企孙考上了当时的清华学堂,也就是现在清华大学的前身。 在清华学堂叶企孙依旧拼命学习,因为他认为此时的中国缺乏科学教育,所以要想学好科学,必须去外面看看,看看外面的科学是什么样子,如果真的好,那么一定要把这样的科学知识给带回来,让更多中国人学到好的科学知识! 1918年,叶企孙考取了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他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而担任他导师的是当时实验物理学的大师,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布里奇曼。 布里奇曼对叶企孙非常关照,因为他看到叶企孙不止在物理学上有极高的天份,还非常刻苦努力! 作为一名导师,他非常喜欢这样的学生,因为他认为学习物理学天份很重要,可努力也同样重要,而两者都有的人,必然会在物理学中取得成就! 而后果然如布里奇曼所想的那般,叶企孙仅仅花了两年时间便测出了普朗克常数 h 值最精确的值,而这个精确度直到十六年后才被打破。 叶企孙在哈佛犹如一颗闪耀的新星,虽然华人面孔有时候会遭到歧视,但更多的人佩服叶企孙在物理学领域上的天赋和努力。 1923年叶企孙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哈佛立即开出了高薪职位想让叶企孙留校,而外面的一些研究机构也找到叶企孙说愿意给他提供高薪职位! 但叶企孙通通拒绝了!因为他时刻牢记着自己来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要把这些学到的科学知识带回祖国,祖国需要这些知识! 毅然决然回国后,叶企孙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此时还没有物理系,没有物理系那就建一个,于是叶企孙牵头创立了清华物理系,而后一批又一批的物理学人才从这里走出来,而这些都是属于中国的物理学人才! 而靠着这些人,打下了中国物理学的江山! 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呢? 比如中国的“卫星之父” 赵九章、“氢 弹之父” 彭桓武、中国核物理的奠基人王淦昌、“力学之父”钱伟长、“光学之父” 王大珩、“导 弹之父”钱学森………… 还有周光召、邓稼先、朱光亚等等皆是出自清华物理系,皆是叶企孙的学生! 新中国最高荣誉之一的两弹元勋功勋奖章,获得者叶企孙的弟子占了一大半! 而这是他对中国科学界作出的贡献,当然,叶企孙还不止对中国科学界作出了贡献,对中国数学界,叶企孙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当年华罗庚先生惊才艳艳,但对于进入清华数学系任教很多人都觉得不合适,因为华罗庚先生只有初中文凭。 但叶企孙力排众议说:我希望大家认真看看华罗庚先生的论文再说话,我与华罗庚先生多次交谈过,在数学上他使我受益良多。以我个人判断,不久后华罗庚先生将成为我国数学领域最闪耀的星辰! 不得不说,叶企孙先生的眼光真的特别毒辣,华罗庚先生此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之一,如果起个排名,那么华罗庚肯定会排在数学大师的前三位。 华罗庚进入清华之后,清华的数学系立马壮大了起来,还培养出了陈省身这样的顶级数学大师。 叶企孙原本在物理学上极具天赋,但是回国之后他想着光靠他一个人,中国的物理学是无法强大的,所以他决定投身于教育,这才有了后来惊才艳艳的众多中国物理学家! 其中很多名字我们都非常熟悉,比如说李政道和杨振宁,这两位物理学界的大牛便是叶企孙的弟子,李政道和杨振宁同时因为宇称不守恒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此后投身于帮助中国留学生出国学习,也培养了许多人才。 而杨振宁此后继续在物理学的路上发光发热,成为了当世物理学界第一人! 对于这位老师,他们都非常感恩,比如杨振宁当年回国,第一个见的人就是叶企孙! 叶企孙还有一个弟子叫做赵忠尧,赵忠尧被称之为“第一个本该得诺奖的中国人!” 赵忠尧于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本来中途因为家境困难准备退学,幸好叶企孙发现了他的天赋,于是把他带到了清华,一边担任助教一边上课学习! 而在两年后,叶企孙推荐他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而随后赵忠尧在实验中发现硬伽马射线通过重金属时,会产生成对的正反物质,然后两者迅速消失,并演变成光子。 这在物理学界被称之为湮灭现象,而这是人类第一次观测到湮灭现象! 这个实验其实有两个成果,第一个是反物质,第二个是反物质的湮灭现象! 光凭这两个成果,其实都可以得两个诺奖了! 但因为是中国人的身份,赵忠尧的成果受到了质疑,而提出质疑的两位科学家重复赵忠尧的实验时也发现他们得出的成果和赵忠尧的成果完全相反! 这两位科学家皆是当时科学界的大牛,人们更愿意相信所谓的权威,而不相信这位留学的中国科学研究生! 就这样,赵忠尧失去了诺奖! 而很多年后,科学界才发现,当年那两位科学家所实验的方法根本没有按照赵忠尧的实验方法来! 没有按照赵忠尧的方法实验,自然没有得出赵忠尧的实验结果! 这也是 历史 的一大遗憾,因为赵忠尧原本可以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奖的人,但由于其他人的错误,把赵忠尧的荣光给埋没了。 所以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才说:“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而像赵忠尧这样厉害的弟子,叶企孙还培养了许多,所以才说打开一部中国科学发展史,半部都可以看到叶企孙的名字! 叶企孙原本在物理学领域上有着极高的天份,如果他专心搞科研,那肯定会获得更高的荣誉,但当年的叶企孙为了让新中国拥有更多科学家,他毅然决然放弃掉自己的天份,投身于教育,为祖国撑起了科学的半壁江山! 像叶企孙这样无私奉献的科学先辈们还有很多,这些科学先辈们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放弃了外面的高薪职位,他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奉献到了这里,他们把所有的血汗化为了新中国崛起的力量,他们的目标就是让新中国从此可以真正地挺强腰杆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