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日下午,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北京召开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听了大家的发言后动情地说,正是由于你们这些在外面的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凭借自己善良的心灵、勤劳的双手、顽强的毅力,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用自己满腔的热情,树立了我们河南人在外的良好形象。大家的经历和发言,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有追求就有创造,有激情就有梦想,有责任就能树立形象,我们中原崛起很需要这种精神。 “三平”精神既是卢书记对河南人的高度赞誉,也是他对河南人民的殷切期望。“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懈追求,生活、工作才有意义;“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热情贵在持续;“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对党、民族、国家,对事业、家庭、他人、自己都要有责任感。不管是历史上的愚公移山精神,还是当代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都体现了河南人吃苦耐劳、勇于担当、踏实进取、自强不息的道德精神。洪战辉、曹爱文、李学生、断桥处舍身拦车的河南三民工等,他们身上都体现着河南人所具有的四种特质: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和侠肝义胆。他们不仅代表着河南人的形象,更彰显着当代河南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新时期河南道德精神的概括、拓展与提升,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实现河南的科学发展和中原崛起必须弘扬这种精神。 “三平”精神是对河南优秀文化的历史继承,更是河南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体现和最新概括。河南人总体性格内敛,平时显得“平凡、平静、平常”,但有一种内在的精神特质,有着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自古以来,中原儿女就有吃苦耐劳、朴实肯干、勇于担当、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为了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河南人孜孜以求、永不放弃。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已经融入河南人的血脉,成为我们克难攻坚、不断前进的宝贵财富。“三平”精神是中原文化优秀内涵的历史传承,是河南人精神内核的发扬光大。“三平”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河南的传承,是以求真务实的理性、敢闯爱拼的勇气、爱国爱乡的情怀为主要内容的河南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展现和最新概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河南文化和河南精神相互交融,始终是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三平”精神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在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三平”精神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持续升华、不断完善,成为河南人民良好精神风貌的有力体现,成为新时代的河南精神。 “三平”精神凝聚着河南人民的精神品质,展示出新时期河南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三平”精神突出理想追求。当前,河南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和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追求构成了“三平”精神的基本内容。“三平”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河南实践中的主流价值观,反映了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脚踏实地、满腔热情地为实现河南建设目标而奋斗的伟大追求。“三平”精神突出求真务实。“三平”精神讲的理想是平凡中的追求,是满腔热情和务求实效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奋斗。建设科学发展、和谐繁荣的河南的过程,就是河南人民按照“四个重在”的总要求努力工作、大胆实践,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过程,就是对河南发展路子不断探索的过程。“三平”精神突出责任意识。加快中原崛起,需要河南人民怀着极强烈的责任感把每一个平凡的工作都作为服务河南、建设河南的光荣使命,忠诚履职、形成合力,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平”精神体现了当代河南人的人生价值观,折射出河南人的高尚道德追求。实践证明,河南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育和形成、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丰富和发展的“三平”精神是河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新的辉煌。中原大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长期的传统美德熏陶,铸就了中原儿女淳朴善良、吃苦耐劳、踏踏实实、侠肝义胆、知难而上的群体性格。黑格尔说,精神是时代最盛开的花朵。“三平”精神突出的是求真务实,倡导的是持之以恒,与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是当代河南人价值观的有力体现,是当代河南人高尚道德追求的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影响,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但不管怎么变化,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都不会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都不能缺失。“三平”精神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底线,需要牢牢守住。现在,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倡导“三平”精神。在建设河南的实践中,“三平”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河南的现实表达,已经融入河南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怀,成为他们的理想追求和行为规范,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河南人民努力践行“三平”精神,把伟大的追求和满腔的热情转化为认识和把握河南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成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拼搏进取、改革创新以及推动河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平”精神是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对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要求。教育事业崇高而光荣,教育工作平常而责任重大。当前,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拥有难得的机遇,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化解问题,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解决好思想问题、认识问题、精神状态问题至关重要。应该说,“三平”精神为我们解决好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最佳载体。因此,我们要全面深入地学习“三平”精神,把握内涵,领会实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平”精神上来,真正做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发展的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去。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要在平静之中充满激情,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执著追求;要在平常之中保持强烈的责任感,明白自己肩上担负的使命,认真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要爱岗敬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争创一流业绩;要上好每一节课,既教书又育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教育学生常怀平静之心、常做平凡之事、常负平常之责,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勤奋学习、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教育工作很平凡,但平凡不等于平庸,只有在平凡之中追求伟大、在平静之中怀有满腔热血、在平常之中保持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创造,对人生境界的提升。 (作者系河南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责编:路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