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度过青春期 从儿童过渡到成年的中间期,叫“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 青春期是儿童开始进入发育高峰期,它是人由儿童走向成人的过度阶段。这个时期是人体发育迅猛、心理变化急剧的时期,也是性萌发并趋向于成熟的时期。学生进入中学,大都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专家们认为,人的一生没有一个时期比青春期更令人操心的。这一时期的学生既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拿主意,但由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在不稳定的时期,其情感意志、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还比较低。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偶尔成功便盲目骄傲,一旦受挫,就垂头丧气,信心动摇。因此,了解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学生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老师要关注和帮助 老师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人,也是学校改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就总体而言,每个教师都应是心理辅导员,他们都应拥有心理卫生青春期保健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熟悉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特征,培养学生心理承受以及抗压能力,进行因材施教,这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知识、能力,使得专业心里辅导和非专业渠道并驾齐驱。 第二,父母要正确引导和沟通 作为青春期的孩子的父母,应该采取健康开明的态度,提高认识,多抽时间和孩子沟通,给他们做出正确的引导。有些家长总担心自己孩子的会“学坏”,不知道跟孩子聊一些成人的话题。大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开明的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一面让孩子误入歧途。 第三,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通过课题教学的优化、科学教育的渗透、课外活动的熏陶和学校隐性教育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父母和老师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 由于现在科技发达,青少年接触社会多,很多问题若得不到正确引导,他们可能通过不正当途径去做自己想的事,最后受到毒害。通过以上介绍的可以帮助青少年逐渐的走向成熟,走出迷茫,认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同时培养一定的处事以及抗压能力,在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