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岩性识别是火山岩储层研究的基础。 在火山岩储层评价过程中,由于火山岩岩性定名方法的不统一和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的不完善,给火山岩储层的评价工作造成困难,制约了火山岩储层评价技术的发展。 因此,准确识别火山岩岩性已成为石油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火山岩的识别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Sanyal等人(1979)针对流纹岩、玄武岩和凝灰岩的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和声波测井曲线的绘制了直方图和交会图。 Benoit等(1980)讨论了在玄武岩、流纹岩、英安凝灰岩以及花岗岩上密度、中子、声波和自然伽马测井的响应。Khatchikian(1982)针对阿根廷某盆地的火成岩地层,在前面两人的基础上利用密度-中子、密度-声波测井频率交会图、M-频率交会图和Z值图等对岩性进行了识别。 这是国外测井技术在火山岩识别上的发展过程。 在国内,主要分为3个主线发展。
1.在测井技术方面
黄隆基等(1997)分析了火山作用过程,总结出一套利用测井方法研究火山岩岩性、岩相的基本方法,将测井技术成功应用于火山岩的识别中。 朱爱丽等(1997)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致密玄武岩测井响应特征,利用测井相分析技术详细地确定了大港油田枣北地区沙三段的火成岩岩性。 潘保芝(2003)运用测井数据对应分析法进行火山岩岩性识别,并且在大庆油田进行了实际运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陈钢花等(2001)总结了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层微电阻率成像图像识别模式。 杨申谷等(2003)在地层划分方程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建立大洼油田火山岩地层的测井识别方程和测井识别图版。 张剑等(2006)针对辽河油田火山岩储层,利用元素测井资料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的岩性识别方法,将元素测井技术引入了火山岩岩性识别中;王飞等(2008)利用地球化学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岩性。
2. 交会图技术方面
范宜仁等(1998)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利用交会图技术有效识别了该区的火山岩岩性,并对裂缝进行了有效识别。 交会图技术被引入火山岩识别中。 赵建等(2003)针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地层,利用密度、自然伽马、声波、电阻率、针铀等测井数据两两交会识别岩性。 王薇等(2006)建立了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岩性识别方法采用了交会图法和主成分分析。
3.聚类分析法方面
陈建文(2000)对于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的研究从优选测井资料入手,主要采用聚类分析法,再利用优选后的数据交会识别火山岩岩性,将聚类分析法引入。 魏斌等(2003)在综合资料标定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法有效识别了大庆徐家围子地区的火成岩类别。
王拥军等(2006)在这些前人的基础上利用元素测井资料制作了元素交会图,又利用元素与常规测井曲线制作交会,结合两者对其研究区块的火山岩岩性进行了有效识别。 张莹等(2007)给出了玄武岩、安山岩等熔岩类及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火山碎屑岩类的FMI识别模式图。 此后,席道瑛等人(1994),夏宏泉等人(1996),邹长春等人(1997),张洪等人(2002),刘为付等人(2002),潘保芝等人(2003),张世晖等人(2003),张平等人(2009),均利用模式识别里的神经网络原理对各自地区的火成岩岩性进行了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