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总结了2010年被新闻格外关注的10个人,他们也许处于社会纠纷的焦点,也许身在留言侵袭的中心,总之,他们是2010年中,最受争议的人,其人其事,倘若放在历史长河之中,可能只是沧海一粟,倘若仅仅是过去的一年,则不能不提起他们。记住2010,也就记住了他们。最尴尬方舟子:斯文谁顾忌 关注度:☆☆☆☆☆ 2010年8月29日傍晚,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中,以他爱人的名义发布了一条微博:“方舟子刚刚遭到两个埋伏歹徒辣椒水和铁锤的袭击,受轻伤。” 对于被袭事件,方舟子表示,他与任何人都没有私人恩怨,“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就是因为揭露了这些造假,他们个人的利益被我触及到了,买凶来报复。”对此,方舟子还透露,遇袭之前最近一次接到恐吓电话是2010年7月2日,电话连号码都不显示,对方称“这几天有人要整你,小心一点”,方舟子在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去派出所报案,但随后却不了了之。 2010年9月21日,方舟子被袭案主要犯罪嫌疑人肖传国因故意伤害罪在上海浦东机场被警方抓获。10月10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进行了一审宣判。法院认定,5名被告人寻衅滋事罪名成立,肖传国、戴建湘均被判处拘役5个半月,其余3名被告人则分别判处4个月至一个半月不等拘役。 评点:暴力并不能解决科学问题,但暴力能够解决科学家。只是以往使用暴力的大多站在科学的对面。如今却连科学家本身都开始使用暴力了。因学术问题而导致暴力事件,不管对于方舟子,还是肖传国,甚至是学术本身,都是难掩的尴尬,真是斯文扫地了。 最沉痛 蔡定剑:谁定平世剑 关注度:☆☆☆☆ 2010年11月22日凌晨3点半,医生拔下呼吸机,55岁的著名宪政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与世长辞。 蔡定剑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后辞官入学,他说:“职务越高,越不应该发表个人看法,在机关工作,条件、环境都不错,但自己的研究涉及的都是政法领域的敏感问题,如果总以官员身份表达个人意见很不妥当,不如选择做学术研究。” 蔡定剑涉猎的学术领域包括历史变迁、民主法制、财政税收、观念价值等,近年来,他还抨击腐败、扶助弱势群体、关注基层实践。 蔡定剑关心选举治理,他认为:“说农民素质太低,搞不了选举,完全是一种主观想象。”他曾做过大量调研,继而得出结论,公民的文化素质,并不能决定他的政治参与能力。近两年来发生的四川罗江县人大代表创新、四川雅安党代表改革、上海闵行区委全委会改革等政治改革事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去年6月份的一次例行体检,蔡定剑被查出胃癌已转移肝部,且已到晚期。面对病魔,蔡定剑说:“我曾是一名战士,我现在还要像战士一样战胜它。” 评点:蔡定剑去世后,媒体称“世无定剑谁举旗”。在普通人中,蔡定剑也许不是特别有名的人。然而,在学术界,这个名字则意味着一座绕不过去的高峰,大多数研究法治、研究当代社会的人,以蔡定剑为楷模。蔡定剑之剑,乃平世之剑,非荆轲辈之剑。 最矛盾 郑渊洁:作秀与作协 关注度:☆☆☆☆☆ 2010年4月25日,著名作家郑渊洁发表博文,宣布退出中国作协。 郑渊洁提出了三条退出的理由,一是耻于与某些委员为伍,二是认为国家已经没有必要维持作协,三是坚信作协产生不了好的作品。 他在文章中称,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难以促进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曹文轩在玉树地震发生后对灾区人民表现出的冷漠,令人失望,自己不能与如此“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为伍。郑渊洁对于作家的经费制度也表示批评,他在文章中说:“《中国作家协会章程》第30条表明,作协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每年这笔数目不菲的钱用于各地作协给200多名驻会专业作家(其中多数是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按月开工资和维持作协的日常办公。” 郑渊洁退出作协,并非第一次,在退出中国作协前一年,也就是2009年6月,他声明退出北京作协,退出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作协管理水平下降,一个是自觉受到排挤。 郑渊洁是1981年加入北京作协,1985年加入中国作协的。在两个作协待的时间分别是28年和25年。 评点:郑渊洁退出作协,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愤怒,其实都无关紧要。对郑渊洁来说,只是识时务行动,他退出作协,进入市场,成为与时俱进的那一个人;对于作协来说,已然成众矢之的,也不多这么一回,一个郑渊洁的退出,不说明什么。重要的是,郑渊洁们开始退,作协又如何进?最路人 周孝正:宁鸣而不默 关注度:☆☆☆☆ 2010年10月9日,微博上有消息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周孝正遭到校方停课”。 该微博发布了一段90分钟的周孝正讲座视频,周先生剖析当代中国社会现象,全场演讲一气呵成。他的课讲得有理有据,不时引用公开的权威资料佐证其观点,语言也风趣幽默,台下不时传来笑声和掌声。发帖者还用文字注释该视频说,“周孝正是人大四大名嘴之一,人称单口相声之王。”该消息表示,因为周孝正的社会学讲座太出位,针砭时弊、揶揄史说,大受学生欢迎的同时,引起一些人紧张,“学校已经停了他的课,不让他毒害祖国的下一代了。” 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以针砭时弊著称。在微博爆出被停课消息之后不久,周孝正在采访中澄清,他今年63岁,已从学校退休,属学院返聘教授,并没有收到任何停课的消息。此外,人大教务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校方没有停过周老师的课,现在周孝正已经退休,尚不清楚学院有没有安排他的课程。 评点:周孝正连续两年将“被……”评为年度流行语法,没想到自己也终于“被”了一回。周孝正关注的领域非常多,文化、社会、经济……而且往往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这恐怕也是他被称为“名嘴”的原因,不过他自己不太喜欢“名嘴”这个词,他说“名有美名丑名”,不分美丑的名显然不是他想要的。2010,笑了哭了,皆成人间恩怨最是潮起潮落,最是他们 月满则缺,物成有败。世间的事,无非是人来人往。有的人一笑即忘,有的人耿耿于怀,不同的态度决定不同的结果,或成朋友,或为仇雠,不过是一念之间。 然而,也正是这不同的人生态度,才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才有了无数让人记忆犹新的故事,这是人的故事,是人的世界,他们即是我们。最淡定 金庸:两渡生死劫 关注度:☆☆☆☆ 今年,金庸大侠两次险些“被死亡”,第一次是6月,有网帖爆料“金庸逝世”,惊动了全国媒体。但是金庸好友倪匡、潘耀明等人及金庸创办的《明报》很快出面辟谣,各界纷纷指责谣言发布者“没有道德”。 2010年12月6日下午,微博上再爆消息称:“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于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消息一出,便引起网友诸多质疑,这也难怪,这些年“被死亡”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了。消息发布后的第一个回复就是“求证,这是真的吗?”可见网友已经有足够的免疫力。 果不其然,该消息发布后仅22分钟,著名媒体人闾丘露薇就在微博上辟谣,称证据有两条:“其一,金庸前一天刚出席树仁大学荣誉博士颁奖仪式。其二,香港根本没有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她还批评造谣者“太不专业”。随后,专栏作家“老榕”、“王星WX”等人也站出来,表示该消息纯属造假。 再过一个小时,已有媒体发布消息,称已从香港记者处得到证实,金庸身体无恙,听闻去世假消息后,老人家并没有生气。 评点:名人“被死亡”,金庸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和信息的发达与否没有关系,而是人的一点点小心思而已。这一点儿小心思,说是嫉妒也可,说是诅咒也行,其实无伤大雅。全都光明磊落,那不是人间世界。金大侠一年两度生死,经历多了,也自然淡定了。最神话 李一:长生而迁去 关注度:☆☆☆☆☆ 神仙李一,无疑是2010年最搞笑的人物了。7月24日,方舟子发了一条微博:“某周刊吹完‘少林隐僧’就吹‘神仙’李一。‘道长李一的皈依弟子超过3万,一半在商界;而另一半中,政界、演艺界、学界的精英亦不乏其人。凤凰卫视的刘春、杨锦麟、窦文涛、梁文道、王鲁湘都是仙友。’” 一篇微博,揭发了一场惊人,网友们遂开始寻找李一的种种“神迹”,原来李道长精擅辟谷、养生、水下闭气、身体过电种种绝技,并且在各个媒体上有无数的表演。这位“以道家精神倡导人类新文明”的道士,早就被很多人捧成了“活神仙”一般的人物。 随即,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假开始了,人们这才知道,原来这位“活神仙”以养生为名,假造履历、结识权贵、把魔术当仙术,行种种敛财、色之事,上演了一场平步青云的好戏。最终,揭穿后的李一辞去了所有的职务,留下“反思过去,修行未来”八字箴言,选择无限期闭关。看起来还是不太愿意放下“神仙”身份。只是不知道他修的是什么行,闭的是什么关? 评点:《说文》曰:“仙,长生迁去也。”长生是中国人永远抹不去的渴望,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莫不如此。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其实长生早就实现了,原始社会人们的寿命不过20年,解放前平均寿命也只有35岁,现在已经到72岁,岂不是长生。既然世人都已成仙,李一道长也该“迁而去之”了,何必在红尘中打滚儿。最激动 周立波:前恭而后倨 关注度:☆☆☆☆☆ “海派清口”周立波今年在微博上很活跃。年初,与老大哥关栋天“一拍两散”后,周立波立刻在微博上抛出了经典的“鱼翅泡饭论”,被不少网友批评为“令人心寒”。年中,周立波又以“教父伪善论”暗讽关栋天。到了年末,周立波又先后发表“自宫论”、“公厕论”等,与网友“开战”半月有余。 高潮出现在最后的骂战中。从周立波跟评论者谢勇论战开始,到之后与无数网友群战,其中“自宫”、“私粪”等不雅词汇频现,微博上甚至发起了“拒当周立波粉丝”的活动,而周立波则一反以前批评时政的态度,呼吁政府整顿网络,实行网络实名制,且公开宣称,要和网络暴民开战。 这一场骂战迁延日久,不少名人牵扯其中,但重点还是周立波单枪匹马“群战”网友。最终,周立波以关闭自己的微博和评论系统结束了这场“骂战”。12月,在“骂战”休止后,《人民日报》以不点名的方式暗批周立波,称个别公众人物“‘脱下西装’,与网友爆粗对骂”,并奉劝公众人物应“珍惜自己的话语权,用好自己的话语权”。 评点:周立波在电视上以针砭时弊而被众多网友追捧。然而,成名后的周立波最终走到了网友的对立面,和网友大开骂战。苏秦问他嫂子说:“何前倨而后恭也?”网友也要问问周立波,“何前恭而后倨也?”最猖狂 李启铭:我爸是李刚 关注度:☆☆☆☆☆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并且衍生出来一个词,叫做“拼爹”,世间的竞争,不拼本事,不拼学历,唯独要“拼爹”。 事件的过程并不复杂,不过其引发的议论却久久不散,网友们在网上极尽调侃,有以《我爸是李刚》为题的网络歌曲,词曰“横行路中央,轿车轻飞扬。黄土地里养育着咱那霸道的爹娘。平凡的模样,可咱爸是局长……我叫小霸王,撞死人我不用慌。这是为什么呢,天塌下来有人扛。”也有网友在网上用“我爸是李刚”玩造句大赛,句云:“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你爸是李刚;商女不知亡国恨,还说我爸是李刚 ”…… 评点:很久前网上有段子:你别跟我狂,我哥秦始皇……如今看来,李刚显然要比秦始皇更有威慑力。你哥秦始皇,不过让别人不跟你狂,你爸是李刚,却能撞死人当没事。其中差距,不可以道理记。真是网友所说,“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李刚”。最丢脸 唐骏:窃国者诸侯 关注度:☆☆☆☆☆ 2010年7月,方舟子,又是方舟子,在微博上连续发表几十条消息,称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打工皇帝”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系造假。 微博称,有两项关键证据证明唐骏学历造假:一、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校友名单中没有此人,二、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中找不到此人的论文。其后方舟子更称根据查证:“在 2001年之前加州理工学院就没有华人得过计算机博士学位,到现在也没有姓唐的得过。” 作为被质疑方,唐骏在央视上回应称,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加州理工学院(或大学)的博士,也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曾经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他拿的是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是获得认证的。方舟子随后又指出,加州的西太平洋大学是没有获得认证的、卖文凭的野鸡大学,被称为“文凭工厂”。2004年,美国总审计局特殊调查办公室在调查报告中将西太平洋大学、巴灵顿大学、拉科罗斯大学等若干所学校认定为标价贩卖文凭的“文凭工厂”,从不提供授课指导,且学费需要一次付清。 点评:唐骏的学历问题被人从他的畅销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发现。这本书曾经受到社会学家的严厉批评,“唐骏年薪一亿,倘若可以复制,岂不是全世界都是亿万富翁?”而且,学历问题被堂而皇之地发现于他自己写的书中,似乎并未加以掩盖。庄子云:“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如今窃学历者,可为亿万富翁也。 最勇敢 陈晓明:特立而独行 关注度:☆☆☆ 如今,当代中国文学,似乎已成落水狗,人人可打。“文学已死”似乎也是多数评价者所持有的观点。所以,在这个时代,倘若为当代文学说好话,自然是要有一点儿勇气。 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陈晓明11月初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汉语小说有能力处理历史遗产并对当下现实进行批判……有能力概括深广的小说艺术。”陈晓明还举出贾平凹、阎连科、莫言、刘震云四位作家的作品为证。 观点一出,引起诸多批评,其中,清华大学教授肖鹰表示:“我认为,当下中国文学处于非常的低谷——不应有的低谷。原因有二,一是文学遭遇了来自电子媒介艺术的冲击,被边缘化;二是文学的自由创作精神和理想意识严重退落。” 实际上,社会对于陈晓明的观点,批多赞少,陈晓明表示:“我说这句话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是不会有人同意的,我是孤掌难鸣,在今天我会更加的孤立。” 评点:在众口一词的赞誉中批评,很难;在众口一词的批评中赞誉,则尤难。事实上,大家都骂的,未必就是坏的,问题在于,谁有慧眼识真身?陈晓明是专业的学者,他的观点自有其逻辑,批评文学的也多是学者,也自有理由。谁是谁非,说不清楚,还是网友道破天机:“文学,那是一个传说。”
网络语言有优势:专家教你理性看待 就网络语言出现在中学生作文中的利弊,以及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问题,记者采访了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青海省语言学会会长王培基老师。
王教授告诉我们,网络语言从本质上来讲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使用的基本词汇、语法都来源于现代汉语,对于网络语言的出现,语言学界一般持宽容的态度,因为网络语言的出现以及流行是大势所趋。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中学生都对网络语言很感兴趣,他们愿意自己创造,也愿意使用。
而网络的普及,也使得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被网络语言影响。王培基教授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引导的态度,没必要过分忧虑,要看到这种现象有利的一面以及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网络语言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利的一面在于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网络语言,会给大家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
但是网络语言有其特定的特征,就是言简意丰,因为是在虚拟网络中交流,所以隐匿了语境、忽略了网民自身的文化身份背景,在此时语言成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谐音、双关、比喻、符号以及英文或汉语拼音缩略词的运用,使得表达更为生动形象,但网民使用这些语言也是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定的,比如缩略词通常是取英文或汉语拼音的头几个字母组成,“KK”就是“快快”,“JJ”是“姐姐”。关于难以理解可能主要在于网络语言对一些词汇的理性意义作了别解,刚开始人们觉得难以理解,“你是一个善良可爱有气质的MM”这句话,在网络中“善良可爱有气质”都不再是本来的意义,“善良”是“善变、没良心”、“可爱”是“可怜、没人爱”等等。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语言的一种变异现象,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常规的语言现象、用法,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利于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并且现代汉语有一种过滤的特质,一些不利于运用的会被自然淘汰,但这并非朝夕可以完成的,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语言的发展演化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中学生喜爱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
网络语言有优势:专家教你理性看待 就网络语言出现在中学生作文中的利弊,以及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问题,记者采访了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青海省语言学会会长王培基老师。
王教授告诉我们,网络语言从本质上来讲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使用的基本词汇、语法都来源于现代汉语,对于网络语言的出现,语言学界一般持宽容的态度,因为网络语言的出现以及流行是大势所趋。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中学生都对网络语言很感兴趣,他们愿意自己创造,也愿意使用。
而网络的普及,也使得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被网络语言影响。王培基教授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引导的态度,没必要过分忧虑,要看到这种现象有利的一面以及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网络语言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利的一面在于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网络语言,会给大家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
但是网络语言有其特定的特征,就是言简意丰,因为是在虚拟网络中交流,所以隐匿了语境、忽略了网民自身的文化身份背景,在此时语言成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谐音、双关、比喻、符号以及英文或汉语拼音缩略词的运用,使得表达更为生动形象,但网民使用这些语言也是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定的,比如缩略词通常是取英文或汉语拼音的头几个字母组成,“KK”就是“快快”,“JJ”是“姐姐”。关于难以理解可能主要在于网络语言对一些词汇的理性意义作了别解,刚开始人们觉得难以理解,“你是一个善良可爱有气质的MM”这句话,在网络中“善良可爱有气质”都不再是本来的意义,“善良”是“善变、没良心”、“可爱”是“可怜、没人爱”等等。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语言的一种变异现象,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常规的语言现象、用法,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利于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并且现代汉语有一种过滤的特质,一些不利于运用的会被自然淘汰,但这并非朝夕可以完成的,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语言的发展演化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中学生喜爱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
最好别用网络语言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
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
“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
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
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
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
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
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
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
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
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
如今的80后,90后,言语中都带有这“恐龙”“酷”等新兴词汇,尤其是我们这一代90后,在如今网络盛行的时代,网络语言甚至成了自己的座右铭,有的网络语言更是“屹立”在一些报刊头条上。
问问题不问“什么”,而是问“神马”。达到自己的目标或满足了自己以后,会说:“太给力了!''.有压力就会说成有“鸭梨”。网络词汇在我们身边简直无处不在,有一次,我问表弟一个题目,他不顾一屑的说:“这一类题目,对我来说,神马都是浮云!”我当时没有弄明白,而他却说:“这是网络新词汇,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的意思。
网络语言,它如同网络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他的出现好像是一种必然,新文化运动时,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们的文章进入了白话文的时代,很多新文字也沿用至今,所以说,网络语言的出现好像是一种必然,有些还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了几丝情趣.
但是,我认为,网络语言的出现弊大于利,有事我挣得听不懂这些乱七八糟的词语和句子,用一句话说简直就是“雷人”!怪不得有些大人们无法接受,而有些人却很容易接受,而这一类人无非就是所谓的“时代先驱”和“潮流前线”,与之相反,有的人却落伍了,我从心底里想说:“我不想接受这些东西!”有些东西说好听一点是“恶搞”,而说难听一点,简直就是糟蹋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我觉得应该要有人站出来反对,不然的话,我们只能慢慢的去适应这股潮流,而再过几十年,那么未来汉语就是一些掺杂着字母与符号的一连串令人费解的语句,而所谓的中华文化,则会被“灰常杯具”(非常杯具)地被人们抛在脑后,想想那时候,我们可真的是“伤不起'了。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人们的身边,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当阻止这股潮流,但是,能行吗?我们是应当阻止这股潮流,还是阻断扼杀呢?网络语言的存亡,还得看人们的思想了。
现在,不少学生张嘴就用“偶”、“晕”、“稀饭”、“强”、“顶”等网络语言交流,这些语言有时还会出现在日记、作文中。
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组教研组长杨雪珍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有这样一句话:“上个星期天,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在100玩,GG的GF一个劲地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看了之后,搞得老师一头雾水。碰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老师一般都会用红笔圈出来,旁边打上问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诸如GG(哥哥)、MM(妹妹)、偶(我)、美眉(女孩子)、拍砖(批评、点评)、菜鸟(新手)、油墨(幽默)、果酱(过奖)之类的网络语言太平常了,孩子们几乎是脱口而出。他们认为网络语言活泼生动,轻松有趣,和同学网上聊天、书信往来,都会用类似语言,有时顺手就会用在日记和作文中。
“如果现在的学生连网络语言都不懂,那就有点‘悲催’了。”杨雪珍开玩笑说,网络语言可以用在口语中或非正式书信中,但在正式考试中,还是不赞成使用网络语言的。
网络语言在作文中被灵活运用,有时候确实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宏志班语文教师王燕举例,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是一台286,内存不足,反应迟钝”。但王燕认为,在课堂上还是要提醒学生谨慎使用网络语言,因为网络语言会让阅卷老师觉得运用语言不规范,从而影响分数。
网络语言被允许在写作中使用需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词语已经约定俗成、意思被公众熟知;二是必须符合语法和修辞规范。比如“给力”这种《人民日报》都已用过的词汇,适当的时候是可以使用的。但那些只是为了好玩,没有太大意义和价值的,一般不建议使用。
“网络语言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语言样式,它新颖、幽默、有特点,满足了新一代青少年儿童对于个性的追求,但是他们对于正确使用这种语言的情境则缺乏明晰的判断标准。”郑州市回民中学高一(17)班的语文教师党蓉蓉说。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印记明显的语言表达方式。从类属上看,它符合新词新语“产生时间短”的特点,从广泛意义上来看属于新词新语范畴。但是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新词新语,而能够经过实践检验,被人们广为流传、长期使用的却是很少一部分。
学生在生活中所使用的新词新语,常常是具有时新性的这一类。诸如前不久从台湾娱乐节目《大学生了没》流传出来的“hold住”,从咆哮体衍生而来的“有木有”。这类词语,虽然“新”,但并不能被社会大多数阶层所使用,其代表的,也只能是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而新词新语除了“时限性短”这个特点以外,还应具有普遍性大、兼容性强、层面性明确的特点。
显然这些时下流行的、被学生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在这几个特点上是欠缺的。严格说这类语言并不能纳入狭义上的新词新语范畴。在正规的场合,比如,中招、高招考试中,这类网络语言是禁止使用的。而在语言使用规范程度不高的场合可以使用。
郑州第八十一中语文教师张寒表示,教学中,老师会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要规范用语,不允许使用网络用语,不允许出现英语单词等。
这些个性化的网络用语颠覆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能够很恰当地表达调侃、戏谑、语塞、反讽、感叹等语义,还能为忙碌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用网络新词语有可能在瞬间营造‘你懂的’这样一个和谐默契的意境”。
“每个年代都有它的热词,比如我的父辈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提到铁娘子、大串联这样的词都会深有感触。”杭州清泰实验学校语文老师杨冰认为,现在网络发达,这些词语传到网上就成了网络热词。这些大家喜欢的热词,从某个角度看,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色。
“……在外太空偶终于看见了这个走召弓虽的sp,一见到偶他居然使出了久已失传的khbd,偶狂晕,kao,外星人也用这种x3l的招数,晕死了……”如果你可以顺利地读懂上面这段小学生作文,我会佩服得五体投地,还会颁发给你“网络超人”的名誉!把网络语言搬到作文里,这已经不再是新鲜的事情:“我”变成“偶”,“强”变成“弓虽”;不说看不懂,要说“晕”;不满叫“靠”;提意见叫“拍砖”;喜欢叫“稀饭”……这些新鲜而另类的词语或多或少都曾出现在我们的作文里。
现在,彤彤姐姐想知道大家的看法:写作文,用网络语言好不好?看看同学们的辩论吧!相信你读后会有自己的观点的!江苏省南通市师范二附小张洪涛老师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冒石宏老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宋庄镇郑庄小学徐继立老师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刘金芳老师人是随着时代进步的,当然文明也是随时代变革的,其中也包括文字。
关于网络用语的作文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包括高中生在内,在网络这本百科全书中,汲取了各种各样的营养成分,包括“网络词语”.
每条“网络词语”的产生,都有一段众人皆知的故事.或催人奋进,或悲催无奈,或醒世育人.人们知其意迷其态,为“网络词语”的出现叫好.一个“正龙拍虎”,把人们从“叶公好龙”的远古拉回了现实.一句神马都是浮云,让人深知故事其后的深刻内涵.一个给力,解决了许多研究文字之人在某些句段里找不到恰当之词的困惑.
每条“网络词语”的作用,显然给力了文学的发展,推进了社会进步.相对创造力、好奇心都很强的高中生,接受并用上“网络词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高考作文中,用上几个或多个“网络词语”,无非想表达一下自己最真实最想表达的感受和判断.如果高考作文卷不能容忍“网络词语”,那就是否定了网络,否定了进步,否定了年轻人的创造力.
虽然上海语文阅卷的负责人已经明确否认上海今年高考语文作文出现“神马”等网络词语将被认定为错别字扣分,但他的“必要提醒”也充满让考生和家长恐慌的威胁:许多人包括阅卷教师都不明其意,用在作文中就有可能被定为错别字而扣分.
显然,连这位负责人心里也没底,不敢保证“网络词语”在高考作文卷中免遭封杀.这对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心里可能满是疑惑、迷茫与不解.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做好叮嘱和引导,在“网络词语”不为认可的时候,还是告诉考生不要用了.
虽然负责人说的很委婉,叫谨慎使用.但万一遇到有些阅卷老师真被“网络词语”考住了,他的大笔一挥给个红叉,那可是决定考生前途命运的大事.所以,对负责人“谨慎使用”的劝告,我们应该理解为“绝对不用”,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
“网络词语”不被高考看好,貌似和“许多人包括阅卷教师都不明其意”没多大关系,不可太冤枉老师们不懂网络.主要还是某种制度的保护层太厚,一些“网络词语”上不得台面之嫌.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二者迟早会经过磨合而“合作共赢”,那是广大考生和老师的幸事,也是这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好事.
现代新新人类的另类流行语在网络上、杂志上、特别是学生当中,无不展示了一派青春的气息。我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尤其在流行语方面。但是事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网络语言的出现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百利而无一害。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垃圾文化,对传统汉语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这些新兴的语言生动风趣、有人情味,是语言的另类发展,观念上的更新。
对于网络流行语我们应该抱着积极欢迎、宽容理解的态度,客观公正的去看待。因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具有生动风趣、新鲜活泼等特点,所以当将其运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由于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造成其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也同样需要我们深思。
在生活和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客观公正的对待它,扬长避短,将其积极的一面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提高教学的效率。并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网络流行用语可以说是基于网络的一种语言文化,是在日常用语的基础上加以贫民化.大众化的结果。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但网络流行语也有其不好的一面,例如低俗化的恶搞现在成为网络主流,导致低俗的网络用语层出不穷,而且可以看到,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流行语必然只存在于网络,能够走入真实生活的少之又少。
时代的迁移,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信息网络化时代。
网络给人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缤纷的世界,特别是青少年更难以抵挡诱惑。
据有些专家调查表明,青少年上网时间偏长。
的调查对象有经常上网的习惯,的调查对象拥有自己可以上网的电脑。
调查中,当问到最长的一次上网时间时,回答9小时的竟占小时的占。
调查还发现,男生比女生的上网时间多。
学生上网究竟在做什么?调查表明:用于聊天、玩游戏、下载娱乐内容的比例高达557%.不容置疑,网络是功能最全应用最广的媒体,它为青少年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足不出户”,“尽览天下风云”;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它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摆脱了“两点一线”读书生活的单调.啊!网络世界好精彩!但更不能忽视,网络这把双刃剑,刺伤了多少缺乏自护意识的青少年.网络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多少精神垃圾灌输到一个个单纯的心灵。
有的轻信网站教唆,酿成人间悲剧;有的轻率会网友,无辜遭伤害;有的沉迷黑网吧,弃学难自拔;还有的热衷于网络游戏,被其中的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搞的道德观念模糊,甚至心智混乱;有的被赌博、色情等网上黄毒感染,最终误入歧途。
我身边有几位同学,他们陶醉于虚拟的空间,开始逃避现实,荒废学业,搞的自己形容枯槁,神思恍惚。
让家长叹气,老师摇头。
唉!沉迷网络真悲哀!青少年,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美丽的大自然向我们招手,科学的高峰需要我们去攀登,含辛茹苦的父母期望我们健康成长,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铸造辉煌……我们该做的实在太多了!一方小小屏幕,岂能涵盖我们生活的全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而如今,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兴盛、社会安定、学校教育、家庭和谐的隐患,真希望能将“电子海洛因”“e网打尽”,更希望我们所有的青少年朋友,能对网络有清醒的认识,在头脑中建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它有广义与狭义.李晓衡在《建设先进网络文化的思考》中对网络文化做了这样的界定: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1] 冯永泰则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另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
前者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
而后者则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
不容否认,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妥当的。
[编辑本段]二、存在时空及创造主体应该讲,自从计算机网络出现,网络文化即开始出现。
最初的网络文化还有较多的地球上其他人类社会文化的特征以及计算机文化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网络文化应该讲还没有出现。
网络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传播网络外的其他文化,网络出现以前的文化,网络没有创造任何文化。
你可以发现网络上传播的小说用的文字,语言,修辞语法都不是网络创造的,网络电影不过是网络外的电影的数字化方式的再现和传播。
换言之,没有网络这些小说电影也会出现或者已存在,网络解决的是网络外文化传播的技术问题。
[编辑本段]三、生长的根基建造网络其实是建立了一个物质的星球,网络社会的出现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经网民通过资源的使用传播建立的各种网上关系。
这种关系在很多方面不同于网外关系,网络社会是一个不同于网外社会的社会,这个社会受到网外社会的影响,同时有很多网外社会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网络社会出现前后网外社会的特征。
网民发现他们自己要在网上发明一系列方式去表达网民的情感及网络社会的网民生存中悟出的哲理,这些方式是在网络出现之后出现的,完全不同于已往网内外的文化表达方式,此时网络文化才以一种单一的文化存在。
网络文化的主题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结晶,它含概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行为主体、医疗卫生、娱乐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外交关系等。
网络来源生活,网络文化的发展归根究底以社会为基础!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电视机已迈入了千家万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电脑在二十一世纪成了人们的新宠儿。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信息时代,电脑使人们的学习和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得丰富多彩,使知识的获得更加便捷。
有一次老师让我查找一位历史人物的资料,我翻阅了许多的书籍,但还是没有找到所要的资料,真是心急如焚。
可是后来上网一查,不出一会,便找到了资料。
这次能找到资料,真是多亏了电脑网络呀! 我上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村的几十户农民开发资源,种植了好几亩的绿色蔬菜,但是一直没有人来订购出去。
一个学电脑的人帮助他们想了个办法,上网找客户。
一下子,许多客户都在网上下了定单。
没过几天,便把这成堆的蔬菜销售一空。
这些蔬菜被放在家中腐烂的命运,被一台小小的电脑所改变了,这是多么的神奇呀! 像上面一样的电脑“事迹”举不胜举。
它在公司企业中,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必不可缺的工具。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网络在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的负面影响。
一些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网络,上网白文明不健康,通宵达旦打游戏、聊天,浏览不良信息,沉迷于上网,甚至不顾身体健康,无节制上网。
我曾听到过一条消息:一个男生在网吧打游戏,不吃不喝也不休息,可到了第三天早上,因为体力不支而昏倒在地,送到医院抢救。
可为时已晚。
死因是累死的。
我听到这里时候,觉得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一个好好的人,却为一个虚幻的世界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看到这里,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觉得网络真是坏呀!可在我看来网络是无法区分好与坏的,重要得是你怎样看待与利用网络了。
如果没有正确看待网络便会像那个少年一样,沉迷于上网而无法自拔;如果你能正确利用网络,它便不是一把无形的剑,而是一位好助手。
但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正确认识网络,我认为教育、管理是关键。
一些网吧、游戏室阳奉阴违,明明标有“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醒目字样,可还是有一大批中小学生进出来往。
像这样的现象,有关部门可以定期抽查。
学校与家长也要对沉迷于网络的少年进行教育和劝戒。
还有一些网上的不良信息的发布要加以杜绝和制止。
希望未来的人们上网能看到一个没有不良信息,没有暴力和血腥的游戏,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绿色的网络”。
我,是一个小小网虫,我喜欢在网上看小说和玩网络游戏。
我真正接触到网络,其实是在我读小学两年级的时候,那时,我还只会在网络上玩一些小游戏,经过这几年的接触,网络让我认识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里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供我们挑选,鼠标轻轻地一点,时事要闻,奇闻轶事,整个世界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神奇的网络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一台小小的显示器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与日俱增。
网络同时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当我们在学习上,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网络就可以帮助我们。
就拿QQ来说吧,当我们有什么事不懂时,就可以通过QQ来询问同学、老师,实现快速网上交流。
但是在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网络对我们的危害也在逐日增加,有着许多不良的因素在干扰着我们的视听,稍有不慎,就会使我们一步步堕落。
先不说网络上的各种团伙,严重的危害着我们的生活;就是电脑辐射也会使我们视力变差,会造成很多疾病。
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黑网吧,造就了一大批痴迷网络的“网虫”,他们因整天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而无心学习,无心工作,荒废了学业,懈怠了工作,虚度了青春,浪费了时间。
更有甚者,为了要钱上网,不惜杀害亲生父母、爷爷奶奶;不惜离家出走;不惜偷窃抢劫,走向歧途……他们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别人。
在他们的身后,留下的只有他们父母的声声哭泣和呼啸着的警笛声。
其实网络并没有任何过错,错就错在一些人没有自制力,无法控制住自己才会酿成大错,我们要经受住网络的诱惑,控制住自己,好好利用网络利的一面,让它成为有利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绊脚石,成为真正的网络“新”世界!
看网络用语时代的不同,人类的语言也日渐丰富。
网络用语这一新名词展露在当今社会,同时,也席卷到了吸收知识的地方--校园。
不同级别的学校,无论小学、中学、大学都有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正如一场新的问话大爆炸一般,在校园中“炸”开了。
像“纠结”、“囧”、“杯具”等等,这些网络用语在学生口中时常说着,老师也是略懂一些。
而我们的父母却很担心,充满了无奈。
在我看来,网络用语就想感冒,它已经感染了许多人,包括国外,但这种“感冒”十分严重,一旦染上,便无法治愈,反而会继续让其他人患病。
虽然这种“感冒”的毒性很猛烈,但是没有人想去治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场世纪大感冒,也是一种流行。
自从人有了会说话的能力,时间好像有意无意的让人们懂得了更多说话的技巧,新的“语言”在当今世界已经崭露头角,网络用语--这是一次无法抵御的流行趋势,可能持续到下个世纪。
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网络用语既好也坏。
因为网络用语一方面是顺应时代而产生的,另一方面它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背离。
但这似乎看似矛盾却存在一定联系的产物在当今世界如雨后春笋般的传播开来,没有谁能改变。
如果你不说几句网络用语,别人会说你“老土”、“OUT”、“上个世纪的古板”的话;如果你老说网络用语,别人会说你“忘本”、“丢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一些东西”。
网络用语的出现是随时代的改变而产生的,我们那些传统美德还不是当时的时代所产生的吗?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许多网络用语,但这并不违背传统,也不是颠覆传统,颠覆时代,我们应该正视它。
网络用语是在当今时代产生,了解一下,会说,没什么大不了。
而切勿当成家常便饭来记、领会。
我们应该在不违背传统美德的条件下,知道网络用语,网络用语它只适应这个时代,说不定在下一个时代,会出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呢!网络用语,我们应该正视,而不能看做文化。
作文帮你写不了,但是帮你找了点材料,希望对你都有些帮助。
青春是花一样的季节,多姿多彩;青春是多梦的风铃,潇洒活跃。
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任何人对任何上有色彩的事物都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一探究竟的心理往往都可以在人们的身上看到。
毕如网络。
网络,网络是什么?又是如何接近我们的呢? 网络,一开始,如果我们不去触摸它,不去认识它,那它也就不会在我们的身上存活。
因为网络就像一个绝代美女,一旦她微笑着婷婷袅袅的向我们走来。
我们就不可能忽视得了她的存在。
她每靠近我们一步,那使人无法抗拒的美就会使我们的心跳加速一倍。
而当她终于走近了,我们却看不清她的面目。
恍惚之间只看得到一张面皮。
那就是网络。
造成青少年对网络成瘾的原因是什么呢?它可能是由某一种因素造成的,但更多情况下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
一般来说,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等。
自身因素:青少年时期,容易出现思维的片面性,但又不具备独自的承受压力和决策能力。
家庭环境:家庭是最基本的活动场所,因此,家庭的良好与否都会给青少年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高,青少年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许多青少年因不堪重负而无奈的选择逃避。
当然,家长的观念和态度也会对青少年有着指引性影响。
很多家长盲目的排斥网络,或多或少的对网络有着非理性的看法,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应心理,导致他们会更加激发自身去接近网络。
学校环境:学校一般是青少年的最主要场所,青少年面对考试,升学等的学习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即使考取了大学,青少年也日益感受到前途难料,而缺乏信心,从而选择通过网络去发泄内心的苦恼和焦虑。
社会因素:主要是大众媒体对网络游戏,交友,聊天等的大肆渲染,会引起青少年的关注和兴趣。
另外,许多网吧为了利益,无视国家规定,根本不考虑网民的健康,经常过度纵容未成年人上网,甚至提供吃饭,睡觉等服务。
从而让网络初闻者的身心都蠢蠢欲动。
网络它确实是很神奇的。
它像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它像万花筒,变化多端;它像雨后的彩虹,展现出虚幻的美丽;它像软软的靠垫,让人想紧拥在怀中。
它可以是任何东西,也可以任何东西都不是——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据调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截至2005年6月已达到10300万,然年龄在24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却已占网民的,这一切说明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青少年已成为网民的主力军.而此时,网络的不良信息也会慢慢的输入青少年的大脑当中.如网络暴力.色情等…… 网络暴力:通过枪战.暗杀.绑架.帮派行会等方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流动的非教育信息,70%涉及到暴力,很多大型的网络游戏都存在暴力内容。
青少年如果大量地接触这类游戏,他们就会对游戏中的暴力场面和暴力行为习以为常,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些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就会用暴力手段去解决。
网络色情:网络上通常已文字.漫画.声音.图片影像等表现出来,这种信息几乎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可以随意进入。
不良信息的输入当然也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生理,思想,行为等影响,妨碍生理健康发展:长时期坐于电脑前,会令他们腰受损,视力下降,精神疲惫,且身体长时期受到电磁射线的辐射,影响健康。
严重的它将会造成生命危险…… 2005年3月日,重庆沙坪坝区回龙坝镇,14岁的罗华,王东,熊海连续48小时在网络游戏《传奇》营造的虚拟暴力社会中度过。
当三人迷迷糊糊的沿着铁路线往熊海家走时,又累又饿,就在铁轨边睡着了,突然间罗华感觉到火车冲了过来,他本能地滚下了铁轨,而另外两个同学却被轧过了。
事发前,但人在网吧通宵玩网络游戏,其中熊海连续沉湎网吧游戏长达三个通宵。
罗华说:“如果不是网吧玩昏了头,我的同学一定会被惊醒,他们就绝不会死”。
想想,就像罗华他讲的一样,如果不是电脑玩昏了头,这样的悲剧能造成吗? 误导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主要是含有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信息方面。
因为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缺乏辨别能力,自制力易受诱惑,并有意识的进行模仿,同时也是引发青少年犯罪原因。
2004年9月13日. 上海市,17岁的章华有一位网友,他向章华借了网络游戏《奇迹》里的魔法师装备,答应练完级后当天能还。
可过了一个多星期也不见动静,章华一打听,原来那个网友把装备到手后立即转手卖了1000多元。
章华上门讨债,交涉未果,就拔出事前准备的刀子捅了对方6刀,导致对方当场死亡。
而当心碎的母亲抵达事发现场时,深陷“网瘾”的章华不但没有为杀人而后悔,反而向母亲哭诉道:“妈妈,那是我的心血,练了整整两个多月《奇迹》才拿到的新武器装备啊,没了它,我就是废人一个!”章华已经完全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了。
(本案是上海市未成年人犯罪中首例,因网络游戏而引发的典型刑事案件)。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是虚拟的世界,但虚拟的互联网却可以带给青少年实实在在的...
看网络用语时代的不同,人类的语言也日渐丰富。
网络用语这一新名词展露在当今社会,同时,也席卷到了吸收知识的地方--校园。
不同级别的学校,无论小学、中学、大学都有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正如一场新的问话大爆炸一般,在校园中“炸”开了。
像“纠结”、“囧”、“杯具”等等,这些网络用语在学生口中时常说着,老师也是略懂一些。
而我们的父母却很担心,充满了无奈。
在我看来,网络用语就想感冒,它已经感染了许多人,包括国外,但这种“感冒”十分严重,一旦染上,便无法治愈,反而会继续让其他人患病。
虽然这种“感冒”的毒性很猛烈,但是没有人想去治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场世纪大感冒,也是一种流行。
自从人有了会说话的能力,时间好像有意无意的让人们懂得了更多说话的技巧,新的“语言”在当今世界已经崭露头角,网络用语--这是一次无法抵御的流行趋势,可能持续到下个世纪。
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网络用语既好也坏。
因为网络用语一方面是顺应时代而产生的,另一方面它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背离。
但这似乎看似矛盾却存在一定联系的产物在当今世界如雨后春笋般的传播开来,没有谁能改变。
如果你不说几句网络用语,别人会说你“老土”、“OUT”、“上个世纪的古板”的话;如果你老说网络用语,别人会说你“忘本”、“丢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一些东西”。
网络用语的出现是随时代的改变而产生的,我们那些传统美德还不是当时的时代所产生的吗?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许多网络用语,但这并不违背传统,也不是颠覆传统,颠覆时代,我们应该正视它。
网络用语是在当今时代产生,了解一下,会说,没什么大不了。
而切勿当成家常便饭来记、领会。
我们应该在不违背传统美德的条件下,知道网络用语,网络用语它只适应这个时代,说不定在下一个时代,会出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呢!网络用语,我们应该正视,而不能看做文化。
...
=。
=不可能帮你写的,给你个大纲,好久没写高中作文了 1、阐述网络语言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可以举例) 2、分析其出现的必然性(网络的发展,简化语言的需要) 3、分析其对汉语言文学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从青少年和老一辈两方面入手) 4、从事物的两面性分析网络语言存在和消亡的因素
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一朵花里有一个世界,一颗沙砾里藏着一座天堂。
网络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一个世界的存在,必然有着好与坏的并存。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其信息的广达性和方便性,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一方小小的屏幕上,天下事尽鉴无余,足不出户便知天下见闻。
我们也可以从网络上观看视频、查阅资料,对自我的学习会起到极大的帮助;同时,当我们劳累的时候,也可以玩游戏、聊天来放松自己,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
我们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掌握火候,否则只会让自己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些同学迷恋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整日沉浸在虚拟梦幻的网络世界里,在课堂上无精打采。
为了追求高级的装备,他们甚至放弃了学业,为了追求暂时的 *** ,他们背离了父母;为了追求虚幻的幸福,他们踏上了犯罪的道路。
报纸上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初中生小霍、小年、小冰,他们通过游戏成为朋友。
因为终日沉溺在网络游戏中,他们放弃了学业,在外流浪。
不久后因囊中羞涩,三个人商量去抢劫一个废品收购站的看门老人,遭到反抗后,他们竟然狠下杀念,像游戏中那样把老人活活打死。
三个人没有感到一丝的愧疚,仍拿着抢来的100元钱回到网吧,继续他们的玩乐。
一个个令人扼腕的叹息的事例,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让网络成了一个“噬人的魔鬼”!网络真的这么可怕吗?其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面锋利,让社会生活变得更方便;一面尖锐,可以扼杀一个美好的心灵。
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网络。
正如鲁迅先生所宣扬的拿来主义一样,选择对我们有利的东西,摒弃糟粕,让网络成为利于我们发展的工具,而不是限制我们发展的绳索。
面对网络的诱惑,我们不能趋之若鹜,要提高自我的觉悟,坚持自己的原则,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要坚持以自重、自省、自警、自控,来应对网络所产生的问题。
与其做网络游戏中的强者,享受其中的乐趣,不如成为一个真实生活中的强者。
在学校的舞台上,在社会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使生活更加精彩!现实世界如果是名山大川,那么网络世界就是虚无缥渺的云雾,适量云雾虽然能让名山大川变得更加秀美,但云雾过浓,也会遮挡住我们观赏的真实视线。
把握云雾的浓度,是山川美与不美的关键,控制好网络与现实的关系,你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在此我们呼吁全体学生:拒绝沉溺网络,珍惜美好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的作文?
一中的吧,这么稀奇古怪的作业我看完不成了,我还着急呢~
1 马云 孙正义2 佛陀3韩寒
189 浏览 2 回答
189 浏览 4 回答
150 浏览 2 回答
179 浏览 3 回答
164 浏览 5 回答
143 浏览 6 回答
88 浏览 2 回答
343 浏览 2 回答
84 浏览 5 回答
184 浏览 5 回答
276 浏览 3 回答
350 浏览 4 回答
215 浏览 4 回答
248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