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 陕北民歌风格多样,备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最具有代表性。 "信天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过去多由熬活的长工、赶牲口的脚夫、做苦活的穷汉们为消除繁重劳动生活的痛苦,排解长途跋涉的寂寞孤独,往往是独自喊唱几句,以宣泄内心的烦闷、思虑、愁苦、积怨,表达对未来幸福的渴求、向往。正像当地老百姓说的:"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陕北高原,沙丘莽莽,沟峁横。逶迤绵亘的古长城遗址,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滔滔东去的古道河水,使这块土地显得格外空旷、宁静。 昔日陕北,孤悬塞外。从榆林到西安要经18个马站,而仅有的交通工具,就是沙漠之舟骆驼和马、驴,旅途极为艰辛。山大沟深,人烟稀少,文化生活贫乏、闭塞,人们聊以自娱,则应运而生了信天游。. 即兴而编,随天漫传,短小精悍、灵活多样的信天游,流行于陕北榆林、延安两个地区,而以东北部的神木、府谷和位于西北部的定边、靖边以及中部的绥德、米脂、佳县、吴堡、安塞、志丹等地著称。 《兰花花》:"青线线、兰线线,兰格英英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爱死人。五谷里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女儿哟数上兰花花好。……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周国家。……手提上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常在一搭。"这首如泣如诉的信天游,唱出了一位俊美的姑娘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抗,唱出了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望和执著的追求,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据统计,信天游的曲调有100多种。过去,信天游的各个段子都没有名字。后来,人们根据歌词的内容给一些段子起了名字,如《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等。但仍有许多段子没有名字。 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等长篇叙事诗,使信天游声誉倍增,响彻陕北黄土高原,风靡全国。信天游《三十里铺》、《兰花花》、《我的哥哥当了红军》等,一时成了备受人们欢迎的歌曲。 信天游过去只在陕北的榆林市、延安市北部、山西省的晋中、晋北.(太行山以西)、内蒙古的西部、宁夏的北部和甘肃省的东北部流行,可现在则流行于全国。近几年歌坛刮起了"西北风",所流行的通俗歌曲《黄土高坡》、《信天游》等也是以信天游为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