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榆喜光稍耐荫,夏季不怕晒,宜置于阳光充足、空气通透处;冬季能耐寒。由于根部容易受损,因此要慎防霜害。一 浇水 平时浇水宜充足,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盆土保湿,每晚浇透水,次日早晨要补水,但不使盆中积水。
冬季浇水少,但要随时保湿。生长期要少喷叶水,以防叶片变大,降低观赏价值。叶面有尘埃必须清洗时,亦应按排在有阳光时进行。二 施肥 生长期4~10月(霉雨天除外)每15~10天施一次稀簿有机肥水。氮磷钾配合使用,修剪后2天左右,叶喷尿素;
冬季入室前10天左右,浇一次以磷钾肥为主的有机肥或饼肥水,以起抗寒固根作用。入室后施一次饼肥屑;春季叶芽绽开后的第一个月每周浇肥,然后改为每两周一次,直到夏末。三 修剪 生长期经常修剪,春天修剪所有的新芽,只保留一或两组叶片;剪去细密枝、交叉枝,以保持优美树形。但雨天不能剪,以防流液枯枝。
健壮植株可在夏末秋初将老叶仔细剪除,施一次稀薄速效肥,半月后长出细小嫩绿的新叶,观赏价值很高,在特殊情况下(如参加展览)也可提前摘叶。四 翻盆 翻盆以早春最宜,秋季亦可。翻盆去二分之一旧土,并剪除部分老根,以促进来年生长。要使用排水良好的混合土壤,以的腐殖质混合土为宜。
幼株每年早春时重新植盆,十年以上的成形盆景可每2-3年翻盆一次。五 病虫害以80%敌敌畏1500倍液或风雷激2000倍液喷杀金花虫、介壳虫、天牛。要注意避免用乐果,否则易引起药害。
扩展资料:
榆树(学名:Ulmus pumila L.):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称,为榆科落叶乔木,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
小枝无毛或有毛,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圆形。
叶椭圆状卵形等,叶面平滑无毛,叶背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或部分脉腋有簇生毛,叶柄面有短柔毛。花先叶开放,在生枝的叶腋成簇生状。翅果稀倒卵状圆形。花果期3-6月(东北较晚)。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朝鲜、前苏联、蒙古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岗等处。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在干瘠之地长成灌木状;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
小枝无毛或有毛,淡黄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黄色或黄色,有散生皮孔,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
冬芽近球形或卵圆形,芽鳞背面无毛,内层芽鳞的边缘具白色长柔毛。叶椭圆状卵形、长卵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或近对称,一侧楔形至圆,
另一侧圆至半心脏形,叶面平滑无毛,叶背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或部分脉腋有簇生毛,边缘具重锯齿或单锯齿,侧脉每边9-16条,叶柄长4-10毫米,通常仅上面有短柔毛。花先叶开放,在生枝的叶腋成簇生状。
翅果近圆形,稀倒卵状圆形,长厘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后其色与果翅相同,初淡绿色,后白黄色,宿存花被无毛,4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较花被为短,长1-2毫米,被(或稀无)短柔毛。花果期3-6月(东北较晚)。
参考资料:百科-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