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来说是前三,但在全国来说,不太乐观,以下为简介,希望能帮到你河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文理农医等特色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学校1952年始建于北京。1956年,为配合国家工业基地的建设迁至洛阳,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转至河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了优化省内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阳工学院等三所高校合并组建了河南科技大学,成为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第三所综合性大学。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河南科技大学始终秉持“一切以人才培养和学术进步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17万名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三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励45项,省级奖励216项。其中,在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中学校均获得一等奖,分列全国高校第59和第67位,并获河南省高校第一个全国“挑战杯”自然科学类论文一等奖。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河南省高校前列,招生就业形势连年看好。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近三年来,学校连续获得“河南公众最满意的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现设26个学院,有80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研究生培养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设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4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领域,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史、艺术和教育学等11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并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等学生50000余人。学校有45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2个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拥有“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与材料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9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有12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9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专业获批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河南科技大学学报》有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和医学版,其中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会科学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社科学报”。学校有5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综合竞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08人;有共享院士7人,中原学者1人,省级特聘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5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等高级人才249人,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及教学团队10个。学校长期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历经六十年的积累和凝炼,学校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在齿轮、轴承等装备基础件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大型装备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农业机械、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大型铸锻技术、发动机节能与环保技术等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荣获多项省部级一、二等奖;在国防军工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学校是河南省首家获得军工研究保密资格的高校;在应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学术论文被SCI论文引用累计达963次;在牡丹栽培与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荣获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在肿瘤学、法医学、显微外科学、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研究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支撑体系完备,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学校现有开元、西苑、景华和周山四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其中专业实验室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馆藏文献万册,中外文期刊18万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作为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学校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长期与美、英、日、德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生、本科生的双向交流和教师培训,并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学校还常年聘请美、英、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