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江(1895—1931),又名李浩吾,浙江慈溪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提出马克思教育理论的教育学专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翻译了10余部著作,撰写了数百篇论文。
杨贤江提出“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认为一个青年人,“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要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丰富生活的风尚和习惯”,提出“完人”应具备健康、劳动、公民、文化四大核心素养,并将青年的“圆满生活”概括为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公民的生活、文化的生活4种形式。“全人生指导”思想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育人目标内在地统一,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杨贤江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它同经济基础有依存关系;教育既受生产方式也受政治制度所制约,又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起促进作用;教育由于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展起来;教育的“本质”,是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为全社会所共享的;但是,到了阶级社会,教育成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所实施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他批判了“神圣说”、“教育清高说”、“教育中正说”和“教育独立说”等观点,并驳斥了 “教育万能说”、“教育救国论”和“先教育后革命论”。他认为要变革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有进行革命。在革命中,教育应当作为革命武器之一;革命胜利之后,教育便应当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杨贤江还很关心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格以及学习、健康各个方面的成长。他主张对青年应进行“全人生的指导”,而关键则在于使青年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