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标准化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标准化问题的论文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 在房地产企业中,成本管理不仅像财务管理一样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成本管理由于其融合技术和经济的专业特点,更发挥着联系融资管理、资金管理、产品设计管理、产品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管理的枢纽作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标准化管理主要分为五个步骤:明确管理架构→明晰管理权责→制定流程→编制制度→设计管理工具。房地产开发的各端口的标准化始终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成本管理的标准化离不开其他专业端口的支持,同样成本管理的标准化也会促进其他专业端口的标准化。当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原有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不再满足要求的时候,企业必须从头思考如何在新环境下做到管理的标准化。
关键词: 成本管理;标准化;权责;管理工具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不再是盖出房子就能卖掉的卖方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意识到必须生产满足市场客户需求的产品才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要满足几个要点,一是产品能销售出去,二是销售后能形成利润,三是销售和生产相匹配,也就是能保证经营现金流。
同样,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也早已不再定义为负责预结算的算量计价工作,国内顶尖的房地产企业如万科、龙湖、万达等,通过少则十数年,多则三十年的不断摸索和思考,已经把成本管理逐步融入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在房地产企业中,成本管理不仅像财务管理一样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成本管理由于其融合技术和经济的专业特点更发挥着联系融资管理、资金管理、产品设计管理、产品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管理的枢纽作用。因此,包括上述龙头房企在内,许多立足长远、具备战略眼光的房地产企业已经或将要开始实行成本管理的标准化。
笔者根据自身从事建筑经济专业十几年的管理经验,结合行业广泛交流的心得,就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标准化在此做一些简要的阐述。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标准化管理主要分为五个步骤:明确管理架构→明晰管理权责→制定流程→编制制度→设计管理工具。
一、明确管理架构
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造价,即传统的纯技术业务;二是招标;三是合约。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架构,如中海将三方面内容包含在一个职能部门里,而万科分为成本和采购两个部门,恒大则直接分成了三个部门。
又如,万科集团实行三级管控分,分为集团、区域和城市公司,恒大则实行集团和城市公司的两级管控,一些发展中的企业由于不能完全满足资源需求而采取直接管控和两级管控相融合的方式。管理架构的设置并无好坏之分,但是必须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内适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模式。本文只是以成本管理架构为例,由于成本管理贯穿项目全过程,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因此这里说的明确管理架构不是单指成本管理,而是企业整体的管理架构。
二、 明晰管理权责
架构明确后就需要对成本管理涉及的各类事务进行分类,分事项明晰管理权责。例如成本测算,在项目获取阶段,一是根据资源配置情况确定,即准备新进入一个市场,项目还未获取,人员也处于无或极为有限的状态,此时要为是否获取项目和以多大代价获取项目提供决策依据的成本测算必然应成为上一级管理机构的责任。二是如果在已进入的市场获取项目,那么企业管理需要确定是放到最下层级的城市公司还是集中到总部。
又如,施工过程管理中最常见的签证管理,给项目经理多大的权限、什么金额或哪种类别的签证必须得到什么层级的哪位管理者的审批,这些都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管理思路在管理权责表中明确表达,否则流程无法明确,权责不清晰,管理问题频频发生,管理架构也就成了空架子。
三、制定流程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读者会说,怎么不是先编制度后做流程?流程不是和制度配套的吗?的确有不少企业都是先编制度后做流程,而且既没有明确梳理管理架构,也没明晰权责,很多企业到处去搜集其他公司的制度来进行修改,一套制度里也许目标成本制度是学了万科的,合约规划制度是学了龙湖的,到最后实施起来谁也解释不清楚,执行得一塌糊涂。
说到底,无法落地执行的制度,即使照搬了全套,也是没有执行力的。按照本文所述的步骤,先想清楚企业的发展思路,然后针对权责表中的各事项制定相应的流程,其实是环环相扣,也易于员工理解。一套管理体系中,管理架构是灵魂,权责划分是大脑,流程是骨架,制度是躯壳,管理工具是血脉,组合在一起才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行动自如的完整的人。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大,准确反映架构和权责的流程可以让新人迅速上手,理解企业的`做事原则,而不用一进公司就面对几十上百的制度,在工作和制度面前手足无措。
四、编制制度
正如前文所说,制度主要是对流程中不便做过多描述的规则、要求的详细阐述,在各个工作步骤中需要产生一些什么样的书面记录资料,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原则等。简单地说,制度可以理解为流程的说明书。制度编制时必须注意不同的制度之间描述的统一性、用词的专业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切忌制度之间、制度和流程表达不一致。制度的编制可大可小,大的来说成本管理就是一个制度,其中包含企业成本管理所涉及的所有方面;小的来说可以把这些方方面面分别做成单一的制度,如针对变更和签证专门有一个管理制度,针对付款又有一个专门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好处是不需要一个制度从头读到尾,也便于查找、便于理解。
五、设计管理工具
前述第一步和第二步只是为成本管理标准化提供了基础,第三步和第四步则是确定了标准化管理的内容,最后一步则是要通过各类大大小小的管理工具来提高执行力,逐步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举例来说,万科的目标成本管理主要通过其公司内统一标准的目标成本测算表来实施,该测算表统一了成本科目划分、量价分离的测算模式、各项分摊测算原则等,在万科实现全国跨区域发展的同时保证了成本管理的水平不产生大的波动,为总部对区域和城市公司实行有力管控提供了支持。又如对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房地产企业如今已成为主要基本业务外包的资源整合型企业,在项目定位外包、设计外包、施工外包、造价业务外包、销售外包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专业人员都不仅仅是专业人员,更是管理人员。
长期从事成本管理工作,对此也有深刻的亲身感受,最终笔者设计了一个标准的工程量统计表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主要工程量的指标和相互的逻辑关系,结合项目设计特点进行判断,轻松地将造价咨询公司的工作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再如招标文件和合约的标准模板,在如今这个信息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类文件资料的交流和共享已经非常频繁,在企业内部分门别类固定统一的标准模板成为一项很有可实施性的工作,而统一的合约模板也为成本数据库的数据归集整理提供了方便,省去了大量的分析、拆分组合时间,提高了数据的有效性。
需要指出的是,房地产毕竟不是工业产品,产品的设计、制造都有太多的独特性和手工化,因此无法像工业产品一样做到真正的标准化生产,房地产企业需要做的是努力提高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包括成本管理的标准化水平。房地产开发的各端口的标准化始终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成本管理的标准化离不开其他专业端口的支持,同样成本管理的标准化也会提高其他专业端口的标准化水平。目前,一些先进房企的部分设计已经做到了标准化,这也促进了成本管理的标准化。另外,市场的环境、企业内部环境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正如电商当下对房地产行业的冲击,已经有少数房地产企业在尝试更换思维模式。当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原有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不再满足要求的时候,房地产企业必须从头思考如何在新环境下做到管理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张建红,张建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商业会计,2014(04).
[2]毋嘉平,邱慧青.论我国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J].民营科技,2013(11).
房地产企业促进设计和成本优化工作配合思路论文
作为房地产公司最重要的两个部门,设计部和成本部应该采取一系列合作来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建筑品质,这必定会增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公司在国家政策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活力。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房地产企业促进设计和成本优化工作配合思路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本文首先对当前房地产公司设计管理部及成本合约部的职责、优劣势及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具体的项目实践,提出了设计管理部与成本合约部这两个部门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共同促进设计、成本优化的具体工作步骤,最后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设计管理部门;成本合约部门;设计优化;成本优化
引言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形势的发展和社会、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房地产行业已逐步从暴利时代转向微利时代。各房地产企业为了能够在这个行业中继续生存和发展,房地产项目管理模式也正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发生转变。在房价上涨趋缓甚至下跌、滞销,拿地地价、人工、材料等各种建造和经营管理成本却日益上升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有效的控制成本,如何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做好房屋建筑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当前各房地产企业的重中之重。房地产公司的设计管理部和成本合约部是保证提供优质建筑产品、控制项目成本最关键的两个部门,而如何充分利用这两个部门各自的优势,做好协同、合作,更好地促进项目的设计、成本优化工作,是当前各房地产公司能否实现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所在。
1房地产公司设计管理部和成本合约部职责、优劣势及存在的矛盾分析
设计管理部的主要职责
设计管理部(以下简称:设计部)负责房地产公司全面的设计管理工作,岗位组成包括总工程师、建筑师、结构设计师、资料员等,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为:负责项目的设计组织、控制(含任务书、设计招标、设计合同等文件的编制)与设计推进协调工作;负责制定项目的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配置的统一技术标准,参与材料设备的选样、选型,工程样板的定样,审查材料,设备的技术参数;负责各项目设计、审核及优化工作和各阶段设计效果的把控及各专业间的协调管理工作,办理项目的规划、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及相关二次设计内外审核、审批的手续和协调工作;根据公司设计管理制度负责各项目设计变更的审核、审批工作,负责各项目重大设计变更的评估工作。
成本合约部的主要职责
成本合约部(以下简称:成本部)负责房地产公司的招投标、预结算等成本管控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为:负责组织项目各类工程及材料、设备采购类招标、评标工作、合同签订,负责组织编制工程量清单、标书及标底,分析投标报价的合理性,组织对投标单位与材料供应商的考察、甄选工作;负责项目成本管理,上报项目目标成本,进行项目动态成本控制及分析,负责检查设计变更和签证的核价情况;负责资金计划的编制,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负责工程类及材料、设备采购类合同进度款的支付审核,对各供方工程款的支付情况进行控制;负责办理工程结算并编制结算工作报告;负责收集地区造价成本资料、建材信息,建立供方信息库,配合进行新材料、新产品的调查、收集工作。
设计部与成本部各自的优势及不足
设计部的优势在于对建筑、结构等相关规范及国家和地方的各项设计规定较熟悉,注重产品的设计效果,部门组成人员以设计类专业人才为主,是项目设计的主要主导者。其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对材料价格、工艺做法、成本构成等相对薄弱,成本控制意识相对较弱,在设计管控过程中容易忽略成本因素。成本部的优势在于对材料、工艺做法、造价主要影响因素等相对较熟悉,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负责部门,部门组成人员主要为造价控制及工程类专业人员为主,成本控制意识较强。其存在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对相关设计规范较不熟悉,设计的前期介入比较有限,设计定型后再进行的成本优化工作效果不明显。
设计部与成本部之间存在的矛盾
在房地产开发对成本控制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房地产公司因设计管理部与成本部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未处理好,存在着两个部门相互指责,激化矛盾而影响公司的成本控制及正常运营工作。经常出现的矛盾有:成本部总是“指责”设计部:设计出图进度跟不上招标进度要求;图纸质量差,自相矛盾、无构造节点、工程量计算总是卡壳并导致后期变更多;设计图纸总是不考虑成本问题,设计作为成本的龙头,主要的成本责任却落在成本部;反复更换图纸,反复算量,导致无法对咨询单位进行有效管理,并打乱了招标计划影响工程进度等。反过来,设计部也在“指责”成本部:老是催图,可是设计有那么容易吗,出图哪有那么快?我们都是按公司确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出图,成本部却总是说设计的成本超标,又不告诉我是具体哪里的成本超标,设计优化无从做起;成本部设计前期都不怎么介入,出图后又老是说图纸有问题;成本部怎么提这么多问题。
2设计部与成本部相互合作促进设计、成本优化工作的步骤
如上所述,因部门职责分工的原因,设计部与成本部专业侧重点不同,两个部门必然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及不足;又因为两个部门存在较紧密的前后工作搭接关系,并直接影响项目成本,存在一定的矛盾也是必然的。需要双方做出共同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优势互补、化解矛盾。笔者通过项目实践,为较好的解决两个部门存在的矛盾,实现设计、成本优化工作,应做好如下几个步骤:
抓好源头,加强对设计环节及招标环节的控制
为了使房地产公司获得较大利润,设计部与成本部应该充分协调配合,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准则和相关制度。针对成本控制应首先应根据项目定位,明确成本底线,逐渐形成标准的成本控制指标,按成本目标进行设计控制。
设计阶段的工作配合
设计阶段的工作,应以设计部为主,成本部配合。设计部低碳经济应积极邀请成本部参与相关工作,设计部的主要经办人员应主动与成本部的相关同事进行沟通、请教。(1)设计前期,下达设计任务书阶段,设计部应与成本部商讨确定相关的限额设计指标、设计进度目标等与成本部密切相关的事宜。(2)方案选型阶段,设计部对不同方案的造价概况应主动与成本部沟通,让成本部针对不同方案选型提供对应的造价参考。(3)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部对重要用材的选择,如砌体材料、外墙面材、重大设备等影响重大造价的材料设备应进行比选,不同材料的造价情况应请成本部提供相关支持。(4)招标阶段,设计部以配合为主,为更好地验证设计,应对成本部提供的工程量造价指标分析提前有所要求,便于通过工程量造价指标分析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一步进行设计优化及成本控制工作。
招标阶段的工作
配合招标阶段的设计优化、成本控制以成本部为主,设计部配合。(1)招标预算期间应对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地罗列,并要求设计部及时进行解答和回复,尽可能将图纸存在的问题消灭在招标期间。(2)发现的设计不合理、无法施工或存在造价浪费问题等也应及时向设计部提出来,便于设计部重新进行考量、优化。(3)工程量造价指标应满足设计部对设计分析的需要并尽可能细化,便于造价的对比分析。(4)应对工程量造价指标进行类似项目的纵、横向对比,一方面验证工程预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发现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5)设计部和成本部应共同掌控招标条件,可以召开一次集体会议对招标具体条件进行磋商,同时共同把握好评定标准。设计部主要是配合在招标文件中进一步明确相关的设计建造、材料标准、定板定样、清单描述是否准确等,以确保建筑品质,设计效果的落地。最后应该使上述的配合及成本管理工作趋向于精细化、流程化,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如《工程招标管理准则》、《设计部与成本部工作配合准则》、《目标成本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总之一个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需要有目标,并进行责任成本考核、关键步骤优化、全程监控等步骤。设计管理部和合约部应该在这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使设计、成本优化工作顺利开展。
抓紧、抓实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
阶段项目建设阶段是房地产公司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虽然主要由工程部进行施工管理,但根据笔者所在公司对多个项目结算的统计,结算增加的造价中,约85%是由设计变更原因造成的。为此作为公司中最重要的设计部与成本部应该相互合作,及时跟踪项目的进展,事先进行把关、严格的监控、对工程的每个变动进行仔细审核,每个变更下发之前应由设计部、成本部进行预评估通过后才能执行,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减少结算造价的增加。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一段较长的时间,设计和成本管理人员应持续对前期的设计及招标工作进行反思,并进一步的进行推敲,探讨进一步的设计和成本优化的可能性,做好持续的设计、成本优化工作,以期降低工程费用,避免投资浪费,最终达到优化成本的目的。
抓住关键,加强对工程实施、竣工审计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促进成本设计和优化工作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①对动态成本进行共同监控和管理。所谓动态成本就是每一阶段都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成本,只有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实时掌控,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优化成本,项目结束得到的数据只是进行简单的核算,对房地产项目建设成本控制没有任何意义。项目建设中,设计部应该及时与成本部进行沟通,共同建立一个实时的信息交换平台,如当前主流的房地产公司均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了适用于自身的房地产成本、运营管理系统,从而保证成本及时的更新,为项目销售的实时定价和调整,资金筹措的准确性、快速进行运营决策等奠定坚实的基础。②统筹财务费用,做到支出科学合理。项目开发需要一定的资金,设计部和成本部应尽量控制项目开发时间(尤其是设计占用的关键线路时间),利用迅速回收销售款项,降低资金占用时间,合理控制财务费用。另外,项目后期评估也非常重要,项目完工以后,需要进行必要的审核,包括对设计效果的评价、设计及招标进度的评价、相关的成本数据、成本指标等,可以建立一个产品数据库,便于日后新项目开发管理的参考,当然这个数据库也可以用来评判公司绩效水平,以便达到对设计部、成本部等各部门及人员的考核及激励的目的。
3案例分析
以笔者亲身经历的部分案例进行分析:某项目在原设计时,为了追求外立面的美观效果,32层的高层住宅设计了外墙附墙、立面设置了6道横向线条及部分竖向线条,成本部进行造价分析后,外墙附墙及横竖向线条的造价很高且施工困难、又无实际功用。经与设计部协商后,在保证外立面效果的前提下,取消了外墙附墙及大部分竖向线条,横向线条减少为3条,优化后,总价减少了约400万元,使该项目的建安单方造价降低了50元/m2,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化作用。
4结束语
作为房地产公司最重要的两个部门,设计部和成本部应该采取一系列合作来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建筑品质,这必定会增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公司在国家政策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活力。目前,不可控的土地使用成本正在增加,控制工程造价能够确保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对房地产公司来说,成本管理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设计部和成本部应该实时保持沟通,不断深化改革,吸收人才,以此来降低项目的投资成本,使得各个环节的成本得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郝立楠.如何进行房地产投资的有效控制[J].山西建筑,2012,34(28):238~239.
[2]王田苗,胡耀光.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流程再造与信息集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王建辉.BPR及其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4]沈伟江.浅谈业主在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风险防范[J].招标与投标,2016(4)(总第33期):49~51
房地产财务分析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房地产财务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 本文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出发,采取比率分析与现金流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在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以期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能力分析 财务状况
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了调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幅度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出现价格盘整、成交量持续萎缩的状况,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必须进行客观的财务分析,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及赢利能力,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一、房地产企业的赢利能力分析
赢利能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赢利,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反映赢利能力的财务比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权益报酬率等,所有这些指标都与净利润有关。尽管包括非经常性损益在内的净利润反映了公司的总体赢利状况,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能更客观地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赢利能力。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持续、稳定的赢利能力,在计算净利润时,应剔除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二是剔除企业管理层利用技术手段调节利润的影响。非经常性损益通常指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损益、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补贴收入等科目。
经验告诉我们,决定企业命运的是现金流,唯有现金流支撑的赢利才是真实的、可持续的。房地产企业还应分析销售现金率、资产现金率,反映企业主营业务获取现金的能力。销售现金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表明实现一元销售所取得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现金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表明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活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一般来说,这两个比率越高,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就越强。
二、房地产企业偿债能力和资产变现能力的分析
房地产企业偿债能力和资产变现能力体现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这类指标从静态角度反映企业可在短期内用流动资产转变为现金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这类指标体现企业偿还其长期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
在计算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时应充分考虑以下三个因素。首先是存货的界定。在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和开发产品均作为存货列于流动资产中,而只有开发产品和已具备预售条件的开发成本才能在短期内变现。因此在计算流动比率时,需将不具备预售条件的开发成本从存货中剔除出来。其次是应剔除待摊费用和预付账款等事实上不能再转变为现金偿还负债的流动资产,并考虑存货的真实价值。对于房地产企业高价取得的土地储备,必须充分考虑减值准备,才能真实反映存货的变现价值,客观反映其偿债能力。最后是应将预收账款从分母流动负债中扣除。因为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和国内预售政策,预收账款实质上是企业未实现的销售收入,一旦项目竣工入伙就可以结算收入,因此不能将预收账款视为一般流动负债。在判断房地产企业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高低时,应结合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分析。
在分析房地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时,还应结合存货周转率、投资性房产等因素综合考虑。房地产企业存货变现的时间很长,不同企业间存货变现的速度差异也很大,在相同条件下,房地产企业存货周转率越高,其现金流入越快,净资产收益率将越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将越强。投资性房地产能够为房地产企业带来相当大的现金流入,是偿还短期债务的重要保证。
房地产企业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应该重视资产的真实价值,比如存货是否存在减值、投资性房产是否采用公允价值。在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指标时,同样要将非经常性损益和企业调节利润的影响剔除,这样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国内房地产企业财务安全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事实上,国内房地产企业的负债水平普遍较高,处在高负债运营的状态,房地产企业应更重视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从动态角度分析一定时期经营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这类指标有到期债务偿付比率、现金支付保障率、利息现金保障倍数以及短期风险头寸。到期债务偿付比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本息之比,反映公司运用经营现金流量偿付到期债务本息的实际水平。该比率小于1,说明公司到期债务的自我清偿能力较差;该比率大于1,则显示经营现金流量比较充沛,足以偿还到期债务。现金支付保障率是指本期可动用的现金与本期预计需支付的现金之比,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可动用的现金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当前现金支付的水平。利息现金保障倍数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债务利息之比,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越拥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偿付利息,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短期风险头寸是指货币资金与经营净现金流量之和减去到期流动负债的差额。该指标反映房地产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是指企业除了现有货币资金外,未来一个时期内是否有足够的收入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该指标为正数,表明经营现金流量比较充沛,足以偿还到期债务,反之,说明公司到期债务的自我清偿能力较差。
在分析现金流量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必须是真实的销售现金回笼,“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必须将关联方归还欠款、占用关联方资金、非经营性现金流入剔除,还原真实的经营现金流量。
三、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
营运能力是以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反映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各项资产进入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就越高。最能反映房地产企业运营能力的是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项目开发周期越短。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存货周转率越高,房地产企业将获得更高的资产收益率。
在分析房地产企业的营运能力时,还应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不能简单地以资产周转速度作为判断依据,因为有的房地产企业是通过提高周转率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而有的房地产企业则是通过提高销售利润率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四、房地产企业成长能力的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为关心的可能还是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反映成长能力的指标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经营现金流量成长比率等。在评价企业成长能力时,掌握该企业连续若干年的数据,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越高,表明公司业务扩张能力强、市场竞争能力强,成长能力强。经营现金流量成长比率是指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上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之比,该指标反映公司经营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具体的增减变动情况。一般来说,该比率越大表明公司的成长性越好。该比率大于1,表明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呈上升趋势。
在分析房地产企业的成长能力时,不仅应对其报表数据进行多期比较,还应对具体的行业指标,如开发面积、销售面积、土地储备等指标进行多期比较分析。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仅从房地产企业的报表数据简单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国内土地可以分期开发、地价可以分期支付等因素,导致房地产企业往往有巨额的表外负债。国内不同地区的房地产价格走势、市场需求特点也有差别,因此,只有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深入了解、综合分析,才能充分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赢利能力。不同的房地产企业既可能有战略的不同,也可能有区域的差别,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分析还需要与业界同行进行横向比较,这样才能对其财务状况有更全面的认识。
218 浏览 3 回答
205 浏览 5 回答
130 浏览 3 回答
105 浏览 3 回答
158 浏览 3 回答
289 浏览 3 回答
156 浏览 4 回答
260 浏览 3 回答
98 浏览 4 回答
301 浏览 3 回答
288 浏览 4 回答
349 浏览 3 回答
198 浏览 3 回答
299 浏览 3 回答
297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