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句的汉语文化语用因素研究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倒装句的汉语文化语用因素研究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传统语法历来认为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是语序,不同的语序会形成千变万化的句型,现代汉语倒装句就是运用语序的变化形成的一种实际交际句型,作为一种变式句。它在日常言语交际和文学作品中大量运用,而语言学界历来对倒裴句的研究从静态分析较多,较少涉及倒装句的动态研究,以汉语文化语用学“三带一”理论为理论依据,以语境干涉、附着符号束和智力干涉三个文化语用因素作为切入点,分析几种典型的倒装句型,进而探求倒装句的汉语文化语用价值。
关键词: 倒装;文化语用因素,语境干涉,附着符号束;智力干涉
语序的变化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现代汉语以常式句较为多见,语法结构多为“主+谓、定+中、状+中、中+补”,但就言语交际或文学作品等具体的语言环境而言,会出现大量具有超常语序的句型,语法学界称之为“变式句”或“倒装句”。而语言学界对句式的研究往往侧重于静态的语法分析,倒装句作为一种语序超常搭配现象,比常式句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倒装句的研究应多从动态语用层面挖掘其语用价值。
语言具有民族性,要分析语言现象的语用价值,就必须注重使用语言的民族特征,此特征能充分折射出民族文化传统或文化背景,而此二者恰是影响语言的语用价值的重要因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汉语这一语言工具的运用得好坏关系到汉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的再现程度。本文以汉语文化语用学“三带一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语境干涉、附着符号束和智力干涉方面分析几种典型的倒装句型,以此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动态角度深入挖掘汉语文化语用价值。
汉语文化语用学是以汉语为背景的语用策略原理的研究,汉语文化语用学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理论,它研究语言使用人是如何在附着于人的符号束、语境和智力的参与和干涉之下对多于话面(字面)的含义做出解释的,汉语文化语用学以语用学“三带一理论”为理论基础,“三”指上述的三个语言符号外因素的干涉,即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简称“附着符号束”)、语境和智力对语用含义推理的干涉,“一”指多于话面(字面)的隐含意义,所谓“三带一理论”,就是说由于有三个因素的分别或综合的作用,某话语产生了一个多于话面的含义,现代汉语各倒装句型与以上所论的三种文化语用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详而论之。
1 倒装句的语境干涉
语境干涉包含两个方面;非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的干涉和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的干涉,前者涉及社会文化、风俗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历史事件等对人使用语言符号上的干涉,后者指上下文、上下语对语言符号使用(说与写)上的限制与制约,理解(听与读)上的帮助与推动。现代汉语倒装句属于语言符号,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对句式的选择具有限制与制约作用。请看下面的对话:
“就是一”她(指祥林嫂)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地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也许有吧,一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鲁迅《祝福》)
上例对话以疑问句发出疑问,祥林嫂的心理焦点显然在想确认人死后魂灵的存在与否上,状语“究竟”进一步强调了这一问题在祥林嫂心中的重要位,同时也突出了祥林嫂对这一问题回答的迫切性。对方也注意到了祥林嫂的心理焦点是在“有没有魂灵”上,也能体会到祥林嫂急于想知道这一问题答案的迫切心理,所以对方的答句必须紧扣问句,即首先以“有无”做话题,放在了句首,然后再加以陈述,从而以宾语前置的形式突出了双方交际的重要信息,这样安排句式,有利于重要信息的传达,问者祥林嫂的语言语境干涉到了听者对方对言语交际句式的选择,从而使话轮语义重心衔接紧凑,使重要信息突出,这就是语言语境句式运用的影响,从而对句式的选择起到了限制和制约作用,
非语言语境对句式也有限制和制约作用。如上文所举《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段经典的爱情对白,虽然它是外国文学作品,但从汉语翻译的角度来看,其作品翻译后的语言也应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文化心理特征,这种东方人的审美心理文化特征和浪漫的夜晚等各种自然环境便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非语言语境,有助于让东方的读者深切体会到罗密欧向朱丽叶所表达的爱情,在东方人独特的审美心理文化特征和浪漫的自然环境这两种非语言语境的干涉下,翻译后的文学语言首先把状语“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放置句首,把象征纯洁爱情的月亮放在了话语的最前端,借助皎洁的月光把对朱丽叶的爱热情地表达了出来,从而突出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重要地位,更有助于让东方凑者深切体会到罗密欧向朱丽叶所表达的爱情的真挚程度!
2 倒装句的.附着符号束
“附着符号束是指语言符号以外,一切伴随着人,附着于人的符号,如声气息、面部符号、身势符号、伴随的物理符号(物体)。多方面的附着符号,形成了一个与话语同步的符号集合,于是成为符号束”,伴随物的条件是:物体必须是说话人蓄意准备的、随身或就近的,否则就不是伴随物,而是大自然里的自在物体,属于语境干涉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倒装句的附着符号束,即研究各倒装句型中声气息符号的参与、面相符号的参与及伴随物符号的参与。
倒装句中前置或后置的语法成分作为具体语境中语言的特殊表达手段,往往伴随着声气息的参与,面相身势符号的参与及物理(或伴随物)符号的参与,如主谓倒装如果出现在疑问句中,则往往伴随着疑问的面部表情,并且带有疑问语气。这些面部表情和疑问语气便形成了面部符号和气息符号,如前文所举孙犁《荷花淀》水生嫂所说:“怎么了,你?”当水生嫂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面部表情一定是表现出疑问的神情和疑问的语气,如果拍摄成影视作品,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水生嫂说这句话时候丰富的面部表情,这就是声气息和面相符号的参与。
再以定语后置句为例,汉民族文化中有折杨柳送别的传统,如果在为友人送别时,一方说:“作诗一首,送君起程;杨柳一枝,伴君同行。”“一首”作“诗”的后置定语,“一枝”作“杨柳”的后置定语,在运用这一定语后置句的时候,以现实物体一首诗和一枝杨柳作为物理符号束,来伴随话语的传达,从而有助于东方人更深层次地表达含蓄的告别之情和祝福之意,这便是物理(或伴随物)符号的参与。
又如主谓倒装句“万丈光芒地,将出现啊一新生的太阳”和状语后置句“我们坚决保卫和平,为我们自己,更为我们的下一代”,说者势必会表现出坚定的语气,声音上会显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面部表情会表现出沉稳严肃的表情特征,从而抒发出了一种奋发向上的豪迈气概,这也是声气息和面相符号的参与,如果它们分别通过诗歌朗诵的形式与课堂教学或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还会伴随着诗人、教师或演讲者丰富的身势语,身势语主要为双手张开。举在胸前,或单手伴随阴阳顿挫的语音而忽高忽低、一张一收,从而使朗诵或教态或演讲更加张扬,有助于思想感情的宣泄。同时,这一身势语能极强有力地增强话语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而吸引听者的注意,极大地调动听者的情绪,使说者与听者之间产生极强的共鸣,倒装语言的表达也因此得到了完美的收效,这就是身势符号的参与。
3 倒装句的智力干涉
智力干涉就是听话人运用最基本的事理逻辑,对世界的知识与记忆及人际关系,推测出说话人词语里的隐含之义的推理过程。智力干涉主要运用于听话人的语用推理模式中,听话人在接收到说话人的话语信息后,会进行解码,在解码的时候会产生智力干涉,影响话语反馈质量,从而产生复杂的会话含义。在对话中,说话人也是作为听话人而相对存在的,如曹禺《雷雨》中的一段:
(语境:侍萍与周朴园在屋内交谈,气氛十分压抑,周朴团内心充满虚伪地向侍萍询问打听往事。)
鲁侍萍: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音信,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可以的。
周朴园: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话轮一)
鲁侍萍:姓梅的?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
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话轮二)
话轮一与话轮二均体现了智力干涉进入语用推理模式后所起的积极作用,话轮一具体体现的是智力干涉排除语言的冗余性,语言的冗余性,使话语产生累赘,这便需要人的智力去删除冗余,留下有价值的信息,周朴园向侍萍打听姓梅的一家人,为了突出询问的对象,特意把重要信息“姓梅的”放在句末,以引起侍萍的注意,从而成为询问的重点,侍萍本来可以回复给周朴园无锡那边许多的事情,回复许多信息,而周朴园却只是想打听某一家人,并且是打听姓梅的一户人家,听话人周朴园的智力因素排除了话语的累赘,删除了语言冗余的信息,留下了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得出周朴园的会话含义为:我只是想具体打听到无锡那姓梅的一家现在是否还在世。话轮二体现的是智力干涉排除语言的离散性,语言的离散性使语言勾画一个事物时,只能得到一个疏略的,不全面的框架,它留下的空白太多,疏漏区域太大,据此不能了解一个事物的细微部分。于是要听话人的智力去补充、想象与弥补这样的空白与缺漏,话轮二中说话人周朴园的一声“哦”里隐含了多少隐性信息和疏漏信息!这些隐性信息和疏略信息给听话人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多的信息空白和信息丢失,让听话人感到谈话即将中断,为了弥补信息的空白和丢失,听话人侍萍运用智力提醒周朴园,她认识一位姓梅的姑娘,从而用智力去补充、想象与弥补这种信息缺漏,进而得出的深层会话含义为:我要让你周朴园知道这位姓梅的姑娘还坚强地活着!
以上是对现代汉语倒装句几种典型的句型从汉语文化语用角度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代汉语倒装句的语用价值是巨大的,深入挖掘它的语用价值能深层把握倒装句的语用机制,进而使我们更好的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甚而至于对机器语言都能产生巨大的导向功能。
拓展:文言文倒装句的讲解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①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② 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5、其他,表示强调。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3、 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四、介宾结构后置
1、 用介词 “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例:告之于帝。
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2、 介词 “以” 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例: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例: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拓展: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
一 语言与文化
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
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按照内容可分为:
物质文化:人类创造的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各种产品、器具以及建筑、服饰等,属于整个文化的物质基础,是表层文化。
行为文化:也称习俗文化,是人们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社会风俗习惯和行为标准,包括礼俗、民俗、风俗、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可以看作是制度文化的一部分。
制度文化:是由观念文化所决定的社会规范体系,指各种典章规范,如社会制度、国家制度、教育、婚姻和家庭制度等。
观念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宗教情感、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以及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属文化精神内核,是深层文化。
大文化(C文化):指经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小文化(c文化):指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等。
2、文化的特征
A、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则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学习获得的。
B、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同一民族有共同的文化,但由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更多地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了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各民族文化共同之处有利于各民族间相互了解;文化差异也会造成文化交际障碍。
C、文化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体现该社会群体的共性。
D、文化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由上述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从表曾到深层组成的复杂体系。
E、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语言是记录文化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F、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A、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B、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C、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二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1、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A、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两种文化的共同之处有利于双方语言的理解,不同之处则可能由于差异的存在而造成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偏误,并形成障碍。
B、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 人们在会话交际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交际原则,如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
C、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人们容易形成对母文化的思维定势和优越感,并不自觉地把母文化模式当做衡量别文化的标准。
D、交际过程中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E、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
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
A、蜜月阶段 B、挫折阶段 C、调整阶段 D、适应阶段
3、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A、尊重不同文化
B、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C、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D、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E、从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在要不要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目的与文化的问题上的四种态度:
①、 完全拒绝的态度
②、 完全同化的态度
③、 既保留母文化,有全盘接受目的语文化,成为“双文化型”或叫“边缘人”
④、立足于母文化优秀传统和本质特征的同时,汲取目的语文化的长处,不断发展,创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可以称为“外为我用型”。
4、交际文化
80年代初,张占一等人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知识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交际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吕必松提出“语言交际文化”: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特殊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
目录方法1:APA1、以作者的姓氏和姓氏首字母开头。2、提供论文发表的年份。3、列出研究论文的题目。4、加上论文查找渠道的信息。5、在论文的正文中插入引文。方法2:芝加哥1、从作者的名字开始。2、列出研究论文的题目。3、提供出版地点和年份。4、加上其他任何可以查找论文的必要信息。5、遵循导师关于文内引用的指导。方法3:MLA1、从论文的作者开始。2、提供研究论文的标题。3、确定论文的位置。4、在你的论文正文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4:AMA1、以作者的姓氏和姓氏首字母开头。2、按句子格式写出标题。3、如果论文发表了,要包括期刊信息。4、如果论文尚未发表,提供位置信息。5、在论文的正文部分使用上标数字。写研究项目论文时,你可能需要引用研究论文作为参考。引文中包含的基本信息在所有类型的论文中都是相同的。但是,根据你是使用“美国心理学会(APA)”、“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芝加哥还是“美国医学协会(AMA)”,信息呈现的格式有所不同。方法1:APA1、以作者的姓氏和姓氏首字母开头。在APA格式中,作者的名字是倒过来的,也就是把姓放在前面。姓后面加逗号,然后是姓氏首字母。使用逗号分隔多个作者的名字,在姓前使用&。例如:“Kringle, K., & Frost, J.”2、提供论文发表的年份。如果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在作者名字后面的括号里加上年份。如果论文没有发表,就用撰写论文的年份。例如:“Kringle, K., & Frost, J. (2012).”如果没有提供日期或其他相关信息,浏览以下网址中的指南。3、列出研究论文的题目。用大写句子写出研究论文的完整标题,大写第一个单词和任何专有名称。如果有副标题,加上冒号并大写副标题的第一个单词。例如:“Kringle, K., & Frost, J. (2012).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如果你在由大学、公司或其他机构维护的数据库中发现了研究论文,请在标题后面的括号中加上分配给论文的索引号。例如:“Kringle, K., & Frost, J. (2012).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 (Report No. 1234).”4、加上论文查找渠道的信息。如果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或杂志上,使用与其他文章相同的格式。对于未发表的文章,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来引导读者阅读这篇研究论文。例如:“Kringle, K., & Frost, J. (2012).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 (Report No. 1234). Retrieved from Alaska University Library Archives, December 24, 2017.”5、在论文的正文中插入引文。当你引用某篇研究论文的表述时,要加上作者的姓以及论文发表或撰写的年份。例如:“(Kringle & Frost, 2012).”如果研究论文上没有日期,就用缩写“.”:“(Kringle & Frost, .).”方法2:芝加哥1、从作者的名字开始。将第一作者的名字颠倒过来,这样姓氏就会在前面。后面作者的姓名应按正常顺序书写。拼出姓氏。如果研究论文中有中间名的首字母,那就用它。例如:“Kringle, Kris, and Jack Frost.”2、列出研究论文的题目。论文标题是用标题格写的,这意味着大多数形容词、名词和动词都是大写的,而冠词和连词则不用大写。标题用引号括起来。在标题后面加上论文类型。例如:“Kringle, Kris, and Jack Frost.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 Master's thesis.”3、提供出版地点和年份。如果论文未发表,你使用的日期就是论文撰写的年份。如果论文发表了,你需要遵循引用芝加哥格式文章的通用规则。例如:“Kringle, Kris, and Jack Frost.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 Master's thesis, Alaska University, 2012.”4、加上其他任何可以查找论文的必要信息。如果是在网上找到这篇文章的,你应该添加一个URL链接,这样读者就可以直接看到你找到的文章。如果论文有一个数据库编号,这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地找到论文。例如:“Kringle, Kris, and Jack Frost.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 Master's thesis, Alaska University, 2012. Accessed at .”5、遵循导师关于文内引用的指导。芝加哥和Turabian(芝加哥格式的简化版)格式的研究论文可能会使用脚注或插入式引用来引用论文正文中的参考文献。脚注基本上与完整的引用相同,不过作者的姓氏和名字没有倒过来。在插入引用中,芝加哥使用作者-日期格式。例如:“(Kringle and Frost 2012).”方法3:MLA1、从论文的作者开始。把作者的名字倒过来,这样姓氏就会在前面,然后是他们的名字。拼出姓氏。用逗号分隔多个作者。例如:“Kringle, Kris, and Frost, Jack.”2、提供研究论文的标题。在MLA中,将标题和副标题用引号括起来。大部分单词要大写,但短文章或连词除外,除非它们是标题或副标题的第一个单词。例如:“Kringle, Kris, and Frost, Jack.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3、确定论文的位置。MLA采用容器的概念。你的论文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可能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在引文中,首先列出最小的“容器”,然后是更大的,一直到最大的。例如,假设你在大学档案馆的论文选集中找到了这篇论文。引文可以这样写:“Kringle, Kris, and Frost, Jack.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 Master's Theses 2000-2010. University of Alaska Library Archives. Accessed December 24, 2017.”4、在你的论文正文中插入参考文献。当你在论文中提到一些需要你引用研究论文的内容时,将作者的名字和出现这些信息的页码放在括号里。例如:“(Kringle & Frost, p. 33).”方法4:AMA1、以作者的姓氏和姓氏首字母开头。AMA引文以论文作者或编辑的姓名开头。除了名字之间的逗号外,不要使用标点。如果有超过6位作者,列出前3位作者,后面加上缩写“et al”。例如:“Kringle K, Frost J.”2、按句子格式写出标题。在句子格式中,你只需把文章标题中的第一个单词和专有名称大写。如果有副标题,在副标题开头的冒号后面加上大写首字母。例如:“Kringle K, Frost J.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3、如果论文发表了,要包括期刊信息。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论文应该像其他期刊论文一样对待。用斜体显示期刊的缩写标题,然后是出版年份、刊号和论文出现的页面。例如:“Kringle K, Frost J.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 Nat Med. 2012; 18(9): 1429-1433.”4、如果论文尚未发表,提供位置信息。如果论文是在会议或专题讨论会上宣读的,要加上宣读论文的会议信息。如果你是在网上找到这篇论文的,提供链接和访问日期。例如,如果你要引用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可以这样写:“Kringle K, Frost J.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 Oral presentation at Arctic Health Association Annual Summit; December, 2017; Nome, Alaska.”要引用你在网上读到的一篇论文,你可以这样写:“Kringle K, Frost J. Red noses, warm hearts: The glowing phenomenon among North Pole reindeer. ”5、在论文的正文部分使用上标数字。对于文内引用,在需要引用的信息后面加上一个上标数字。当你写论文时,就会创建你的文献目录,并将引文按照它们在文章中被标注的顺序列出。例如:“According to Kringle and Frost, these red noses indicate a subspecies of reindeer native to Alaska and Canada that have migrated to the North Pole and mingled with North Pole reindeer.”
广告语篇研究述评论文
【摘 要】 语篇分析研究始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6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语篇分析理论因为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解释力,已经被用于解释多种语篇类型。本文主要综述了语篇分析理论在广告英语领域的研究状况,分析了该项研究的范围、相关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广告语篇 语篇分析 研究
一、引言
语篇分析是还是一门正在兴起的学科。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语言学家将目光牵引到对使用中的语言的研究。布拉格学派和伦敦学派就是较早接触这一领域的理论学派。到了60年代,这个学科逐渐发展起来。语篇分析在结合了“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黄国文)等学科的理论之后,已成为一门专门研究交际中的语言的学科。
语篇分析这门学科在近年来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远未成熟,理论学家们正在这一领域积极地探索。就语篇这个概念而言,不同的语言学家就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些语言学家既指书面语言,又指口头语言。有些语言学家则认为语篇只能指书面语言,不包括口头语言。综合看来,语言学家们都认为:语篇是使用中的,在一定语境下的自然语言。而语篇分析研究的就是交际中的语言,“它涉及的是语言与它的使用情景(即语境)之间的关系”(黄国文)。
语篇分析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研究语篇的衔接、连贯、句际关系、语篇的结构;也可以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指向平面加以研究。
二、语篇与广告语篇
虽然不同学者对于语篇各有其不同的定义,但综合来看,学者们在某些领域达成共识。他们认为语篇是在一定语境下,用自然语言表达语义的语言使用单位。而广告,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均符合这一定义,因此可以广告语篇为单位进行研究。尽管现阶段的广告凭借图像等众多方式吸引受众,但究其本质而言,广告仍是一种将自然语言应用在具体环境中的活动。以广告语篇作为研究单位,是可行的也是有理有据的。
众多语言学家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诸如会话原则、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到分析中。有的学者从文体学角度,对广告的修辞、词汇特征、句法特征、文体功能进行归纳总结。还有的学者从文化角度研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广告中的体现。另外,还有的学者结合美学、心理学总结英语广告中的诸多特征,成果蜚然。
三、广告语篇研究概况
1.总体研究情况
依据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2004)统计,已发表对广告语篇进行语篇分析的文章约为40篇,数量及年份分布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广告语篇的研究直到最近才有了充份的发展,引起语言学们足够的重视。 2.广告语篇的研究可归结为以下几大课题
(1)广告语篇和语用学理论相结合。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这种研究逐渐增多。广告语篇和文体学相结合。广告语篇和认知心理的结合。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广告语篇和文化语境研究的`结合。
(2)从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专家学者围绕以上四个课题展开了系统而深入地讨论,其内容涵盖了以下具体问题:会话原则广告语篇中的应用,广告语篇中的证言式话语,广告语篇的叙事结构,语域理论在广告语篇中的应用,三大无功能理论在广告语篇中的应用,语类理论在广告语篇中的应用,广告语篇中的词汇句法特点,广告语篇中的修辞特点,认知心理理论在广告语篇中的应用,广告语篇中的文化诉求及其分析。
3.通过对以上四个课题十几个具体题目的研究,学者们在以下几个问题是达成了一致
(1)广告是自然语言在一定语境下的使用,可以用语篇分析的我种理论来分析其语篇特征。会话理论、语旨、语域理论都可用来分析广告语篇特征。另外,系统功能理论有着很大的理论张力可以用来解释、分析语篇中的种种特色。
(2)从词汇、句法方面来看,学者们同意广告文体比较口语化,句子简单。句子结构比较简单。一般都没有从句,还有的句子没有动词。从词汇角度来看,复合词较多;词的内部结构都比较简单。所用的词大多都是积极肯定、褒义词。专有名词出现机率较高。
(3)在修辞手段方面,语言学家们都同意制作人会采用大量的修辞手段,诸如头韵、排比、夸张等。
四、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课题分布是不平衡的。例如文体学就得了大量的关注。文体学的各个领域都得了学者们的关注,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许多语言学家专注于词汇、句法、修辞特点的分析。
除了文体学,对广告语篇进行语用分析也是研究重点之一。其中的系统功能语法的有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对广告语篇的分析中。诸如语旨、语域理论等。
但主要成就仅限于此,我们在其余课题上的收获甚少。从认知理论和文化角度来分析广告语篇尚鲜有人问津。
五、广告语篇研究前瞻
随着人类对计算机、人工智能、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认知模式和认知过程也日益受到我国外语界的关注。在未来的几年内,广告语篇和认知理论结合会有更大的生命力。另外,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文化语境和广告语篇的结合也会有很大的理论空间。语用学和广告语篇的结合也会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其中系统功能理论就有着强大的理论张力,可以更多地和广告语篇结合。虽然广告语篇的文体特点已有了较完备的分析,但这并不意味着文体特点已没有了分析的余地。对于广告语篇中的文体特点变异的分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其功.广告英语话语基调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2]黄国文.广告语篇的会话含意分析[J].外国语.1997,(2).
[3]苏淑惠.广告英语的文体功能与翻译[J].外国语,1996,(2).
[4]彭家玉.修辞在广告英语中的艺术魅力[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7.
[5]谢庆芳.谚语在广告英语中的活用与创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6]徐星.广告诉求的心理基础与语言策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7.
[7]曾立.试析广告英语行文准确的文体风格[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5.
[8]钟守满.现代广告英语委婉现象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4).
[9]钟守满,王凌.广告英语模糊现象探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0,(3).
134 浏览 3 回答
207 浏览 3 回答
220 浏览 4 回答
115 浏览 3 回答
257 浏览 5 回答
209 浏览 4 回答
266 浏览 3 回答
131 浏览 5 回答
239 浏览 3 回答
273 浏览 6 回答
142 浏览 3 回答
192 浏览 2 回答
110 浏览 2 回答
241 浏览 3 回答
312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