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科技评估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家竞争的焦点已转向有效地占有和支配科技资源。因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科技政策,将科技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强调科学技术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科技项目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也从早期是一种科学家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兴趣性活动,变成为由政府直接领导和支持的一项社会事业,并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在这种情况下,对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也不再是科学家相互之间的一种个人监督和促进行为,它已成为政府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和复杂度的大幅提高,科学活动的成本不断上涨。要想进行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并保持全面的竞争优势,即使对于发达国家,其经济实力也不能承受。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对于国家投资开展的科技项目,必须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施高质量的评估,达到确保有限科技资源用于完成最符合国家利益的科研活动的目的。2 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实践总结 重视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前提制度化是当前国际科技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科技评估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制度建设是科技评估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世界各国制度建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以法律,有的以部门法规,有的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来进行制度建设。但经过多年的评估实践和努力,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科技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保障制度,使科技评估活动成为一项制度化、经常化的行为,成为政府管理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科技大国,美国是使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国家。上世纪初,美国成立了国会服务部,它所进行的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估可以认为是科技评估制度的雏形。然而,科技评估工作在美国的大范围开展是在二战以后。1993年美国第103届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根据GPRA的规定,科技评估的概念与制度、美国国会一级的有关科技评估机构的作用、功能、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确定。此外,日本的《科学技术基本法》(1995)明确了科技评估的地位,《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和《国家研究开发实施办法指南》(1997)提出了建立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日本科技评估机构不能随意设立或撤销;1985年法国政府做出规定,在没有经过评估之前,任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都不能启动。法国议会评价局、国家研究评估委员会,前者通过法律创建,后者由部长会议通过发布政令任命,评估委员会的任期,评估对象的确定,评估报告的公布,都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规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规定,凡开展科技计划评估活动,均需依据有关法律设立机构,遵照法定程序进行工作,出具评估结论和向有关单位反馈结果。 提高科技管理质量和公众的监督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动因之所以用立法的形式来规定科技评估制度,是因为各国政府在用国家财政收入资助科学研究项目的实践中,意识到随着科技发展的复杂化,科技研究活动的规模日益庞大,它需要越来越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社会公众,特别是纳税人的监督需要,他们关心政府的科学研究投资是否与国家目标一致,资金使用是否有效。在这种背景下,科技评估作为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成为了制度化、经常性的工作,各国政府纷纷建立了科技评估机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日本。1955年日本经济开始起飞时,为了在较少的财政预算下尽可能多提高科研活动的产出,日本政府和企业把科技评估作为管理和推进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手段。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引进情况,开展各种科技评估工作,从而对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科学研究活动日益复杂,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亟待提高,科技评估再次受到日本朝野各界重视。1983年日本政府决定设立国家级的科技评估机构,在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设科技评估分会,其职责是对科技振兴调整费资助的项目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评估。同时日本政府所制定的 R&D评价方法指南也强调通过对R&D内容与工作绩效的恰当评价,建立能够充分发挥研究人员创造能力、开放、灵活和富于竞争性的 R&D环境。日本所建立的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使科技评估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科技评估能力建设是各国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重要保证充分重视并保证评估质量是各国评估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不断进行科技评估能力建设。它包括:1.制定评估规范。通过多年评估实践,各国的评估机构都建立了专业的评估规范。规范要求:从事评估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能力;评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对使用数据的可靠性都要经过论证;评估结果的局限性必须加以说明等等。如美国、韩国在发布科研项目指南的同时对评估的程序、方法和组织都加以说明。2.人力资源的建设。由于专家评议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科技评估形式,因而各国十分重视专家网络的建立和严格选择专家。评估能力建设是各国评估机构十分重视的长期任务,加强评估专家与科学家、管理专家的沟通,加强评估领域的国际交流,探索新评估方法,培训评估人员,使评估机构成为一个学习的组织,不断实践,不断创新。3.加强理论研究。对于科技评估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各国进行科技评估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用的较多的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在专家评议的基础上,结合科学计量学、经济计量学方法。由于评估对象的复杂性,目前没有哪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一种评估模型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评估对象和特定的评估目标,并各有其优缺点。 各国间科技评估活动的交流日益密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办公室(UNDP EO)在领导成员国开展科技评估活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定期地组织或赞助科技评估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办公室在APEC成员国中定期开展国际会议、国际培训等活动。一些非政府的评估协会,也纷纷活跃在科技评估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成立了评估协会。这些协会的成员主要来自政府各个部门的评估官员、研究机构或大学的专家教授和一些开展评估服务的咨询公司代表组成。比较活跃的组织包括美国评估协会(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澳大利亚评估协会(Australasian Evaluation Society),他们定期开展国际会议,并提供相关培训和评估服务,为各国致力于科技评估工作的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场所,他们的活动也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估办公室的支持。3 对我国科技评估工作的借鉴我国科技评估活动起步晚,始于1994年,它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的,主要由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以及各个部委的相关部门来承担各自领域的科技评估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有不足和值得思考的地方。在分析和了解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特点和经验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 对科技评估制度给以立法保障要使科技评估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需要国家在立法上给以保障。目前,科技部颁布了有关科技评估制度的部门法规用以约束科技部系统内的科技评估工作。我国需要借鉴这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立法、提高科技评估立法的层次,使科技评估工作和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的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制定一部跨部门的法律,使科技评估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 评估过程必须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国外评估研究和评估实践的经验表明,评估的独立程度越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也越大。我国在评估的实践中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在评估时做到:让评估负责者有充分的权力;让评估管理者尽可能向最高管理层次汇报;让评估执行者独立于接受评估的研究单位,最好还能独立于实施评估的机构。以避免干扰,达到最佳评估效果。 加强评估队伍和组织建设科技评估活动是一项要求很高的专业工作,需要有一支长期、稳定、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工作队伍和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国家、地方和部门三级的科技评估组织体系是顺利、高效实施科技评估工作的组织保障。同时应当优化评估人员的结构,评估人员不能由单一的技术专家和理论学者组成,应当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特点,应注意吸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和未来的使用者广泛磋商,使科技研究与使用紧密结合,不要将研究和产业化脱节。 加强评估方法的使用研究目前用于科技评估的方法较多,这些方法互为补充,但是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们经常需要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对于基础研究,同行评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较为适宜的方法,但由于文献计量等定量指标能够为专家进行评议提供数据参考,所以二者也经常结合起来使用,如德国的现场同行评议就经常在较多定量数据的统计基础上进行。 注重评估资源建设首先加强评估人力资源建设,在实践中培养合格的评估专家,发现合适的咨询专家,建立专家资源库。其次加强评估研究资源建设,收集国内外科技评估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出版专业杂志,建立相关的科技评估专业协会和各种数据库。最后加强多层次的评估组织资源建设,综观国外科技评估组织机构的组成情况,一般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两大类,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建设和实践刚刚起步,主要是政府组织,需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我国的评估机构建设。【参考文献】[1] Mushin Lee. Evaluation of National R&D Projects in Korean[J].Research Policy, 1996,(25):805-818.[2] Chubin D Peer Review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Evaluation Review, 1994,(18):20-30.[3] Koftoff R Federal R&D in the United States[A].B Bozeman J Melkers Evaluating R&D Impacts:Methods and Practice[C].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4] Chubin DE. Hackett Edward J. Peerless Science: Peer Review and Policy[M].Albany:New York,State Univeristy of New York,Press, 1990.[5] Robert McDonald ,George Teacth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Practices in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Al. Report Presented in OCED Conference on Policy Evaluation i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R].Paris, France, 1997.[6] Masayuki Evaluaton in Japanese MITI[A]. Paper Presented in APEC Symposium on Evaluation of S&T Programmes Among APEC Member Economics[C]. Wellington,New,Zealand, 1998.[7] Jacques Toulemonde. Scientific De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European Evaluation Expertise [A].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aluation "Capacity Development[C].Beijing, China, 1999.[8] Len Early. Linking Vealuation to Policy Formulation and Budget Process:Lessons from Australia[A].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ee on Evaluation Capacity Development[C].Beijing, China, 1999.[9] Heeseung Coordination of National R&D Programs in Korea:Evaluation and Prebudget Review[A]. Report Presented in APEC Training Workshop on S&T Evaluation[R].Beijing,China,2001.
我从别人已经写过的文中给你找了一些,你看是否合服你的选题要求,如不太合适,再简单介绍一下你想研究什么,我再给你找找,如解决问题,还望采纳 1、多元化农业推广教育模式的构建2、天津市植保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3、平顶山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状况及问题研究4、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抗旱管理与措施选择5、区域农业发展中的科技管理研究——以黄淮海区域农业科技攻关为例
谈谈科技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谈谈科技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管理,人们才能正常的从事各种劳动。所谓管理就是通过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可得到的有限的资源并整合资源从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的创造性活动。在有限的社会资源里,人们不可能无节制的取用所需要的资源,但是人类本身的欲望却是强大的,总是希望能够在发展的路上不断地向上登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必须在管理方式上不断地创新,在管理手段上不断地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技术,从而保证有限的资源可以进行合理的配置、科学的利用,以确保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因此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创新的管理模式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
科技进步;创新;企业管理;发展;竞争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国内企业纷纷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创新进步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中国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不断变化,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产品生产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综上,企业自身需要不断快速提升其管理水平,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管理中对高科技的使用,以及对于创新意识的激励还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旧的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企业过于传统的组织结构难以适应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加快旧企业向新型管理模式的企业的转变就当今的总体形势看来是有急切需求的,ERP、MRP等信息系统的普遍使用使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成为可能。作为一个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是管理创新能力。企业要想在现如今这种激烈且频繁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不断进行创新,运用最新的管理理念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协调从而自主自发地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将创新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是企业管理思想的一次大变革。创新化管理保证了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进步性,保证了企业自身血液循环的畅通,好的管理创意不但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同时还是企业形象与整体水平的一次提升。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不断加深,社会正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技水平日新月异,而与此同时,时代的发展也在淘汰落后的企业,因此企业的管理如果墨守成规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企业若想发展,也必须凭借科技的力量。科技进步一方面在不断地提高着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科技进步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宏观上来看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即外部影响与内部影响。外部影响主要是指科技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产品的生周期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新技术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争程度、挖掘或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影响供应商、合作机构的运作行为等,从而使得企业务必要在管理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者变革以适应新的外部形势;内部影响主要是指企业在制度安排、管理方法、组织架构等方面要考虑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新技术来提高管理和生产效能、丰富拓展管理手段,因而科技进步深刻地改变着企业内人员交流模式以及财务、物流、销售、人力甚至固定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企业自身科技水平的提高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文化。综上所述,外部影响即是管理对象的科技进步反作用于管理本身而内部影响侧重于管理本身对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通过观察和分析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我们不难发现自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向。
1方向一,简单分工管理
分工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次大跨度的提升,它使得每个劳动力都可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保证劳动力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大幅地提升社会劳动效率。就现如今的社会而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劳动分工日益细致,这导致了企业业务流程的分化,就负面角度而言,它催生了官僚体制以及等级制度使得信息共享受阻,员工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中很难与跨领域的同事甚至跨高度的上级有所接触,既扼杀了优秀员工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流通,因而削弱了企业对于市场的判断及反应能力。而分工管理模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简单分工管理和综合分工管理;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丰富和拓展,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条件。在受科技创新波及较小的一些传统行业以及在企业规模不大或正处于创业初级阶段的企业,往往企业更多的采取“简单分工管理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人事、财务、生产、物流、供应与销售等。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基本上可以通过一条完整的管理链将所有生产活动串联起来。
2方向二,综合分工管理
伴随企业规模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的,在企业的整体管理中一般将管理分为保障管理与生产管理两大部分实施运作。保障管理主要由资金财务计划与管理、信息管理、物料与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构成,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制造管理、资源供应管理、技术与研究开发管理、服务管理和营销管理等。这两大部分的管理相辅相成不分主次,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生产侧重或者企业自身产业结构的关系,经常会使两个管理部分的分工、分酬不均,影响企业内部配合与衔接甚至产生员工内部矛盾,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方向三,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的愈加频繁,特别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其应用的快速扩展,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化将影响企业管理模式,高科技信息化管理并不能一味的生搬,应该采用适合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在相互适应的前提下,一方面信息化管理将持续推动、促进管理部门高效的配合及联动,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管理效率的提升会带来信息流通的改善,反过来促进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从而实现管理与信息交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但是应当引起注意的是这种适应并不应该是完全的让信息化管理来适应原有的企业模式与构成,而应该是以提高企业效率为总体目标的大幅度的改革,无论是从企业自身方面还是从信息管理方法方面,都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尝试,但是考虑到企业自身的收益,这种尝试不能过于盲目,应当在相互配合的前提下进行综合的考察与研究,要基于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以及员工自身的素质层次,不但要借鉴其他从业者的经验教训,还要善于总结自身所遇到的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十分广泛,纵向上来看,科技进步与创新不仅对企业对外产业结构管理产生了影响,促使企业发掘更深的产品价值,丰富自身的产品或者直接进行企业战略管理调整甚至于转型;还对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使得企业管理不断复杂化,带来了诸多有利因素(例如:管理模式化,信息传递快捷化,人员利用高效化),但与此同时还对企业管理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例如:人员沟通障碍,上下级之间隔阂加剧)。作为企业管理应当合理、高效、有针对性地利用好科技进步与创新带来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应该注意适时的调整管理政策,处理好随之而来的新矛盾、新问题。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教程[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慧,何新海.企业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3]常桂英.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8(06).
摘要: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创新,创新来源于信息资源的把握,科技查新工作的任务之一则是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因此,科技查新工作与企业信息咨询服务存在着很多的共通之处。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的论文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创新,创新来源于信息资源的把握,科技查新工作的任务之一则是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因此,科技查新工作与企业信息咨询服务存在着很多的共通之处。充分发挥科技查新机构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不仅可以加强科技查新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同时也可以为科技查新机构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1科技查新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必要性
企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机构发展都相对的滞后。一方面企业对信息咨询服务的需求是全面的,多层次的,不仅要与时俱进甚至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要具有判断性甚至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事实是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其他形式的信息服务机构也规模较小,手段落后,开拓能力差,仅限于提供简单的,低层次的技术信息服务,没有能力建立高层次、全面的信息情报搜集、整理、分析系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服务工作需要较多知识面广且又有所长的复合型人才,而企业没有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员工素质也参差不齐,缺乏专门的信息服务知识和咨询服务意识,所以提供的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无法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
科技查新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优势
(1)信息资源优势。我单位自95年开展科技查新业务以来,共出据查新报告7000多份,为5000多个单位、企业、个人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其中200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各种奖项。配备了9台数据服务器,开设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数据库、中国国家标准全文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博士)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华数字书苑、百链中外文数据库、Elsevier外文数据库、NSTL外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专利、会议论文等)、Peter-科技报告数据库、山东省情报研究院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中国行业发展报告库、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库等十几个数据资源库。整合了国内主要的数据库资源,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的鉴定与报奖、专利申请、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等提供客观依据、为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可靠而丰富的参考信息。
(2)人才优势。科技查新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都要求较高的信息服务工作,要求查新人员必须具有较宽的知识覆盖面,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熟悉情报检索的过程,较强的信息筛选、对比和分析能力,较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运营保障条件充分。一是运营经费保障充足。科技查新作为市技术创新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一部分,市政府非常重视,不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平台建设及设备购置,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平台中心运营,以保障其开展服务的公益性。二是完善的管理。为保证查新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及更好地对企业开展检索及咨询服务,查新中心制定了包括绩效考核、日常工作管理、科研管理及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在内的完善管理制度。三是与其他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升了服务水平。通过与省科学院、省情报研究院等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不断丰富检索手段,提升了服务水平。
2科技查新机构如何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好服务
做好基础查新工作为企业项目的申报提供客观依据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为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每年都会开展各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高新技术技术成果转化、科技攻关项目、自然基金、科技进步奖等项目的申请或鉴定。为避免项目的重复劳动,保证项目申请和鉴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科技查新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为企业的科技立项、科技成果鉴定、评奖、验收、转化等提供客观依据。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要开发新产品,改革新技术,拓展新市场,都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创新之前,都需要充分收集用户需求、价格水平、销售渠道及产品变动趋势等信息,这时,查新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尽可能详实的为企业提供近似产品特点、生产工艺、原材料、生产设备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等信息内容,为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客观的依据,防止重复开发导致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
竞争情报是通过合法的手段,通过长期系统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各种对企业发展、决策及运行相关的信息,提炼出本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等关键情报,为企业的高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查新机构可以利用自己信息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信息和人才援助。在科技查新中进行竞争情报服务,缩短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为企业的创新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为企业提供专题服务,加强企业横向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查新咨询单位可以根据企业咨询比较多的领域,如电子、食品、纺织、肥料加工、建筑施工等等领域,定期向企业提供相关行业的信息资讯和市场动态信息等。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此次活动结识更多领域或同行业其他企业,为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以及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机会。
3结语
总之,科技查新机构拥有一般企业信息服务机构所不具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科技查新可缩小或规避企业技术创新的某些风险,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科技查新机构也在为企业创新服务的过程中,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拓展了情报服务的范围,促进了科技查新机构的新发展。
摘要 :
知识员工聚集作为企业创新的活力之源,在实现企业创新效能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受地域、资源制约,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的弱聚集尤为影响企业创新效能发挥。本文基于知识员工聚集、企业创新相关理论,结合农业科技企业环境特征,从知识员工聚集视角探索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获取创新效能,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
知识员工聚集;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知识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面对历史大潮,各类组织都不同程度经受着时代的考验。”(相飞,2015)。其中,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尤为突显。该类企业以从事或推进农业新品种、新设备技术、新生产工艺为主,利用自身研发成果,吸收外来技术以持续创新,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速度,保证农业科技发展有重要意义。知识员工聚集作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活力之源。按照相飞(2015)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及其效应研究》对知识型员工的判定准则,“该类员工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即受教育程度较高,这表明其对新知识的吸收、消化、转化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其专业资质的提升,以及包括个人智商、情商、修养等在内综合素质的提高。”。
可见,知识员工作为一种可流动的资源,受科技投入、人才政策等因素影响,会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聚集。而“复杂多变的外部任务环境致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运作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员流动性趋于频繁。”(相飞,2015)。人员流动则引起复杂的经济效应。本文的知识员工聚集及其效应指农业科技人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形成的内在关联机制,通过组织协同作用集中在一起,突出表现为聚集作用大于各自独立所发挥的加总效应。这里所指的知识员工聚集的主体是长期从事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及实用技术的人员,其运用知识为农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是企业创新主体。通过聚集,促进了个体间隐形知识传播,优化知识结构,能更多获取行业信息,实现相互协作,从而使自身潜能得到发挥,企业得以创新。
二、理论基础
国外的知识员工聚集研究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流动和人才资本积聚。Giannetti(2001)认为,不同劳动力个体的技能相异,其合作可促进规模效益,资源耗费降低。国内学者将知识员工聚集内涵大体总结为两类。牛冲槐等(2006)从人才流动角度指出,它是在一定时间内大量同类或相关人才在某地区或某行业形成的聚类现象。还有学者从效应角度提出,知识员工聚集是符合质量指标的知识员工在区域范围内实现数量上集中,他们通过交流经验达到彼此协调配合,实现聚集目标。总体来看,知识员工聚集效应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大体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二是知识员工聚集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专门针对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以及知识员工聚集对其效应的研究尚显不足。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着雇佣关系的重塑与转型之势已登陆我国,为适应国际市场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我国企业不断采取变革举措,这势必影响组织内员工的心理感知。”(相飞,2015)。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自主创新不断涌现。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在中国农业实现“两个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发挥着农业产业革命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知识员工聚集则是企业创新的突破口,聚集过程势必影响个体认知,并作用于企业效果。由此,阐清知识员工聚集对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是企业实现创新优势的重要前提。
三、基于知识员工聚集的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能分析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主旋律,这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致使我国经营体制和管理格局发生了变化。”(相飞,2015)。农业涉及多层次产业结构体系,其创新需要多方面可靠技术支撑。而知识员工素质影响技术创新水平,知识员工结构决定技术创新的深度和速度。因此,在聚集中把控知识员工的素质和结构尤显重要,各环节上知识员工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农业科技型企业获取创新效能的关键。基于此,探索符合我国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聚集的途径,对于实现知识员工聚集及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更有重要意义。国外学者认为,知识员工聚集途径主要包括“市场主导”和“政策扶持”。国内对知识员工聚集研究多基于国外理论和实践展开。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情境特征,可从三方面分析知识员工聚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首先,就人员素质而言,专业基础扎实、具备管理能力又能从事科研活动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支撑。他们有良好的创新能力以及协作和应变能力,能将创新性知识投入实践。在聚集中,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使高素质知识员工聚集,降低信息流动成本,促进知识积累与更新;其次,就人员结构而言,农业结构调整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效益为中心,优化人员结构是适应性向战略性调整的转变。通过把控人员结构,推动集约化和商品化农业统一发展。知识员工聚集通过这种整合机制实现知识互补,由此激发其创造力,产生联动效应,最大程度地促进企业创新;再次,“人才兴业”在农业领域内需要知识员工的支撑,根本而言就是人员素质和结构有机整合下的控制。通过完善知识员工的引进机制、合理配置、激励机制来实现知识员工聚集,以助推企业创新。
四、结论与建议综上
本文发现,由于人员的素质和结构受自学习能力、空间分布和政策影响,导致未完全释放知识员工聚集的创新效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为此,本文提出如下知识员工聚集途径:第一,选育高素质知识员工。企业在选人、育人中要向研究性、开发性、创新型方向发展,将培育有“爱农、学农、献农”思想的复合实用型人才作为知识员工聚集目标。建立人才专项引进资金,打造人才引进平台,开展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融入产业示范基地,将“引才”和“引智”结合,促进知识员工聚集的创新效应。第二,优化知识员工规模和结构。结合各地发展需要,编制有相关、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以吸引人才,使不同人才在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中形成规模,通过聚集去打造一支学用结合、素质优良、高效稳定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创新提供人力资本保障。第三,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建立公平的选拔机制、创新成果评价标准增强行业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支持和尊重知识员工的环境。建立多渠道信息传递与技术合作机制,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衔接,弥补农业领域知识员工素质和结构的不足.
226 浏览 5 回答
291 浏览 3 回答
102 浏览 5 回答
216 浏览 2 回答
283 浏览 3 回答
216 浏览 3 回答
174 浏览 3 回答
287 浏览 4 回答
113 浏览 3 回答
98 浏览 4 回答
229 浏览 2 回答
183 浏览 2 回答
207 浏览 3 回答
153 浏览 2 回答
10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