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诞生后,主要在欧洲国家传播,如法国、英国、荷兰、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在亚洲,日本的世界语基础最为雄厚。二十世纪初,世界语由俄罗斯商人、日本和西欧的中国留学生传入中国,得到蔡元培、鲁迅、胡愈之、巴金、陈独秀等人的赞同和支持,并在其后为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1950年,新中国最早的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创刊。次年,中国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1964年开播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广播至今仍有每天1小时的广播时间,拥有广泛的世界语听众。除官方和半官方刊物和网站,中国各地的世界语者也有自己的刊物和网站。其中,纯文学刊物《三色堇》曾获得国际世界语协会的文化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活跃的世界语者约1万人,曾学习过世界语的40万人。1986,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其发源地欧洲以外参加人数最多和最成功的一次大会。2004年7月24日至31日,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传入中国世界语大概是在清朝末年传入我国的,至今已经100年。由于它能入乡随俗,同我国的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很快在中国扎下了根,新中国建立后,它又服务于对外宣传事业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取得的成绩超过旧中国任何一个时期。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加上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世界语在中国能够不断发展。积极倡导上世纪初,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也学习了世界语,如蔡元培、鲁迅、周作人、胡愈之、巴金、恽代英等人。有的虽然未学习过世界语,但对世界语的世界大同、人类一家的理想,也表示赞同,如孙中山、陈独秀、钱玄同等人。由于有上述两部分人的提倡,使世界语在中国逐步传播开来。上海、北京、广州、汉口是上世纪30年代前世界语运动最活跃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建立了世界语的组织,办起了世界语的刊物,创建了世界语的学校,甚至包括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大学,还开设了世界语课程。一批苏联、东欧的文学作品,也通过世界语介绍到中国来。中国的部分文学作品也通过世界语传播到世界各地,显示了世界语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这一点特别受到我国文化界的重视。三个渠道传入我国1929年5月12日,巴金与上海世界语协会的负责人,以及奥地利世界语者EBNER合影。大约在二十世纪初,世界语便由俄国、日本和西欧三个渠道传入我国。经商的俄国人首先把它带到哈尔滨,又由哈尔滨带到上海,陆式楷等人参加了学习。以后陆式楷在上海开办夜校,使世界语逐步从上海传到全国。在日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刘师培、张继等人向无政府主义者大杉荣先生学习世界语。他们回国后,一面鼓吹无政府主义,一面在上海创办世界传习所,推广世界语。留学法国的华南圭、吴稚晖、褚民谊、许论博等人,以及留学英国的杨曾诰先生,也学习了世界语,并创办《世界语科学文学》杂志和《新世纪》周刊,宣传、推广世界语。这批人回国后也热心世界语的传播。刘师复除用世界语宣传无政府主义外,还把推翻满清建立中华作为自己的目标,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