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统一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系统的理论教育与实际锻炼并重,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行为习惯相结合。德育原则之一。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为依据。贯彻这一原则,要求:
(1)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生思想实际进行理论教育,提高认识,使学生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抱正确态度,掌握判断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标准;
(2) 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想道德行为的训练,教育学生将正确认识付诸行动,形成良好习惯和科学信念。在经常变化的生活环境、学习活动中,做到认识与行动一致,表里统一。
要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所以要理解所谓的“学”、“思”、“知”、“行”的具体内涵。
学,要做到:新、信、恒、思;就是要在学习旧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讨,成为自己获取的知识。
思,就是要反复思考每一个问题,从思考中解决实际问题。思,要做到:勤、慎、专、静;就是要充分的利用时间,不厌其烦,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知,要做到:古、今、中、外;就是要把古代的文化、旧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升华,变成自己的产物。
行,要做到:真、实、导、重。就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扩展资料
自古以来,中国有不少教育家虽然对教育目的、任务持有不同见解,但是都重视知行统一的原则。孔丘要求弟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认为“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是可耻的。墨子提出“强力而行”的主张,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文成公全书》卷一《传习录》上),要人们注重“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顾东桥书》)。
王夫之的“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船山遗书》第十一册,《尚书引义》卷三《说命》)的观点,要求行先知后,知行并进,反映了古代教育家注意行为实践的思想。
无产阶级德育的知行统一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理论根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但共产主义的思想、观点不可能在实践中自发形成,必须通过有意识的、系统的培养。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必须把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知行统一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要求。中国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他们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统一、言行一致的人才。
这条原则也反映了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要求,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都是构成思想品德心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知行统一原则可以通过政治理论课或思想品德课教学,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组织的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来实施,要在学生中树立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引导学生把获得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点、信念转化成为行动。在检查和评定学生的思想品德时,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