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翻译的原因,资本论里对各种论点仿佛前前后后相同的说了N遍,其实他们侧重点不同。工资的差距,以我的浅见,排除工资高的人他爸是李刚这种现实因素,单就从资本论里来说:我们知道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而商品交换的承担着是使用价值,因为抽象劳动是抽去不同表现形式而定义的人类的一般劳动,所以在量上的衡量是很难的。 但是这样来讲,首先我们先假定两个不同职位的人的能力都是只能做自己的职业(没有谁是隐藏高手怀才不遇),一个人他是脑力劳动者,他的工作行为对社会劳动的发展推动力比较大,而作为单纯体力劳动的工人来说,他们“无创造性”只是耗费了体力,把体力的价值转移的商品中,虽然两者的劳动量从量上不好评判,但是无疑,脑力劳动者付出的劳动的质较高,创造的使用价值较高,所以工资理所当然也得高。比如珠宝加工大师与珠宝开采者的区别。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知道工资是表现为必要劳动,是为了满足你的生活所需,比如吃喝拉撒,必要的娱乐等等。 但是工资其实还表现为对高级劳动力的过去受教育费用的补偿。 这样,素质高(主要是科学知识)的人必定在之前教育上是有花费的。所以他们工资比较高。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是相对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而能贡献与提高生产力的人当然能得到相应的劳动所得。 而且,这种人趋向于具备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还有很多方面都可以说明工资差异,但是归根结底是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