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东部,经纬度为N33° 00′~34° 00′,E91° 30′~93°00′(图1-1)。区内由山地、宽谷、盆地和冰原等地貌景观组成,山体走向向东南方向偏转。研究区的气候属典型大陆型气候,高寒缺氧,干燥,昼夜温差大。研究区的空气十分稀薄,空气中含氧量仅为沿海地区的45%~55%,年平均气温为-4.1~10℃,气候非常恶劣,植被异常稀少,被称为“生命禁区”。正是由于十分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地质作用等原因,目前这里的研究程度很低,近几十年才有研究者涉足。
从地理上看,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和西藏的交接地带,行政区划属青海省格尔木市管辖(实际上由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管辖)。地貌显示为西南部高东北部低,西南部有各拉丹东东延的赛浦岗日,南部为唐古拉山,中部是木乃山,东北部为丘陵和高原面。区内最高海拔高度为6104余米,最低为4490m,平均在5000m以上。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有3座。
图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研究区位于长江源头流域,水系发育,河流包括布曲、冬曲、当曲、通天河等,均属长江源头支流水系。研究区南部的唐古拉山地区山高沟深、切割强烈,降雨较多,研究区的北部相对平坦,较干旱,湖泊、沼泽星罗棋布。虽然青藏公路穿过图幅中部,但其他地区尚无公路通行,交通困难,工作条件极差。
区内土壤以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原土为主,植被类型以高寒草原和高山草甸为主,草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40%,牧草极为稀疏,草原区覆盖率仅为15%~45%。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干燥、自然草场退化及盗猎行为,研究区野生动物已非常稀少,见有藏羚、藏原羚、藏野驴、藏牦牛、盘羊、藏狐、斑头雁等。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工作区位于青藏公路两侧,近年来施工的青藏铁路也穿过研究区,显然该区将成为青藏高原北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