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7位顶级科学家1.徐匡迪2.姚期智3.施一公4.陈左宁5.王坚6.张泽民7.高福扩展资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德代表人物,过去的伟人我们应该牢记在心中,他们的成绩抹不掉,今天的我们是站在这些时代巨人的肩膀上长大的,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更美好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回馈他们的馈赠。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
高福、周琪、王宏伟、黄三文、高彩霞、陈玲玲、张泽民等7位中国科学家入选。加上2013年入选的曹雪涛和邓宏魁,Cell学术顾问委员会已有9位中国学者。目前,该委员会共有119人。此次入选的7位中国学者简介(排名不分先后)1 高福图片 高福,男,生于1961年11月,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1] 1983年高福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农业大学就读研究生;1986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担任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出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年担任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2017年担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2] ;2018年被任命为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3] 。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4] ;2019年11月16日,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5] 。高福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跨种间传播机制与分子免疫学,主要从事T细胞识别、流感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播的机制研究等 [6] 。2 周琪图片周琪,1970年4月出生,黑龙江 [1] 哈尔滨人,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 [2]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中国侨界杰出人物。 [3-4] 1987年周琪考入东北农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前往法国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分子发育生物学部,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5] ;2002年从法国留学归国后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担任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年担任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6] ;2014年被推选为国际干细胞组织主席;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7] ;2016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兼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8] ,同年当选第五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9] ;201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0] ;201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1] 。2018年8月当选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兼职)。 [12] 周琪主要从事细胞重编程机制和命运调控、干细胞多能性获得与维持等研究工作,并致力于推动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的转化应用 [13] 。3 王宏伟图片 王宏伟,博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 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I,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 [3] 。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 更高效、更高分辨率的冷冻电镜方法学开发;2. 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的协调机制;3. 核酸质量控制的分子机制和调控。4 黄三文图片黄三文,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1年9月生于湖南岳阳,1993-199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2005年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6-2000年和2005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担任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 [2]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排名第一) [3] 、何梁何利基金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4] 和周光召基金会 “基础科学奖”5 高彩霞图片高彩霞,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甘肃农业大学学士。1994年甘肃农业大学硕士。1997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1997-1998年丹麦DLF-Trifolium公司科研部博士后。1998-2009年丹麦DLF-Trifolium公司科研部Research Scientist,课题组长。2016年6月,高彩霞当选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6 陈玲玲图片陈玲玲,女,2009年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获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同年5月受聘于康涅狄格大学干细胞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0年5月任助理教授。 [1] 2011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2017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霍德华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研究员。7 张泽民图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获得遗传学学士学位,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外他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IT技术的训练,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学实验室完成了博士后训练。 在加入北京大学之前,张博士在著名生物医药公司基因泰克/罗氏(Genentech/Roche)工作了16年,担任癌症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组的首席,致力于应用机器学习和高通量测序等高新技术进行抗癌药靶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他在计算癌症生物学和癌症基因组学的多个方向上都是开拓者、引领者,如世界首例肿瘤全基因组测序即由张博士领导完成。张博士同时也是60个已获得授权的美国专利的发明人,在临床试验中的多项癌症治疗药物的分子靶标的原创发现中做出了直接贡献。他同时也是多家国际知名杂志如Cell Systems、Genome Medicine和Cancer Informatics的编委。他先后获得了CUSBEA学者、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和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等荣誉 [1] 。
李兰娟院士在这次我国二月份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亲临一线,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她值得提名。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论坛 生 物 谷 网 站(13:40)主持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所长史香林)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下午我来介绍一下下午第一个演讲人,在我介绍演讲之前先看一个短片。 (13:46)主持人:下面有请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路易斯J.伊格纳罗先生,194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市,196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药理学、化学学士学位,1966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的药理学、生理学博士学位。1966至1968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化学药理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85年至今,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药学系教授。1972年伊格纳罗发现一氧化氮促使血管扩张—一种血管加宽—和血栓的抑制,后者使得流向动脉和静脉的血流得到改善。 (13:51)伊格纳罗: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能够到北京来,并且我知道听众中有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为什么健康的饮食和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些都和我在过去25年当中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也就是因为这些工作,我得到了诺贝尔的医学奖。所有的关键是一氧化氮分子,我之所以谈这个,是因为心血管是死亡的最直接的病因,也是美国导致死亡的最直接的病因,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应该认识到心血管疾病实际上可以预防的,可以治愈的。并且通过合作,也是可以将它消灭的。 (13:52)伊格纳罗: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心血管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引起的疾病,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控制住这个疾病,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我们得疾病就会少,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得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毫无疑问,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那是因为遵守健康生活习惯的人越来越少,正是因为心血管疾病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而我们是可以控制自己生活方式的。 (13:53)伊格纳罗:换句话说,实际上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哪些,首先是体重超重,即使超重5公斤也不是好事,如果胆固醇过高,可能导致心脏病也很高,这可能是饮食结构不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直接的治病因素,吸烟大家都知道也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所以从一开始就养成不吸烟的习惯。 (13:54)伊格纳罗:高血糖可能在中国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在美国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致病原因。再一个长期坐着,如果运动量很少,会非常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最后一点饮食,如果你的饮食里有很多饱和脂肪,如果和欧洲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也很容易得心血管疾病。我们很有必要知道,如果长期肥胖,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而糖尿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这些病都是事先可以预防,只是需要在生活方式方面做调节。 (13:55)伊格纳罗:所以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如果能尽早养成就能帮助你预防,不得这种疾病,即使你已经上的岁数,并且曾经吸烟,而且饮食结构不合理,可以从现在做改变。尽管你可能已经成年了,但是只要你能够这个时候开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是可以把这些疾病的得病几率再重新降低。如果饮食结构健康,并且能够长期锻炼,就可以帮助你的身体抵御心血管疾病。 (13:56)伊格纳罗:我想强调的就是它能够刺激你的身体生成一氧化氮的小分子,这个结论是在25年前发现,当时发现在体内的运作可以帮助你避免心血管疾病,是非常小的分子,但是它可以让细胞相互之间得以沟通。并且结构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一个氧和氮的结合,如果有了一氧化氮就可以进入细胞之中,无论是在哪里生成,都可以跟周围的细胞发出信号进行交流。人体在好几个地方都可以生成,比如在动脉,在神经,或者在抵御攻击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的细胞中也能产生。 (13:57)伊格纳罗:在动脉中,一氧化氮是由内皮细胞产生,这里可以就是在内膜里,这个内膜实际上阻隔了血液和平滑细胞,看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到内皮细胞,在右边是平滑肌肉细胞,在左边就是血管。一氧化氮在内皮细胞中生成,就可以进入到平滑肌肉细胞,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动脉能够扩张,这样就有更多的血流可以通过,并且可以减少血压。 (13:58)伊格纳罗:除此以外,当血液在流动的时候,还可以影响血小板的运动,也就是因为这个方式,一氧化氮可以减少冠心病和脑中风这些症状发生的几率。还可以防止其他的细胞发生功能的障碍。所以,如果有正常健康的内膜细胞可以生成一氧化氮,如果有少量到中等程度的锻炼,可以帮助我们增加一氧化氮的生成,一氧化氮可以保护我们的心血管系统,这个保护必须是以健康的内皮的运作为前提,所以如果它受到损伤,它就会使得一氧化氮的生成减少。它在人体中生成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实际上是由精氨酸共同生成的。我们所使用的蛋白质里都含有这个物质,如果有更多的精氨酸就有更多的一氧化氮能生成。 (14:00)伊格纳罗:下面专门谈一下精氨酸,它是自然的产物,是一种来自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很多来源,无论是鸡肉、鱼肉和某些蔬菜都含有精氨酸。下面我想谈一下抗氧化剂,有很多心血管疾病包括其他的疾病,他们在发生的时候都会有急性的炎症,这种炎症是氧化应激的表现,换句话说你的身体里形成很多氧自由基,其中有一个称作超级氧等等。所以不管怎么样,人体内有很多氧的自由基,他们可以和一氧化氮进行反应,并且把他们摧毁。 (14:00)伊格纳罗:所有这些氧化应激都会使得一氧化氮在体内的数量减少。动脉硬化是一个炎症引发的疾病,我还希望使大家知道,如果你学过化学,就能更明白这一点,就是一氧化氮是抗氧化剂,有抗炎症的特性,如果我们在体内没有很多这种东西,就能够防止过多的氧化。所以,抗氧化剂是如何完成这个功能的,在化学中有很多研究,尤其是在过去15年中,比如说人体内就有一个超级氧,还有一氧化氮,他们有一对不成对的电子,他们是不稳定的,并且是比较应激的,超级氧化是不好的东西,在这儿不想细谈,一氧化氮是我们称之为好东西的,因为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形成心血管疾病。 (14:02)伊格纳罗:在超氧化物和一氧化氮同时产生的话,这两者之间会相互发生反映。这当中不成比例的电子就会结合在一起,这样反映就导致另外一个分子的产生。所以,如果有太多的超氧化物,它就会抵消掉那些一氧化氮,会导致一氧化氮不足,怎么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抗氧化物是怎么作用的,这是存在于很多物质当中,能够消除掉那些氧化的自由基,所以它能保护一氧化氮,并且使得一氧化氮能够存活很长的时间。有很多不同的抗氧化物,比如维生素E和C,比如COQ—10等等,很多。 (14:02)伊格纳罗:我想专门提到另外一种物质,就是很多在水果、蔬菜当中包含很多物质,这都是有很多的抗氧化物,你吃的水果、蔬菜越多,你身体摄入的抗氧化物越多,一氧化氮破坏的几率越小,还有鱼也是很好的食物、黑巧克力、黑酒,酒不能喝太多,所以必须适量喝红酒。葡萄汁有充分的营养物质,还有不同的果汁都有很强的抗氧化物。所以抗氧化物能够综合掉氧自由基,保护一氧化氮。 (14:04)伊格纳罗:现在谈一谈锻炼的问题,现在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锻炼是好的。锻炼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大降低,我们知道如果习惯于久坐,即便你瘦,如果经常久坐而不运动,你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会高很多,所以进行锻炼,饮食健康,这样可以形成合力,对人的健康有保护,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锻炼有助于健康。过去几百年人们虽然这么说,只有在过去几十年能够证明为什么锻炼能够提高大家的健康水平。 (14:05)伊格纳罗:首先锻炼造成的血液流动加快,也会刺激一氧化氮的形成。因为一氧化氮是能够扩张血管,这就使得更多的血流进你的血管。一氧化氮不但是加速血液流动,从长期来讲,能够保护心血管系统免受疾病的困扰,这样能够激活那些能够生成一氧化氮的酶,这就叫内皮核酶,可以利用精氨酸制作一氧化氮,这些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你经常锻炼或者重复某一种锻炼,还能调节内皮一氧化氮和酶,因为能调节基因,这样使得持续不断地产生一氧化氮。所以通过这样的合成,能够持续合成更多一氧化氮。不断地锻炼也可以产生一些能够限制氧化自由基基因,能降低那些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基因,可以保护你身体上已经形成的一氧化氮。所以这又能够增加体内的一氧化氮。 (14:08)伊格纳罗:所以在你运动的时候,你的骨骼,肌肉当中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这样就可以跟周围的组织和细胞组织带来营养物,可以进一步加速组织的恢复。同时,新陈代谢也会加快,所以在运动健身之后,你习惯运动之后,你的腿和胳膊就不疼了,但是必须不断运动,一星期锻炼一天可能就会疼,因为一氧化氮的生成是不够,正因为上述的原因,锻炼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14:09)伊格纳罗:我还介绍一下我的同事介绍的两个实验,一个是用小鼠作为实验品,培训老鼠游泳,我们发现体内生成很多一氧化氮,这就缓解动脉硬化的程度,我们专门给老鼠吃非常油的食物,使他们生成动脉硬化,给食物里添加精氨酸和一氧化物。我们很快就会把这个研究结果发表。第二个实验,我们认为锻炼可以增加蛋白质的生成,如果有更多的酶和蛋白质,一氧化氮也会增加。锻炼身体的动物精氨酸的生成就会更多,所以这些动物体内一氧化氮含量会高得多,他们病的程度会大大缓解。 (14:10)伊格纳罗:综合我刚才所说,我们认为锻炼身体能够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同时精氨酸也能减少动脉硬化。如果把一氧化氮和精氨酸结合在一起,会大大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所以不光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在中央神经系统里,一氧化氮对于作为神经传输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脑的运作方面有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人的大脑是非常复杂的器官,所以我觉得在脑外科方面我们有很多可以进行技术研究的空间,也就是说为什么一氧化氮在大脑内存在,很多不同的神经都能释放出一氧化氮,以及对大脑有什么作用,我们只知道它是能抑制炎症,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14:11)伊格纳罗:如果哪个器官发生炎症,一氧化氮能够抑制炎症,能够生成白血球。在肠胃系统,一氧化氮也是很重要,使食物加速运动,因为它能释放出肌肉的放松剂,使肠胃系统正常运作。在肺系统,一氧化氮能够降低空气进入的阻力,使大家的呼吸更加顺畅。一氧化氮对于膀胱的运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使得膀胱能够储存更多的尿液,同时对于男性的生殖系统也很重要,对很多一氧化氮能产生影响,我每周都在杂志上看一些文章,每周都能发现一氧化氮对人的好处,在这方面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才能了解所样的一氧化氮能产生的好处。非常感谢。 (14:11)主持人:现在请各位提问题。 (14:12)提问:会有多少种抗氧化物能够在膳食当中,因为有一些抗氧化物对身体是有害的? (14:14)伊格纳罗:非常感谢你的问题。我觉得人体可以摄入的抗氧化物多种多样,我敢保证他们都是健康的。如果一个人摄入蛋白质按不管是鱼还是大豆,他不吃蛋白质,如果每天吃三到四粒精氨酸,当然我提议每天精氨酸的摄入量应该是5克,除了每天吃的食物,我觉得这是很安全的。精氨酸跟大家吃的食物很类似,关于抗氧化物很难精确测量应该吃多少,但是他们都是安全,我不知道中国市场上有什么样的抗氧化物,在美国很容易买维生素C,也可以买其他的抗氧化物,如果在中国买不到,最主要一定要吃水果、蔬菜,每天都要吃很多不同种类的水果、蔬菜,无论早饭、午饭还是晚饭,如果多吃水果、蔬菜,可以确保至少每天都能摄入5克精氨酸,当然其他方面也要注意,比如锻炼问题,能够做到这一点应该也是很健康的。 (14:19)提问:我想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你能不能提以下一氧化氮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14:20)伊格纳罗:每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个推断是合理的,人体是非常聪明的,如果身体要产生一种分子保护自己,不一定同时让这个分子产生危害的作用。实际上人体能产生的一氧化氮是定量的,而且一氧化氮能产生很多好处,能调节器官的机能,还能保护心血管系统还有其他的内在系统,如果人为地来讲,生成太多的一氧化氮可能会有害,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说你一氧化氮作为药片吃下去,它就像气体,就必须通过呼吸来摄入。这个就得从化工厂买,然后通过呼吸摄入。但是没有人会这样做,所以我们人体现在要摄入一氧化氮,主要是通过摄入精氨酸,即便是摄入精氨酸,也只是很的少一部分,也会转化成一氧化氮。所以一氧化氮应该不是过量的。在日常生活当中,我还不太担心一氧化氮会出现什么不好的效果。 (14:22)主持人:刚才伊格纳罗博士谈到好几个重要的问题,其中就是心血管病和糖尿病问题,这几个病在西方很重要。在咱们国家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病现在变得越来越常见,比如糖尿病现在已经接近美国的水平,所以研究这个病的机理对我们很重要。伊格纳罗博士提出一氧化氮,他指出两点,一个是通过饮食降低,另外一个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一氧化氮的量。另外由于中国农村城市化,农村人进城和城市人的运动降低,更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同时研究机理,找到一氧化氮对于肥胖、心血管病的作用,对营养学来说也很重要,因此在这里我再次感谢伊格纳罗博士的精彩研究演讲。谢谢大家。 (14:23)主持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胡志红) 大家好,接下来进行演讲的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所长高福。高福博士于1995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分子病毒学方向博士学位,随后在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高福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免疫学与分子病毒学,在应用结构生物学和蛋白质化学研究T细胞的分子识别和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方面有一定造诣。下面请高福博士做禽流感与新生突发性传染病的演讲。 (14:25)高福: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有关新生突发并传染病方面的问题,分几个方面跟大家一起探讨以禽流感为代表的新生突发病的问题。第一,一起回顾一下近几年新生和突发传染病到底在我们国家发生了什么。第二,跟大家一起回顾近30年来新生和突发传染病给我们人类到底带来多大的灾难。第三,进一步解剖以传染病为例子,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我们对禽流感的认识到哪一步。第四,跟大家讲一下微生物不光是大家听到的禽流感、SARS,其实微生物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可以为我们人类造福,可以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各方面问题。要实现这些问题的解决,微生物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4:27)高福: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有关新生突发并传染病方面的问题,分几个方面跟大家一起探讨以禽流感为代表的新生突发病的问题。第一,一起回顾一下近几年新生和突发传染病到底在我们国家发生了什么。第二,跟大家一起回顾近30年来新生和突发传染病给我们人类到底带来多大的灾难。第三进一步解剖以传染病为例子,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我们对禽流感的认识到哪一步。第四,跟大家讲一下微生物不光是大家听到的禽流感、SARS,其实微生物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可以为我们人类造福,可以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各方面问题。而要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微生物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4:29)高福:第一,当我们兴高采烈,欢度人类进入21世纪,我们感觉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的挑战好象人类已经取得很大的挑战,其实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在近几年来,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2003年SARS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恐慌,最后通过努力得到控制。进入2004年以后,我们国家又开始发生禽流感,当然这一次我们国家的禽流感主要是发生在家禽,而在东南亚地区,在泰国,在越南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人的感染,到2005年,我们禽流感已经开始在中国有人的感染,尤其重要的是在七八月份,在四川我们有一次造成大概38人死亡的猪链球菌对人的感染。 (14:33)高福:我国新生突发传染病的形势如何,刚才已经讲到SARS和禽流感,已经最近最近在山西发行的流行脑炎。在我国艾滋病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在90年代中期以卖血为代表的艾滋病,还有一个是以吸毒为主的。再一个看一看禽流感,大概在3月份,我们国家总共有19个病例,这里讲的主要是人的感染。为了我们能够把禽流感和流感问题讲清楚,有一个基本概念,先跟大家探讨。 (14:34)高福:我今天主要想讲禽流感。我们经常会得到感冒、流感和禽流感,感冒大家讲是着凉了,流感和禽流感一定是由病毒引起的,感染人的是流感,感染禽的就是禽流感。现在由于禽流感的出现,在家禽和人类从1997年香港第一个报告的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为什么大家这么担心,因为历史上我们有这样的教训。历史上有四次大的流感流行,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亚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1977年俄罗斯流感。当然这些流感病毒引起都不是现在所说的禽流感H5N1,而是H1N1和H2N2等等。 (14:37)高福:在科学基础研究上,科学家经过努力,其实人类对流感病毒还是有认识的,流感病毒有一个特点,大家细看有八个基因组片断,大家看到八个片断,这个病毒现在对它的的侵入机制已经有所了解,大家看到的一个流感病毒,下面是一个细胞,在这方面跟大家提一下,由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像艾滋病病毒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就像类似流感病毒一样,使病毒挡在不仅如我们的细胞里,病毒一接触我们的细胞膜,使遗传物质无法进入,这就是第四代艾滋病药物在美国和欧洲已经开始研究。 (14:38)高福:我们在863计划下已经取得进展,目前已经进入二期临床实验。这个离我们的应约还是非常接近的。在研究禽流感方面有很多问题是困扰科学家,也是大家很关心的,医药问题,疫苗研究问题。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流感病毒为什么会变异,二是跨种间传递的机制。流感病毒在变异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子基础,就是刚才提到流感病毒有八个基因组片断,它可以发生重排,这个表现叫做抗原转换,另外一个是抗原漂移,我们的基因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突变。 (14:39)高福: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H5N1或者H1N1是怎么回事。由于科学的突飞猛进,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八个片断,就是八个基因,这11种蛋白构成流感病毒的病毒颗粒。在病毒颗粒的表面有两种非常重要的蛋白,一个就是上面画着黑的叫H,一个是红叫N。他们之间有不同的配合,导致了不同的病毒。在禽类主要是H5N1,H9N2、H7N7,由于通过H和N两个,我们把病毒称为亚型。水禽过程野生禽类在里面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刚才讲八个片断,假如蓝色的八个片断和红色八个片断不同的来源在一个混合期经过混合,就会搭配不同的病毒,这就是流感病毒的重排,也就是流感病毒的抗原转换。这发生在什么地方,通常发生在野生水禽,在流感病毒的流行和变异过程中起到储存器和混合器的作用。 (14:40)高福:大家记忆犹新的可能是去年5月份发生在青海湖事件,很多鸥和鸟类死亡了,最后很多单位联合对这个事件进行调查,我们发现青海湖这一群野鸟得的别度是H5N1,这说明打破了原来的正常循环格局,突破一个一群物种。刚才提到正常循环受到破坏,这有什么含义,这就意味这禽流感病毒确实毒力增强,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证明这次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力加强。我们要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突破了这么多物种,原理是什么,这些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14:42)高福:青海湖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旅游胜地,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资源保护区,有很多水禽每年都到这里来。青海湖的水鸟密度很大,这是去年发生的情况,去年发生这个事件以后,野鸟也有一个特性,鸟类的行为有所变化,可能禽流感对水禽的感染,可能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有影响。今年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青海湖,大家看到的病毒是红色,发现今年的病毒和去年的病毒非常相似,很可能来源是一样的。 (14:43)高福:去年发生这件事情,大家知道这是野生迁移鸟,他们不断在迁移飞翔,最近的证据证明这些鸟可以飞向海拔九千多米的高度,最近已经通过无线电遥控已经检测到。大家看现在的箭头指的,青海湖的鸟类可能从东南亚飞来,再进一步飞下去可能到蒙古,鸟的飞行线路有八条,有三条经过中国,绿色、红色还有黑色路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点,很可能这些鸟都会聚集在一点,这些的聚集就意味这他们所携带的病毒可以在全世界进行大的交换,这就回到流行变异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所有的鸟都聚集在一起,产生了病毒。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提出像防治禽流感这样的疾病,要三管齐下,一是加强防治控制措施,二是加强科普教育,三是加强基础科研。 (14:48)高福:刚才提的我们只看到微生物一个方面,给人类带来灾害,作为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微生物也可以带来好处。正如我们路甬祥院长提出的,高科技是一个科技成果,可以发展为一个大产业,这就是让大家意识到微生物的另一方面,下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都在说我们再过50多年,我们的化石能源会被用尽,我们必须开发新的能源,生物质能,这是去年8月份美国新闻周刊来讲生物质能源,如果要把秸秆也是纤维素,变成生物质能源,生物酒精等需要微生物。所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现在国际上都在利用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帮助人类产生新的能源。 (14:49)高福:全世界都在注意食品安全,这是我们科学家研究的一个产品,我们天天喝的饮料,饮料里要加防腐剂,如果不加防腐剂,会变质。我们生产一种可降解防腐剂,微生物可以除去防腐剂。大家记得每年冬天塑料大棚会有很多塑料地膜满天飞,这就会造成污染。我们就可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最后就是重新利用,进入物质的下一个循环。我的报告就到这里,感谢大家。 (14:49)主持人:下面请大家提问。 (14:49)提问:我想请问一个问题,对于禽流感这种灾难,公众最关心的是会不会发现,我想问一下你认为禽流感还是可以避免,还是在将来某一个时刻一定会爆发?
3月18日凌晨,西安市第八医院封闭隔离病区的一名检验师,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这名确诊患者之前就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有三种可能,一是打了疫苗以后体内产生抗体,但病毒感染在呼吸道,体内抗体可能对防止呼吸道感染不那么好;二是少数人属于新冠疫苗接种不反应者,由于新冠疫苗刚刚开始接种,不反应人群的占比还没有统计出;三是打了两针灭活疫苗,抗体滴度不够,可能需要补第三针。同时也表示疫苗是战胜病毒的最终武器,疫苗和病毒关系非常清晰,有效的疫苗就能够把传染病消灭、消除或者控制。新冠病毒走到今天,没有证据表明它将消失,很可能将会和人类共存,就像流感一样,而且还会出现新的冠状病毒。
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出现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件,中国疾病防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不能因个案否定全盘,要抓紧对个案进行研究,疫苗保护的是群体,个案出现的问题,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决,疫苗的作用是让大多数人产生保护力,建立免疫屏障,其预防重症的效果更明显。相关疫苗使用结果显示,打完疫苗之后确实有一小部分人出现保护失败,但这只是一些个别案例,疫苗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保护作用的。只有通过接种疫苗把免疫屏障建立起来,疫苗的保护作用才能达成。
还没有进行新冠疫苗接种的人群,应尽快到当地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接种,社会中只有绝大多数人体内有病毒抗体,才能有效阻止新冠病毒在人群中互相传染。对于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体内有可能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导致感染新冠病毒,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形势仍十分严峻,多地陆续也发现了变异的新冠病毒,变异后的新冠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力,国内面临着境外输入的风险。所以我们的日常防疫措施仍需继续保持,应做到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现有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如实上报。
其实他这么说的主要依据还是根据现有的疫苗治疗效果做的分析,有些东西并不是我们靠想象或猜错就可以得到答案的,必须靠数据分析
这一篇题目为《大反转:李院士提名最高科技奖,身兼要职资历老的高福院士却没戏》的文章,超500万阅读,在线上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该篇文章的作者真是放“狠招”了,拿李兰娟院士和高福院士来做对比,借此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对于这样的做法,虽然斩获了很高的流量,凭借这篇文章,该位作者也赚到了不少的收益,但却让人感到心寒。
李兰娟院士成功当选202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这个奖项奖励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每年仅评选出2人,最终可获得这个奖项,这也是一生的荣誉。
李兰娟院士入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是值得祝贺的好事,而上文的作者,为何偏偏要提及高福教授呢?
主要是因为高福教授带有“争议性”,这位作者在文中写道:
该文作者通过对比李兰娟院士和高福院士两人的职业生涯、曾发表的论文数量等,来引起网友的议论,拉高一人却要贬低一个人,这并不是正常的做法,当中所传播的价值观也有待探讨。
高福院士是我国微生物科学界的翘楚,于2013年时,当选中科院院士,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曾在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时,身先士卒,带领自己的医学科研团队冒险奔赴抗疫前线,为非洲各国抗击埃博拉病毒贡献了关键的力量。
当然,李兰娟院士对于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亲自前往疫情前线救治病人,日以继夜带来科研团队研发疫苗,年过半百的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听闻李兰娟院士被选为202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小匠也感到很激动,虽然暂未确定能够最终获选,但能够入围,足以证明李兰娟院士的优秀。
如果说李兰娟院士入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众望所归,对于高福院士落选也并不是我们所期待,在科学领域,看重的是每一位科学家所作出的贡献,并不存在丝毫的偏见和歧视。对此,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像高福这样的专家,他们在疫情期间,说过像:就目前的证据,是没发现有人传人的情况的。疫情的变化是极快的,我相信一些专家的判断也会随着疫情的变化而改变。
疫苗本身的作用是促进人类生产对应的抗体来预防对应的疾病。而最主要消灭病毒或者疾病的生力军,还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疫苗本身就相当于激活人体免疫力的一把钥匙。在当前的医学环境下的确是相当于终级武器了。
136 浏览 10 回答
212 浏览 4 回答
343 浏览 3 回答
80 浏览 4 回答
260 浏览 2 回答
89 浏览 6 回答
289 浏览 2 回答
113 浏览 2 回答
283 浏览 5 回答
298 浏览 7 回答
269 浏览 5 回答
267 浏览 3 回答
263 浏览 3 回答
247 浏览 4 回答
253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