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材料一般认为是正确的。 但是,目前,化学界对各种催化剂的原理作用还没有研究透彻,也就是说,各种催化剂是怎么样起作用的还没有达成共识。对催化剂的选择和应用更多的是依靠经验。 所以--我认为这个说法 “是不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是发生循环反应,并改变反应速率,总的来说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并不参加反应,质量和性质不变” 是不够确切的,但是在某些反应中可以这么解释,比如你所说的反应就可以这么解释。 至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反应中,可以这么认识,二氧化锰和双氧水作用,产生不稳定的活泼的中间产物,使反应物分子活化,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能力,活化的分子就发生进一步的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和水。(如果不使用二氧化锰,我们也可以通过加热使反应物分子得到足够能量而活化,使它发生反应)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用催化剂 专利国别:62 专利号:01125029 发明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蒽醌加氢用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以予处理过的海泡石或海泡石-Al↓〔2〕O↓〔3〕为载体,含Pt0.2~0.4%重量。海泡石在使用前用不同浓度的酸在不同固液比下浸渍一定时间,过滤,洗涤,干燥,压片,焙烧,粉碎。该催化剂以浸渍法制备,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的特点。本发明的催化剂在0.2MPa,45℃,工作液空速为11.4h↑〔-1〕(体积空速)的条件下,氢化效率可达8~12g(H↓〔2〕O↓〔2〕)/l,选择性达97%以上。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承担的“油酸清洁催化氧化制备高纯壬二酸技术”项目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和中科院兰州分院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研究项目以油酸为原料,采用过氧化氢清洁催化氧化法制备壬二酸,公斤级产品收率达到78%,纯度≥99%,质量达到电子级品级。 该成果以清洁氧化剂取代污染较严重的硝酸氧化剂,实现了无有机溶剂的绿色清洁生产工艺;选择的相转移剂克服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分离困难、流失严重、溶剂腐蚀等缺点。 该项目为医药、化妆品、电子产品等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领域提供了中试及工业化的技术基础,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文章来自:中国催化剂网 文章作者:webmaster 蒽醌法制过氧化氢的高负载Ni催化剂Study on High-Load Ni Catalyst for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by Anthraquinone Method谭君 韩家旺 刘纯山 摘 要:以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加氢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以Al2O3为载体的高负载Ni加氢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条件下的活性,并测定了加氢催化剂在不同制备条件下的比表面积、晶粒粒径、表面形貌等,初步探讨了与氢化效率相关联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在以Ni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中,通过选择适当的Ni负载量,控制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等催化剂制备条件,充分利用δ、θ-Al2O3载体的理化特性,可以制得具有较大比表面积、活性组分高度分散、晶粒细小且不规整、有较高加氢活性的催化剂.关键词:加氢;镍催化剂;高分散;Al2O3;蒽醌法;H2O2分类号:TQ426.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44(2003)07-0555-04作者简介:谭君(1978-),女,湖南省茶陵县人,硕士生,电话 ,电邮 tjjump@sina.com. 作者单位:谭君(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韩家旺(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刘纯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参考文献:〔1〕游贤德.[J].化工商品科技情报,1996,60~62.〔2〕胡长诚.[J].黎明化工,1989,19(3):39~45.〔3〕Solvay I. Direct 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 by Heterogeneous Catalysis,Catalyst for the Said Synthesis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the Said Catalyst[P]. US 5447706,1995 -09- 05.〔4〕游贤德.[J].无机盐工业,1997,147(2):14~16.〔5〕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P]. JP 08002904,1996 - 01 - 09.〔7〕石川荣一,杉山升.[J].工业化学杂志(日),1958,61(4):405~411.〔8〕Santacesari E,et al. [J] .J Mol Catal,1994,145:37~53.〔9〕Drelinkiewicz A. [J].J Mol Catal,1995,149:61~69.〔10〕马爱增.[J].分子催化,1999,13(5):34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