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对茄子稀有种质资源的抢救、扩繁和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茄子植株的各器官组织几乎都有通过离体培养产生再生植株的报道。影响离体诱导植株再生因素以供体植株的基因型和外源激素状況最为重要,此外,外植体的取材部位以及培养温度、光照、碳源、渗透压等,对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难易和再生植株形成途径影响也很大。
Rajam(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茄子离体培养下胚轴易形成不定芽,子叶和真叶易形成体细胞胚,在影响不定芽形成的因素中,基因型的重要性占57.4%,外植体占19.8%,基因型和外植体互作占19.2%,其他占3.6%。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中,基因型的作用占71.8%,外植体占8.9%,基因型和外植体互作占18.4%,其他因素占0.9%。
吴耀武等(1981)在NT附加NAA 1mg/L、IAA 1mg/L、KT 0.2mg/L培养基上,诱导茄子嫩茎段形成大量愈伤组织,并在同样培养基上多次继代仍保持分化植株的能力,认为继代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个月,愈伤组织继代生长,随2,4-D含量的增加(1~10mg/L)而降低,在NT+IAA 0.1mg/L+KT 2mg/L培养基上可分化出不定苗,在无激素NT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张兰英等(1987)在MS+1mg/L 2,4-D培养基上诱导茄子子叶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0.1~1mg/L 2,4-D培养基上形成胚状体,在MS+0.1~5mg/L NAA培养基上可以同时形成胚状体和不定芽,在MS+0.1~5mg/L IAA培养基上容易形成不定芽。Rao(1992)采用MS+NAA 8mg/L+KT 0.1mg/L培养基培养茄子离体叶片,获得高频率的体细胞胚发生。
花药和小孢子培养
通过花药培养或小孢子培养可以获得茄子单倍体植株,为育种工作者很快地从杂合体中获得固定纯合品系提供一条重要捷径。单倍体植株也是诱发突变、创新种质的最理想的供体材料。王纪方等(1975)在茄子花药离体培养中,通过胚状体获得了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加倍的方法获得了纯合二倍体,选育了茄子单倍体B-18品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1977)用花药培养的方法,育成了茄子新品种龙单1号。程继鸿(2000)在弱光胁迫条件下,以七叶茄为供试材料进行花药培养,获得茄子耐弱光细胞变异系再生植株。顾淑荣(1979)以北京七叶茄和九叶茄为材料,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的方法,获得了愈伤组织。Kazumitsu Miyoshi(1996)用直接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方法经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植株。连勇等(2001)用直接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方法,经愈伤组织得到四倍体杂种植株小孢子的再生植株。
在茄子的花药和小孢子培养中36℃、8d的暗培养热激处理,能提高小孢子脱分化和植株再生频率。茄子花药培养获得愈伤组织的形成与2,4-D和KT的浓度配比有关,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在一定范围内与2,4-D的浓度成正比,诱导花药形成愈伤组织的2,4-D适宜浓度为0.25~0.5mg/L,KT的最适浓度为1mg/L,花药愈伤组织形成频率受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栽培环境、诱导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光照、温度等)等影响。在有2,4-D参与的KM培养基上茄子游离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可达20~65个愈伤块/花药,但愈伤组织成苗率低,只有0.1%~2%的愈伤能得到不定芽分化,这是目前限制小孢子培养在育种实践上应用的一个关键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