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L.D.彻纳东尼,M.麦克唐纳.创建强有力的品牌.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王新新.新竞争力.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
[3]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放,谢宏.品牌策划.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
[5]艾丰.中国品牌价值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6]刘佳,从可口可乐看企业品牌塑造.黑龙江对外贸易,经营之道.2006.6:144.
[7]许喜林,吴文国.品牌之道:品牌建设9S模式及其应用.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何心展,俞丽敏.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2:15~16.
[9]康晓光.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困境与突破方向.深圳大学学报.2006.5:03~05.
[10]相晓冬.品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视点.2006.6:22~25.
[11]何忠保,何飞云.民营企业品牌塑造探析.商场现代化.2007.3:136~138.
[12]郑昭,丁轩.民企成长与品牌战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13]李月华.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区域化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14]徐丽瑛,李正良.中小企业品牌塑造误区与对策.企业管理.2006.10:1~3.
[15]谢付亮.品牌策划的五大关键点.中国质量与品牌.2007.6:53~55.
[16]田双全,陈永丽.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之战略选择.ENTERPRISEVITALITY.2002.12:43~45.
[17]刘峻松.品牌三藏: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8]苏勇,林展圣.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当代财经.2006.6:63~65.
[1]史建锋.现代钢铁物流发展和盈利模式探讨.中国外资,2013,(13):78-79.
[2]李琪.探索金融阴霾下的钢铁物流新出路.企业导报,2012,(02):99-100.
[3]包立军,王业军.我国中小型传统物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策略分析.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5):9.
[4]史建锋.探究钢铁物流的电子商务战略.中国商贸,2013,(15):82.
[5]李庆华,项保华,王翔.共同演化视角下的企业战略更新引擎机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85-88.
[6]李敬,陈收.企业战略管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12-13.
[7]李拥军.钢铁供大于求渠道怎么做—2012年会员钢铁企业钢材流通渠道情况分析.中国冶金报,2013-06-18:6.
[8]田涛.对发展钢铁物流的浅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2):9-10.
[9]梁劲.钢铁物流企业的绩效管理[D].南京大学物流工程硕士论文,2012,(02):34-35.
[10]包斯文.转型:钢铁物流企业的出路——从一家大型物流企业转型看我国钢铁物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中国冶金报,2012-11-20:9.
[11]张慧芝.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钢铁物流[J].世界海运,2010,(05):64-65.
[12]司方来,王永贵,贾鹤.战略柔性体系:调和反应型市场导向与先动型市场导向.现代管理科学,2009,(02):56-59.
[1]刘超.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市),2010.
[2]卞军.安全管理中安全标志及其设计要素的感知机理研究.浙江大学,2014.
[3]樊建平.创新安全标识管理有效发挥应有作用[EB/OL].
[4]胡祎程,周晓宏,王亮.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8):37-42.
[5]蔡秋塘,黄星.浅谈标识行业术语(一)[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6,(02):38-41.
[6]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7]张倩.铁路车站旅客导向标识人因工程分析及优化.上海:华东交通大学,2012.
[8]鲍诗度,王淮梁,葛荣.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9]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1996.
[10]向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11]赵云川.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12]朱兆华,郭振龙.安全色与安全标志的.由来[J].现代职业安全,2004,(10):64.
[13]袁京鹏.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博士].杭州:浙江大学,2009.
[14]傅贵,陆柏,陈秀珍.基于行为科学的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9):21-27.
[15]胡祎程,周晓宏,王亮.安全标志识别性研究:标志特性及用户因素[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16-21.
[1]徐春玲.ERP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与分析.安徽电力[J],2005,2(3):74-81.
[2]孙滨丽.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55.
[3]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1.
[4]黄卫东.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6.
[5]李西平、刘芙蓉.我国电力企业ERP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63-65.
[6]林勇.ERP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99.
[7]黄小原、卢震、赵晓煜.ERP理论与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2.
[8]张海全、王英豪、韩玉辉.做好电力企业ERP的实施[J],电力信息化,2005,3(7):57-58.
[9]陈广宇.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1.
[10]颜安.企业ERP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74-76.
[11]黄晓英,赵海燕.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5.
[12]诺顿·佩里着.战略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13](美)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等着.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14]斯莱沃斯基,韦伯等着.战略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5]金达仁.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信息系统工程,2009,2.
[16](美)小阿瑟.A·汤普森,A·J·斯特里克兰,约翰.E·甘布尔等着.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本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17]李森,杨锡怀,戚桂清.相同企业竞争与合作策略的受益与风险分析[J].沈阳东北大学学报,2005.6.
[18]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王国法.液压支架控制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翟培祥译.采煤机械参数选择[M].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05〕18号.
[4]乔红兵,吴淼.我国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与前景[J].中国煤炭,2005(10):29-3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Z].国发〔2006〕6号.
[6]王国法.高端液压支架及先进制造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7]国内外薄煤层开采及薄煤层采煤机械设备[R].调研报告,1988.
[8]芮冰.我国采煤机30年发展回顾和展望[J].煤矿机电,2000(5):36-40.
[9]袁亮.薄煤层开采技术与装备[J].煤炭开采,2011(3):15-18.
[10]靳立红,刘春生,孙剑锋.采煤机截割部双电机机械串接驱动的同步性研究[J].煤矿机械,2011(07):42-44.
[11]李桂云,杨战标,周国友.河南省薄煤层开采技术及综合配套支撑体系探讨[J].煤炭开采,2011(5):5-7.
[12]李蒙,魏巍.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11(4):110-113.
[13]舒凤翔,闫海峰;张幸福.液压支架立柱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及仿真[J].煤矿机械,2009(12):29-31.
[14]毛德兵,蓝航,徐刚.我国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现状及其新进展[J].煤炭开采,2011(3):11-14.
[15]耿兆瑞.八十年代国外滚筒式采煤机技术发展评价[C].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械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91(4).78-82.
[1] 雷蒙德,A 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6-200.
[2] 加里,得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0一400.
[3] K.韦恩,蒙迪,罗伯特.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31一343.
[4] 劳埃德 .拜厄斯,莱斯利,鲁.人力资源管理[M].第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13一264.
[5] 麦克纳,比奇.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17-211.
[6] 亚瑟小舍曼,乔治,勃兰德,斯科特.斯奈尔.人力资源管理[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33-343.
[7] 王琪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22-245.
[8] 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86一204.
[9] 冯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181一184
[10]中国企业国际化管理课题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制度[M].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39.
[11] 刘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D].天津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09: 13-50.
[12] 毛国英.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招商银行战略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2009: 11-30.
[13] 李艳丽.A银行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MBA学位论文.2010:16-30.
[14] 时肠.农业银行培训机制与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 35:66.
[16] 雷虹.关于饭店员工流失问题的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6: 16-17.
[17] 邹韬.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时代[J] .2008. 11:23.
[18] 倪凤明.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探析.河北金融[J] .2008. : 45.
[19] 习邹韬.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博弈论视角.统计与决策[J] .2006.11:26.
[20] 张建国.健全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新金融[J] .2006. 5.
[1](美)丹尼斯.洛克著姚冀贺广勋张维红译,项目管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一12,217一223
[2](美)罗伯特.K.威索基拉德.麦加里著费琳李盛萍等译,有效的项目管理,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一08,78一86
[3]陈凡,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间的制约与平衡,职教论坛,2006一04一10
[4]南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曹莉王明杨捷,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职业教育网,2005一03一10
[5]陈晓,法国式的职业教育,中国新闻周刊,2006一06
[6]彭秉莹,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教论坛,2003年第3期
[1] 刘建朝,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5.
[2] 刘金存,高校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扬州大学学报,2002
[3] 戚安邦,项目成本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 周希祥、薛乐群主编,中国高等学校基建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 高雁,高等院校基本建设管理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
[6] 赵东,关于高校基建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决策探索,2006
[7] 陶居福,工程变更对成本控制的影响,西部煤矿工程,2006
[8] 闰光太,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施工企业管理,2001(12)
[9] 刘秋常,建筑项目投资控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0]徐大图、王雪青、易涛等,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1] 方俊、任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重庆大学学报,200427(6)137-139
[12] 高志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之实施阶段成本管理,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
[13] 韦敏.浅谈工程项目合同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
[14] 孙忿,肖艳.项目成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5] 曲修山,黄文杰,何佰州等,《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国建设监理协会,1999
VB类毕业设计和论文:01.学籍管理系统 (VB+ACCESS)02.学生管理系统 (VB+SQL)0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VB+ACCESS)04.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VB+ACCESS)05.学生资料管理系统 (VB+ACCESS)06.学生公寓管理系统 (VB+ACCESS)07.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VB+ACCESS)08.学校信息管理系统 (VB+ACCESS)09.学生管理系统 (VB+SQL)10.学校用电管理系统 (VB+ACCESS)11.大学社团管理系统 (VB+ACCESS)12.图书管理系统 (VB+ACCESS)13.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VB+ACCESS)14.图书管理系统 (VB+ACCESS)15.图书租赁系统 (VB+ACCESS)16.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VB+ACCESS)17.企业档案管理系统 (VB+ACCESS)18.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VB+ACCESS)19.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VB+ACCESS)20.干部档案管理系统 (VB+ACCESS)21.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VB+ACCESS)22.商品库存管理系统 (VB+ACCESS)23.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VB+ACCESS)24.户籍管理系统 (VB+ACCESS)25.教师管理系统 (VB+ACCESS)26.教师人事管理系统 (VB+ACCESS)27.酒店收费管理系统 (VB+ACCESS)28.宾馆管理系统 (VB+ACCESS)29.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VB+ACCESS)30.品质管理系统 (VB+ACCESS)3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VB+ACCESS)32.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VB+ACCESS)33.企业档案管理系统 (VB+ACCESS)34.书店管理系统 (VB+ACCESS)35.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VB+ACCESS)36.通用库存管理系统 (VB+ACCESS)37.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VB+ACCESS)38.仓库管理系统 (VB+ACCESS)39.音像管理系统 (VB+ACCESS)40.超市管理系统 (VB+ACCESS)41.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VB+ACCESS)42.考试管理系统 (VB+ACCESS)43.身份证管理系统 (VB+ACCESS)44.企业考勤管理系统 (VB+ACCESS)45.药品销售管理系统 (VB+ACCESS)46.药品进销存管理系统(VB+ACCESS)47.手机管理系统 (VB+ACCESS)48.企业考勤管理系统 (VB+ACCESS)49.医院管理系统 (VB+ACCESS)50.教务管理系统 (VB+ACCESS)5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VB+ACCESS)VF类毕业设计和论文:01.人事管理系统 (VF)02.学生管理系统 (VF)03.办学档案管理 (VF)04.医院病历管理系统 (VF)05.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 (VF)06.校园寝室管理系统 (VF)07.售后管理系统 (VF)08.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VF)09.仓库管理系统 (VF)10.酒店收费管理系统 (VF)11.职员信息管理系统 (VF)12.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VF)13.医药进销存管理系统(VF)14.仓库管理系统 (VF)15.办学档案管理 (VF)16.工程预算系统 (VF)17.产品生产-销售-客户管理系统(VF)18.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VF)19.住宅管理系统 (VF)20.日用品管理系统 (VF)21.毕业生管理系统 (VF)22.教务管理系统 (VF)2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VF)24.医院管理系统 (VF)25.航班信息查询系统 (VF)26.物货管理系统 (VF)27.图书管理系统 (VF)28.企业员工管理系统(VF)DELPHI毕业设计和论文:01.图书管理系统 (DELPHI)02.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DELPHI)03.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DELPHI)04.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DELPHI)05.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DELPHI)06.教材管理系统 (DELPHI)07.宿舍管理系统 (DELPHI)08.客户管理系统 (DELPHI)09.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DELPHI)10.房产中介管理系统(DELPHI)11.武昌站列车票务管理信息系统(DELPHI)12.人事管理系统 (DELPHI)13.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DELPHI)14.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DELPHI)15.仓库管理系统 (DELPHI)16.进销存管理系统 (DELPHI)17.学生公寓管理系统 (DELPHI)18.房屋出租管理系统 (DELPHI)19.酒店客房餐饮管理系统 (DELPHI)20. 校医院收费管理系统 (DELPHI)21.学籍管理系统 (DELPHI)22.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DELPHI)23.医院住院管理系统 (DELPHI)24.寝室入住管理系统 (DELPHI)25.DELPHI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DELPHI)ASP毕业设计和论文:01.网上购物系统 (asp)02.在线考试系统 (ASP)03.在线图书管理系统 (ASP)04.在线书店管理系统 (ASP)05.在线档案管理系统 (ASP)06.个人网站设计 (ASP)07.在线人事管理系统 (ASP)08.网上手机销售系统 (ASP)09.网上售房管理系统 (ASP)10.网络招聘管理系统 (asp)11.房产信息管理系统 (asp)12.设备管理系统 (ASP)13.办公自动化系统 (ASP)14.论坛 (ASP)15.校园教育网设计 (ASP+SQL)16.校友录 (ASP)17.在线订票系统 (ASP)18.设备管理系统 (ASP)19.文学网站的设计 (ASP)20.新闻发布系统 (ASP)21公司网站的设计 (ASP)22.班级网站的设计 (ASP)23.学生论坛 (ASP)24.旅游网站设计 (ASP)25.团员管理系统 (ASP)26.会员管理系统 (ASP)27.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ASP+ACCESS28.ASP网上商品销售系统 ASP+ACCESS29.校园网站的设计 ASP+ACCESS30.客户关系资源管理系统 ASP+ACCESS31.基于WEB留言板的设计 ASP+ACCESS32.ASP网上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ASP+ACCESS33.asp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ASP+ACCESS34.ASP仓库管理系统 ASP+ACCESS计算机网络类论文:01.信息化办公系统的设计02.中学校园网组建03.计算机网络安全初探04.浅谈Internet防火墙技术05.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06.计算机网络故障的一般识别与解决方法07.浅析家庭网络安全08.如何配置局域网中的通信协议09.个人商用网站设计(论文)10.网络攻击的方法及对策11.网络攻击的方法及对策12.微机接口技术及其应用13.企业局域网的组建14.防火墙15.校园网的组建16.网络故障类型和解决方法17.计算机网络攻击及解决办法18.浅谈计算机蠕虫病毒19.网吧组建与管理20.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生活中各种信息趋向数字化、清晰化。单位车辆管理系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诞生的,交通的日益发达,使得一个商业单位不再是简单的一辆商务车,而是有很多辆车组成,而且车型也不再单一,这使得单位车辆信息复杂化。因此我们将发挥计算机的庞大的存储空间,高性能的处理能力,高度可靠的数据安全,清晰的可视化数据等这些优势来辅助单位对车辆进行管理,实现了计算机资源的合理利用,真正实现了减少劳动力提高劳动质量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系统的主要组成情况,包括需求情况,系统的设计目标,数据结构,数据流程和系统的主要特点等,重点介绍了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思路和实现方法,以及对系统关键技术和部分源代码的详细说明。关键词: 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库,控件,窗体第一章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是发展的必然。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将大量复杂的数据交给计算机来处理,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利用资源,也是企事业管理科学化、正规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1.1 信息管理系统简介管理信息系统,即我们常说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化社会中变的越来越普及。MIS是一门新学科,它跨越了若干领域,比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条理的系统。目前,由于开发高质量管理信息系统MIS 的能力大大落后计算机硬件日新月异的进展,加上社会对管理信息系统MIS 发展和完善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而导致MIS开发的失败,这些情况已严重妨碍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因此对MIS有关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发成功率已变得十分重要。1.2 开发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车辆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企事业单位中得以普及,单位的车辆数电脑已经成为挂在我们嘴角的一句口头禅,它已经深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文字处理、信息管理、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教育培训以及游戏娱乐等。Windows系统的推出使电脑从高雅的学术殿堂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各行各业的人们无须经过特别的训练就能够使用电脑完成许许多多复杂的工作。然而,虽然现在世界上已经充满了多如牛毛的各种软件,但它们依然不能满足用户的各种特殊需要,人们还不得不开发适合自己特殊需求的软件。以前开发Windows下软件是专业人员的工作,需要掌握许多专业知识和经过特殊的培训才能胜任。现在不同了,即使你没有接受过严格的程序设计训练,使用Visual Basic也一样能够开发出功能强大、适合自己特殊需求的应用程序了。Visual Basic继承了Basic语言易学易用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初学者学习Windows系统编程。我作为一名湖南工程学院2004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从事计算机操作和编程工作有着特殊的爱好,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我时常钻研专业课基础理论,经常用VB调试一些小程序。我们都知道,通用企业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企业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而使用计算机对企业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为了在毕业之际向学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很有必要,在下面的各章中我将以开发一套企业管理系统为例,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2 数据库结构和程序在计算机上的实现:经过前面的需求分析和概念结构设计以后,我们了解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系统的程序结构。通过下面的步骤,我们将在计算机上创建数据库,并能运行程序代码。1.2.1 SQL Server 2000设置为了确保程序代码的正确运行,需要对SQL Server 2000进行相应设置。打开企业管理器,如下图1-1所示: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篇2 浅谈环境工程监测中环境标准的应用 【摘要】当前我国的环境工程监测工作仍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关于环境工程监测的具体内容、功能、范围、要点以及手段等多方面没有准确的认识。环境工程监测工作最主要是通过环境标准的应用进行的,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工程监测工作的状况,探讨了环境标准的收集来源,环境标准在监测程序中的应用以及标准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字】环境监测;标准;应用;探讨 引言 参照我国相关的法规和环境政策,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环境特点、相关技术水平、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环境,制定出了环境标准。具体包括了规定的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以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环境工程的监测工作必须通过环境标准的应用得以进行,无论是监测过程还是监测结果都会应用到环境标准。只有将环境标准应用到整个监测工作,才能够保障环境工程的质量。 1.环境工程监测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环境工程监测工作还不够稳定,需要进行很多的探索,才能够长期运行。虽然很多环境工程成功被相关部门验收,但是并不是所有验收过程都符合环境标准。环境工程十分复杂多变,这使得我国目前的监测工作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1监测能力的滞后性 现阶段,我国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环境工程监测机制,这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滞后。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关部门不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正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危机反应机制,使得事件发生之后,不能够针对性地采集分析相关的数据。除此之外,我国的自动监控能力也十分不成熟,需要得到改善。 1.2综合素质的提高问题 现阶段我国环境工程监测工作有待提高的方面有: (1)目前,监测工作主要是通过单一的实验室分析进行的。我们需要将实验室、现场结合起来,综合实验室分析结果、自动连续分析结果以及应急分析结果,得出最终的监测结果。 (2)目前,监测过程中的采样工作主要是运用的点式采样方法,这样采样分析的结果不够准确。我们需要提升为面式采样,此外,还可以在面式采样的基础上,加以空中遥感分析,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3)现阶段我国的监测工作主要依靠的还是手工分析。为提高监测能力,我们可以以自动连续分析为主,手工分析为辅,加以调整。 (4)目前,我们进行监测工作时,采集的信息主要是浓度相关信息。为提高我国监测工作质量,还需要采集总量、生态信息以及环境风险信息等等,综合考虑分析。从事监测的工作的相关人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走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沿。 2环境标准的收集来源 2.1环保系统的公告及转发 政府颁布相关的环境政策、法规,出台环境标准。政府还需设立各级环保系统,以进行环境标准的公布和转发。环保系统公布和转发环境标准有助于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及时有效地执行最新的环境标准。 2.2供应商提供信息 政府可以选择正规的、符合要求的出版社以及图书行销商出版销售环保相关图书,印发环境标准相关广告单页,更新最新的环境标准动态。环境监测相关部门通过购买相关环保出版物获取最新的环境标准,并且可以随时查阅。 2.3图书标准会员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环境标准图书的会员制度,这样环境工程的监测部门可以定期缴纳一定数额的会员费以定期获得最新的环境标准图书、资料,这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进行。 2.4标准培训 标准培训可以设置三级制度:市、省、国家。通过正规、专业的培训、宣传、讲解,使得环境工程的所有工作人员学会正确应用环境标准。 3环境标准在监测程序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的监测程序包括了:接受委托、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监测报告。只有将环境标准应用到环境监测程序的各个阶段,才能高质量的完成环境工程的监测工作。 3.1接受委托阶段 在接受委托阶段,根据相关要求中的环境监测规范,与委托方签署监测合约,参考委托方的建议,制定监测方法标准。签署监测合约的过程,被委托方需讲明,使用的监测方法标准已经告知委托方并的到其同意的,尤其是采取的是非标准方法时,这有助于监测依照合约进行,避免以后的纠纷。 3.2现场调查阶段 在现场调查的过程,监测部门需收集该环境工程相关的环评资料,以分析环境因素、行业类型、环保部门制定的排放污染物质的各种标准对评价标准的影响。在排放污染物的相关标准中,主要是监测排污口的现场位置、排气筒的实际高度、采样方法地点等是否合乎标准。 3.3现场采样阶段 无论是采样地点、时间、间隔时间、总次数还是对采集的样品的存放、转运都应当依据相关的环境标准来进行操作。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监测工作时使用的采样器以及其它相关设备也必须要合乎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 3.4实验室分析阶段 在实验室分析采集的样品时,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规范,分析测试监测因子时必须采用国家制定的标准监测方法。国家目前的技术标准图书主要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涉及到了三种分析方法,通常情况下采用A类分析方法进行实验室分析。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环境标准,对实验室样品分析进行质量把控。 3.5数据处理和监测报告阶段 我国目前的数据修约的环境标准主要包括了GB4883《数字修约规则》、HJ/164-2004《地下水监测规范》以及HJ/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必须使用专业术语书写监测报告,并且严格按照国家环境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和监测报告。 4标准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标准有效性 政策、法规具有时效性,作为国家政策、法规的一部分,环境标准的制定、执行、废除也具有时效性。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在不断发展,科学水平在不断进步,因此环境标准也在不断改变、进步。因此,监测部门必须注意使用有效的环境标准。 4.2标准的选择使用 监测对象不同、监测方案也应当不同。监测部门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监测程序,应用最恰当的监测标准,严格区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适用的情况,地方标准有相关排放规定时,应按照地方标准进行监测工作,反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工作。认真分析是应用行业标准还是综合标准,首先考虑应用行业标准进行监测工作,若行业标准没有相关排放规定时,则按照综合标准进行监测工作。 4.3标准的总则及附录使用 环境标准的总则和附录常常位于标准的前面,其补充完善了标准主体。总则和附录的内容通常是有关的监测专业术语、监测技术、方式等等。在环境工程的监测工作中占据指导地位。环境监测部门在实际的监测工作时,要将环境标准主体和总则、附录都充分应用,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5.结语 环境监测工作的正确执行不仅要求使用先进的实验室设备、配备专业的工作团队等,还需要重视环境标准的应用。政府是执行环境监测的主体,环境监测过程就是依法行政的过程,而环境标准是政府的政策、法规的一部分。政府必须制定合理、科学的环境标准,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按照环境标准进行监测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公正、准确、科学。 【参考文献】 [1]杨娟娟. 浅议环境标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J]. 北方环境,2011,04:173. [2]黄玉凯.环境标准使用中应处理好的问题[J] .环境监测与管理技术, 2005.02(1): 22- 24. [3]刘亚民,刘庆.简述标准在合格评定中的应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3,(02). [4]林守霖.可靠性工程有关环境条件标准的应用[J].航天标准化, 1999,(05). [5]杜海声. 浅谈对环境工程监理的认识[J]. 环境工程,2009,S1:543-546. 猜你喜欢: 1. 大学环境工程毕业论文 2. 大学环境工程方面毕业论文免费 3. 大学毕业论文环境工程 4. 大学环境工程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5.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样板 6. 环境工程专业的论文
182 浏览 3 回答
165 浏览 4 回答
360 浏览 3 回答
96 浏览 4 回答
178 浏览 3 回答
217 浏览 2 回答
335 浏览 3 回答
219 浏览 4 回答
186 浏览 2 回答
83 浏览 3 回答
297 浏览 4 回答
170 浏览 4 回答
118 浏览 1 回答
329 浏览 2 回答
122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