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注重经济,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死前遗言得以验证2.公孙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年,秦国魔法变法,突变强大。3.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之高远见解,入川后抑制豪强兼并,提高四川经济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4.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5.张居正,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宰相)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威廉·康拉德·伦琴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lhelm Konrad Ro tgen, 1845---1923), 以表彰他在1895年发现的X射线。 1895年,物理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它的几个主要部门--牛顿力学、热 力学和分子运动论、电磁学和光学,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在应用上也取得 了巨大成果。这时物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顶了,以后的任务无非 是在细节上作些补充和修正而已,没有太多的事情好做了。 正是由于X射线的发现唤醒了沉睡的物理学界。它像一声春雷,引发了一系列重 大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更深入、更广阔的天地,从而揭开了现代物理学 的序幕。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实验物理学家,1845年3月27日生于莱因兰州的伦内普镇。3岁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1865年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868年毕业。1869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了声学家A.孔脱(A.Kundt)的助手;1870年随孔脱返回德国,并先后到维尔茨堡大学及斯特拉斯堡大学工作。1894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1900年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1923年2月10日因患癌症在慕尼黑逝世。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X射线的发现。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将管子密封起来,以避免干扰,第一次观察到放在射线管附近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上发出的微光。他以严谨慎重的态度,连续六星期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进行研究,最后他确信这是一种尚未为人们所知的新射线。1895年12月28日伦琴报告了这一重大发现。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物理学奖。1895年9月8日,伦琴正在做阴极射线实验。阴极射线是由一束电子流组成的。当位于几乎完全真空的封闭玻璃管两端的电极之间有高电压时,就有电子流产生。阴极射线并没有特别强的穿透力,连几厘米厚的空气都难以穿过。伦琴用厚黑纸完全覆盖住阴极射线,这样即使有电流通过,也不会看到来自玻璃管的光。可是当伦琴接通阴极射线管的电路时,他惊奇地发现在附近一条长凳上的一个荧光屏(镀有一种荧光物质氰亚铂酸钡)上开始发光,恰好象受一盏灯的感应激发出来似的。他断开阴极射线管的电流,荧光屏即停止发光。由于阴极射线管完全被覆盖,伦琴很快就认识到当电流接通时,一定有某种不可见的辐射线自阴极发出。由于这种辐射线的神密性质,他称之为“X射线” 这一偶然发现使伦琴感到兴奋,他把其它的研究工作搁置下来,专心致志地研究X射线的性质。经过几周的紧张工作,他发现了下例事实。(1)X射线除了能引起氰亚铂酸钡发荧光外,还能引起许多其它化学制品发荧光。(2)X射线能穿透许多普通光所不能穿透的物质;特别是能直接穿过肌肉但却不能透过骨胳,伦琴把手放在阴极射线管和荧光屏之间,就能在荧光屏上看到他的手骨。(3)X射线沿直线运行,与带电粒子不同,X射线不会因磁场的作用而发生偏移。1895年12月伦琴写出了他的第一篇X射线的论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振奋。 作为一名有杰出成就的德国科学家,伦琴品德高尚,对荣誉和金钱极为淡漠,1901年12月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他不仅拒绝在授奖典礼上发表演讲,而且谢绝了各种盛情邀请,迅速回到德国,将5万瑞典克郎的奖金全部献给沃兹堡大学作为科研费用。许多商人想用高价购买X射线的专利权,牟取暴利,巴伐利亚的王子甚至以贵族爵位来笼络伦琴,然而都被一概予以拒绝。伦琴将X射线的专利权毫无保留地公诸于世,让它为全人类服务。 当然X射线的最著名的应用还是在医疗(包括口腔)诊断中,另一种应用是放射性治疗。在这种治疗当中X射线被用来消灭恶性肿瘤或抑制其生长。X射线在工业上也有很多应用,例如,可以用来测量某些物质的厚度或勘测潜在的缺陷。X射线还应用于许多科研领域,从生物到天文,特别是为科学家提供了大量有关原子和分子结构的信息。 发现X射线的全部功劳都应归于伦琴。他独自研究,他的发现是前所未料的,他对其进行了极佳的追踪研究,而且他的发现对贝克雷尔及其他研究人员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科学家刘树生近日完成了他在澳大利亚的巡回讲学回到杭州。在不久前召开的第22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他刚刚荣获“国际昆虫学杰出成就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在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任所长的刘树生教授此次是应澳大利亚蔬菜害虫治理协作网的邀请,在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州和昆士兰州面向专业人士进行学术演讲的。在8月15日于布里斯班召开的第22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刘树生和其他4位来自世界各国的昆虫学家一起,荣获了大会颁发的“昆虫学杰出成就奖”。 刘树生的研究以昆虫行为和化学生态学、蔬菜害虫的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入侵昆虫的种群发展和扩张为重点开展,先后成功主持了10余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昆虫学杰出成就奖”是由同行提名,再经由国际昆虫学界的常设理事机构“国际昆虫学大会理事会”理事投票产生的,每届国际昆虫学大会获奖的科学家不会超过5位。国际昆虫学大会理事会主席里德福特教授在给刘树生教授颁奖的致词中说:“刘树生教授在昆虫生态学、害虫生物防治、蔬菜害虫综合治理几个领域都取得了国际同行公认的创新成果,并一直致力于将研究成果服务于生产实践,为促进农业害虫持续治理和农业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随着登海种业昨日在中小板的上市,李登海,这位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并称为“南袁北李”的“杂交玉米之父”第一次被资本市场衡量出身价,并以超过11亿的纸上财富,超过袁隆平。“南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隆平高科在当年上市时,其主要股东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是许多人“做了多次工作”后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公司名字的。他本人既不担任公司任何职位,也不参与公司管理,只是持有“隆平高科”250万股股票,占2.38%,并获得“姓名使用费”580万元。“北李”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李登海的人生与玉米是不可分割的,他研制出来的杂交玉米品种让玉米的产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玉米也成就了李登海人生的辉煌。 从1985年4月创办起我国第一个集科研、生产、推广、经营于一体的农业民办科研单位———莱州市玉米研究所到后来的登海种业顺利上市,李登海经历了整整二十个年头。 1993年5月,该研究所被升格为莱州市农业科学院,下设玉米、小麦、蔬菜、果树四个研究所和一个负责推广经营的远征种子公司。远征公司的出现,为后来的登海种业打下了基础。 1998年,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成立,莱州市农科院以所属远征种子公司出资,占注册资本的68.86%,李登海以实物资产出资3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1.14%。后经增资,农科院的股份增加到了89.33%。随后,登海种业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第三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股票 此前,深沪股市以个人名字做公司名和股票简称的股票仅有两只:一是1994年上市的兰生股份(600826),以公司主要创始人,也是公司上市时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兰生命名;二是2000年上市的隆平高科(000998),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命名,也是我国第一只以科学家的名字冠名的股票。据介绍,当年隆平高科上市时,其主要股东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是在包括省领导在内的许多人“做了多次工作”后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公司名字的。袁隆平个人因此获得“姓名使用费”580万元,另外袁还持有“隆平高科”250万股股票。 而登海种业则是李登海以玉米育种和栽培专家的身份创建并逐步成长起来的,也是深沪股市历史上第三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股票。 李登海纸上财富超过11亿 与袁隆平只持有250万股隆平高科的股票不同,李登海由于直接和间接拥有登海种业4951.76万股的股份(占目前总股本的56.27%),其“纸上财富”已超过11亿元。 据查,作为登海种业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李登海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目前他除了直接持有公司8%的股份之外,还通过第一大股东莱州市农科院(李登海拥有82.9901%的股权)间接持有公司48.27%的股份。 而作为中小板和询价发行以来的第一高价发行股,登海种业昨日上市后最高攀至25.76元,全天成交均价24.36元,收盘23.91元。仅以收盘价计算,李登海的纸上财富已达到11.84亿元。 当年隆平高科上市时,尽管当天收盘价达到40.37元,但由于袁隆平只持有250万股隆平高科的股票,所以即使按收盘价计算,袁其时拥有的股票市值也只不过1亿多一点。 少为人知的“杂交玉米之父” 在当今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档案记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氏,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一个就是李登海,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创始者。 在我国育种领域,也有“南袁北李”之说。“南袁”是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北李”就是指李登海,紧凑型玉米研究的创始者,被称为“杂交玉米之父”,由于他一向低调,李登海似乎少为人知,但提起他培育的“掖单”系列高产玉米种子,却是家喻户晓。 据介绍,30多年间,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3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这些新品种获得了大面积的推广,最多时推广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不想上市但要上市” 登海种业正是李登海以玉米育种和栽培专家的身份创建并逐步成长起来的。 据介绍,1985年4月,李登海创办起一个集科研、生产、推广、经营于一体的我国第一个农业民办科研单位———莱州市玉米研究所。1993年5月升格为莱州市农业科学院,下设玉米、小麦、蔬菜、果树四个研究所和一个负责推广经营的远征种子公司。远征公司的出现,为后来的登海种业打下了基础。 1998年,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成立,莱州市农科院以所属远征种子公司出资,占注册资本的68.86%,李登海以实物资产出资3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1.14%。后经增资,农科院的股份增加到了89.33%。 2000年,一个重要人物开始登场,他就是曾经导演了同仁堂高科分拆上市好戏的赵炳贤。正是在赵的鼓动和策划下,2000年9月,登海种业为上市而进行的股份制改造开始进行。之后,公司开始进入上市辅导期。2004年3月8日,排队近三年的登海种业在证监会发审委顺利过会。 李登海称,“公司并不缺钱,绝不是为了圈钱而上市,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我并不想让企业上市,因为上市后其他股东要分享收益。但从公司长远发展来看又必须上市,要通过上市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记者 梁惠元) 南袁北李聚首资本市场 李登海一夜身价过十亿元 昨天上市的登海种业一大看点是实现了科学技术与资本运作的完美融合,也成就了李登海个人财富的最大化。随着登海种业的上市,李登海,这位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并称“南袁北李”的“杂交玉米之父”第一次被资本市场衡量出身价。 “玉米大王”李登海:三十载心血为农民 李登海一点都不后悔,因为从他1972年开始进行高产玉米研究开始,他已经玉米育种78代,培育出近百个玉米新品种。其中“掖单”、“登海”两个系列的玉米品种已经成为我国玉米生产的主力品种。他曾调侃自己的工作是当全国人民的“厨师”:“中国人多地少,要实现农民的增收,就要靠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拿出最好的农作物品种。”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 李登海研究员在杂交玉米方面特别是在紧凑型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和尊重,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袁隆平获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 2004年3月29日,世界粮食基金会在华盛顿宣布,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研究专家袁隆平教授和非洲水稻专家蒙蒂·琼斯博士共同被授予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 吴建平是中国互联网技术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从1998年开始,他致力于推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开发,在全国率先建设了第一个IPv6试验床,并主持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其中,基于真实IPv6源地址认证和两代互联网过渡技术为世界首创。不久前,他当选为亚太地区下一代互联网学术组织主席。 获奖后的吴建平表示:“这个奖其实是奖给中国所有的下一代互联网和IPv6研究者的。这表明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及开发领域获得了重要地位,得到了世界的重视与尊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For Women in Science)”计划2003年度颁奖典礼于巴黎时间2月27日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方华;埃及科学家Karimat Eksayed;美国科学家Johanna M.H.Levekt Sengers;阿根廷科学家Mariana Weissmann和土耳其科学家Ayse Erzan等共5位女性分别代表亚太、非洲、北美、拉美和欧洲地区获得“2003年度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李方华院士是我国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的开创者,也是在我国建立并发展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次她代表亚太地区夺得“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是继前三届中国女科学家获得提名后,中国科学家首次摘取该奖项。 据了解,“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诞生于1999年,每年评选一次。其中“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在全世界范围内授予5位卓有成就的女性科学家。2003年,这一奖项的评奖范围由原来的生命科学领域扩大至物理、化学等领域,该奖项因此成为当今世界唯一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和资助从事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所有女性的奖项。 据介绍,该奖项的评选过程严格、独立。每年先由800多位国际科学界的专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专家评审小组推荐在相关研究领域中贡献卓著的女科学家为候选人。每年12月初,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领导的、国际知名权威科学家组成的评审小组从候选名单中正式评选出“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入围者,并最终产生5名获奖者。2003年度“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国际评审团主席由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ierre Gikkes de Gennes教授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女士是评审团中唯一的中国评委。 竺可桢(1890~1974)气候、地理学家。浙江绍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科院生物学、地学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以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竺可桢对我国气象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绩。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人。生于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1949年以前,他先后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使浙大挺进到全国名校行列;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 ... [更多...] 自然科学史所为研究生举办竺可桢讲席 在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这几年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为纪念近代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先后设立了“竺可桢科学史讲席”与“竺可桢科学史奖”。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近现代卓... ...>>点击进入 [参与讨论] 科学史家竺可桢 □文 / 杜 扬 在20世纪的中国科学发展历程中,竺可桢在各个阶段都是一个关键人物,他也被誉为我国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同时值得提出的是,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史家,中国科学史学科建设... ...>>点击进入 [参与讨论] 《竺可桢文集》:20世纪科学文化的历史宝藏 20卷、共计1300多万字的《竺可桢全集》(下简称为《全集》)可能是最好的竺可桢读本,不仅有学术论文、科普文章,还有工作报告、思想自传等,以及保存下来的38年之久的日记。 他是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科学成就可列出长长的一串... ...
邓稼先 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钱学森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应用力学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③工程控制论 ④物理力学⑤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 ⑦思维科学 谈家桢 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遗传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遗传结构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拓性成就,为奠定现代进化综合理论提供重要论据。 谈家桢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年,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附〕论文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李四光 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还发现了第四纪冰川在中国的痕迹。
1929年,德布罗意以学位论文获奖此殊荣的人
时间简史,万物简史。《时间简史续编》 是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睿智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 《时间简史》 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性。该书本来就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绞尽脑汁都无法真正理解的,只能当科幻小说看。《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拟空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人的生存方式及进化原理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间简史中,霍金念念不忘的就是大统一理论,这是爱因斯坦未竟的梦想。霍金在本书中坦言,不能用单独的美妙的公式描述和预测宇宙的每一件事情,因为量子理论的测不准原理决定了宇宙是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统一的。在本书中,霍金通过地图模型来说明宇宙的多样性可能需要一族理论来进行描述。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他个人认为这只是研究理论物理目前的最小单位)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极端与极端的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史蒂芬·威廉·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饶有有趣的问题。 《果壳中的宇宙》该书是霍金教授继《时间简史》后最重要的著作。霍金教授在这本书中,再次把我们带到理论物理的最前沿,在霍金教授的世界里,真理和幻想有时只是一线之差。霍金教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提示我们对宇宙的展开充分的想象,并以他独特的热情,邀请我们一起展开一场非凡的时空之旅。《时间简史——从宇宙空间大爆炸到黑洞》(1988年撰写)这本书是霍金的代表作。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40种语言。 在这本书中,霍金将试图勾勒出我们心目中的宇宙历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并有机结合各类宗教学理论。在第一讲里,他将简要地回顾过去关于宇宙的构想,并说明我们是如何得到目前的图像的。这或许可以称之为宇宙史的历史。 第二讲将解释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两种引力理论何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宇宙不可能是绝对静止的,它不得不或是膨胀,或是收缩。而这又意味着,在前200亿年到前100亿年之间,必定有某一时刻,那时宇宙的密度为无穷大或是脱离了某个空间,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大爆炸。它极可能就是宇宙的开端。 第三讲将谈谈黑洞。黑洞是当某个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体,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自行塌缩(塌陷并紧缩)时形成的(另一种猜测:黑洞是脱离了某个集合空间中的某一元素)。综合感性的哲学理论,“任何事物在时间和空间的洗礼下必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可能正是白洞产生的原因。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及狭义相对论,宇宙中可能存在无数黑(白)洞,(也可能我们存在的世界正是黑(白)洞的某一分支)。而有关他们的历史,可能是某一领域的终结,也或许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知识领略得越多,越发现自己知道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广(狭)义相对论是经典理论(因为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理想状态),包括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 第四讲将讲述量子力学如何允许能量从黑洞泄漏出来。黑(白)洞并不像人们所描绘的那样可怕。 第五讲将把量子力学思想应用于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这就得出了这样的设想:时空可能在范围(维)上有限,但没有边缘。这或许类似于地球表面,但它多了两维。 第六讲将说明这个新的边界条件如何能用现有的知识结构解释这个问题:尽管物理学定律是时(空)间对称的,但根据化学理论中的微观粒子守恒,任何物质(包括真空状态等),即使是“最”稳定的,也会在本质上发生“相对微小”的变化(具体解释请见化学领域的微观粒子(带电粒子的绕核“行星”运转)。 最后,第七讲将讲述我们正如何试图找寻一种统一的理论,如何能把involve量子力学、引力(etc.)的物理学及其他学科(“包括”很智慧地谈到“人”有不灭灵魂的宗教学)真正大一统地联系成一“片”知识的“海洋”。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也许就能真正理解了宇宙(involve natural power),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interesting的theories和discriptions。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 史蒂芬·霍金与第一任妻子珍·王尔德 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空)间、有黑(白)洞引起的初始宇宙,维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在三年工作量并不巨大的学习之后,他获得了一等自然科学荣誉学位,之后进入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当时牛津大学还没有宇宙学这个专业,于是他试图努力开创。尽管他希望能够跟当时在剑桥的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身边做研究,但是他的导师却是丹尼斯·西艾玛(Dens Scama)。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成为一名研究员,后来成为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Gonvlle and Caius College)的教授。 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做,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时间简史》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编》是为向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 《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中文版发行于2008年年初,这本书由史蒂芬·霍金、其女儿露西·霍金、其学生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所著,是史蒂芬·霍金的“儿童”时期“科普三部曲”之一,这本书当中论黑洞以及很多部分都简述了霍金的新想法,这本书在国内外好评如潮。 新纪录片《跟随霍金进入宇宙》10年4月25日在美国探索频道播出。2004年-斯蒂芬·威廉·霍金的霍金悖论与信息守恒2004年7月21日,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上,霍金的态度来了个180度转弯,表示自己原来的观点错了,信息应该守恒。宣布了他对宇宙黑洞的最新研究结果:黑洞并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数物理学家以前认为的那样,对其周遭的一切“完全吞食”,事实上被吸入黑洞深处的物质的某些信息实际上可能会在某个时候释放出来:信息守恒。原因是先前把黑洞想得太理想化了,把黑洞热辐射也想得太理想化了。不过,霍金一直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来支持自己的新观点。索恩表示此事不能由霍金一个人说了算,他仍坚持信息不守恒的看法。普瑞斯基则表示没有听懂霍金的演讲,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赢了。目前,这一牵扯到量子论基础的敏感问题还远未解决。 黑洞理论的研究已经超出了黑洞本身,它不仅通过信息疑难触及了量子论的重要基石——幺正性,而且掀开了探讨时间性质的新篇章。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黑洞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最初人们认为黑洞是一颗死亡了的星体,什么东西都可以掉进去,但任何东西都跑不出来。1974年霍金证明黑洞有温度、有辐射。霍金辐射的发现使黑洞和霍金本人都变得家喻户晓。 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洞研究的重点逐渐从温度转向信息佯谬。人们早已知道,黑洞外部观测者会失去形成黑洞以及后来落入黑洞的物质的几乎全部信息,这就是“无毛定理”。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所谓“毛”是指“信息”。黑洞只剩下总质量、总电荷和总角动量3根“毛”可以被外界探知。人们最初认为,虽然外部观测者不能探知黑洞内部物质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并没有从宇宙中消失,只不过隐藏在了黑洞的内部。霍金辐射发现之后,人们知道黑洞中的物质最后将全部转化为热辐射,而热辐射几乎不带出任何信息。这样,形成和落入黑洞的物质的信息将从宇宙中消失,信息不再守恒,不仅重子数守恒、轻子数守恒等定律不再成立,量子论的幺正性也将受到破坏。面对如此严重的理论困难,物理学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理论物理学家大都相信信息守恒,坚信幺正性这一量子论的基石不会被破坏。总之,信息应该守恒。以霍金和索恩为代表的相对论专家则认为信息不一定守恒,幺正性完全有可能被破坏。为此,霍金和索恩与坚信信息守恒的普瑞斯基打赌。 "这种理论从诞生之初就遇到了麻烦:它同很多科学家坚持的"信息守恒定律"互为矛盾.这一度被人们称为"黑洞悖论". 如同19世纪的科学家断定了能量守恒定律一样,20世纪的许多科学家提出了信息守恒一说——假如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信息守恒定律"无疑将成为科学界最为重要的定律,也许比物质,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更为深远.霍金的黑洞理论引起的激烈争执就是"信息"在黑洞中是否能够保存,守恒."
中国科技大学7月27日在合肥举行隆重仪式,授予荷兰Utrecht大学终身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特霍夫特(G.’t Hooft)名誉博士学位。特霍夫特的研究为基本粒子的基础理论——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奠定了基础,因此和导师一起荣获199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近年来,中国科技大学的同行专家在特霍夫特开创的领域里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与特霍夫特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学术交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美国科学家,为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天德皇军队通过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们都涌向窗前喝彩助兴,小孩子们则为士兵发亮的头盔和整齐的脚步而神往,但爱因斯坦却恐惧得躲了起来,他既瞧不起又害怕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亲把他带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变成这种妖怪的国土去。中学时,母亲满足了爱因斯坦的请求,把他带到意大利。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可他并不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他要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战过后,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他的思想和行动,使他险遭杀身之祸:一个抱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俄国贵族女刺客把枪口偷偷对准了他;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荷兰,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共存下去。 (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5年第5-6期《爱因斯坦的反省》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大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坚守着“上帝不掷骰子”的量子论诠释(微粒子振动与平动的矢量和)的决定论阵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成长履历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14545545。 1881年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在慕尼黑出生。 1884年,爱因斯坦对袖珍罗盘着迷。 1885年,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 1886年,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CouncilSchool)读书;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1888年,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开始读康德(ImmanuelKant)的著作。 1895年,自学完微积分(calculous)。 1896年,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月,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 爱因斯坦 1899年10月19日,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4年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 1905年3月,发展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1906年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8年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爱因斯坦 1910年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2年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年他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 8月 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9月 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 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发烧碟阀锁定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5年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爱因斯坦 1916年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并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 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是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杀害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 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是打发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 1919年 爱因斯坦的理论被视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2月,接受德国唯一的名誉学位:罗斯托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1921年4月2日到5月30日间,为了给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 1922年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爱因斯坦因对光电效应作出解释而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1月17日-12月29日,访问日本。 1923年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924年,发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26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月,被选为“德国人权同盟”(前身为德国“新祖国同盟”)理事。 1929年3月,50岁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庆祝会。6月28日获“普朗克奖章”。 1930年12月11日至1931年3月4日,爱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国访问,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讲学。 1932年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 1933年1月30日,纳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次日启程回欧洲。 3月20日,纳粹搜查他的房屋,他发表抗议。后他在上帝发誓德国的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焚。 1935年5月,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远在美国居住。是年,为使诺贝尔奖金(和平奖)赠予被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四处奔走。 1937年3月声援中国“七君子”。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统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938年9月,给五千年后的子孙写信,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表示不满。 1939年8月2日,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 1940年5月22日,他致电罗斯福,反对美国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国国籍。 1943年5月,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工作。 1944年,他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 1947年,他继续发表大量关于世界政府的言论。 1949年1月,写《对批评的回答》,对哥本哈根学派在文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中的批判进行反批判。 1950年2月13日,他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3月18日,在遗嘱上签字盖章。 1951年,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1952年11月,以色列第1任总统魏斯曼死后,以色列政府请他担任第2任总统,被拒绝。 1954年3月,他被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 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他在医院逝世。 漫长艰难的探索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惠更斯 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是与牛顿同一时代的科学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他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改进了计时器。 海森伯 193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于1933年授予海森伯,因为他创立了量子力学(矩阵力学)。它导致了氢的同素异形形式的发现。此外,他还获得许多其他方面的奖励。 焦 耳 焦耳最早的工作是电学和磁学方面的研究,后转向对功热转化的实验研究。 1866年由于他在热学、电学和热力学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柯普莱金质奖章。 伽利略 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是人类改变世界的大科学家之一。 卡文迪许 卡文迪许的才能是多方面的。1784年左右他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发现普通空气中氮占五分之四,氧占五分之一。他确定了水的成分,肯定了它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他还发现了硝酸。 卡文迪许在热学理论、计温学、气象学、大地磁学等方面都有研究。 卢瑟福 他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内部的变化。他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于是他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另一项重大贡献。 李政道 李政道和杨振宁荣获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基于他们在1956年提出的“李一杨假说”-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这被另一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 -1997)用实验所证实,从而推翻了过去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为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钱伟长 他首次将张量分析及微分几何用于弹性板壳研究并建立了薄板薄壳的统一理论,提出了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方程”。他还首次成功地用系统摄动法处理非线性方程,迄今国际上仍用此法处理这类问题。 他首次将张量分析及微分几何用于弹性板壳研究并建立了薄板薄壳的统一理论,提出了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方程”。他还首次成功地用系统摄动法处理非线性方程,迄今国际上仍用此法处理这类问题。 牛顿 牛顿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和经典力学的创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
130 浏览 4 回答
314 浏览 6 回答
286 浏览 3 回答
150 浏览 8 回答
294 浏览 2 回答
352 浏览 7 回答
277 浏览 5 回答
178 浏览 6 回答
234 浏览 4 回答
206 浏览 4 回答
232 浏览 2 回答
356 浏览 2 回答
351 浏览 4 回答
108 浏览 7 回答
286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