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农村,很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的伙伴们现在绝大部分都没有上学了,但我却一直念着,升高中,上大学,以后可能还要深造以前我只知道上大学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是父母殷切的期盼,是老师、亲人们给我指明的一条出路,也是社会潮流的客观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为什么上大学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比较肤浅地分析这个问题。首先,选择上大学我认为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主要是机会成本的问题,我认为就是选择读大学与不读大学的比较,然后从中选出自己认为受益将是最大的那个。我的很多没有继续读书的同学,现在都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们有的在外企上班,有的在家乡开店,有的已经结婚生子,也有的是自由职业者而我如果没有念书,很可能和他们一样。当然我也可能去参军,因为那一直是我的梦想,而我选择了念大学就不可能再去了,因为我为念书付出了近视的代价,在报国防生时就被拒了。这就是为读大学付出的一些成本,就是为了上大学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因为时间也就是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只能选择一种投资方式。念大学不是一个人的选择,也是家庭的选择。我的父母一直外出打工以供我和妹妹念书,一直很辛苦,但是无怨无悔,并且支持我读研,一直读下去。虽然不至于砸锅卖铁,但是也有那种决心的意思。我对他们十分感激,我想如果单从经济学来分析这个选择,有点缺少人性的情怀。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也不是全无意义,因为有时候就是这些经济现象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乃至社会的趋势。一个大学生上大学四年的会计成本是上大学的学费、书费和生活费,按照现行价格标准,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这三项费用之和是4万。大学生如果不上大学找份工作,按照现行劳动力价格标准,假如大学生一年的工资是4万,也就是说一个大学生上大学四年的机会成本也是4万,那么大学生上大学经济学概念上的成本就是8万。这里的费用还没包括未进大学校门前的花销,如果加上家长为了照顾孩子花的时间成本和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择校费用等等,学生上学的费用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上大学成本如此之高,为什么家长还选择让孩子上大学,因为这种选择符合经济学理论的收益最大化原则。我们算一下上大学与不上大学一生的成本与收益。假如不上大学17岁工作,工作到56岁,共39年,平均每年收入是1万,共39万。上大学23岁参加工作,工作到56岁,共33年,平均收入是2万元,共66万,减去上大学的经济学成本8万,剩下58万。与不上大学收入比较上大学多得到的收入是19万。这还没考虑学历高所带来的名誉、地位等其他效应。家长舍得在子女教育上高投入的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经济学上,念大学其实就是家长和学生共同做出的一种投资,家长的付出与学生的青春等是付出的显性成本,还有更多的机会成本,而念大学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收益;这种选择的背后则是收益最大化的原理在起作用。而且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一般而言,上大学比不上大学确实给人带来了更大的利益。不过不得不看到,上大学并不能保证结果就能更好,也不能保证将来待遇更高,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