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在党的胜利召开后,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提出并定义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我的中国梦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中国梦”与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研究》
提 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看到现阶段国家社会发展的缺口,培养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建设和发展基层的目标,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基层服务;中国梦
“中国梦”是在党的胜利召开后,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提出并定义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在现阶段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而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而当前,在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中,面临着基层人才紧缺的问题,许多大学生也宁愿留在城市待业寻找工作,也不愿意投身农村,不仅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率的持续下降,更导致了农村发展的滞后,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进而制约和拖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1 “我的中国梦”与中国农村现状
1.1 农村的优惠政策与经济发展现状
面对农村相对滞后的发展状况,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的优惠和保护政策在也在相继出台和完善。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生产收入,但政策的支持只能在客观上对农村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帮助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对于环境相对封闭的农村来说,经济发展情况仍然存在着投入大、产出小,资源利用率低,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增收困难以及劳动力过剩和就业压力等问题。
1.2 农村居住环境问题与信息通讯滞后
当前,农村的居住环境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的交通问题,由于大部分农村都有着较多的山地,农村的道路大部分也是山路或是泊油路,公路较少,这样的交通状况不仅影响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农民的收入,在暴雨等恶劣的自然天气下更威胁着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而农村的信息通讯发展在目前也由于农村的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经济水平等原因,发展的情况也相对比较滞后,从而导致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通知不及时和消息闭塞等问题,更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等。
1.3 农村教育现状
由于农村的自然条件限制,农村人民的文化生活较为单一,精神生活较为空缺,而农村孩子的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首先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其次是农村师资力量的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就业观的变化,愿意到农村任教的人才逐渐较少。另外,根据中国审计署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农村中小学的撤并,甚至导致了农村学生辍学率从2006年到2011年增加了1.1倍,可见农村的教育问题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4 农村人才紧缺
从农村的教育状况便可看出,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人才资源紧缺的状况。许多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并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而一些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在农村发展的机会。农村人才的紧缺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封闭性和滞后性,从而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支援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存在着不愿下基层下农村的基层服务意识淡薄的现象,也是各种不同因素综合的结果。
2 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2.1 基层条件艰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学生对于基层工作的普遍认识是苦、脏、累。基层工作单位条件差,环境简陋,设备不全,交通不发达等确实是眼下大部分农村存在的发展问题,因而从客观上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服务基层的人数明显不足。当然,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生活水平普遍良好,较少经历挫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存在怕苦、怕脏、怕累的心理意识则是影响其基层服务意识养成的主要因素。
2.2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统计调查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向往到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寻找立足之处,而对于经济相对弱后的农村基层、西部山区则较少考虑。为了缓解人才流动东西部分化、城市农村分化严重的现象,国家及地方政府也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为农村、西部地区注了一定的新鲜血液。然而,从总体上来看,由于长时间积累下的发展差距,国家对于基层的资金投入相对发达地区来说依然偏少,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工资相对较低,甚至难以满足生活需要,进而磨灭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和信心。
2.3 大学生自我期望较高,功利倾向突出
如今,不少大学生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认为上了大学便高人一等,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着相当大的期望。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许多大学生碍于“面子”,认为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单位工作没有前途,更没“面子”。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攀比心理和功利主义的倾向日趋突出,许多大学生把工资报酬的多少作为判定一份工作好坏的标准,从而忽视了物质以外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更把服务基层抛诸脑后。
3 以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推动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
3.1 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班会,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
对于“中国梦”这个名词大部分大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普遍存在着对其只具有模糊概念而并没有深入学习的现象。因此,在大学生当中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意义。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不仅可以让大学对“中国梦”的概念和本质内涵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提高认同感,更能促进大学生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未来发展的梦想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推动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
3.2 开展基层先进人物事迹宣讲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基层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却不难发现那些扎根基层谋发展,将梦想与基层建设紧密联系,与国家的未来紧紧相依的基层工作典范。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基层先进人物事迹的宣讲会,一方面有利于鼓励大学生学习他们优秀品质,学习他们服务百姓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向先进人物学习,到基层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在基层建功立业。
3.3 组织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
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感受农村真实生活,参与农村社会实践是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基层意识的重要方式。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近期目标的“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上,农村的发展对于实现梦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学生只有深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去,亲身体会农村的生活情况,了解农村的发展需求,才能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坚定自己服务基层、建设农村、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念,从而进激发自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更加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石国亮.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建构 [J].《当代青年研 究》,2007,(11):40-44.
[2]徐家庆.基层意识: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核心 [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第7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我的中国梦思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