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反思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进一步优化、改进教学行为的关键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篇一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做为教师,哪些是教学反思内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种水平界定教师反思的内容:
水平一:侧重于教师对日常教学行为、过程、事件及学生的反思。
(1)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做到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及情感的全面发展;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需要及实际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课程 实施方案 能否顺利实施;还有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动作、言语、学生的状态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通过各种 渠道 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查阅学生的作业,找个别学生谈话,依据教案回顾课堂教学,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学生知识背景、理解水平、 兴趣 爱好 的反思。它主要强调对学生的数学 文化 、思维与理解水平、兴趣爱好及其对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准备等方面的反思。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及个性差异就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
教师教学的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知识背景及理解水平的反思主要包括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当前知识背景的研究、认识,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结合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这是反思性教学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3)对教材的反思。教材是知识传递的有效载体,对教材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深刻理解 教育 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及学生学习要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补充、改编和整合的活动。如立体几何的模型教学、函数的板块教学等。对教材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 方法 ,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好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平二:侧重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及现有教育研究成果的反思。
(1)对教师教育教学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它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所进行的反思性活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吸收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 经验 。通过对自身道德水平和责任感的不断反思,会促使其对教学实践更富有执著性和责任心。
(2)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反思。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反思目的就在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需要,创造性地理解和应用已有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水平三:侧重于影响教育教学实践的学校及社会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反思。
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留意、审视和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对教学活动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如根据女生怕学数学、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现状,可设计《高中女生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课题,以达到增强女生信心、训练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篇二
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教学仅仅是公式公理的解说与运用, 其实不然, 数学课堂也有其自身特 的魅力, 以下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
一、明确数学思想, 构建数学思维
随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各个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更加深入和普遍,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 要学 会 数 学 的 思想,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对于教师来说, 他不仅要能“做”, 而且需要教会学生去“做”,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而且更应该有对数学学科的整体理解从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尊重学生的思想, 理解个体差异
以往教育观点老是忽视学生的认知情感,把学生当作承受知识的容器, 不断增加新知识,同时又要巩固旧知识, 导致新旧积压, 新的学不好, 旧的学不扎实。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的一块地里的庄稼也有高低之分, 学生也是如此, 作为教师, 不仅要善于播种施肥,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学生, 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的动力, 不能顾此失彼,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应用心理战术, 从教入手
所谓从教入手,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导入, 因为导入新课不仅是新的教学活动的开始, 也是对旧的教学活动的 总结 和概括, 好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 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更高, 教学活动当然就进行的更加顺畅。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 Piaget) 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中, 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 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矛盾激趣
矛盾即问题, 思维始于疑问, 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有趣的 故事 ,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 一位教师讲了一个小故事: 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 读小学时, 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 1+2+3+…+100=? , 老师刚读完题目, 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 5050, 而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挨个相加呢。那么, 高斯怎么会算的这么快呢?正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老师引出了要讲的等差数列求和方法的内容。
2.重点、难点设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既枯燥乏味, 又艰涩难懂。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既抽象, 又是难点。为了更好地讲解本课内容,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 传说 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 临终前留下遗嘱, 要把 19 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 1/2, 老二分总数的 1/4, 老三分总数的 1/5。按印度的教规, 牛被视为神灵, 不能宰杀, 只能整头分, 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 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 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 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 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 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 总共就有 20 头牛。老大分 1/2 可得 10头; 老二分 1/4 可得 5 头; 老三分 1/5 可得 4 头你等三人共分去 19 头牛, 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 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疑问。老大似乎只该分 9.5 头, 最后他怎么竟得了 10 头呢?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也给教师的导入新课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无形之中将学生带入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另外教学中也要重视教学的延续性, 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再前奏合过程, 结尾也同样重要,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升华阶段。
曲尽而意存, 课完而回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 根据知识的系统性, 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又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体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 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 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 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 而作者却以“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结尾, 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教学如此, 则二者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课堂教学作为一门无形的艺术, 有其自身的发挥空间, 如何把握住学生的心理与知识内容的特点, 才是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教师用心, 科学地将教育教学规律应用于现实的教学之中, 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里, 感受知识与人文的魅力, 课堂教学必将焕发迷人的色彩。
四、理性与感性叠加, 完善学生的情知模式
言传身教不只是传递知识和技能, 其实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 情感的共鸣, 传递者站在经验的基础上使学习者感受以往失败的挫折感, 同时也有成功的成就感, 这样的教育才更加有真实性, 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情景中, 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 再失败与成功中崛起, 再理性与感性中升华。
不管是数学教学还是其他学科, 我们的教学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已有的基础之上, 认识教育的新规律并适时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更有成效, 教育的投入才能真正变为学生的成就, 古人云, 学而时习之,做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理当为了教学而学习新的理论知识, 当然也要时“思”之。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篇三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 理性思维 ,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课改下教材发生的变化
1.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变化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
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调整
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删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新教材最重要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本质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
3.新教材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教材就知识讲解分为“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因此,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学设计时刻突出一个“变”字,这也是教学中最为关键之处, 教学方法 要不断创新,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重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同时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在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时省时省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变”,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二、充分突出课堂知识重点、化解难点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讲解《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化解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直接把公式、定理、推论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理的过程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由此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领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新课程教学才得以体现。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3篇相关 文章 :
★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3篇
★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 怎么写高中数学老师教学反思范文
★ 2020高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 高二数学老师个人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 中学老师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 反思 能力的培养,关于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一
在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学生活动,因此,教学反思中,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活动,应该深刻反思,不能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应该逐步展开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活动,作好记录,课后就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哪些活动采用的得当,哪些需要改进,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目的,以及学生们的切身感受深刻思考,及时听取学生们的意见,这是非常宝贵的声音。我认为,教学反思不只是停留在教师的层面,更应该多吸收学生的反馈意见,因为,要看效果,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的声音,是最真实的声音。
高中数学重在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因而,在教学反思中,应该重点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具备数学思维。学生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是大多数,头脑里容下的是过多的题,这些题显得杂乱无章,经过反思,我是这让学生把握数学题、知识点的规律,将其科学的分类,这样,知识有了条理,学习效率自然自然就上去了,教师的指导也就有了明确目标。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二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做为教师,哪些是教学反思内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种水平界定教师反思的内容:
水平一:侧重于教师对日常教学行为、过程、事件及学生的反思。
(1)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做到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及情感的全面发展;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需要及实际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课程 实施方案 能否顺利实施;还有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动作、言语、学生的状态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通过各种 渠道 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查阅学生的作业,找个别学生谈话,依据教案回顾课堂教学,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学生知识背景、理解水平、 兴趣 爱好 的反思。它主要强调对学生的数学 文化 、思维与理解水平、兴趣爱好及其对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准备等方面的反思。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及个性差异就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
教师教学的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知识背景及理解水平的反思主要包括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当前知识背景的研究、认识,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结合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这是反思性教学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3)对教材的反思。教材是知识传递的有效载体,对教材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深刻理解 教育 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及学生学习要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补充、改编和整合的活动。如立体几何的模型教学、函数的板块教学等。对教材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 方法 ,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好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平二:侧重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及现有教育研究成果的反思。
(1)对教师教育教学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它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所进行的反思性活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吸收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 经验 。通过对自身道德水平和责任感的不断反思,会促使其对教学实践更富有执著性和责任心。
(2)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反思。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反思目的就在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需要,创造性地理解和应用已有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水平三:侧重于影响教育教学实践的学校及社会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反思。
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留意、审视和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对教学活动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如根据女生怕学数学、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现状,可设计《高中女生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课题,以达到增强女生信心、训练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三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 理性思维 ,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课改下教材发生的变化
1.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变化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
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调整
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删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新教材最重要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本质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
3.新教材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教材就知识讲解分为“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因此,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学设计时刻突出一个“变”字,这也是教学中最为关键之处, 教学方法 要不断创新,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重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同时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在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 总结 、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时省时省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变”,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二、充分突出课堂知识重点、化解难点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讲解《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化解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直接把公式、定理、推论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理的过程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由此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领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新课程教学才得以体现。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相关 文章 :
★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3篇
★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课后反思范文
★ 高中数学课后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反思
★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反思范文5篇集锦2020
283 浏览 2 回答
237 浏览 2 回答
286 浏览 3 回答
222 浏览 3 回答
138 浏览 2 回答
85 浏览 3 回答
117 浏览 2 回答
242 浏览 2 回答
138 浏览 2 回答
123 浏览 2 回答
287 浏览 2 回答
149 浏览 2 回答
88 浏览 2 回答
242 浏览 2 回答
212 浏览 2 回答